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 )A关羽的忠勇B理学的推崇C人民的爱戴D经济的发展KS5UKS5U【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关羽后世地位的不断提升,解题时注意时间节点是在北宋徽宗以后,宋朝是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倡导“三纲五常”,赋予关羽这个历史人物更多的道德寄托。B对。A项不是根源,排除。C项是现象,不是
2、根源。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影响2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康德的“人非工具”ABCD【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意义【名师点睛】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
3、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3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来源,这是很危险的。为了杜绝此现象带来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B盐铁专营C废分封行郡县D抑制兼并【答案】C【解析】 KS5UKS5UKS5U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4、。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4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不同于前代”,“时代特征”的要求。A项“法治”思想是由法家思想所提倡的,B项“唯物思想”是荀子曾经提倡过的,C项倡导天下人关心时局,先秦儒家积极倡导入世,只有D
5、项既反应明代封建时代的衰落,又有别于前代维护封建专制。故答案为D。KS5UKS5U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局面内容KS5U5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董仲舒主张限制君权的膨胀,与原始儒学在君民关系上有区别,故A
6、项错误;董仲舒主张“限田”“轻徭薄赋”,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的主张体现出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主张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的儒学思想6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
7、究问题的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均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了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KS5U7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的内容。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8、分。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宋明理学虽然扼杀了人性,但是对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8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答案】D
9、【解析】试题分析:历史资料的来源有多种,东汉墓葬的图属于一手资料,其历史价值最高。故选D。A项错误,历史研究应该以史实为依据。B项没有相关史实作为依据,故排除。C项错误,单纯的文献资料并不能完全的确认历史,应该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方法史料研究KS5UKS5U【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史学研究的方法,考查学生的掌握历史学习方式的能力。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KS5U9古代中西思想
10、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A BC D【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试题时古代中外的思想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知 识运用与理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快速的理解题干中的要求, 即 “古代中西思想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其次是理解后面相接近的大意,最后回顾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斯多亚
11、学派、智者学派等思想主张 进行回顾,获取正确答案即可。10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除了四大学派,还有纵横家、农家、兵家、杂家等比较有影响的学派,众多学派影响较大,说明各派受众较多,社会分化严重,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礼乐制度的内容,故B 项错误;民本思想属于儒家,在当时属众多有影响的学派之一,故 C 项错误;诸子的学说都是针对当
12、时的社会实际而提出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说都注重实用,比如道家学说,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11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于历史史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比较细致的史观也体现在历史材料中,如本题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此外还有发展史管,时代史观等等。每一种历史史观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特点,
13、没有优劣之分。1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孟子“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故C项错误。是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局面思想主张 1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
14、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民本思想【名师点睛】认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
15、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心。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2)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在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3)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
16、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思想,对后世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KS5U14李贽认为:“世不我知,时不我容吾谓当此时,正好学出世法,直与诸佛诸祖同游戏也。”这体现了李贽( )A开“三教合一”之先河B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C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走向地主阶级的对立面【答案】BKS5UKS5U.KS5U【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出现于隋朝。材料中没有体现经世致用思想,故C项错误。李贽从阶级属性上依然属于地主
17、阶级,故D项错误。李贽主张出世之法,说明他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故B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局面李贽【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史料形式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 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5“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上述答复体现了( )A中国汉字词性的多变性B儒家学派克己复礼思想C
18、答者对贤明政治的推崇D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形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损害仁义的人叫做贼。损害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全有的人称作独夫。(我)只听说诛杀了一个独夫商纣,没有听说臣子杀死了国君。材料重在强调统治者要行仁、义,C符合。A明显错误。B错误,从诛杀独夫可知,该答复并没有强调克己复礼。D也无法从题中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 16有人评价宋代新儒学时说:“在这个新的儒家学说建立的过程中,学者们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明显增长了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下列主张中能够说明材料现象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知行合一”【答案】B【
19、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17“本质上是无神论的孔子的理性主义,(汉代)已经为虚伪的宗教信仰和迷信所冲淡。”下列主张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C“格物致知”D“发明本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的“虚伪的宗教信仰和迷信”,可知汉代的儒学具有了神学观,而能体现此观点的是“天人感 应”;A 项虽是汉代的主张,但不体现神学观;C 项是宋代理学的观点,具有唯物性;D 项是明代的心学,虽是主观 唯心的,但不体现神学性。故选 B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 【名师点睛】汉代儒学: 、(1)思想KS5U以公羊春秋为
20、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18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此变化( )A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B反映了教育对象平民化C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D是法家适时变革的体现【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背景 KS5U19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
21、责焉尔矣!”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主张,排除A项;“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是黄宗羲的思想,排除B项;“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是顾炎武的思想,故C项正确;“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是王夫之有关哲学思想的论述,排除D项。本题选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思想主张 20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
22、鸣思想趋势【名师点睛】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状况: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阶级基础: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 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第卷 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21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
23、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KS5UKS5U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
24、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1)请写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了儒家思想”的汉代学者。汉武帝时“儒家
25、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答案】(1)汉代学者:董仲舒积极影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大一统”局面;促进了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儒学地位上升,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任答两点得4分)(2)主要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正君心”(或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格物致知”(3)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任答两点得4分)认识: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精华;与时俱进,注重对儒家思想的理论创新。(其它言之有理的,酌情给
26、分)【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思想主张【名师点睛】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完成了思辨化和理论化的过程,从而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但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德家们将中国人描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
27、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KS5UZ-x-x-k.KS5U共和时代的新法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
28、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征:受宗法制影响,宗族观念浓厚;等级森严、父权至上;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重视孝道;重男轻女。原因: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影响到家庭价值观念;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对女性的要求更加严格。 (2)因素:近代学校的创办,导致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的瓦解;家庭社会的司法基础瓦解;外国经济的入侵瓦解了旧的家庭社会的经济支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等。(任意4点4分)【解析】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影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北京,天津,甘肃,内蒙,新疆,陕西,山东,河北)八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