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608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退守台湾,两岸关系长期对立,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但双方也有共同点,那就是()A.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B.应该成立一个联合政府C.应该共同协商两岸问题 D.两党应该轮流执政2、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赠给陈云林台湾少数民族独木舟造型的莺歌陶作,象征“两岸三通、春暖花开、前景光明”。该事件的最主要意义是()A有力地制止了“台独”的分裂图谋 B从根本上解决了台胞投资的难题C对祖国的统一大业有积极影响 D反映了两岸政治关系的根本性变化3、美国罗

2、省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4、“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5、201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十五年来澳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事实强有力地证

3、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下面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葡萄牙“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6、2012年2月29日,国台办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城市有望增加至9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政府的支持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有利于推动两岸政治互信7、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

4、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A.“一国两制”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实现8、“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这段材料应出自(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九二共识”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的谈话 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9、2013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6周年。回顾历史,正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

5、瞻远瞩,促成了香港的和平回归,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曾经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10、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A蕴含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

6、二共识”的达成11、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共识是指()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1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发布告台湾同胞书B香港回归 C通过“九二共识”D澳门回归13、 1979年,1月 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

7、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主张推动了()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14、台湾学者鲁凡之在论中国神州巨变中指出:“先进”而力量微弱的香港与“落后”而力量强大的大陆之间互相牵制,使“一国两制”得以实行。对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是()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叶落归根的观念C.大陆国力的增强 D.香港经济的疲软15、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无形财产和资本的流动自由”。这反

8、映了()A.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 B.“一国两制”得到贯彻C.香港人民生活水平一直没有改变 D.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社会16、邓小平曾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说明统一后港澳台的共同之处有()享有高度自治权 原有政治、经济制度不变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 B. C. D.17、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

9、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18、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莱利韦茅斯对蔡英文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韦茅斯两次提到“大陆(mainland)”,蔡英文始终用CHINA一词指代大陆。蔡英文还批评美国政府自1979年后“不公平地”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这说明了蔡英文当局()A力图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 B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C赞同“一国两制”的方针 D拒绝承认“九二共识”19、继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2008年5月26日对大陆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8日下午同中国国

10、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这将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的发展。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下列符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发动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在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 A B C D20、1972年8月,周恩来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过去23年,只是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实际上我们对台湾的工作做得很差。”1973年6月,他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A.海峡两岸的沟通主要在民间 B.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特征C.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开始调整D

11、.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两岸关系缓和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7月31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晨豪时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是今天形成的,而是几年以前,主要是在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 材料二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

12、波动。” 材料三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一国两制构想是在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2)材料二表明了邓小平怎样的立场?邓小平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保障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归纳“一国两制”的前提、发展方向及最终目的。22、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

13、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三“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作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

14、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中国人自己的问题。” 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材料四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在一年之内陈江三次会谈签署了9项协议。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从当初的每天数百人,激增至现在的每天三四千人,促进台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受到台湾绝大多数人民的欢迎与支持。(1)材料一诗中的“割台湾”是指什么事?此后台湾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的?(2)材料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含义是什么? (4)材料四的文字说明了什么?

15、23、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的?有什么历史意义?(3)“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台湾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阻碍祖国统一的哪些势力?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国共两党的共同点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BCD

16、三项都不是两者的共同点。2、【答案】C【解析】A项中的“有力地制止了”,B项中的“从根本上解决了”,D项中的“根本性变化”都与史实不符。3、【答案】B【解析】这些“回流香港的人”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回港”如同回家,因此与全球化无关,从而排除C项;A、D两项暗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中央政府不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好,因此也应排除。实际上,当初“港人移民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是对香港未来社会、经济制度走向的误判,如今回流也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这共识的根本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

17、持一个中国原则”。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邓小平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应选D项。6、【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但并未得到台湾政府的支持,因此不正确。7、【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承认的原则,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C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可知这是在1979年,那一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随后两岸关

18、系好转,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9、【答案】D【解析】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方案的付诸实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10、【答案】A【解析】B、C两项所说的应该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D项是1992年的事情,所以“直接推动”的说法不妥当。材料中的谈话蕴含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自治”的精神,这是“一国两制”理论的精髓。11、【答案】B【解析】据材料提到,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正确。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

19、亲,属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表现,故A错误。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没有突出一个中国原则,故C错误。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在2008年,故D错误。12、【答案】D【解析】A项针对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不符合题意;B项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不符合题意;C项针对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不符合题意;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D项正确故选D13、【答案】 A【解析】1979年元

20、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而题干中邓小平的主张已经蕴含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显然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选A。B错在“放弃”,我们争取和平统一中国,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排除B。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上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CD时间不符,排除。1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力量强大的大陆”可知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应为大陆国力的增强,故本题应选C项;题目中未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香港人民叶落归根的观念和经济的疲软,故排除A、B、D三项。

21、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C、D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B项说法正确,材料体现了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在回归祖国后始终保持着自由港的地位,反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贯彻实施,因此本题答案为B。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政策。根据“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统一之后,港澳台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政治、经济制度不变,所以说法正确;根据“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可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说法正确;港澳台是保持当前政治、经济制度不便,但不是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说法错误

22、。故排除A、B、D,故选C。17、【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管理的权限问题,没有阐释“一国两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得出邓小平考虑的是对香港管理的底线,故B项正确;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谈到香港分裂的内容,故D项排除。18、【答案】D【解析】根据材针“我们是一个国家”,蔡英文一再否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并没有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意思,也不具有这个实力,故A项错误;蔡英文不是反对美国对华政策,而是反对美国把台湾由“主权国家”除为“政治实体”,故B项错

23、误;根据材料“蔡英文始终用CHINA”、“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表明,蔡英文反对一个中国的原则,主张“台独”,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表明蔡英文分裂国家的意图,与“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原则相悖,故D项正确.19、【答案】D【解析】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正确;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两党发动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排除。故选D。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台湾问题。材料中1972年8月即中美

24、关系正常化后,周恩来在台湾问题上反对以往23年对台工作仅采取炮击、广播宣传台湾官兵起义等简单的做法,之后指示新华社多宣传、介绍台湾新闻和言论,不主张采用言论攻击的方式。上述周恩来的主张反映了70年代初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开始调整,故选C。材料部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故A错误;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属于外交问题,故B错误;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应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1、(1)1981年叶剑英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其中的原则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80年代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1982年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

25、证。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使“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坚决收回香港。保障:国家的独立,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3)前提: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方向:两种制度长期不变、长期共存。目的:实现祖国统一。22、(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收回台湾。(2)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其含义主要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两岸交流合作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23、(1)英国、葡萄牙;一国两制(2)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意义:标志着在中国领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始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3)公开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4)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或台独势力)、外国反华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