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扫盲教育1原因(1)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措施(1)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2)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了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3)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4)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
2、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3成就: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思维点拨 国家把扫盲列入宪法的依据扫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二、义务教育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1989年,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希望工程”。(3)1995年,提出“科教兴
3、国”的战略。3成就: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思维点拨 实行义务教育的原因(1)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2)基础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易混易错 “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教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只是重要原因。“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教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科教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为国家建设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2曲折发展(1)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
4、大革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但“教育大革命”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等,造成了教育界的很大混乱。(2)从1961年到1963年,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3)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3步入正轨(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5、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轻巧识记 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主题 材料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即“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其中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文革”时期,人才选拔制度概括为十六个字“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
6、复审”,上大学盖几个章就行,还有补贴,工农子女有优势。1977年,人民日报头条刊出,高考招生范围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教育政策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继续民主革命和恢复重建的双重任务,教育服务于“革命与建设”。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提出与生产劳动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运动开展,学校教育受到冲击,工农兵推荐上学现象突出。“文革”后为满足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恢复高考
7、。【要点剖析】1.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2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对策(1)经验教训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基本国情出发。(2)对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量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赢得国际竞争的挑战。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本课小结知识点一扫盲教育1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农教育,图中人们用小黑板进行识字学习。对这一做法认识正确的是()为公民和民主社会奠定基础识字
8、是基本的人权有利于经济建设符合当时的国情A BC D答案B解析识字可为选举、参政奠定基础,是基本的人权;工业社会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较多,田间学习符合国情。故均正确,选B项。知识点二义务教育21985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以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的加强。基于这一决定,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行()A希望工程 B“科教兴国”战略C九年制义务教育 D“211”工程答案C解析“基础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密切相关,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选C项。A项希望工程是在1989年发起的,排除;
9、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排除;D项“211”工程不属于基础教育,排除。3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6%80%。在此背景下我国()A开展扫盲教育 B颁布义务教育法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科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故D项正确。知识点三高等教育的发展4邓小平呼吁:“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1977年底,政府落实这一呼吁的举措是()A恢复中断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B实施“教育大革命”C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高校建立三级学位制度答案A解析1977年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故答案为A项。实施“教育大革命”是在1958年,排除B项;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在1993年,排除C项;高校建立三级学位制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