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洲中学2022年秋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
2、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察,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
3、,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儿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
4、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仅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士大夫的文学传统,一个是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
5、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摘编自姚华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材料二: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高峰。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同时,宋代唱词业十分发达,唱词表演和消费广泛存在于茶馆、酒肆、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很广。众所周知,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程。早期的文人词,如李白、白居易的词作,都自觉不自觉地用文人的话语来仿效民间的词调,在
6、词中蕴含了文人的思想情趣。宋代文人更是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实现词的“雅化”。不过,这些文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认可,必须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一般文人词由于不适合商业演出,不具备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近市民生活、俚俗风趣,追求柔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过,并非所有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的底色,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这些词作无论在创
7、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演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同时,宋代文人词之外还存在着众多民间词作。基于市场特质分析,宋代民间词主要用于唱词业的商业演出,是市场上的流行商品。(摘编自尚光一美学产业视域中的宋代文学审美俗趣)材料三: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
8、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过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
9、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对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
10、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摘编自周济的推尊词体与开示门径)注尊体:此处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B.虽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是在宋词研究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索它。C.外部研究和外缘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后者的研究意图是要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D.马里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可能不仅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也是一种批评。
11、2.依据材料三的相关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B.苏、李的尊体论,在后世不断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3.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三则材料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宋词的探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肯定
12、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B.材料一通过论述告诉读者,要了解宋词,走进宋词的世界,就要去做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的考据工作,阐明文学本质。C.材料一论述了马里扬所著书籍的学术价值、出版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D.材料三论述了词的发展,词最初是配乐的歌词,主要以娱乐为目的,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尊体之说。4.材料三对于“尊体”是如何论述的?请简要说明。(4分)5.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尊体“两个层面”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红袍刘泷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他叫孔远
13、,总是笑眯眯的。下颌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
14、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籍。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 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 0
15、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
16、从起价10万元水涨船高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所有人都傻了。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
17、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全部捐给了村里。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6、下列对
18、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暗示了下文孔远会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B.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美好的愿望。C.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他趁机购买这块鸡血石,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D.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沉稳自信地加价,既显现了这块巴林鸡血石的价值非凡,也显示了他作为小镇奇人“相石”一绝的特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膛微红,恍若
19、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相石艺人的特征。B.孔远的两件雕艺作品“甜蜜”和“安居乐业”,都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真的蜜蜂和蜗牛的到来表现孔远雕艺的高超绝妙。C.“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出人们对鸡血石的志在必得。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侧重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8、“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意?(6分)二、古代诗文阅
20、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
21、之至也。大学之道(二)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
22、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就逮台狱,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日:“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 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
23、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节选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B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C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D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格物:
24、格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认识、研究、探究万物的规律,格规律之意。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C髫年,指幼童时期,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相同。D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不取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子瞻对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
25、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苏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苏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苏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到许州,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14.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被捕入狱后,因何原因被释放?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浪淘
26、沙山寺夜半闻钟辛弃疾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志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注】本词创作于作者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西窗:思念,代指抱负。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词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B“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此处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C下阕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只有西风呜咽。写出了词人渴望逃避现实的悲凉之
27、感。D在写作手法上,本词结构整齐严密,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具有开阖顿挫的跌宕气势。16辛弃疾诗歌创造中特别崇尚英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曾感慨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词人对英雄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III(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2)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第六十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意思的句子是“ ,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
28、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吊脚楼是一种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为土家族的主要住所形式之一。土家族大多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人们 ,房屋建筑多建于带坡度的地面上,为了保持平衡,房屋的一边临空而建,其下以支柱支撑,成“吊脚”样式,这就形成了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建筑形式。土家吊脚楼外形多样,有单吊、双吊、两层吊等多种形式。千楼自别,相互竞秀,因各栋吊脚楼构架内部空间处理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吊脚楼,都风格别致, 。吊脚楼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这种几何形体稳定而庄重,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表现了一种典雅灵秀之美,同时也
29、表现出一种挺拔健劲之美。其内部构架,无论梁、柱还是枋、檩,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整个屋盖从横向观察则是一个三棱体,给人以端庄、雄健的感觉。土家吊脚楼从整体布局看,可称为不规则弹性组群,房屋布局自由灵活。有的依山顺势,层叠而上;有的沿沟环谷,生动活泼;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加之这些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从而获得变幻的视觉效果,这与我国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土家吊脚楼整个构架均以榫穿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皆 ,表现出土家匠师精湛的建筑技术和 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性能的有效结合。
30、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山路的迂回曲折,常常使人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B山势的蜿蜒起伏,常常使人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C山势的蜿蜒起伏,常常使人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D山路的迂回曲折,常常使人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因地制宜平分秋色目无全牛别具匠心B因势利导平分秋色胸有成竹别出心裁C因势利导各有千秋目无全牛别出心裁D因地制宜各有千秋胸有成竹别具匠心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1、。(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无论有没有下雨,荷叶表面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莲叶上滴几滴黏度很强的胶水,_,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 是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得让灰尘都“站不住脚了”?_,荷叶自洁的原因,是它的表面太粗糙了。 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上面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了空气,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荷叶表面的疏水层。雨点由于自
32、身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水珠,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顺道吸附灰尘。因此,_,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开,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 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22. 阅读下面一段话,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
33、,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在2022年10月16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召开。学校团委计划于9月20日举办“喜迎二十大,青年正当时”主题宣讲会,向同学们宣讲在二十大即将召开,新征途开启之时,我们青年人以怎样的认识面对蓬勃发展的未来。你班A班班委经过讨论决定,选你作为本班代表发言,现在要求你16日前结合主题,根据发言的要求撰写一篇发言稿交班委审阅,你一看时间,还有一天要交稿,于是你马上开始发言稿的写作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34、发言稿,字数不少于800字,符合文体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新洲中学2022年秋期期中考试 高二 语文 答题卡姓名: 班别: 座号: 条码粘贴区正确填涂:错误填涂: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2分)! A B C D A B C D# A B C D6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5 A B C D!8 A B C D19 A B C D一、(共20分)4.(4分) 5.(6分) 8.(4分) 9.(6分) 二、(共23分)13.(每小题4分,共8分)(1) (4分)(2) (4分)14.(3分) 16.(
35、6分) 17.(每空1分,共6分) (1) (2) (3) 三、(共14分)20.(3分) 21.(6分) 22.(5分) 四、作文(60分) 600800900新洲中学2022年秋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B【解析】“但是在宋词研究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索它”错误。由材料一中“所谓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可知,“内美”为词学研究的要旨,文章说的是马里扬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而不是说宋词研究中需要这样做。2.D【解析】“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于文无据。3.C【解析】“为宋词研究的
36、拓展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错误。马里扬的这本书,材料一中称其“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而选项将“提供了珍贵的尝试”改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不符合文意。4.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按照提出概念、分析概念、对概念进行总结的顺序展开论述。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既有北宋前期词风与尊体词风的对比,又有苏、李尊体词论的对比。【解析】 材料三第一段提出“尊体”的概念,接下来两段分别论述了“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的特点,最后总结两种尊体词论的关系及意义,由此可得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材料中对比论述了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与苏轼的词风,对比论述了苏轼、李清照的尊体词论。5.尊体的
37、“两个层面”指的是苏轼的“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词论,它们分别是意义层面的尊体和艺术层面的尊体,二者相反相成。苏轼突破词的传统,拓展词的题材内容, 重视词的格调意蕴,自成一家;李清照主要从词的体性人手,强调艺术的加工,维护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解析】由“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于是有了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后者则强调艺术的加工”可以得出第点。由“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可
38、以得出第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C【解析】“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错,孔远购买标错价格的鸡血石,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这一情节写出孔远相石水平的高超。7、A【解析】“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没有运用比喻手法。8、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丰富了人物形象。孔远不仅雕艺和相石水平高,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9、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赞扬孔远有着茶中
39、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是对大红袍的主人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作出的巨大贡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10.A【解析】此句大意:朝廷派遣中使追捕子瞻,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子瞻留存的诗词,杭州呈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从结构和断句标志看,“赴诏狱”的主语是前句的“中使”,“赴诏狱”是一省略句,省略”(之于)”,即“赴(之于)诏狱”,“诏狱”是句中宾语,故“赴诏狱”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如果“赴诏狱有司“处断开的话,“有司“是”赴”的宾语了,这显然不合句意。依据句意,“有司”为名词,应是后一文句的主语,据此可排除C、D两项;
40、后一文句中的“各州”在这里身兼两职,既是“移”的宾语,又是“取“的主语,即“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是一兼语句,是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杭州供数百首”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排除B项。11.D【解析】“女子不取字”错误。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所以,古代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12.B【解析】“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错误。由原文“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可知,文中是子由大为感伤,子瞻安慰他不必悲伤。13(1)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解析】3个关键
41、词“道”第一个“明”“亲民”各1分,大意分1分。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本文中可以理解为“宗旨”。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民”二字与上面“明明德”结合,即弘扬光明的品德要学习和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的学问即从生活中而来。)13(2)议论朝政的人认为(子瞻)到任谢表目的是毁谤皇帝,同时摘录了(子瞻)平时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心怀不
42、满。【解析】3个关键词各1分,言事者:议论朝政的人,御史。以:认为。摭:拾取,摘录。大意分1分。14.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苏子由。狱卒将诗交给了皇上,皇上对苏子瞻非常怜惜,恰逢太后询问求情,就释放了。【解析】原文相关信息为“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大学之道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
43、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
44、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次苏子瞻先后事译文苏子瞻(苏轼),聪明早熟。喜欢读书,亲手抄写过的经书和史书都普遍通晓。每抄完一本书就变换一种字体,因此书法变得精巧。幼年,
45、就有议论著述。父亲是苏明允(苏洵),认为他非常出色。二十岁那年,(子瞻)陪着父亲,带着弟弟子由(苏辙)来到成都,拜访张安道。张安道非常倾慕器重他,写信给欧阳永叔(欧阳修)。欧阳永叔看了明允和子瞻、子由的文章,非常喜爱,极力推举引荐,于是(明允等三人)声名鹊起。明允去世以后,子瞻做判官告院,与王介甫(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京城出任杭州的副职。从这时起兄弟在仕途中分散两地,分离聚首的无常之感,从此开始了。(子瞻)在杭州任职三年没有调动。改任彭城知州后,与子由约定在澶州濮州之间相会,相伴到彭城,住在道遥堂。到这时兄弟一别,已经过去七年。子由想到兄弟久别重逢,二人共处一室互相倾诉离别之苦,内心就有不尽
46、的离合无常之感。子瞻却认为兄弟为做官在外漂泊分别的时间短,以后退隐歇息在一起的日子会很长,不必悲伤难过。但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深了。子由住了一百多天就离开了。(子瞻)调任湖州知州,这年,议论朝政的人(即御史)认为(子瞻的)到任谢表是毁谤皇帝的,同时摘录了(子瞻)往常写的诗词,认为(他对皇帝)心怀不满。朝廷派遣中使追捕子瞻,把他押送到诏狱。主管官员发动各州搜集子瞻留存的诗词,杭州呈上几百首,名叫“诗词清单”,(子瞻由此)被逮捕到御史台监狱。子瞻知道自己灾祸难免,于是自我感叹说:“命途多舛,遭受这样的痛苦,我死容易,就是最终不能够见子由一面啊!”于是就写了两首诗托狱卒交给子由,狱卒不敢隐瞒,就把诗
47、交给了皇上。皇上看到了诗文非常怜惜子瞻,从此决意对他宽大免罪。恰逢曹太后哭泣着询问这件事,皇上的心结更加解开了。于是(将子瞻贬到)黄州的命令就下达了。哲宗继位,子瞻以礼部郎的身份被召回京城,子由跟着升任侍从,兄弟聚会,朋友聚集,把酒言欢赏心适情,正道大振。然而元丰诸臣章惇等人也在朝。子由上书揭发他们所干的奸恶事实,章惇非常生气。因为这个子瞻被贬到五岭以南,子由贬到筠州。苏门四学士也相继全部离开(京城)。掌权的人还说罪过大处罚轻,又把子瞻贬到儋州,把子由贬到雷州,兄弟二人从此没有来往。元符三年,子瞻北回中原,子由也从雷州回到许州。开始,子瞻已经在阳羡定居,子由来信催促他回许州。(子瞻)考虑到临近
48、暮年的境况,不想兄弟两人分隔两地生活,于是决定从长江逆流而上到汴州,在陈留走陆路到许州。正赶上一船人都中暑了,又想到子由近来用度也很窘迫,不忍连累他。于是(子瞻)又返回阳羡,回到以前住的地方。不久,病情严重,几天以后就去世了。子由听说(子瞻)去世,悲伤悼念痛不欲生。(二)古代诗歌阅读II(本题共2小题,9分)15 C.【解析】“渴望逃避现实的悲凉之感”错,下阕表面有逃避现实之感,但实际上词人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渴望逃避现实的悲凉之感”错,下阕表面有逃避现实之感,但实际上词人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故选C。
49、16 (1)两首词都充满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赞叹与敬仰;(2)历史变化,物是人非,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充满无奈与感伤;(3)但是词人心中的宏大梦想缺不曾忘却,依然渴望像千古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决心与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意思是,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但是心中的宏大梦想缺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蕴含着对英雄人物的赞叹与敬仰,以及英雄惜英雄的怅然
50、,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三)名篇名句默写III(本题共1小题,6分)17.(1)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2)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18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山势”能承接上句的“依
51、山而建”,“山路”则显突,排除A、D两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表现吊脚楼随山势的蜿蜒而隐现的情态,与后面“获得变幻的视觉效果”衔接紧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侧重表现的是幽深,排除C项。故选B。19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此处指人们根据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房屋结构,应用“因地制宜”。 第二组,“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此处指吊脚楼各有特色,应用“各有千秋”。第三组,“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
52、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此处指土家匠师不用先画出图纸就完成每一道工序,应用“胸有成竹”。第四组,“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一般只指技艺等具体的方面,范围比别出心裁小一些。“别出心裁”意思是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此处指土家匠师创作吊脚楼的技艺,应用“别具匠心”。故选D。20修辞:排比手法。构成:围绕着共同的话题进行,有三个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突出表现了土家吊脚楼自由灵活的布局。(二
53、)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21也没能粘在叶面上 恰恰相反 只要荷叶稍稍倾斜【解析】第一处根据前文“粘度很强”和后文“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可推知该空填“也没能粘在页面上”,第二处根据前文“是因为它表面太光滑了”和后文“是因为它表面是粗糙的”意思正相反,所以该空可填“恰恰相反”,第三处根据后文“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开”可知该空可填“只要荷叶稍稍倾斜”。22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解析】这是书信,应该采用书面语,“教书”“快来了”都是口语化的语句,应
54、将“教书”改为书面语“从教”“快来了”改为书面语“将至”或“将临”。“光临”是指宾客到来,敬辞,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辞,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指以先看到为快事,形容殷切盼望。不能说恩师殷切盼望看到自己的书,该词用于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指正”或“斧正”。四、写作(60分)23审题指导:1、 文体为发言稿,写作中要注意发言稿的写作规范及发言情境,应该出现开场白,正文,结束语。开场白包括称呼,介绍;结束语要出现发言完毕之类的词语。缺少开场白和结束语各扣1分。2、 紧扣“青年”,“喜迎二
55、十大”的关键词,体现对二十大的认识,并着重阐述青年人如何在思想上行动上迎接二十大,对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有何深刻认识。3、 发言要认识深刻,饱含激情,体现一定政治理论水平,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喊口号。设题目的:1、 树立健全三观,提高政治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责任意识,体现使命担当。2、 达到文体训练目的。发言稿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符合现阶段作文训练需求。3、 熟悉严肃政治语境,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及情景化写作能力。范文示例:(只选取正文部分)青春心向党 奋斗正当时青年作为社会最积极、最富朝气的中坚力量,正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青春心向党,冲锋向前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新时代下的青年以奋
56、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青春之热血、青春之干劲,肩负起国家民族的希望,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代同心同向同行,肩负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青春向党,要牢记嘱托,常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底气。百年栉风沐雨,岁月难掩芳华。作为肩负人民期待和时代重任的青年,当加强理论学习,尤须以青春之我点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青春梦想,将个人理想融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以理论武装筑牢信仰根基,坚定为理想矢志奋斗的信念,锚定时代坐标,一往无前。青年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胸怀“国之大者”,争当理想的追梦人,乘风破浪向未来。 青春向党,要砥砺奋斗,常
57、怀“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气。在建功立业、朝气蓬勃的美好青春年华,广大青年要珍惜韶华,高扬实干奋斗风帆,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立足平凡岗位,把力量沉淀在干事创业的河床,把梦想定格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征程中,谱写建功新时代的奋斗华章。“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青年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奋斗点燃梦想,做一棵经得起风雨的劲松,牢记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天辟地的历史,在新时代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青春向党,要淬炼担当,常怀“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骨气。回首过去,中国青年以担当为枪炮,争取民主独立、人民解放;展望未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聚焦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切实解决就业养
58、老、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心投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工作;敢于在大事难事中“亮剑”,敢于在逆境中主动担当,将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用智慧解开征途中的纽襻,用汗水灌溉征程中困难的原野。 长路漫漫,惟有奋斗,当今中国青年是幸运而责任重大的一代,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决心,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以奋斗者之蓬勃姿态肩负伟大使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青春献礼二十大 建功逐梦新征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身处繁华盛世,恰逢最美青春,青年人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争
59、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点亮信仰明灯,肩负使命。信仰是人生的灯塔,照亮人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胜利,源于革命先烈始终牢记人民,在炮火中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由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报国志向,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广大青年要点亮信仰明灯,扛起时代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砥砺报国之志,不负韶华。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吸取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在报国之志上做到远大、淡定与执着。百年前,中国青年
60、用热血、用生命谱写“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时代强音;百年后,新时代中国青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心怀“国之大者”,砥砺报国之志,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勇挑大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淬炼过硬本领,勇担大任。青者,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年者,敢为天下先。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实践中淬炼过硬本领,厚植担当精神,不负时代召唤,勇挑重担,敢于攀高峰、涉险滩,在大江南北、各行各业贡献着青春力量。在“天宫”“蛟龙”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担重任、挑大梁;火星探测,“90后”姑娘鲍硕是担任北京总调度;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
61、员平均年龄36岁青年一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吹响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号角!“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年一代要以赤诚之心、昂扬之姿、奋进之势,坚决扛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努力争取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新洲中学2022年秋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细目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5小题共19分)题号题型考点赋分难易度1客观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3易2客观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3易3客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3易4主观分析材料论证方法6中5主观筛选概括材料内容4易(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
62、4小题共16分)题号题型考点赋分难易度6客观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3易7客观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易8主观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4中9主观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6中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5小题共20分)(课外:人物传记 课内:必修上第二单元)题号题型考点赋分难易度10客观文言断句(课外)3中11客观古代文化知识(课内课外各两项)3中12客观文意理解(课外)3中13主观文句翻译(两小题每题4分)必有课内中一句翻译(要有语境)8易14主观问答题(原因类)3易(二)诗歌鉴赏II(本题2小题共9分)题号题型考点赋分难易度15客观理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3中16主观鉴赏诗歌的情感6中(三) 名句名篇默写III(6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7主观名句名篇默写(理解性默写)6易三、语言文字运用(同一语段)(9分)题号题型考点赋分难易度18客观语言连贯3易19客观正确使用成语3中20主观赏析修辞的作用3中语言文字运用(11分)题号题型考点赋分难易度21主观段中补写6易22主观得体修改5中四、作文(60分)题号题型考点赋分难易度23主观议论文(材料:与“二十大”相关)6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