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难点: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1举兵反隋隋炀帝的暴政使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在 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2统一全国617624年,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军事集团,唐朝统一了全国。3夺取帝位626年,李世民发动了 之变,自己当上皇
2、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二、击破东、西突厥(民族政策)1击破东突厥(1)东突厥颉利可汗率10万铁骑兵临长安附近的渭水北岸。(2)唐太宗采取了多种策略应敌,包括积极备战、和谈及分化敌方的策略。 (3)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责力出击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4)安置东突厥降部,册封突利可汗、颉利可汗及其他各部酋长,巩固了北方边防。2击破西突厥(1)为打通中原和 各国之间的商路,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深入吐谷浑腹地,挫其精锐部队,其主帅自杀,其子投降。(2) 642年,唐军沿天山南麓伸展,不久唐军灭掉西突厥。三、贞观之治1表现封建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
3、序比较安定,文化艺术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2原因(1)虚心纳谏,重用贤能之士,尤以对魏征的态度和做法最为典型。(2)心存百姓,不断反思。(3)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与民 ,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重点精讲】: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1)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2)表现:选贤任能,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唐律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促进封建文化向高峰发
4、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加强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深化理解“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2、唐朝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1)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2)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3)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4)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对唐太宗的综合评价(
5、1)唐太宗在灭隋建唐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2)玄武门之变固然是唐太宗剥削阶级自私本性的暴露,但客观上又是对传统的重长幼、轻德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挑战,而奋发有为的李世民的胜利,也有利于唐初社会的发展;(3)唐太宗广求贤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励精图治,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政治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4)唐太宗进步的民族观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增进了与世界的交往。【典型例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不必猜忌异类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从材料二判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3)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治理国家?结果怎样?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