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总结专题一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体制的比较1相同之处: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2不同之处(1)目的:斯大林体制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力。(2)效果:斯大林体制存在很多弊端,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罗斯福新政所体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并得到加强,带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但也带来经济的“滞胀”。(3)实质:斯大林体制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罗斯福新政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专题二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经
2、济调整1原因(1)吸取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4)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2特点(1)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2)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3)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两“权”的分离)(4)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3影响(1)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与升级。(2)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趋于缓和。(3)福利国家的出现。(4)呈现经济全球化趋势。4启示(1)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自我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
3、的活力。(2)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专题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比较1原因(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相同点:所有制方面:都是“混合经济”,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并存;管理方式:市场和计划(行政干预)手段并用;分配方式:个人所得和福利分配等方式同在。(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区别根本目的:前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后者是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前提:前者是坚持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后者是坚持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制度;所有制: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
4、者是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管理方式:前者以计划和干预为主、以市场为辅;后者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结果:前者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工农联盟,有利于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发展了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3)启发与认识社会主义体制和资本主义体制都是实现现代化的途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国有制和私有制都是经济形式,资本主义也有国有,社会主义也有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哪种经济形式占主导;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化是为缓和国内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直接受益者是民众,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和垄断资本家;“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
5、的社会化和分散化,但企业的真正决定权仍然控制在少数股东手中;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用历史语言回答历史问题要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高考历史评分细则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甚至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学科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必须准确表达,绝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来答,回答历史问题更不可写成“散文”。在阅卷过程中看到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两半社会”“马哲”等缩写,还有“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6、等名词,还有的将三大改造写成“三大改革”,公有制写成“共有制”等。这些笔误一方面反映了考生比较粗心,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关于笔误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毛主席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同学们在读书时勤动手,边读边写。这样你对那些要掌握的重点就会写得比较熟练,就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解答历史试题时,既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用正确的观点和恰当的语言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运用课本语言来答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避免语言漏洞。实例点批20世纪以来,
7、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材料三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
8、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材料四“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4)
9、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案例点批(1)审题准确;设问层次理解清晰。(2)答案形式规范:做到了书写提示化、序号化、段落化。(3)内容详细:答案来源于材料,依托于所学,但又高于材料及所学,即有概括、归纳性。(4)思路开阔全面,比参考答案丰富,能保证得分要点。(5)不足:个别处语言不规范,字体书写有待进一步提高。规范答案(1)变化: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影响:经济得到恢复,工农联盟政权得到巩固。(2)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3)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4)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不同的前提条件: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