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322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阶段提升课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提升课第三单元1.宏观思路:本单元讲授的是地球上的地貌和土壤,注意学习的重点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并学会观察不同类型的地貌,分析土壤的形成原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及海岸地貌等;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的影响。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土壤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均产生较大的影响。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地球上的地貌类型多种多样,通过对区域景观图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不同的地貌,并描述其特点。观察

2、土壤的外表及剖面,识别土壤的特征能辨别不同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并描述其相互作用的过程;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数理分析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确定某地的海拔高度,两地的相对高度等过程推理结合风沙地貌的分布地域,风沙地貌的成因,特别关注沙丘的形成原因,沙丘状态与风向的关系;明确固定沙丘和移动沙丘的不同,明白治理移动沙丘的措施。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发育程度的差异图像运用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形、图像、景观图,增强对地理事象的直观认识,并深入理解主要地貌类型和不同区域土壤的特点一、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

3、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如“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的瀑布、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021苏州高一检测)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

4、“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完成(1)、(2)题。(1)塑造图中地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A.流水B.风力C.冰川D.海浪(2)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图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C.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解析】(1)选D,(2)选D。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地区为海蚀桥,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所以塑造其形成的主要力量来自海浪;流水作用是形成图中的喀斯特地貌;风蚀桥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第(2)题,读图可知,图为黄土桥,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故主要

5、作用是流水侵蚀;图为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海蚀地貌;图为喀斯特地貌,我国在云贵高原分布最为集中;图为风力侵蚀所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常见。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的某聚

6、落分布情况图。据图完成(1)(3)题。(1)图中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冲积平原(2)图中地貌一般位于()A.山坡B.出山口C.河流拐弯处D.河流入海口(3)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地貌位于山谷口处,呈现扇形形状,可以判断为冲积扇;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沙丘主要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力堆

7、积地貌;冲积平原一般是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2)题,图中地貌一般位于出山口处,出山口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慢,从上游山谷携带的物质便在山谷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山坡坡度陡,不会形成冲积扇;河流拐弯处形成河湾;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第(3)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扇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的原因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图示地区的聚落选址在冲积扇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并不能避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靠山建住房并不能避免暴雨的侵袭;图示地区的聚落选址在冲积扇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并不便于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逃生。三、我国几种典型的土壤的

8、分布地区及其特点类型分布地区特点黑土东北平原北部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烧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碱、沙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改造紫色土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创耕引种 (2021石家庄高一检测)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

9、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b=Ms/Vt=Ms/(Vs+Vw+V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土壤容重越大()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解析】(1)选A,(2)选B,(3)选A。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第(2)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即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第(3)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