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百余年来,随着工业革命“机器时代”的推进,以及当下全球“智能时代”的崛起,机器代替手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却逐渐意识到手工创造之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独特价值。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只懂操作机器的国度,如何生长出灿烂持久的文明。今天,回归手工不是回到低产能的前工业化状态,而是回到人之创造活动的原点动手体验,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类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
2、,获得机器无法比拟的创造性动能,从而逐渐恢复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振手工并释放其能量,可以使手工艺通过创造性转化不断绽放光彩,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维持社会情感勾连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进一步释放手工的能量,大致可从城市与乡村两套体系入手。在两套体系的践行过程中,始终穿插着一根主线,即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一些具有文化品质的手工体验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更为大批创业者、手工艺人和手工研究者提供了平台他们中的一些人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店、开发软件,让曾经默默无闻的传统手
3、工技艺得到广泛社会传播。与此同时,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繁华商圈中,相继涌现出各种“手工坊”“手作联盟”,从单一的陶器、木工、银饰、剪纸等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为容纳手工市集、作品展览、专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此类手工体验空间尝试引导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消费,从消费商品转化为消费时间,从普通观看升级为动手体验,带给人们对于休闲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民间是手工技艺的原生土壤,都市中的社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民间”。目前,在国内重要城市中已经出现一些极富特色的手工体验社区或街道,如北京的大栅栏、史家胡同、什刹海以及上海的石库门老街等,它们大多依托当地保存良好的传统古建筑和闲适的胡同
4、、弄堂文化,进行“在地性”手工项目体验与推广。凭借有别于繁华商业中心的古雅与宁静,社区手工坊除了吸引该社区辐射范围内的中老年人,也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年轻人。手工坊和体验者之间的相互塑造,营造了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公众社区生活的品质。在乡村探索手工业整体再生计划,核心理念是尊重传统手工技艺的原生土壤,鼓励在地创造性转化。同时,帮助村民构建出能够动手谋生的生态环境,让手工技艺在乡村文化生态中继续发挥作用并得到生命延续。未来,城市中的青年可能带着手艺返乡开辟一番新天地,乡村中那些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也会逐渐走入都市生活。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密切互动,将促成更为深刻的文化认同和艺术共融。(选自孟繁
5、玮释放手工的能量,有删改)1. 下列关丁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全球“智能时代”崛起,机器代替手工趋势越来越明显之际,人们重新认识到手工创造的独特价值。B. 回归手工并不是回到低产能的前工业化状态,而是通过动手体验逐渐达到恢复文化创新能力的目的。C. 回归手工可以唤醒人类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使人类重新获得由于机器生产而丧失的创造性功能。D. 创造性转化手工艺,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生态的完整性,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指出手工创造在“机器时代”“智能时代”依然有着存在的必要性。B. 文章第二段论述当今回归
6、手工的目的以及提振手工、释放其能量的现实意义。C. 文章分别列举实例具体论述在城市与乡村中回归手工、释放手工能量的途径。D. 结尾指出未来城市与乡村围绕手工可以密切互动,深化文化认同和艺术共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国家如果只懂得操作机器,那么就无法创造出灿烂持久的文明。关注手工、回归手工应该是很重要的时代命题。B. 在当代中国可以采用城市与乡村两套体系来进一步释放手工的能量,要强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感与参与感。C. 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促进传统手工记忆广泛传播,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才得以进入城市生活,并改变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D. 都市中的社区已经成为手工技艺存
7、活、发展的“现代民间”,社区手工坊凭借古雅而宁静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答案】1. B 2. C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逐渐意识到”,并非“重新认识”。C项,于文无据,原文中没有“由于机器生产而丧失创造性功能”的说法。D项,强加因果,“有利于维护”的直接原因是“进一步提振手工并释放其能量”;偷换概念,“社会秩序”错误,原文是“维持社会情感勾连的稳定性”。【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8、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在论述在乡村中回归手工、释放手工能量时,并没有“列举实例”。【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促进传统手工技艺广泛传播,但不能说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进入城市生活是完全依靠互联网经济。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
9、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前面是桐树袁省梅天阴着,不到五点,就黑雾蒙蒙的只能看见个影子。哗啦啦的车轱辘响起时,小卖部前的人们不看也知道,小点过来了。小点手上拄着两截短短的棍子,点一下,车子滚半步,点一下,车子滚半步。车子后拖着的影子圆嘟嘟的像个布袋子一样沉重,等他哗啦啦划过去,影子从身后倏地跑到眼前,一蠕一蠕地向路口爬去。小点要去路口的梧桐树下等他妈妈。每天下午五点半,有一趟从县上到镇上的客车路过羊凹岭。羊凹岭的人从县上回来,坐的就是这趟车,再迟,就没车了。前几天
10、,妈回来要带他去县上学画画,爸不同意。因为这,爸和妈吵了一架。爸想叫他学修鞋去。爸说,饿死穿鞋的,饿不死修鞋的,不管啥世道,人要穿鞋,就得修。自从小点出事后,爸和妈在他跟前说话,总是小心地避开腿、脚,或者是跑步、走路这些话。爸看一眼小点的“腿”,猛地咂烟,一团烟灰鬼影子一般缓缓落下。小点像是被那烟灰击中了,倏地缩了下身子,不敢看爸,低头看自己的腿,眼泪石子般叭叭砸在腿上,把卷起来捆绑在一起的裤腿扯了又扯,好像把裤腿扯开了,他的腿就会伸开就会好端端地站起来,走路,跑步,上山,下河。小点不愿意修鞋。他不是嫌鞋臭,他是想自己没有脚没有鞋,却整天要看人脚给人修鞋。妈说,我就是想叫娃多上几年学,他才十二
11、岁。爸说,以前你干啥去了?以前你咋一句也不问娃上学不上学?现在娃成这样了,你想叫娃学习,以后让娃指靠画画过日子?妈说,娃还小,该多学个东西。爸蠕蠕唇,满脸的愁炭一样黑沉,吸了好几口烟,才说,叫娃多学点,我没意见,要是学不成个样,钱扔得没个响声了咋办,他长大了靠啥养活自己?你我能管他一辈子?妈说,不让学咋晓得学成学不成?爸说,你这是拿娃的前程做试验哩!爸撵走妈后,小点心想妈不会再回来了,没想到昨天妈给他打电话说今天回来带他去县上。小点不知道妈跟爸说了没,他没跟爸说,他担心爸不让他去。悄悄地在屋里等了妈一天,眼瞅着天黑了,不见妈回来,他就划着棍子出了门。还没到路口,雨下开了,一丝一丝的,碎碎细细的
12、,很惆怅很伤感的样子。刚过了小卖部,背后有人“小点、小点”地喊他。是爸。爸打着手电筒,骂他下雨天乱跑,也不怕摔到沟里。小点心想坏了,爸来,肯定要把他背回去。他不理会爸,抓了棍子使劲地往前划。没划几步,爸就追上了他。小点不看爸,手里的棍子却是一下也不停地往前划。爸堵到他前面,他就拧了身子,要从爸身边划过去。爸拦住他,蹲下来给他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子,问他真的想去县上学画画?爸的手电筒照着小点,小点不说话,看着爸。小点不想惹爸生气。爸又问了他一句,小点的头低了下来,眼泪骨碌碌滚了两行,咕哝道,打死我都不去修鞋。爸长叹一声,转过身,叫小点上去。小点不上去,他倔倔地说,我不回去。爸说,哪个叫你回去。小点说
13、,背我去等妈妈?爸不说话,背着他往村口走。小点趴在爸的背上,龇着大板牙笑了,说,到前面的桐树下。自从妈妈去县里上班后,小点就经常在梧桐树下等妈妈回来。爸还是没说话。雨还是一丝一丝的,仲春的雨地里,不寒凉,倒有点潮潮的温暖。小点趴在爸的背上,手里捏着手电筒。小点看见爸走一步,手电筒雪白的光柱子像根粗大的笔一样,在黑黑的雨幕上画一道。他就乐了,手里的手电筒就不好好地照着路,横一下竖一下地在雨里乱晃。晃着,就咯咯笑。爸问他笑啥?他说,我画了幅画。爸说,啥时候?他说,刚刚用手电筒呀。爸问他画的啥?他说,画了爸、妈和我,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漆黑的雨夜里,父子俩一直朝着村口的桐树下走去。(节选自时代文
14、学上半月2018年第1期,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团烟灰鬼影子一般缓缓落下”,这个比喻生动形象,所选喻体“鬼影子”为当时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悲冷、压抑、略带恐怖的氛围。B. 标题“前面是桐树”中的“梧桐”既是小点等妈妈回来的地方,也是承载小点全部梦想的希望之地,标题幽默而风趣,富有吸引力。C. 结尾处小点用手电筒画画的情节独具匠心,既表现了小点对绘画的热爱之情,也为文章增添了一些温暖的格调,使文章不至于太过悲凉。D. 第十一段塑造小点时,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抓了”“使劲”“一刻不停地往前划”“拧了身子”这些词表现了小点内心的焦急和倔强
15、。5. 小说中小点的爸爸和妈妈因什么事发生矛盾?作者设置这个矛盾的目的是什么?6. 文章画线部分是三处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答案】4. B 5. 小点的爸爸和妈妈因小点的前途问题(因小点学什么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目的是为了表现文章主题,赞扬父母对儿女深沉、真挚的爱,赞扬自尊自强的生活态度。 6. 第一处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特征,营造了压抑的氛围,为下文奠定了忧伤的基调。第二处环境描写既体现了天气的变化,也以营造了悲凉的氛围,烘托了小点内心的伤感和忧愁。第三处环境描写营造了些许温馨的氛围,烘托了小点内心的喜悦。【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
16、解文章内容和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标题幽默而风趣”不正确,“前面是桐树”这个标题的特点是委婉含蕴。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内容及作用的能力。这是一道概括文中的情节并分析起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小点的爸爸和妈妈发生矛盾的原因和作者设置这个矛盾的目的,注意根据文意概括,然后分析目的。结合“前几天,妈回来要带他去县上学画画,爸不同意。因为这,爸和妈吵了一架。爸想叫他学修鞋去”分析,原因是“小点学什么的问题”。结合“妈说,我就是想叫娃多上几年学,他才十二岁”“以后让娃指靠画画过日子”“妈说,娃还小,该多学个东西”“他说,画了爸、妈和我,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以及爸爸知道小点想
17、学画画后背着他去等妈妈等内容分析,父亲母亲都是出于对小点的爱,才建议他学什么,这样的爱是深沉、真挚的,都希望将来小点能够养活自己,学一点本事,自尊地活着,其实通过父母的矛盾冲突,重在赞扬自尊自强的生活态度。【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句,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天阴着”,交代天气;“不到五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黑雾蒙蒙的只能看见个影子”,营造了压抑的氛围。为后文写小点没有脚奠定忧伤的基调。第二处,“雨下开了”,交代了天气的变化,开始下雨了。“一丝一丝的,碎碎细细的,很惆怅很伤感的样子”,结合前面内容“他没跟爸说,他担心爸不让他去。悄悄地在屋里等了妈一天,眼
18、瞅着天黑了,不见妈回来,他就划着棍子出了门”等分析,天气变化营造悲凉的氛围,同时也烘托人物心情,这时候,小点在父母争吵之后,不知道该学什么了,等了一天,不见妈妈回来,这时小点的内心是伤感和忧愁的。第三处,“雨还是一丝一丝的”还是角度天气特点。后面的“仲春的雨地里,不寒凉,倒有点潮潮的温暖”,写出天气的温暖,烘托人物心情。结合“爸不说话,背着他往村口走。小点趴在爸的背上,龇着大板牙笑了,说,到前面的桐树下”“小点趴在爸的背上,手里捏着手电筒”等分析,这样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些许温馨的氛围,烘托了小点内心的喜悦。(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
19、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
20、,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
21、众文学。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
22、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
23、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
24、精品力作)材料三: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
25、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B.
26、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C. 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D. 悠久的中华历史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网络文学能从中获得新的生命力。8.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 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体现了现代观念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B.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是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C. 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
27、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不会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D. 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从而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9. 网络文学要想打造精品力作,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答案】7. C 8. A 9. 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接受经典的引领。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不仅关注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更注重对内涵和精神内里的纵深开掘
28、。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警惕创作中出现的文化糟粕并及时纠偏。【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新媒介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错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可知,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的是“网络文学”,而不是“新媒介”。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B项,“网络作家们不再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
29、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是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错误,由原文材料二第5段“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可知,表层要关注,内里更应该注重,二者是递进关系,不是“不再关注而是注重”。C项,“那么他的作品将不会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错误,“将不会”错,太绝对,改成“难以”更好。D项,“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走偏问题”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段“但我们也应看到”可知,前后内容应该是转折关系,也就是说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是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时出现的值得警惕的反面现象,并
30、不是说“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由“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可以概括出“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由“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可以概括出“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由“
31、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可以概括出“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由“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可以概括出“不仅关注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更注重对内涵和精神内里的纵深开掘”。由“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
32、、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可以概括出“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警惕创作中出现的文化糟粕并及时纠偏”。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可以概括出“植根于悠久的
33、历史文化土壤,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
34、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 “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
35、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
36、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C. “参知政
37、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D. “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B. 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C. 王安石思想先进,为民着想,他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这也得到皇帝的认可。D. 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
38、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2)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2)王安石性格固执(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可不可,对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执意不肯改变。【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
39、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句子翻译为:居官任职的人才已经不足,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守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幸运作为常法,而没有某天会发生(祸患)的担忧吗?其中,“人才”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久以天幸为常”与“无一旦之忧”是对比关系,故“久”后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与运用。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40、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就是对古代“字”的文化常识的理解类试题。A项,对字的表述有误,“对平辈或晚辈称字”错误,应为“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
41、了”错,原文为“大抵皆庸人”,意思是“大部分是庸俗之人”,选项是对原文意思的扩大。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关键词有:(1)当:掌管。注措:措置,安排。大抵:大都、大致。祖:效法。(2)忮:刚愎。可否:可不可,对不对。回:改变。【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
42、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
43、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
44、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 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 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 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 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 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
45、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
46、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水村陆 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这首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岁。新亭:又
47、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B. 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C. 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D. 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15. 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
4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相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不同:夜泊水村颈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中的颈联借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志向落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主旨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说法错误,颔联末句典出晋书王导传,作者借此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
49、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相同:夜泊水村颈联中“双鬓向人无再青”,意思是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诗人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书愤颈联中“镜中衰鬓已先斑”承接上句岁月已逝、壮志落空,志未酬而鬓先斑,这是赤心为国的诗人日夜痛心疾首的。所以两联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但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同:夜泊水村颈联中“一身报国有万死”指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双鬓无再青”指岁月逝去,年华不再。所以此联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塞上长城”句,诗人
50、用典明志。诗人借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万里长城”的典故自许,以“空”字表达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综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3)长恨歌中“_,_”两句既是唐杨两人的心愿,也是天下有情人的心愿。【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在天愿作比翼鸟 (6).
51、在地愿为连理枝【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鹜”“誉”“沮”“翼”“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_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_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可以天赋异禀地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 的
52、读者。领会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去感受,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_,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走马观花心态洞若观火功用B. 浮光掠影心情明察秋毫功利C. 走马观花心情明察秋毫功用D. 浮光掠影心态洞若观火功利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53、是( )A. 是阅读高质量的核心指标B. 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C. 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D. 核心指标是阅读的高质量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领会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B. 领会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享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C. 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D. 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享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
54、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语境强调“浅阅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可知该用“浮光掠影”;“心态”指心理状态:“心情”指感情状态。语境强调毕飞宇以“把玩古董”的心理状态来阅读,可知用“心态”更合适;“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语境强调“我们或许可以天赋异禀地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看得清楚明白的读者”,可知用“洞若观火”更合适;“功用”指功能、用途;“功利”指功效和利益。语境强调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效和利益,可知用“功利”更合适。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55、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上文相关句子是“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主语中心语是“深度阅读”,“与相关”属于谓语部分,可知衔接最好的是承前共用主语成分,而C项和D项都出现了新的主体对象“核心目标”,换了中心话题导致衔接不紧,排除C项和D项;再由前文“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浮光掠影浅阅读远远不够”中的“浮光掠影浅阅读”可知该处应该用“高质量阅读”合适,因为结构一致。排除A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画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处是“领略(欣赏;晓悟,一般接具体形象)”与“意义”搭配不当,可以改为“觉察”,排除A项和B项;
56、另一处是“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去感受”,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结构不一致,语序不当,可以改为“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且“享用(接具体可见的,实用的内容)”与“美(抽象)”搭配不当,排除D。故选C。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食用品质,包括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_,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我们国内经常将食物的安全期限当作“保质期”,认为食物只要过了这个安全期限就是危险的。事实上,国
57、外所提的“保质期”,指的是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或者商家售卖该种食物的最后日期,超过这个天数,_,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_,国外的表述更加客观合理,预留的想象空间较小。【答案】 (1). 另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卫生品质 (2). 食物的食用品质就变差了 (3). 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提法【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由前文“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可知,是在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讲了其中一方面,所以要填的句子应
58、该是“另一方面”,由后文考虑以“其卫生品质”为判断的依据,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另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卫生品质”。由后文“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可知,食物还能食用,由前文“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可知,只是食物不再具有最佳的食用品质了,即“食用品质就变差了”,所以此空应该填“食物的食用品质就变差了”。由后文句子中的“国外”和“更”可知,此处是在比较“保质期”的说法,前文说了我国的“保质期”和国外的“保质期”的标准,此处是一个总结比较,所以应该填的句子为“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提法”。【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
59、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25日。据相关媒体介绍,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举办科普阅读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科研团队联合行动、农村科普联合行动、卫生健康科普联合行动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并组织一
60、批重大示范活动。今年全国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着力打造北京主场活动、省级主场活动、十大联合行动及云平台。【答案】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新闻报道要保留重要的时间,时间是2020年9月19日,还要交代事件,事件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启动”,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接着交代事件目的,即“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着力打造北京主场活动、省级主场活动、十大联合行动及云平台”
61、。最后一步是根据字数要求将信息组合即可。【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五、创新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青年,就个人而言,是一个人的“拔节孕穗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就国家而言,是成长中的“未来梯
62、队”,是渐趋成熟的国家栋梁。青年时代,每个人都不应拘泥于个人的小天地,而要将视野扩大,将目光放远,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联系,学会尽责,勇于担当。有担当的青年,才是有希望的青年;青年人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正如梁启超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责任与担当什么是责任?有人诠释的很精妙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责”和“任”。就“责”而言,如果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应该承担相应后果而受到责罚;
63、就“任”而言,如果主动承担完成好相应的任务,必然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荣誉。从本质上说,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扛起了责任,就是扛起了信念,扛起了生命的价值。那么如何使得自己成为承担责任的人,在工作中创造卓越成就呢?首先,明确责任就是对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是一种使命,工作意味着责任。责任胜于能力,因为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能力永远由责任承载,履行职责才能让能力展现最大价值,一盎司的责任感胜过一磅的智慧。第二,敢于承担责任,充分释放人生潜力。不要自我设限,积极面对现状,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尽职
64、尽责,每天多做一点。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责任”体现着对职业的忠诚,“敬业”延续着对职业的责任脚踏实地,勤奋苦干;现在就干,马上行动。第三,细节体现责任,责任决定成败。疏忽一点责任都要付出代价,责任体现在细节中,工作无小事,用心才能见微知着,负责任就是从细节做起。同时要拒绝借口,勇于担当,职场容不得半点不负责任,没有任何借口,责任止于我们对结果负责,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第四,责任创造卓越,责任保证绩效。争当不可替代的员工,尽职尽责才能缔造完美工作;责任是人生成功的基石,负责任的精神让我们出类拔萃;将责任等同于荣誉,与公司和单位同命运,共呼吸。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怀。英国
65、首相丘吉尔曾说:“伟大的代价是责任”,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著名主编科达曾说,“承担责任是任何重大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转变的新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增强敢于担当的意识,倡导敢于担当的作风。桥的价值在于能承载,人的价值在于能担当,担当得越多,价值越大。人生在有担当中成长,在敢担当中前行,在能担当中辉煌勇于承担责任的强者会使我们的工作越做越好,会使我们的事业更加辉煌。【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材料作文。【审题】审题要点:需要抓住材料中的“青年”“学会尽责,勇于担当”等分析,主要围绕“青年”“责任”“担当”“希望”等分析立意。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与“青年”“责任”
66、“担当”等热点话题相关,正是因为广大考生正处于青春年华,坐在人生考场上,正应该好好思量人生的责任,想想应有的担当!一、青年担当,国之希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大量有胆识、有担当的青年才俊,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潮中推动着中华民族这艘巨轮破浪前行。二、任重道远,完美接力。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而行。青年人需要完美接力,方能创造辉煌。三、磨炼铁肩,不辱使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青年,只有有志向,有知识,有本领,方可肩负使命,完成建设祖国的重任。四、拒绝佛系,学会担责。青年人还是应当少一些
67、“佛系”,多一点责任担当。【立意】青年担当,国之希望;青年应该勇挑重担,学会担责;舞青年姿态,唱时代赞歌;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等。【素材】1. 文天祥为国“不指南方不肯休”,高昂着不屈的头颅,为国担当着忠诚者最为基本的责任。谭嗣同敢于担当振兴国家之重任,原做变法牺牲第一人。是什么使他们获得盛名流芳百世呢?是那勇于担当的精神。祖国危难之时,他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勇敢地担当自己应尽的责任,纵使他们会失败,会死去,但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已注定了他们的胜利,他们的精神不会消亡,定会随着万千敢于为国担当的人而流于后世。2. 作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最重要的责任便是学习,虽不必强求个个担当“为中华崛起而
68、读书”的重任,但至少应为自己的将来、为家庭的幸福而奋斗。但是,个人都强大了,家庭都幸福了,国家不也强大了吗?人,家,国,因为担当会更加强大。人之为人,要敢于担当;为己,为人,为家,为国。3. 责任是春天的新芽。古代漫长,浩瀚如史诗般记载这段南北朝的宋因家世贫穷,没有书去阅历,就常常借邻居或藏书人的书,亲手抄完后才能去看。宋答应归还书的期限没有一次食言,不管是寒冬腊月,不管借书的路程有多远,不管还书的路程有多远,不管他总是准时地把书归还,因此别人都愿意借书给他,他也因此能博览群书,他也因此能做官人。就是因为宋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才会有他日后的成就,责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但都是春天的新芽,只要你去承担她,秋天就会结出累累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