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541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4)解题指导1、名句默写题的解题陷阱【试题】(10江苏高考语文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诗云:“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错答】金就励则利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行百里疑意相与析剑阁峥嵘而崔维【正答】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百里者疑义相与析剑阁峥嵘而崔嵬【陷阱】名句默写的陷阱有三类:一是形近易错字,比如第1题第一空和第3题,这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通假字,因为古今意义上的区别,容易造成误写,比

2、如第1题第2空;二是虚词,如第2题,因为有些虚词在文中并无实在意义,而只起语气上的作用,特别是一些虚词连用的句子,更要特点留意;三是“名句邻居”,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出名句要求写旁边的句子,如第4题,二是给出名句旁边的句子要求写名句,一般情况下学生记对称的名句较容易,此类例题往往使学生无从下手。总体而言,名句默写功在平时,记忆时就要注意易错点的强化记,最好做上标记,考前复习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2、语言表达题的解题陷阱【试题一】(10江苏高考语文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

3、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错答】(1)吸碳;(2)分泌;(3)转化。【正答】(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陷阱】语言压缩题是江苏高考的热门题型,而且子题型较多,有概括语段内容、下定义、新闻类、提取关键词等,最大的出题陷阱就是

4、通过子题型的转换使考生的解题偏离正确轨道。以本题为例,一些考生误认为只是一道普通的提取关键词的题目,于是先分层,后概括,再找各层中心词,这样必然会得到错误的答案。还有一些考生审题思维不严密,只看到了题干中的“过程”二字,就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找几个动词,于是便得出了错误答案。题目中要求的是找到“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答案所涉及到词语应该能充分反映此反应过程中主要因素。概言之,此类题型之陷阱主要为误导考生思维,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就可从容应答。【试题二】(09北京高考语文卷)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

5、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以红楼梦为主语_以曹雪芹为主语_【错答】红楼梦由曹雪芹创作,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曹雪芹创作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正答】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曹雪芹创作了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陷阱】本题考查变换句式(重组句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确定一个主干句,然后将其他信息转换成修饰语,纳入整个主干句中。解题陷阱有两个,一是对“一句话”这一概念的理解,二是只组

6、成答题的句子的规范性。“一句话”通常指一个单句,错答看起来只有一个主语,其实是两个分句,只不过主语一致,因此是不符合要求的;答案则可以视为一个病句,前后牵连,与原文表达也不一致,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检验。3、文言翻译题的解题陷阱【试题】(10江苏高考语文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选文略)(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错答】您所结交的都是一时的贤能之人,现在和这样的人喝酒而且欢乐了。【正答】(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陷阱】错误答案中反映中的三个问题正是文言翻译的几个解题陷阱。首先是字字落实的问题,“贤隽”二字各有其义,“贤”指品德高尚,“

7、隽”即俊,是才能杰出的意思,要分别解释。其次是表达合理的问题,“饮而欢”中的“而”表并列,可不译,翻译成“喝酒而且欢乐”,明显不通顺。最后是句子语气的问题,原句是一个反问句,不能译成陈述句。4、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陷阱【试题一】(10江苏高考语文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错答】三、四两句诗借景抒情,借助“潇湘月”“清猿”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愁苦的氛围,表达出诗人此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三、四两句诗虚写,作者回忆起魏二【正答】由眼前

8、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陷阱】此题陷阱在于对题干中“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这句话的理解。考生解题时往往容易不结合诗歌认真分析,只是片面地认为“其情更远”是从诗歌情感和抒情方式来设题,而忽视了“代为之思”这句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分析前人所说的“观点”是最重要一步,理解准确则豁然开朗了。【试题二】(09江苏高考语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9、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徽宗时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错答】比喻、借代【正答】借代(多答不得分)【陷阱】此题不难,得分率却不高。很多考生受一些老师错误指导的影响,抱着“有多少答多少”的观点,答案贪多求全,却忽视了题目中“哪种”这一要求。题目虽易,不可忽视。5、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解题陷阱【试题一】(10江苏高考语文卷)小说溜索作者阿城(引文略)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注:画线句子为“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

10、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错答】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怒江比作涓涓细流,写出怒江深远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画线句用“垂直”“一派森气”等词语,写出峡谷的险峻气势,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环境的险要。【正答】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陷阱】现代文阅读审题很关键,从题干看本题的设问角度是“表现特色”,即写景的技巧问题,而很多考生却理解成了其他问题,比如与“作用型”题目,因此便在答案中出现“引起下文”等说法,这是陷阱之一。题目中还有一个提示,“峡谷险峻气势”告诉我们应抓住这一景物

11、特色来分析,而很多考生提起表达技巧,往往只想到修辞手法,因此便有了第一种错答,而这种分析与“险峻气势”并无关系,因此不是构成正确答案的有效因素。解答本题,应从写景特色出发,从选景、构景、多角度感受等方面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试题二】(10江苏高考语文卷)小说溜索作者阿城(引文略)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错答】作品中的领队是一个很有威严、非常勇敢人。他面对险境从容不迫,指挥过江颇有大将风度,而且最后一个过江,可见其勇敢过人。【正答】(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

12、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陷阱】此类题做错有两大问题,一是读文不仔细,二是答题不规范,解题陷阱也正在于此。题目问的是人物形象,而且提示要“统观全文”进行分析,可见答案在文中,须细细找寻。如果读文不仔细,就会遗漏得分点,导致答案不全面;如果答题不规范,没有将人物言行与人物形象关联起来,答案就不成条理。因此,解此类题,要记住两句话:文本细细读,答案分条述。6、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解题陷阱【试题】(10江苏高考语文卷)谈静作者朱光潜(选文略)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13、错答】文章一开始写人生乐趣“一半来自感受”,并分析感受的高下之分,看起来并没有直接写到“静”,却引出下文人生要有乐趣,必须心灵静的主题。【正答】(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陷阱】此题陷阱依然在审题,而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在于命题者的有意误导。若本题直接设题为“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考生的思路便不会受到干扰。可是前面还有一句“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很多考生便认为此题应该谈的是前面所写与主题“静”之间的关系,于是便有了“错答”中的答案。由此可见,审题时一定要牢牢抓住设问角度,紧紧扣住题干指向,才能避免答案“离题万里”的现象发生。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