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世界43个小岛国家2008年12月3日呼吁:制定更为严格的废气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应比联合国气候会议所考虑地更严格。巴巴多斯的代表哈特在会议上说:“我们不要签署一份会让小岛国家消失的自杀性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导致这些小岛国家“自杀”的直接原因是()A温室效应B海平面上升C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D海洋污染2那些导致“让小岛国家消失的自杀性条件”还会导致()加剧风暴潮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诱发赤潮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ABC D1B2D第1题,海平面上升对小岛国家影响非常大。第2题,海平面的上升会加剧风暴潮的危害,且导致海水
2、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一艘油轮满载石油沿下图中海峡驶往汉堡。据此完成35题。3该油轮装载的石油最有可能来自()A尼日利亚 B墨西哥C伊拉克 D委内瑞拉4该油轮经图中海峡后,船员会看到()A风大浪高,波涛汹涌 B船体下沉,阻力增大C碧海蓝天,干热少雨 D渔船往来,作业繁忙5若该油轮经过下图中著名海峡时,发生油轮泄漏,则油污很有可能影响到的国家是()A英国 B阿尔及利亚C索马里 D德国3C4.C5.B题图海峡为曼德海峡,由此可判断油轮所载石油来自波斯湾地区,故第3题选C项。第4题,图中海峡为曼德海峡,北面为红海,此地海域封闭,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浪小,盐度高,气候干热,渔业资源不丰富。正确
3、答案为C项。第5题,图中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受密度流影响,表层海水常年由西向东流,因此油污向东扩散,可能影响阿尔及利亚。读“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完成68题。6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 B水体富营养化C水循环速度改变 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7我国南方沿海各项污染指数高于北方的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B多岛屿,多港湾,有利于污染源扩散C多河流,多降水,稀释作用加强D人口多,污水多,生活废水排放量大8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
4、D禁止捕捞、封海育鱼6B7.D8.A该组题主要考查海洋污染及整治。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海洋水体的富营养化,在短时间温度增高的情况下,在比较封闭的海域容易爆发“赤潮”。无机磷主要来自生活中的洗涤剂。污染指数大小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呈正相关,与海域的开阔程度、海水自净能力呈负相关。海洋环境的保护应以防为主,加强管理,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10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A修
5、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9A10.D第9题,从图中明显看出,中心事象X变化引起风暴作用加剧、海水入侵、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X是指海平面上升。第10题,应对海平面上升,最根本的是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11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容纳、净化污染物 增加河流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A BC D(4)近
6、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解析:通过理顺图中的知识关联不难得出结论,海岸带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和海水的侵蚀作用,两种外力作用如果能达到平衡状态,海岸带也就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失衡,那么可能的结果是海岸后退或海岸带不断向海洋延伸。答案:(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B(3)D(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12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产生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旋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下图甲所示),面积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达到3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示“垃圾场”垃圾的主要来源地和“垃圾旋涡”旋转的方向。(2)“太平洋垃圾旋涡”的“定居”与不断膨胀产生了一定危害,说明减小此危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治理措施。该海域为北太平洋,其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海洋周边、海上作业和航行船舶;“垃圾旋涡”旋转方向和此处大洋环流旋转方向一致;其治理措施需要国际合作。答案:(1)北太平洋东西沿岸和海上作业的航船;呈顺时针旋转。(2)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加强塑料垃圾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加强各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对海洋垃圾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