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8删繁就简,提炼要点归纳概括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高考考查,最常使用的是以散文中的物象和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形象特点题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的情理概括题。二轮复习,我们应以这两种题型为突破口,加强精准阅读和精准答案的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意概括能力。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这一天,我们还要去的便是这雪山群中两座从未被人逾越的雪山有冰川群的雪山主峰和洛格斯神山。湖水映着碧蓝天空,阳光下融雪时的滋润气息带着松杉的芳香。走到雪野中,抬头远看,群山变成了波浪,在眼前奔涌,而洛格斯神山厚雪加身,冰清玉洁,莹光逼眼,如同一
2、个戴着水晶冠冕的神者。峡谷尽头壁立而起的达古冰川群上的雪山主峰熠熠闪光,直插幽深蓝空,仿佛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山体上是深雪,雪下,才是冰川。这道冰川每年只有七、八月积雪融化时才可看见。但那冰川的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它在这雪山之巅造就了地貌杰作:相互错落在云幕下金字塔一般的锥形峰顶、锋利峭薄的山脊、被冰川从对面山体上剥离又搬运到面前来的巨大岩石。我们脚底的深雪下,就是冰川挖掘出的巨大的冰斗,夏天时,是一湖碧水,湖水的上方,劲风猎猎,被阳光照耀,亮得晃眼的云团翻滚在天空,也翻涌在湖中,而现在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冰。(节选自阿来达古的春天)1在选段中,达古的雪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_阅读
3、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
4、息了。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
5、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我对最美春色的记忆,居然与伤痛联系在一起。那年5月3日,爱人在归乡途中车祸罹难,我赶回故乡奔丧。料理完丧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绿
6、满枝的时候。姐姐见我很少出门,有一天领着孩子,拉着我去堤坝走走。太阳已经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却觉得脊背发凉。堤坝是我和爱人常去的地方,我们曾在河边打水漂,采野花,看两岸的山影、庄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坝,看到几棵嫩绿的柳蒿芽,随手采了,那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野菜,把它用开水焯了,蘸酱吃鲜美无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见了野花,白的,粉红的,淡蓝的,星星似的眨眼。我没有采花,因为以往采回的野花,会放到床头桌上,照亮两个人的梦境。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伴我入梦,我忍不住落泪了。我怕姐姐看见,便朝茂密的柳树丛走去。泪眼中的春色飞旋起来,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间与天堂之间绽
7、放,那么迷离,那么凄美!四野寂静,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曾写过“春风不染白髭须”的名句。是啊,春风染绿了山,染红了花,染蓝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们的白须白发染黑,不能让岁月之河倒流。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让它在夜深时隔着时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2为什么说“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结合二、三两段简要概括。答:_答案序幕拉得很长,万物蓄势待发,亮相时热烈迅猛。3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答案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对爱人深切而真挚的怀念。阅读生活(原文见学案7“自学在前”),回答问题。4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了哪两类生活状态
8、?请简要概括。(4分)答:_自我反思1你在平时做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中是如何做归纳概括题的?常出现哪些问题?答:_2散文阅读归纳概括最常见的题型是什么?你对做这些题型有怎样的体会?答:_现场答案批语完善1在选段中,达古的雪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原文见“自学在前”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失分太可惜了,因为这三点都与答题要点有关,但因为全是直接抄录,不符合概括的要求,也无法体现“特点”。归纳概括题中,有直接从文中摘录的,但很少,大部分需要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最后得分:0分。学生乙该答案用语简洁,符合题目要求,但存在的问题较普遍:概括不准、不全。第点重复,且还有两个要点未答出。其实,文段中
9、还有一个关键词未发现,可能是考生未深入阅读吧。最后得分:2分。总批语该题属散文中物象特点概括题。答题的范围很明确,关键在于如何概括了。学生甲的答题情况很少见,学生乙的问题较典型。怎样概括得既准又全呢?就本题而言,几乎无现成词语可摘录,只有靠自己阅读概括了。“高大雄伟”“纯洁神圣”容易看见。而从“山体上是深雪”几乎到段末,描述的是冰川及其力量,“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是绝不可忽视的词句。另一点是“神秘莫测”,是最容易丢掉的要点。这需要抠字眼了。段中“从未被人逾越”“如同一个戴着水晶冠冕的神者”“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等词句都暗示出来了。归纳概括题对读、对答题语言要求都很高,考生不可掉以轻心。满分答案
10、神秘莫测。纯洁神圣。雄伟壮观。富有力量。(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了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4分)原文生活见学案7“自学在前”现场答案批语学生甲该答案对两种生活状态特征概括较准,但未回答出“哪两类”。原文写了城市和农村四种人的生活,须进一步概括为“两类”。失分原因可能是审题不细。最后得分:2分。学生乙原文写了城乡四种人的生活状态,其中一、二段城乡不同,生活相同,三、四段也是如此。因此,该答案以城乡分类根本不合乎题干要求。最后得分:0分。学生丙该答案把“两类”分得恰当,其“生活状态”概括较准,只是第点中“没有思想”的概括稍偏点,因为第三段有两层意思,前半部分写忙
11、碌,后半部分写“哀叹”。另外,第点语言稍有重复之嫌。概括需要分层概括关键内容。最后得分:3分。总批语散文归纳概括题有三个小特点:题干有时暗含审题小陷阱,如2013年江苏卷第12题的“矛盾的现象”,2014年山东卷第21题的“新的认识”;答案特别要求简洁、准确;分少而答案要点多。该题就具备这些特点。题干中“哪两类生活状态”暗含两小问:哪两类?各类的生活状态是什么?考生应先过审题关,然后是准确、全面地概括。“有钱人”生活的两个特点好概括;“无钱人”生活的“忙碌”容易概括出,“酸苦”不是一下子能看出来的,需要分层细读。满分答案(有钱有闲人的)慵懒、无聊的生活;(社会底层人的)忙碌、酸苦的生活。借题发
12、挥突破题点一、阅读有道:善抓“段眼”,细分层次归纳概括题的带题阅读要求是:确定阅读区域,抓住“段眼”,分层阅读。归纳概括题的答案全部来自文中,所有的要点都在原文中有其指向的段落或句子,都有具体的区域。准确找到题目所要求的阅读区域至关重要。“找到”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有的题干范围明确,有的范围不明确,可先看题干关键词语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其位置区域往往就是重点阅读区域。有时区域的确定还要依托全文的结构。区域确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读了。1善抓“段眼”“段眼”即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或与全文主旨相关,或直接揭示了段落要点。从结构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领起全段或收束全段的语句;
13、从表达方式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表示观点议论的句子。2细分层次分层阅读是归纳概括题阅读的本质,是归纳概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其答案要点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分出层次就很难做到答题的全面。对于有明显标志层次的段落,分层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层次标志词,就需要我们反复琢磨段落,以句子为单位区分不同的表述对象,对象不同,就是不同的层次。二、答题有径:针对题型,精准表述1形象特点概括题(1)物象特点概括题物象概括题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散文中。对散文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环境特点(特征)的概括,要注意由外到内,由外在特点到内在品质。对要点(特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引或稍加整合原文词句作答,也可
14、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归纳。要有因分赋点意识,这类题多是1点1分,点多分小,不要遗漏要点。答案语言的组织,要与题干要求的语言形式一致。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它的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人种混杂,正是现今西欧的情形。可叹唐以后国力衰败,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
15、逃,愈是要封闭,人种退化,体格羸弱。说唐人以胖为美,实则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诗里在赞美着瘦小的毛驴,倦态的老牛,平原上虽然还有着骡,骡仅是马的附庸。我爱唐美人。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从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看着这些女子,我总觉得她们在生动着,是活的,以致看完这一个去看那一个,侧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动碰着了她们。她们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们的工作,或执盘,或掌灯,或挥袖戏鹅,或观鸟捕蝉,对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脸面平静。这
16、些来自民间的女子,毕竟已是宫中人,不屑于我这乡下男人,而我却视她们是仙人,万般企慕,又自惭形秽了。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个痴呆呆的形状,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说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节选自贾平凹壁画,有删改)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答:_答案内容多是宫女和骏马,生动逼真,体现了热烈、外向(或“开放”)、放恣而大胆(或“充满力量”)的唐代精神。(2)人物形象特点概括题人物形象特点概括题,多出现在写人散文中,包括两类。一类是对文中人物形象或性格、情感或心理特点的概括。答这类题时,应先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词语、句子。然后将这些词语、句子适当归类,看哪几句表现了某一方面的形象或性格特点。散
17、文写人语言不像小说那样丰富、饱满,而是描写精当、简洁,概括时应注意仔细筛选文中细小信息。另一类是对作者或文中人物情感或心理变化特点的概括。对这类题,先要把握变化的几个阶段,再从多个阶段中提取或归纳出相应的词语,然后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即可。人物形象特点概括题答案表述形式有两种,一是采用多个定语的“单句作答法”,而定语大多是两个字或四个字的能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一般要根据分值的情况来确定定语的多少;但至多四到五个,再多,整句“单句”就太长了。二是采用多个短语“分条作答法”,即采用以两个字或四个字的词语或短语分条作答,并根据分值的多少来确定要点的多少。这种答法条目清楚,不易丢掉要点。边练边悟2阅
1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去过一次浙江常山,我总是向身边的朋友建议,一定要去那里看看,看看那里的时间,看看堆积在黄泥塘“金钉子”、三衢景区的时间。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看得见的时间,常山人对时间的态度也很敏感。他们珍惜时间,深知时间的魅力。在常山,我被带去看过一个古老的茶油制作坊。当地人说,他们这里的茶油之所以有名气,都是时间“榨”出来的。传统的制作方法,以“木栊榨”最正宗。榨油工序繁琐,都是人工与时间的共同出品,每年,从霜降过后开始,采果、堆沤、晒果、脱壳、晒籽、碾粉、过筛、烘炒、蒸粉、包饼、榨油、过滤,直到最终完成。我目睹那些打油的老师傅,用一根沉重的撞杆使劲撞击木栊榨的扦头,不断挤压里边的茶
19、饼,在一条凹槽里,茶油慢悠悠、滋润润地淌出来。从茶籽坚硬的种子形态最终变为液体,是一种物理上的质变,需要时间和人来成就。在观看榨油的过程中,我对一位老师傅产生了兴趣,他一下一下地用撞杆撞击着木栊榨,看上去,就像一只耐心的钟摆。当地人告诉我,这位老师傅做这个已经快半个世纪了,这个榨油坊是他们祖传的,他从穿开裆裤就开始学榨油。别看他相貌平平,却是村里的大户呢,挣钱不少。趁老师傅歇息的空隙,我问他:“为什么不改良一下这个作坊?”事实上,常山的茶油出名,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我一路上经过几个茶油厂,规模比这个大,里边不断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师傅分明很清楚我的意思,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点了根烟,坐在油腻腻
20、的小板凳上,一口烟喷出来,他的眼睛也眯了起来。“他们做的油没我的香,他们舍不得花时间,一分钟就能滴出来的油,像水一样。”看他脸上一副轻蔑对手的神情,我顿生敬意。也许,在他“家传”的观念里,油是从茶籽里榨出来的,也是从时间里榨出来的。榨油要珍惜时间,而珍惜时间不在于节省时间,而是在于舍得花时间。(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4日黄咏梅时间堆积在常山,有删改)概括文中榨油老师傅的形象特点。答:_答案相貌平平,自信,技艺精湛,敬业,坚守传统工艺。2情理概括题散文总是要表达作者感悟、抒发情感,于是,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成了归纳概括题的重要内容。概括有两个指向:一是局部段落或全文的思想、感情内容概括,
21、二是概括作者产生这种思想、感情的依据或原因。前者近乎主旨概括,后者近乎原因概括。答这类题,主要是把阅读放在文本的后半部分,放在文中的议论、抒情段落或语句上。答案语言多数情况下可以用也必须用文中语句组织。答案语言虽不像形象特点题那样精练,但也要相对简洁,有层次。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换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
22、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他们把我们扔在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简陋的门,无需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敞开的门,无需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禾等,一览无余。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
23、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的一口喘息的生命。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栅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的心理上的安全屏障。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只要在门的低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
24、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已经长成高大身形的我们,再也从门缝中钻不过去了。偶尔放学回家,面对上锁的门,会采取攀爬的暴力手段,翻越院门。柴门不堪重负,摇摇晃晃,几乎散架。风风雨雨锤炼它的骨架,不起眼的小虫子侵蚀它的骨髓,岁月压弯了父亲挺拔的身姿,时光也将柴门打磨得光滑圆润,冲击成零散的零件,靠一条生锈的铁丝维系,稍稍用力,它就散作一堆木头。 它老了,年轻的我们不忍再次攀登它的后背,它已经无力承受。 柴门终将老去。当城镇化的洪流淹没了贫穷,老屋被拆除,柴门就被还原成一堆废弃的木头。哺育我成长的热土、供养我的村庄在一夜之间轰鸣倒塌,成为
25、一座座废墟。夏季的雨,淋湿了碎石瓦砾,成批的野草从夹缝中急剧生长,一个夏天,就疯狂成原始森林。当我站在老屋原地,凝望眼前一人多高的野草,那种沉寂和陌生,来自远古的寂寥。一时间恍惚,这到底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还是万年前的亘古。无语,沉默。旧物旧情,始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以新气象新感情代替。谁也无法拒绝自然规律。老屋已逝,柴门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伸向天空的高楼大厦,是光鲜靓丽的社区,是厚重的绿漆铁门,是吃饱喝足的满足,是垂钓散步的闲适,是读书下棋的娱乐,是太平盛世的富足。历史,是记忆,是传承,是割不断的乡间浓情。 在四川成都的浣花溪河畔,有一处自然人文景观“杜甫草堂”。在草堂的中心,有一处用青花瓷镶嵌的
26、两个大字“草堂”。仅仅是普通的两个字,却传递了那种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概念。尤其是被现代人还原的杜甫家门,竟然与我家失传的柴门极为神似。久违的亲切感,亲情、乡情的怀念一股脑地涌上心头。“寂寞柴门不彻扃,槐花细细糁空庭。”千年的历史风云,没有淹没淳朴的生活场景,纵然今天的居住富丽堂皇,因为曾经的足迹,即使柴门寒酸,依然让人心生怀念。 也许向往朱门的高墙大院,但是高高的门槛和威严的石狮,让人心生怯意。当林黛玉第一次踏入豪门世家贾府,“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为其宏伟富丽庄严肃穆所震慑,不由得谨小慎微、忐忑不安。那里终究不是体弱多病的黛玉姑娘的生身之地,锦
27、衣玉食也无法供奉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柴门的岁月风尘中,简约的落寞,清新散淡的田居,默默守望着曾经的回忆。 (有删改) 3为什么“即使柴门寒酸,依然让人心生怀念”?答:_答案柴门包含了无忧、自由的快乐童年;柴门里的岁月,有温暖的亲情、仁厚宽容的乡情;柴门传递了清新、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概念。4对“柴门终将老去”,作者做出了怎样的思考?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认识。答:_答案柴门有曾经的足迹,是隔不断的乡间浓情,但“柴门终将老去”,旧物旧情,始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以新气象新感情代替,谁也无法拒绝自然规律,在怀念不舍的同时更需理性地对待。过去的那段,是历史,是记忆,更是传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怀念、接受旧物逝去的同时,要对它所包含的精神品质加以传承和守望。特别提醒:归纳概括题特别容易忽略对含蓄、隐性内容的概括,而它往往是该题丢掉的最后一个得分点。因此,在抓“段眼”“分层阅读”,答题大体完成后要有一种“回读”“回视”的意识,看看还有没有未被读到的内容、未被发现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