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试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4)元代行省制度(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b b b b d c d 2.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的确立(2)清朝军机处(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清朝的边疆政策 b c c c 考点一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知识梳理 一、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1.设置:西汉汉武帝时期
2、,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_,每州部设_。2.职责:_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唐朝三省六部制(b)唐代中央设_、_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_共议军国大政。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分散相权。十三州部刺史监察中书省门下省政事堂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行政权 军事权 财政权 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长官 同平章事(宰相)枢密使 三司使 _(副相)参知政事四、元代的行省制度(b)1.设置:元朝以_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全国分十个行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一是_直辖的“腹里”,一是_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之下设路
3、、府、州、县四级。行中书省中书省宣政院【易错易误】元朝的地方并不是完全由行省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就归中书省(中央机构)来直接管理,西藏、青海一带是宣政院辖地。2.与中央的关系(1)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各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事务呈报枢密院;行省长官不得随意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2)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3)监察机构监督行省长官,同时采用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明清沿用,成为我国_的开端。中央集权省制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地方管理制度演
4、变 史 实(1)秦朝:三公九卿制(2)汉朝:频繁更换宰相;设中朝(内朝)(3)唐朝:三省六部制(4)宋朝:二府三司制(5)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6)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7)清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秦朝:郡县制(2)汉朝:郡国并行制;设刺史(3)唐朝:道、州、县(4)宋朝:路、州、县(5)元朝:行省制 史论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制度废除 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六、(加试)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1.演变(1)秦朝:中央设_,地方设监御史。(2)西汉: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实行_,设刺史监察地方。(3)汉代以后
5、: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_、都察院等。2.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2)局限:专制制度决定了监察制度效能有限;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御史大夫刺史制度御史台七、(加试)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d)1.世官制:中国早期选官时,官职限定在_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2.察举制:汉武帝时代的最主要选官制度。(1)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2)实施:汉武帝曾下诏策试贤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以_为基础选官。(3)评价:从考选方式和程序上,都体现出_的特征。九品中正制贵族封闭3.科举制:隋唐以后主要的选
6、官制度。(1)含义:通过_的办法选拔人才授官的制度。(2)实施:隋唐以后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_。(3)实质: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并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4)评价 进步性:破除了_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_。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_,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考试八股取士世家大族公平公正儒家经典史论要点 图表记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选官基础群体日益扩大;选拔标准日趋公平;选官途径日益多样化。要点突破 要点一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
7、方管理制度的特点 史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新唐书百官 读史用史 史料一“共议国政”指三省长官都行使宰相职权,结合图示说明该制度有怎样的特点及作用?提示:特点: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作用:皇权得以加强。史料二 西周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识图解史 结合所学,概括图示反映的古代主要地方行政制度各有何主要特点?提示:分封制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服从周天子;诸侯具有一定独立性,可世袭。郡县制下郡守、县令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中央;只有管理权,没有世袭权力。行省制下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要点二(加试)中国古
8、代的选官制度及认识 史料一 钱穆国史新论载:“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读史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科举制的什么特点?提示:科举考试不论贫富贵贱,均可参加。(2)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科举制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观点?提示: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权力基本在地方,而科举制公开考试,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史料二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 读史用史 阅读史料二,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提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
9、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题组训练【例1】历史知识中的地理方位考查(2015浙江学考)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A.三司 B.宣政院 C.内阁 D.军机处 解析 A项是宋代掌管财政的中央机构;C项是明朝时设置;D项是清代时设置。答案 B 练1 情景再现考查汉代刺史制度的设置(2016年9月嘉兴教学测试)汉武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在全国划分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设立“中朝”参与政事决策 开辟欧亚的商贸之路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A.B.C.D.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专制
10、集权的措施有设中朝、刺史,地方建立郡学,因此C项正确。答案 C 练2 图示考查宋代分割相权的措施(2016嘉兴高一期末)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 B.汉 C.宋 D.明 解析 由“三司”“中书门下”等可知是宋代。故选C项。答案 C【例2】设置情景考查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加试)(2016杭州七校高二联考)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 解析
11、察举制不是按照出身授官,而是先经地方官吏举荐,再经皇帝策问或考试后授官,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科举制以考举士为主要的选拔方式,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可知,由策问到考试反映了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公正、合理,故D项正确。答案 D 练3 列举史实考查宋代御史的职责和权利(加试)(仿2016年4月浙江选考)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
12、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 解析 题干列举宋代从中央到地方,从固定机构到随机机构的监察体系,说明当时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故C项比较准确。御史有弹劾宰相的权利,但权力和地位不可能超过宰相,A错误。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表达不够全面。御史有权廷辩,可以制约相权,加强君权,D错误。答案 C 练4 史料解读考查对科举制的认识(加试)(仿2016年4月浙江选考)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
13、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A.征辟制 B.监察制 C.科举制 D.九品正中制 解析 征辟制是西汉时期,中央广征意见,到地方上寻觅罕见人才加以任用的选官制度,与竞争无关,故A项错误;监察制是中央设置专门的监察机构,监督官员是否履行职责的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竞争、获取官职、足够的学养,而科举制正是根据通过考试,公平公开衡量个人学养,以授予官爵的制度,故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衡量标准,没有对任何人开放,故D项错误。答案 C 考点二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知识梳理 一、明朝内阁制的确立(b)1.背景:明太祖废丞相,权分_;皇帝政务繁多。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
14、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_机构。3.职权: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没有_地位,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_太监的牵制。4.影响: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助理六部法定司礼监二、清朝军机处(c)1.设立:_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设立,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2.职能: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_。3.特点(1)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_办事。(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3)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4)政治决策_明显。4.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_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中枢机构皇帝旨意
15、封闭性君主专制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1.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_、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 织 水 利 工 程、发 展 _、促 进 文 化 繁 荣、防 止_、加强民族交流等。2.消极影响:控制了思想文化,造成了_的腐败,使人民的处境日益恶化。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_的成长,束缚了社会_,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分裂割据官僚统治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力四、(加试)清朝的边疆政策(c)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措施(1)中央
16、设有_,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2)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元代实行_,明代开始实行流官统治,清代大规模实行“_”。3.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有利于_国家的安定团结;推动了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理藩院土司制度改土归流统一的多民族要点突破 要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料一(2015年10月浙江选考)(节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 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度的训令
17、,结合所学,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提示:制度:内阁制度;作用:强化君主专制。史料二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史用史 史料二体现军机处的设置使中国政治决策极具保守和封闭性,这种“超越”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提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极大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上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压制了民主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要点二(加试)清朝的边疆政策 史料一(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
18、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府遗址 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提示:问题:西南各省土司残害百姓,内斗不止,影响边疆稳定。政策:改土归流。史料二 清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大规模改土归流,范围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谓空前,它废除了土司统治,变由中央直接派流官管理,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朝雍正年间滇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18
19、23)读史用史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提示:这使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统治大大强化,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内地的联系,稳定了西南边疆。题组训练【例1】创设新情景考查明清政治特征(2015年1月浙江会考)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一时期可能是()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解析 材料体现此时皇帝直接控制六部,表明此时应是明清时期。故选D项。答案 D 练1 创设情境考查内阁制特征与性质(2015年9月浙江选考调
20、研)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该机构是()A.元朝中书省 B.明朝司礼监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解析 本题考查明内阁制的特点与性质,结合所学可知C符合题意。答案 C练2 史料考查军机处的职能(2016嘉兴高一期末)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若其为真,则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新法之施于民亦大利也,钦命康有为入京专心拟其新纲,力求创新以尚吾天颜,钦此。光绪二十年九月八日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吏部 解析 材料显示圣旨是光绪年间颁发,可知为清代。根据所学,雍正后圣旨撰拟机构是军
21、机处。故选C项。答案 C【例2】综合考查古代边疆管理(加试)(2016杭州七校高二联考)古代中国统一朝代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以下史实中,朝代、区域、管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秦朝 云贵高原、川西和甘南 开辟“五尺道”军事镇守、置三郡元朝 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 由中央官署宣政院管辖明朝 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 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清朝 蒙古、新疆和西藏 由理藩院管理,加强交通建设与军事防卫 A.B.C.D.解析 秦朝在当时被称为“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的地区,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与中“置三郡”不符,故错误;元朝时,西藏、四川和青海地区由中央官署宣政院管辖,符合史实,正确;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故错误;符合史实,正确,故B项正确。答案 B 练3 史料考查改土归流(加试)某著作写道“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与材料所述政策相关的有()流官接任方式未被固定化 边疆政策的灵活性 加强了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流官大规模出现于雍正年间 A.B.C.D.解析 材料所述为改土归流政策,该政策主要用于对西南边疆的管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