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778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03页一、选择题1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解析: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君主专制,故选B项。答案:B2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A明代阁臣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明代阁臣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明代完全

2、剥夺六部的权力D阁臣是明代祸乱的根源解析: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项正确。答案:B3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与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这表明,明代内阁()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群体相对稳定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内阁阁臣的任期都相对比较长久,从而保证了内阁官僚群体的相对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阁臣权力的阐释,故A项排除;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项错误;君主

3、专制强化的产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答案:C4“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B项正确。答案:B5明朝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宣宗时期,大改严禁太监读书识字的规矩,成立了专门

4、的太监学堂。从中能够得出()A明朝政务混乱,无权力界限B内阁与宦官共同把持明朝朝政C君主欲不断加强专制皇权D内阁的设置在明朝形同虚设解析:成立太监学堂,培养太监读书识字,可以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使阁臣票拟的做法制度化,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票拟制度化,不能反映政务混乱,排除A项;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宦官按照皇帝的意思“批红”,不能反映二者共同把持朝政,排除B项;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具有票拟权,不能说明是形同虚设,排除D项。答案:C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

5、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得到加强,故选C项。答案:C7“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军机处 B理藩院C清初内阁 D清初六部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机构精简”“迅速处理军国大事”,由此分析可知题干阐述的是军机处的作用,A项正确。清初,仿照明朝的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内阁是无权处理军国大事的;理藩院是负责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也无权处理军国

6、大事,排除B、C、D三项。答案:A8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只叫“值庐”,入值的军机大臣不按照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没有品级和年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出()A军机处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B军机处并不是国家正式机构C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D军机处职官简练,事务清闲解析: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入值的军机大臣不按照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说明军机处不属于正式的国家机构,故B项正确;军机处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具有一定的权力,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军机处不是正式的国家机构,无法体现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机处事务清闲,排除D项。答案:B9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古代独裁政治

7、发展到顶点的时候,连自己御用的中央政府,也是不要的。他要求把政权引渡到自己的卧榻之侧,所以尚书台权力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力就要减低,总理国家庶政的三公便变成坐而论道的闲员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枢权力体系完备B地方的自主性遭到了削弱C君主集权渐趋强化D宰相逐渐退出权力的重心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独裁政治发展到顶点的时候”“他要求把政权引渡到自己的卧榻之侧”可知,材料指的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使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标志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强化,没有体现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强皇权,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问题,故B选

8、项错误;宰相逐渐退出权力重心标志是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一职,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C1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军机大臣跪授笔录,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故D选项正确;军机大臣只能按照皇帝旨意办事,不能决定军国大事,故A选项错误;材料问的是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基本职责是跪授笔录,上传下达,故B选项说法有误;掌管国家政令的起草是三省六部的中书省,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D11密折制度在清朝不断发展。雍正时期,只有皇帝允许的官员才能

9、上密折;后又特许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清朝的密折奏事()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B反映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有助于政令体现皇帝意志解析:“特许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能够通过这一措施了解各级长官对皇帝意志的贯彻落实状况,说明清朝的密折奏事有助于政令体现皇帝的意志,故答案为D项。密折奏事对行政效率没有影响,排除A项;清朝时期已不存在宰相,排除B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答案:D12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军机处决

10、策重大事务解析:由“秘书”“南书房”可以看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折共1160件,共3391件事。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

11、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明史卷72职官志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摘自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送到皇宫的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作了什么改革?什么人协助明太祖处理如此之多的奏章?(2)根据材料二指出,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答案:(1)废除丞相。殿阁大学士。(2)设立之初仅供顾问;明成祖时开始参预机务,但不能专

12、制诸司;世宗后,权高于六部。(3)职能:跪受笔录。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归纳材料主要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拟一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拟定论题,题目必须围绕“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

13、创新”。其次进行阐释,明确材料的指向,即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具体制度却因时而变。答案: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具体制度却因时而变。论题: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变迁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旨在加强皇权专制与中央权威。这一制度因时而变,但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占据上风。就皇权与相权关系:唐朝通过“三省”实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独尊皇权;宋朝二府三司,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皇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措施加强皇权。就中央与地方关系:秦朝郡县制,汉朝“推恩令”;宋朝收地方兵权,设知州、转运使,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设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