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必修一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北师大版 必修一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1、设计思路本课我的设计思路为首先,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其次,根据课标的内容进行学情、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第三,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实践,最后进行反思。2、课标内容以及指导思想高中历史课标对这一课的要求是“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这一课的内容涉及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不管是时间还是地点都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针对这一特点,我的设计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课本进行重新处理,没有按照课本的编排,学习完中国史,在进行世界史的学习,而是
2、效仿其他版本的教材,对教材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中外史合编。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二是“示今通古” 即通过预设情境,在“今”与“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从“生活的世界”带入历史的风景。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和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政治文明有了一定了解,但还不深刻明了。对古代西方的历史认识大都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认知能力欠缺,这与高中更为理性的学习要求之间有较大差距,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
3、标要求确有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注重多样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并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三、.教材分析1、教学定位:本节课是隶属于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主题下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其他版本的教材,重新编排了教学顺序,在讲授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紧接着讲授“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然后在进行第七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我采用这种教学顺序的目的是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横向上把中外古代政治放在同一时空下进行分析比较,突出了
4、同一个世界中,同一个时空下,专制与民主的历史分野,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元化。纵向上体现了政治文明的传承与演进的历史趋势。 、内容与结构分析:教材内容共有二个子目。第一目“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主要介绍了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城邦的产生以及特征、居民的构成。第二目“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确立”,主要讲述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初步发展和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本课核心内容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度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评价。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少平原城邦政体: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积极性&局限性影响确立的过程产生的地理条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
5、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制“黄金时代” 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了解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的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2)掌握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及特殊城邦政治制度,探究其与古希腊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2)在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相关资料时,引导学生剖析、归纳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3)通过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积极性和局限性的剖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体会古代希腊
6、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分析古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的重要意义。4、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影响。五、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重点采问题导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即教师巧妙设置情境与问题,学生多种方式探究并媒体辅助。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设计:师:同学们,前面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了解,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从东方转向西方,学习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大家把书打开到第五单元导读部分。这一单元
7、主要讲了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它们被奉为西方文明之源,“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正是称颂的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体系。一提到“希腊”,大家最直接的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谈一谈自己对希腊有那些了解。生:奥运会、希腊神话、智慧女神雅典娜、帕特农神庙设计意图:告知学生课程目标,并根据课标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任务有所了解,使之形成对学习的期望。2、讲述新课一、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1、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及其影响(结合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和两段材料,说明古代希腊自然地理条件有何特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请学生回答问题)材料:“我们环绕着大海而
8、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柏拉图 “文明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黑格尔历史哲学展示希腊地图和亚非欧三大洲交界的地图,向学生分析地图,并介绍解读材料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出三点:天然良港、海岛众多;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平原少,土地贫瘠。政治 、多山多岛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让不少地区彼此相对孤立,难以形成真正统一的政治中心,使得希腊不容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出现了200多个城邦。所以在政治上彼此隔绝,不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经济 、天然港湾,海岛众多
9、,海洋文明的开放性,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所以在经济上便于发展航海事业,促进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文化 、 商业的发展,易于创造自由平等的氛围,促进希腊人民族性格的形成;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的渴望更加强烈,与旧贵族的矛盾愈加尖锐。所以在文化方面,形成追求现世生命价值、注重个人地位和个人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分析完希腊的地形,展示出 黄河流域的地貌,提出问题与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分析黄河流域地形特点,适合哪种经济活动?学生活动:课堂讨论,交流展示。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和希腊两种自然环境的差异,产生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从而催生出两种不同的政治文明。由于中国适合农业,需要
10、灌溉,所以要集中力量兴修水利,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中国在日后走上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道路;希腊的地理特点,商业特别发达,商品经济要求自由流动的特点,使希腊走上民主道路。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认识到希腊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发展农业,特别适合从事工商业活动。并进一步认识到在已经形成的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推动下,希腊一些城邦逐渐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感悟到农业社会与工商业社会对政治进程影响不同。教师总结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条件,幻灯展示。2、希腊的城邦制度(1) 什么叫“城邦”?(2)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及特点?(3)居民的构成重点给学生讲解居民和公民的的概念,公民:祖籍本邦,拥有
11、一定的财产,能自备武器服兵役的成年男性。设计意图:强调居民的构成和公民的概念,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做铺垫,早期的民主是由公民里面的贵族所控制,这样一来,富裕的工商业者有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后,想获得政治权利。而一般贫民想摆脱贵族对他们的欺压,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索伦上台,进行改革。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学生阅读课本,填写表格内容意义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等级;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可入选;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动摇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民主权利,开辟了富裕工商业者财政的途径,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10个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扩大公
12、民大会的权力;五百人议事会取代四百人会议;设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特权,废除了财产等级制度,用公民的一律平等代替财产的不平等,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扩大公民参政范围;五百人议事会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监察机关;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比较琐碎,同时也比较难理解,单靠学生阅读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本子母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雅典经过了“奠定基础、确立架构、推向顶峰”200多年的发展,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政治
13、体制。(教师对三次改革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剖析,并由此内容点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索伦改革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一方面缓解了贵族与贫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以后的借贷关系中,不允许,公民以人身作为抵押,这样法律上保证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开辟了富裕工商业者参政的途径,使民主范围有了一定的扩大,同时也体现了索伦改革时的中庸思想。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种直接民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特点;公民达到一定年龄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体现了集体决策的特点。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可入选:选出一部分人去参加会议,一种间接民主;克里斯提尼改
14、革十个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进一步打破了维系旧氏族贵族之间的血缘纽带,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特权,有利于富裕新兴工商业者走上政治舞台。五百人议事会代替四百人议事会:入选的公民没有等级限制,公民参政群体范围扩大,职能进一步扩大,用全体公民的一律平等代替财产的不平等,民主范围进一步扩大,体现了从梭伦改革到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各部落轮流执政,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设立十将军委员会:唯一一个不是通过抽签选举产生,将军由选举选出,有任期限制,体现了选举任期的特点。实行陶片放逐法:用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但也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产生群众的暴政。伯利克里
15、改革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特点;发展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体现了从梭伦改革到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发放津贴:增加每个公民的主人公意识,参加城邦民主不仅是公民的权利还是公民的义务。经过分析得出希腊民主的特点:主权在民;集体决策;法律至上;自由平等;比例分配;轮番而治;选举任期等。展示情景材料安迪出生于雅典一个农民家庭,今年20岁。他还有一个弟弟奥迪,今年16岁,公民大会就要举行了,他们约好一起出发,可最后只有安迪能参加大会。问题一:为什么安迪能参加公民大会?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即是每十天就开一次,而且每次都要走5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这严重影响安迪干地里的农活,但
16、安迪还是很愿意去。 问题二:为什么他还愿意去?安迪的妻子爱丽丝和奴仆罗斯都很想跟着安迪一起参加公民大会开开眼界,但安迪却婉言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一个人上路了。 问题三:为什么他的妻子和仆人不能去?安迪在路上碰到了家住在铁拉岛的远房表弟黑米,他正准备向安迪道别,因为铁拉岛多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方法从每两兄弟中选出一人到非洲殖民,黑米中签了,即将离开希腊到非洲去。 问题四:古希腊人向外殖民的地理优势有哪些?安迪终于来到公民大会会场,一个人进去后,听到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投票选出对民主造成威胁的人。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在自己的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片陶片,写下民主妨碍者的名字后,投
17、入陶缸之中。问题五:这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内容?安迪不识字,他只好请旁边的一位衣着体面的贵族来写,写了谁也不知道,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修昔底得。他的名字被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欢呼喧闹,很多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他身为雅典十将军之一,竟然被敌人攻破了城池,肯定是他指挥不当,甚至可能通敌了。”有的说:“他怎么会被选上呢?他到达的时候城池已经被攻破了。肯定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中伤他。” 问题六:如何评价“陶片放逐法”?十年后的一天,安迪经过多次抽签后,终于抽中了黄豆而非黑豆,成为民众法庭6000个审判员中的一名,这次他审判的对象是70岁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被控“不敬国神”,“教坏青年”。在
18、法庭上,苏格拉底用哲学观点为自己辩护,安迪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有人说:“像他这样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审判!”被激怒了的安迪决定举手投他有罪,可能某些人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问题七: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首先了解希腊民主政治概况,然后通过案例教学,即这个环节的设计以教师设置故事情节方式引领大家了解、探讨雅典民主政治的方方面面,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课堂效果好。会不由自主地激发学生探究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愿望。三、如何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展示,美国的政治制度和雅典的政治制度的图片,双方进行比较1、为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
19、了基础。展示、雅典建筑、雕塑、文学、历史、战争等一系列图片,学生分析。2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展示材料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移民要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不管他们在阿提卡(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居住了多长时间。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让学生阅读并得出结论 雅典的民主是由局限性的,只是公民内部的民主,不包括全体居民。设计意图:这一子目利用图片、音乐,调节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材料内容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更好的理解今天身边的人和事。学生踊跃激烈的讨论将教学推向高潮。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民主政治是古希腊
20、文明辉煌的体现,古希腊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也是西方人的偶像,每逢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西方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他们的眼光转向希腊,希望从希腊文明那里寻找灵感。就在一千七百多年后,当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他们所借用的思想武器,正是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七、本课知识结构(板书设计):一、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1、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及其影响经济:便于发展航海事业,促进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政治:彼此隔绝,不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文化:形成追求现世生命价值、注重个人地位和个人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2、希腊的城邦制度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1)索伦改革(2)克里斯提尼改革(3)伯利克里改革三、如何认识希腊民主政治1、为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2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3、局限性 外邦人和奴隶没有公民权、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