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50分,1-1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3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
2、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血浆 组织液 淋巴ABCD5甲、乙、丙、丁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A甲和乙B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丁6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7关
3、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8如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9如图,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以发生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过程的实现C胰岛素能促进过程的实现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102011年11月8日,因醉驾
4、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而被判六个月拘役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获释近年来醉驾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 脑干 小脑B大脑大脑脑干C大脑下丘脑小脑D大脑小脑脑干11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ABCD1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期记忆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形成长期
5、的记忆B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瞬时记忆C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D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3某一外伤病人有如下症状: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AS区和W区BS区和H区CH区和V区DH区和W区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B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
6、,然后作用于靶细胞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1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17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18关
7、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有直接关系B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引起血浆渗透压增加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19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B人体内血糖的调节只与激素调节有关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0某同学走路不小心,脚底扎了一个钉子,并且感觉到疼痛,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射反
8、应关于该反射,以下叙述合理的是()A仅有效应器即可发生反射B感觉疼痛,说明兴奋已经传递到脊髓C反射发生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反射发生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发生识别和结合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兴奋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2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C毛细
9、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23人体内各种理化性质的稳定依靠的是各器官的协同配合,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人的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参与C人看到酸梅流口水属于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2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
10、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26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B通过体液运输C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微量、高效27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B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C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D
11、处氧气浓度高于处28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29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a2+可以促进过程,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30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
12、处时,B点与D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D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31如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A膜与膜的融合B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C递质的释放和扩散D与递质结合后,受体分解32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B释放的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C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D兴奋可由P传向A、B,也
13、可由A、B传向P33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A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部分结构C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34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
14、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二、填空题(40分)36如图,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以方式(填跨膜方式)由消化道进入A,D代表(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哪一个器官:A和B的交换是通过(结构)进行的(3)过程d表示作用(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5)C与外界进行
15、物质交换的媒介是(6)A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多少有关37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1)突触是由图中的构成的,中的物质名称为,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改变”或“不变”)(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
16、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向前传导38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1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图1中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1)若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时,处跨膜运输的物质是,运输方式为(2)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请用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3)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过(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
17、化情况是39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表明部位d受损40在图中,图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位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a激素信息
18、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1)当血糖升高时,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填图1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过程抑制血糖的来源(2)图1中b激素与a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调节,它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机体具有重要意义(3)激素a和激素b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4)激素a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b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只作用于的特点41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
19、的器官材料用具:略方法步骤:第一步: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改正上述实验步骤第一步中的一处不妥当之处:;若分别用A、B、C三条曲线代表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20、则预计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为图中的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50分,1-1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
21、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A正确;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C、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等于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2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
22、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外液、淋巴液、血浆的关系的考查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解答】解:A、淋巴液是内环境的一部分,属于细胞外液,A正确;B、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进入血浆中,B正确;C、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左右锁骨下的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C正确;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间的关系,对内环境概念和组成的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为
23、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
24、换,所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血浆 组织液 淋巴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
25、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
26、知识的网络结构5甲、乙、丙、丁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A甲和乙B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丁【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均为跨膜电势差,所以要测量静息电位,须将两级分别插入内外表面,再根据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电流方向是从正电荷向负电荷移动,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甲图电极左插膜内右插膜外,甲可以测量静息电位;乙图两极都插入膜内,无法测量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丙图电极左插膜外右插膜内,可以测量静息电位;丁图两级都插入膜外,无法测量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
27、不偏转故能够测到膜电位的是甲和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内外在各种情况下电位的变化,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变化方式,以及电位的测量方法6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传至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抑制),神经
28、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立即在胆碱酯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解答】解;由题意知,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一种,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因此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7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递质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
29、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解答】解: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正确;B、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C正确;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8如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
30、素释放激素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因此X、Y、Z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故A错;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
31、甲状腺细胞,故B错;C、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功能,故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因此X、Y、Z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比较基础,学生只要熟练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图就能准确作答9如图,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以发生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过程的实现C胰岛素能促进过程的实现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
32、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解答】解、A、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转化为血糖,A错误;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过程,血糖含量上升,B错误;C、胰岛素能抑制和过程,而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胰岛素无关,C错误;D、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两者属于拮抗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
33、题以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为载体,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102011年11月8日,因醉驾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而被判六个月拘役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获释近年来醉驾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 脑干 小脑B大脑大脑脑干C大脑下丘脑小脑D大脑小脑脑干【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解答】解:(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4、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2)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3)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一般11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ABC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
35、过程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由题可知“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一种是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解答】解: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错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正确;突触前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
36、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错误;突触小体不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突触的结构,熟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1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期记忆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形成长期的记忆B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瞬时记忆C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D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
37、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答】解:A、短期记忆不断的重复可能会形成长期的记忆,A正确;B、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输入会形成瞬时记忆,B正确;C、学习过程中反复刺激各种感官,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C正确;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
38、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某一外伤病人有如下症状: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AS区和W区BS区和H区CH区和V区DH区和W区【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解答】解:(1)病人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2)能写字但不能看书看报,说明V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意
39、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B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人体需要
40、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5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解答】解:A、由于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无导管,分泌后进入血液,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又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A正确;B、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B错误;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人体不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细胞代谢,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重
41、点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
42、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作用于靶细胞,A正确;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激素、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糖、抗体等,B正确;C、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正确;D、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浆只是其一部分,所以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是错误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
43、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的含义的综合性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解答】解:A、细胞是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A正确;B、血红蛋白存在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B错误;C、内
44、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是稳定不变,C错误;D、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稳态的概念,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稳态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7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
45、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当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A、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D、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
46、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理解“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有直接关系B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引起血浆渗透压增加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
47、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属于内环境稳态最为密切的四个系统,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B正确;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浆蛋白外渗,导致渗透压降低,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将导致疾病发
48、生,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及调节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19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B人体内血糖的调节只与激素调节有关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所谓相对稳定,是指在某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生理指标是变动的,而在长时间的范围内,生理指标总体是恒定的
49、【解答】解: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活性会下降进而影响代谢,低温不会使酶永久失活,A错误;B、人体内血糖的调节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有关,B错误;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过程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某同学走路不小心,脚底扎了一个钉子,并且感觉到疼痛,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射反应关于该反射,以下叙述合理的是()A仅有效应器即可发生反射B感觉疼痛,说明兴奋已经传递
50、到脊髓C反射发生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反射发生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发生识别和结合【考点】反射的过程【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仅有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射,A错误;B、感觉疼痛,
51、说明兴奋已经传递到大脑皮层,B错误;C、反射发生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反射发生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识别和结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以及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兴奋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52、【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A、神经递质经胞吐方式进入突触
53、后膜,传递兴奋,A错误;B、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因此,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B正确;C、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C错误;D、突触小体只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中O2进入
54、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节【解答】解:A、Y血浆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肌细胞膜),A正确;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组织液的pH降低,B正确;C、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
55、侧为组织液,故它的细胞外液是X和Y,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等成分的判断,涉及到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难度不大23人体内各种理化性质的稳定依靠的是各器官的协同配合,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人的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参与C人看到酸梅流口水属于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
56、巴等细胞外液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在反射活动中,传递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是单向的【解答】解:A、人体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不是内环境,A错误;B、人的血糖调节有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参与,B错误;C、人看到酸梅流口
57、水属于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由于存在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错误;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兴奋的传导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
58、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B、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B正确;C、斯他林和
59、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D、促胰液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适中2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
60、;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C错误;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61、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考生对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6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B通过体液运输C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微量、高效【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3)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
62、、相互影响的,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作用时间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解答】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身体各个部位,A错误;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B正确;C、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D、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液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激素体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27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B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C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
63、水肿D处氧气浓度高于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由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内环境是指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A正确;B、是血浆,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B正确;C、是组织液,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D、是组织液,氧气浓度低于血浆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64、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8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兴奋旨在突触处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兴奋
65、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时间主要由突触的数量有关;3、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是效应器,是突触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c和abc【解答】解:A、如果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abc,因此b处可以接收到电位变化,A正确;B、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图中3个神经元细胞体,因此有3个神经元,由于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的传导,C正确;D、效应器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反射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
66、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9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a2+可以促进过程,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图中,是神经递质在钙离子的作用下的胞吐过程,通过,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即图中过程,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内正
67、外负,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神经递质发生作用后立即被灭活,被突触前膜吸收,为下一次兴奋的传递做准备【解答】解:A、由图示可以看出,钙离子可以促进过程,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误;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D、过程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吸收对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
68、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30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时,B点与D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D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分析乙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解答】解:A、图中AB+BC=CD,但兴奋在突
69、触处得传递速度较慢,因此刺激C处,先在A处检测到膜电位,后在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B、刺激D点,但是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不能由DC,肌肉和F不会兴奋,线粒体活动不会增强,B错误;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B点,图中AB=BC,A、C两点同时兴奋,故电流表指针不偏转,C正确;D、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神经递质,会使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和突触模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神经冲动
70、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1如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A膜与膜的融合B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C递质的释放和扩散D与递质结合后,受体分解【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首先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即ATP水解释放能量);神经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生改变;与受体结合后,递质被分解【解答】解:A、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
71、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B正确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C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被分解,受体不能分解,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32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B释放的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C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D兴奋可由P传向A、B,也可由A、B传向P【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
7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神经元中的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分析图示,表示细胞核,表示高尔基体,表示内质网,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间传递快,所以A点先兴奋、B点后兴奋,A错误;B、是神经递质,可引起B兴奋或抑制,B错误;C、若刺激P点,A
73、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C正确;D、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可由P向B传递,但不能由B向P传递,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作用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33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A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部分结构C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考
74、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条件反射题,人看到酸梅时,酸梅的色泽、形态大小等特征,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知道是酸梅,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并分泌大量唾液【解答】解:A、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A错误;B、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所以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C、感知酸梅,形成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正确故选:A
75、【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34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
76、选择透过性【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和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为血浆,为组织液【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为血浆,为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导致组织液增加,B正确;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5层膜(双层线粒体膜+单层肝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D、是细胞外液、是细胞内液,两者
77、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根据表中的Na+、K+和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各、的名称;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3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动物细胞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
78、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耗能过程一般与ATP水解相偶联,放能过程一般与ATP合成相偶联【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神经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A正确;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合成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需要消耗ATP,C正确;D、神经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外流,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场所,神经调节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
79、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二、填空题(40分)36如图,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以方式(填跨膜方式)由消化道进入A,D代表(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哪一个器官:A和B的交换是通过(结构)进行的(3)过程d表示作用(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5)C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6)A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多少有关【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图中G是消化系统,F是呼吸系统,E是泌尿系统,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淋巴;其中A、B
80、、D组成内环境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四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包括:泌尿系统、呼吸道、皮肤,图中未列出的是皮肤【解答】解:(1)水由消化道进入A(血浆),靠渗透(自由扩散)方式吸收,D代表淋巴(2)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除体外,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也有少部分(如尿素、无机盐)可以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交换是通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的(3)过程d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淋巴和组织液(5)C细胞内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6)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无
81、机盐和蛋白质多少有关故答案为:(1)自由扩散淋巴(2)皮肤毛细血管壁(3)肾小管的重吸收(4)淋巴和组织液(5)内环境(6)无机盐和蛋白质【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模型图解答问题37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1)突触是由图中的构成的,中的物质名称为,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改变”或“不变”)(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3)兴奋通过
82、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向前传导【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当轴突末端兴奋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兴奋或
83、抑制【解答】解:(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图中是突触小体,内含有神经递质;肌细胞膜上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会使膜外阴离子进入细胞,所以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特点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到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慢(4)美洲箭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无法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84、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向前传导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 糖蛋白(或受体) 不变(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4)肌肉无法收缩(5)电信号(神经冲动)【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知识点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和根据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38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1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图1中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
85、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1)若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时,处跨膜运输的物质是,运输方式为(2)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请用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3)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过(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传入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入中枢,由于对侧反射的效应是伸肌收缩,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到而不传到,所以处神经纤维膜
86、外的电位情况保持静息时的电位即正电位,处神经纤维会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正电位负电位由于神经冲动经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所以皮肤被针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图2中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是受体,其中和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上分析是由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解答】解:(1)若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时,受体处跨膜运输的物质是Na+,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2)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
87、号;图2中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F处含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过F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伸肌处于舒张状态,则处神经纤维膜外保持正电位,屈肌强烈收缩,则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故答案为:(1)Na+协助扩散(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F 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39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
88、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表明部位d受损【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89、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2)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传出神经到突触,不能颠倒,所以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d受损要证明传出神经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要证明骨骼肌受损,只需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要证明部位d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
90、,骨骼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故答案为:(1)不属于(2)不能(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的条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明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其次根据题干信息“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答题40在图中,图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位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a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1)当血糖升高时,
91、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填图1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过程抑制血糖的来源(2)图1中b激素与a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调节,它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机体具有重要意义(3)激素a和激素b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4)激素a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b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只作用于的特点【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图1为血糖调节过程,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增多,即b是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即a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胰
92、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所以是促进,是抑制图2为激素的调节过程,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解答】解:(1)当血糖升高时,通过过程,使a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胰岛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过程促进血糖的利用、转化为糖原;二是主要通过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2)由分析可知,b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是拮抗作用a胰岛素和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它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3)激素a是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合成,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
93、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激素a是胰岛素,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b胰高血糖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故答案为:(1)(2)拮抗作用(或“拮抗关系”) 反馈 维持稳态(3)激素a促进糖原合成,激素b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靶器官、靶细胞【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涉及的激素,并识记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明确胰岛素的分泌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能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图形41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材料用具:
94、略方法步骤:第一步: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改正上述实验步骤第一步中的一处不妥当之处:;若分别用A、B、C三条曲线代表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预计A、B、C
95、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为图中的【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实验相关的知识,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实验动物是无关变量,所以应取生长发育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向每只兔子注射等量且适宜的放射性的碘溶液,实验数量一般要相对较多些,防止过少由于偶然因素造成误差,注入甲状腺激素,引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是反馈调节,注入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注入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解答】解:(1)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等量原则,即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的量应保持一致所以要求健康雄兔的发育状况一致;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2)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造成兔子甲状腺激素溶液浓度高,从而抑制甲状腺的分泌,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积累,所以A高,同理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促进B兔甲状腺分泌,使B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消耗,所以B曲线最低故答案为:(1)第一步中应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 第一步中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2)乙【点评】设计实验要设计对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变量的作用结果的,变量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否则实验的结果就无法得知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