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定历史条件”是指( )。俄国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经过一战,物质极为匮乏 当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任务是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俄人民拥护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迫切希望在它的领导下打败国内外的反动敌人 十月革命后苏俄具备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A. B. C. D.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
2、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过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彻底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4“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
3、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5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6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可见这一政策从根本上( )。A调整了经济结构 B稳定了社会秩序C符合了经济规律 D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7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
4、性政策。”这里所说的“改良主义”是指(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C允许资本家经营 D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8下列各项属于新经济政策规定的是( )。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 允许私人资本等多种经济形式存在 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 主要消费品实行配给制 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矿产、油田、森林等A B C D9在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是( )。A农业领域 B流通领域 C工业领域 D分配领域10.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
5、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1.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12苏维埃俄国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最早出现在( )。A俄国十月革命中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C新经济政策实
6、施时 D斯大林统治时期13.“斯大林模式”的合理性是( )。A国家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B经济建设必须集中全国的力量C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会出现经济危机D高度集中符合社会主义原则14.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A经济权力高度集中 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15赫鲁晓夫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 )。A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留地,生活水平有所改善B通过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工人的收入有所提高C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0%以上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16.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辞职时发表的
7、电视演说里谈到:“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 D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化17.下列对于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根除了苏联经济体制积存的弊病A. B. C. D.18.因为与美国进行争霸活动而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A斯大林的工业化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9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8、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20.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比较大C注重经济改革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共50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
9、,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石惠莲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点认识材料二 美国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一直在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之间徘徊,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陈宝森评克林顿政府国内外经济政策材料三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G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
10、人接二连三倒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让“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的主要原因。(4分)(2)简要说明克林顿执政时期(19932001年)美国是如何“靠变革而繁荣的”?(6分)(3)20世纪的“大萧条”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或经验,谈谈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8分
11、)22.电力与核能的广泛应用分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请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 田纳西河水利工程图2 第聂伯河水电站图3 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图4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1)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20世纪哪两个国家兴建的水利工程?结合当时两国历史背景,分析这两个国家兴建上述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8分)(2)图3与图4反映当时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经济建设分别有何特点?(5分)(3)图1与图3、图2与图4所反映的历史分别有何内在联系?(5分)23.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的机遇。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
12、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4分)(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结果如何?(6分)(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参考答案1解析: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赢得战争,巩固政权。只有在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C2解析:马克思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物质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实施的。答案:A3解析:通过对题干进行分析可知A、C、D三项是
13、材料中的内容。列宁虽然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但并没有彻底否定它,B项本身的叙述不正确。答案:B4解析:两者都是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程度下,过分地强调公有化程度,排斥商品经济。答案:B5解析:“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是指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这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答案:B6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关键词“根本上”可判断出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符合经济规律。答案:C7解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一定程度内借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这一政策与当时苏俄小农占优势的国情相适应。答案:B8解析:题目中的属
14、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可以排除。答案:A9解析:新经济政策明确规定: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答案:C10.解析:A项“实验”不成功;C、D两项不属于列宁进行的“实验”。答案:B11B12.解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等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家为了对收归国有的大中小型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答案:B13.解析:“合理性”主要是通过实际起到的积极作用体现出来。答案:A14.解析:A、
15、B、C、D四项都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弊端的表现,但无论是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还是限制商品货币关系,都是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表现。答案:D15.解析: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虽然他的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但在实践上却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冲击,这一举措影响深远。答案:D16.解析:苏联的改革在戈尔巴乔夫之前就没有打开局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与苏联一直没有触动这种模式有关。答案:A17.解析:不符合史实,故只要包含的选项均不正确。答案:D18.解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16、答案:C19.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脱离实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是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答案:A20.解析: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要注意干扰项A项。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应该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不同之处,但它不属于改革内容本身。最大的不同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答案:D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第(2)问结合教材和材料回答,第(3)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回答。答案:(1)新经济政策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2)变革:倡导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繁荣:美国经济长时间持续发
17、展;“知识经济”出现并迅速发展。(3)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应对措施:无论从个人、政府、国际社会等任何一个方面论述,言之成理即可。22(1)图1:美国;图2:苏联。原因:图1: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工人失业,罗斯福政府实行以工代赈政策,举办大型公共工程修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图2:斯大林执政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建成了大型的水利工程,经济取得巨大发展。(2)图3反映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18、展,发达国家把资金投在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的基础工业,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图4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加剧,苏联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3)图1与图3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初期与高潮期的反映(或答“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和得到普遍推广”)。图2与图4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初期和后期的反映。23(1)俄:新经济政策。美:罗斯福新政。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政权得到巩固。美:摆脱了经济危机,缓解了阶级矛盾,保留了民主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中: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实现小康。(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