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71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十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6附中)19291933年,美国的消费支出从772亿美元下降到458亿美元;同期美国国内私人总投资从162亿美元下降到14亿美元;19281936年,美国的净出口从10亿美元缩减到3 300万美元。材料可佐证哪一学说对30年代大萧条根源的解释(B)A自由主义B凯恩斯主义C货币主义学说D马克思主义学说【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都有明显的下降,符合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危机根源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说。2(2016长郡)在美

2、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D)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解析】材料表明人们希望“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希望政府更多的干预经济,羡慕“莫斯科”“柏林和罗马”,当时苏联、德国和意大利都属于集权政治。因此共同点是希望扩大政府权力和职能,D项正确。3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1910年1913年19

3、20年1930年1938年美国26.531.842.341.328.8英国6.57.79.27.410.5德国13.617.67.611.323.2法国3.44.62.79.46.1俄国3.54.80.165.718.0日本0.730.280.842.37.0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A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B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C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解析】比较美国1930年和1938年的钢铁产量可知,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产量下降,A错误。德日都参与了一战,均受到一战的影响,排除B。俄国是一战中的协约

4、国,但是十月革命之后,苏俄(联)逐渐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选择C。材料没有二战时期的数据,排除D。4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有些经济学者就提议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公共工程,甚至不惜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曾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说明罗斯福(C)A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B上台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当时未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D永远不可能采用这种经济观点【解析】从罗斯福的批注可知此时他对扩大公共工程等措施是持反对态度的,也即未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选择C项。A项错在“率先”;B项不符合事实;D项说法太绝对。5据记载,美国

5、的私人投资1929年占GDP的16%,1941年则占GDP的14%,私人投资在新政期间的恢复最为稳定,主要源于(C)A新政对危机的缓解作用有限B新政遏制了市场的自由发展C新政侧重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新政短时间内无法明显见效【解析】私人投资的高低,不能说明经济危机的程度,A项错误;新政尽可能地保留了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对社会经济的一种规范,使社会经济由无序走向有序,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选C。6(2016长郡)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

6、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1937年,19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A)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B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C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D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解析】通过发展国有企业,兴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增加就业,发展生产,稳定社会,这种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出现,标志着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B、C、D与事实不符,故答案选A。7(2016雅礼)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罗斯福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间的大厦,随时准备欢迎到访的客人,让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材料反

7、映出罗斯福新政(B)A在理论上弥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B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转提供了成功经验C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克服经济危机的方法D在理论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模式【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故选B。8(2016雅礼)战略管理一书中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该书所评论的是(C)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解析】本题结合经济管理的

8、书籍来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答案选C。9(2016雅礼)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D)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D经济滞胀促使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解析】A理论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B理论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A理论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国家干预过多所导致,所以在经济危机之下,A理论在80年代得到复苏。10以下是19831984年度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单位:英镑),根据表中数据,能直接得出的历史

9、信息有(C)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英国政府保障儿童权益税收的实际数额取决于家庭收入社会贫富差距缩小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A BC D【解析】英国政府为家庭提供儿童津贴,保障了儿童权益,可以得出;月收入50英镑无需纳税,月收入越高,纳税越多,可以得出;材料表格只是普通家庭的情况,无法体现贫富差距,无法得出;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有时甚至超过其家庭收入,可见政府福利开支巨大,可以得出。11下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图,造

10、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D)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解析】导致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革命影响下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故选D。12(2016雅礼)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

11、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C)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解析】“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说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并不能说明社会意识形态淡化,故D项错误。13列宁在评价某项经济政策时说,“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

12、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下列属于该政策内容的是(A)A将农民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B将部分国有企业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C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大规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结合材料可判断列宁评价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C两项均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故本题选A项。14(2016附中)1923年列宁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种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组织文化工作上面去了。”这表明列宁(D)A认为应该立即实行新

13、经济政策 B推动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主张重心转移到精神文明建设 D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反思【解析】容易误选C,注意带引号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的概念,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精神文明,而是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大文化范畴。“转到和平组织文化工作上面去”,就是要把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政权建设转向和平的经济文化建设,这是去世前的列宁对苏俄这样一个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进行建设进行的反思。15(2016雅礼)20世纪70年代苏联生产的家电新产品质量非常低劣,电视机爆炸的事件经常发生,以至当时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B)A苏联经济总体水平

14、较低B“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C苏联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科技水平低下【解析】20世纪7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企业对产品质量漠不关心,故应选B。16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C)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成粮食的歉收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D80年代后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解析】图中两个高点并不是斯大林模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反映,而是后任领导者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成果,排

15、除A;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不是恶劣的气候,而是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排除B;50年代中期的高点是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改革,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C正确;1985年戈尔巴乔夫才上台,排除D。17(2016雅礼)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A)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重视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解析】19761980年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他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材料现象说明他对农业生产给予了一定重视,故选A。18

16、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C)A赫鲁晓夫时期B勃列日涅夫时期C戈尔巴乔夫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据材料“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面混乱,西方对苏联未来的走向观点不一,故C正确。赫鲁晓夫时期没有走向资本主义,故A排除。勃列日涅夫时期,仍然实行社会主义体制,故B排除。普京执政时期,俄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制度,故D排除

17、。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19(2016长郡)(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 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

18、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在稳定住政权以后,没有必要的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通往共产主义的捷径继续全面推进,到了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残酷的余粮收集制使得农民被剥夺,生产积极性下降,到了1920年,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中。列宁自己后来总结:“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了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

19、险得多。”19201921年初,50多起大规模农民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最大的一起“安东诺夫暴动”波及了整个坦波夫省。震惊历史和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指出列宁为此采取的对策。(6分)(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们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1)表现:受危机打击最重;金融系统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剧增;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信心动摇。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危机加重

20、;罗斯福:采取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2)积极:使苏俄在特定历史时期,集中最大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消极: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战争结束继续将其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对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经济。(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合理运用;经济政策要适时调整,从实际出发;要激发生产者积极性。20(28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

21、够拄着拐杖走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二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

22、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材料三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瓶颈的原因。(12分)(3)材料三中赫鲁晓夫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

23、?(10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的恢复等。(3)现象:当时苏联食品短缺。认识:正确:赫鲁晓夫指出苏联现行经济模式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认为应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对日常生活品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局限: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未能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现行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4)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制定政策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