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528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人口迁移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导入新课师 (复习提问)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

3、合理容量是多少?生 复习回顾,回答。推进新课师 (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另据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长到91亿,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洲的人口将继续下降。据统计,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28亿下降到6.53亿

4、(包括俄罗斯,不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下降,而法国和英国的人口将有所增长。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1.28亿下降到1.12亿。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从2005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基本保持不变,大约是12亿。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两倍多。”材料二:德国人口负增长现在人口8 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 000万。换言之,在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这是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预测与计算结果。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

5、50年,这一比例将变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部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师 (总结精讲)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对比,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出现了减少问题,要想使德国不在地球上消失,除鼓励生育外,还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人口迁移及其所受的影响。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的

6、概念与分类课件展示:思考题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生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导致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如德国)的人口增长,有时产生显著的影响。问题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问题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

7、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师 激励性评论后,安排学生完成教材P17活动1、2题。生 (回答)问题1: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

8、属于人口迁移。问题2: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那么,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各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展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观察思考:19世纪以前亚洲、欧洲人口迁移方向各有何特点?原因何在?生 观察讨论后,填表:课件展示: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亚洲中国、印度等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等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欧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

9、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非洲非洲美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材料,思考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有何特点?生 阅读材料,填下表:课件展示:时间人口迁移特色方向20世纪5070年代60年代移民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人口迁移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比例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贫困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课件展示:课堂训练: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0、,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和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_和_。参考答案:(1)京津唐(或京津)长江三角洲(或沪宁)珠江三角洲(或广东)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2)缓解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3)流动人口务工经商(承转)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也不相同,那么,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人口迁移空间受哪些

11、因素的影响?板书: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师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课件展示:教材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生 观察分析,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课件展示: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师 思考如下问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有何特点?生 合作探究后,总结回答。问题1:人口流出省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

12、省。人口流入省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省市。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流入。问题2:2000年我国人口城市结构中,乡村人口流出多,城市人口流出少,流出的人口绝大部分流入了城市,说明人口迁移的主流仍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除以上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影响因素呢?生 (回答)属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师 (总结精讲)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由于人类

13、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移。如上述实例中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是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课件展示:课堂训练: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 经济因素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政治因素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 社会文化因素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参考答案:课堂小结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随着

14、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山东省未来人口迁移流向及对经济的影响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山东自古以来即为全国最大的人口迁出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由净迁出省变为净迁入省,其主要原因是移民自身存在着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从迁移流向看,省内迁移人口以“上行性”迁移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平行性”迁移为主;迁往省外人口以“上行性”为主。未来人口迁移

15、规模将不断扩大,由农村迁往城镇将继续成为迁移的主要流向;人口迁移模式将由社会自然形态向经济模式转化;传统的婚姻迁移比重将逐渐下降。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山东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山东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因素。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人口迁移(家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的流向及原因,分组讨论,互相启发。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分析迁移人口总的流向对未来山东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深入探究山东吸引人才的措施,改善人口知识结构的举措。将讨论结果写成小论文。一、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即人口的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移动,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定居。人口迁移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引起人口迁移的最基本

16、的动因在于经济因素。为了解决一个地区人口与生活资料、劳动力与经济资源在数量分布上的不平衡,往往会出现人口迁移来加以调节,不管这种人口迁移的形式如何,是自愿迁移或强制的被迫迁移,是个别的自发迁移或有计划、有组织的成批迁移。通过人口迁移开来发资源,发展经济,创造新的生活来源和社会财富,缓解人口与生活资料、劳动力与经济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矛盾。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口迁移也经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尤其是战争。战争持续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往往受其影响而促发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使人口地理分布发生剧烈的变化。相比之下,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的速度就要缓慢得多。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形成人口地理分布新格局的主要

17、因素。人口迁移贯串于人类整个历史过程,当前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历史上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从我国的现状看,人口分布非常不平衡,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黑龙江的爱辉(1983年爱辉县撤销并入黑河市)至云南的腾冲作直线为界,东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4.1%,而土地面积与之相似的西北半壁人口只占5.9%。这种情况除我国西北部地理环境多高山、高原和荒漠等原因外,还有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向,逐渐形成目前的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半壁的不平衡状态。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怎样产生的?西方人口学家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推力和拉力或排斥力和吸引力作用的结果。回顾人口迁移的

18、历史,人口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人口的发展经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互不适应的状况,所以人地关系不协调是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可见,作为一种复杂的人口现象,人口迁移是由许多外部因素的强迫所致,受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三、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人类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同时,自然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也是引起人口从一地向另一地迁移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人类总是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们往往倾

19、向于集中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草丰茂、宜于农耕的平原、河谷地带。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暂时或持续性的气候恶化、病虫害、瘟疫等)或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或通过对生产的严重破坏迫使人们不得不成批地离开家园,迁移到异地安家。四、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总是通过人类的经济活动实现的。因此,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构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迁出率较高。生产布局的变化和新区开发也常常使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流量、流向发生变化。大型生产项目的兴起和新区开发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多事

20、业成功的机遇,因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导致大批人口流入。例如,美洲大陆的开发就是与欧洲和非洲大批移民的涌入同时进行的。此外,人口迁移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布局有很大关系。在近代以前,海洋使新旧大陆处于隔绝状态,现代运输工具的发展则使海洋成为交通运输和联系新旧大陆的通道,也导致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增大。新交通线的开辟,常常伴有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五、社会文化因素人口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自然和经济因素外,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通常制

21、定一定的经济和人口政策以限制或鼓励人口迁移。例如,1878年清朝政府撤销禁止移民东北的禁令,致使大批关内人口移入东北。因政治原因所引起的人口迁移常常有强迫性。例如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驱逐犹太人,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把城镇黑人赶入“黑人家园”等均属强迫迁移。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为了自己或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总是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中心地区。而移入地区也愿意接受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迁入,这往往导致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此外,不少宗教活动也经常引起人口迁移。例如西非朝圣者到麦加去的历时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宗教战争(如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徒征

22、服西非、北非的战争)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以及宗教迫害(如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对异教徒的迫害)造成的被迫人口迁移。六、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一)人口迁移可以改变人口和人种的分布。人口居住地的长期改变,使人口和人种地理分布发生变化。如目前多数学者同意一种观点:人类是从非洲大陆经西南亚、南亚、东亚、东南亚移入澳大利亚、美洲的。所以这些地区的土著居民都是有色人种。如亚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大洋洲的毛利人等。(二)人口迁移会改变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自地理大发现后,大规模的国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大陆地理环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人类发展具有了广阔的空间和物质

23、能量保障。如美洲大陆的金矿、银矿、铜矿、石油、铁、铝等,这些都为世界产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地理条件。(三)人口迁移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首先是促进了农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和改变,如玉米、水稻、茶叶、大豆、天然橡胶等都从原产地向外扩散。工业生产也向新大陆发展,经济中心不断在新大陆产生,城市不断在新大陆形成。与此同时,现代人口从亚洲和新大陆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向欧洲等缺少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迁移,又促进了那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人类产业部门扩大和产业布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伴随人口迁移的匆匆脚步声。(四)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人口的迁移,使地域性很

24、强的文化不断向外扩展,不断与其他文化发生融合和重叠。如语言、文字、宗教、服饰、饮食、艺术、建筑等所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均随之发生空间的扩散。总之,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短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作用。七、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一直到周朝,我国人口重心均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秦汉时期,北方大规模战乱屡屡发生,使人口多次迁往南方,内地农民去内蒙古河套地区垦荒戍边的也很多。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左右。东汉末年,北方的草原民族陆续内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而

25、继续南迁。尤其是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后,发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到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再次引发了北方居民大规模迁往南方的高潮。在这之后的五代十国、北宋和南宋期间,北方居民因不堪忍受金人的统治仍大举南迁。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以后,达到了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3左右。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乱平息,人口数量增加。此外,由于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等原因,还经常发生汉族迁往边疆、边疆少数民族迁往内地等人口流动现象。我国人口迁往海外有很长的历史。唐朝时,我国东南部有居民迁往东南亚、美洲等地落户谋生。自明朝郑和下西洋开通海

26、上商路后,去海外谋生的人口逐渐增加。八、“闯关东”与“雁南飞”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 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达

27、2 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口迁移建国初期,即国民经济恢复期,政府实行自由迁移政策,农民进城或沿传统路线“闯关东”“走西口”。国家在“一五”期间有计划地改变工业布局,把沿海工业密集的工厂内迁至西北、西南边疆省区,将前苏联援助的一半项目安排在东北。大批

28、职工及家属响应大规模建设的需要随迁;同时大量农民进入矿山工厂,建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以武钢为中心的华中工业基地和以包钢为中心的西北工业基地。此外,山东、河北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集体移民边疆,开荒垦殖。19581960年,每年有3 000万人口在中国大地流动,其中,主要是离开土地大炼钢铁的农民和逃荒者。从60年代起,迁移流动人口骤然下降,其原因在于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工矿企业吸收职工速度减慢。文革期间,停办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瘫痪,以学生录取分配和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原因的正常迁移人口大为减少,而上山下乡的知青和下放干部成为迁移人口的主体,与1958年农民盲目进城形成世

29、界罕见的城乡劳动力大对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内地人口迁入沿海和工矿区,人口迁移剧增,这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十、人口迁移的影响一次完整的人口迁移过程对于迁移者本人、迁入区和迁出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迁移者在迁移之前,一般来说,总是希望自己会有一个完满的结果。然而,当事与愿违时,迁移者或者心怀不满、郁郁寡欢,或者又迁移到其他地方,甚至回迁原籍。许多迁移者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净迁出对一个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是能够减轻人口压力,有可能造成平均工资、薪酬收入的上升;而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它有可能造成土地和不动产价格的

30、下跌、资金外流以及可能失去许多劳动能力较强的人。这有可能会使净迁出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少一些活力。不过,净迁出区的财政负担有可能减轻,而邮汇收入会大大增加。净迁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影响明显。一方面,人口净迁入有可能导致平均工资和薪酬收入的下降,而土地和不动产价格却必然趋于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较多,迁入者原有的文化背景不同且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因而,净迁入区常常比其他地区更能容忍新思想,社会经济的发展显得充满活力。最后,人口迁移可以促进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经济、文化交流机会的增多,为各民族、种族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民族提供了条件。十一、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1947年,

31、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目前,南亚次大陆三个大国人口的宗教构成中,印度80%以上是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则分别占本国人口的98%和80%。十二、美国的人口迁移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6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欧洲移民带来资金和技术,开发矿山,发展工业和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的增加,迁往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20世纪初,美国每年接

32、纳的移民超过100万。目前,在美国人口中,白人占82%,黑人占12.7%;华人有100多万,印第安人有100多万。可以说,没有国际人口的迁移,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移民对美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国内人口流动也非常频繁,曾经出现过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的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集约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33、。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十三、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国际难民(international refugees)主要是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原因而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国际难民虽历代皆有,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难民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则是空前的。例如,阿富汗、巴勒斯坦等亚洲难民,前南斯拉夫的波黑难民以及中部非洲的难民等。目前,世界各地的国际难民总数已超过2 000万人,其中,中东地区就有约550万巴勒斯坦难民,因战争多年来一直无家可归,流落在邻近的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国际难民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往往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环境移民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一种移民形式,主要指那些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迁居,以及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或遭受破坏,无法在当地生存而被迫外迁的人。此外,由于某些大型工程建设,如修建水库等迁移的人口,也属环境移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