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解析:诗人表达的对恩惠的态度,并非“受恩必报”。他希望凭自己的才学被人赏识,而不会随便接受别人
2、的恩惠。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情感表达上,颈联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助所写场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投诗的目的。这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作为文人的孤高耿介的情怀,另一方面也能够让读者真切感受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上,就全诗而言,只有颈联为借景抒情,其他都为直抒胸臆,这样就使全诗的节奏发生了变化,结构上不至于太过紧迫,而是显得委婉从容。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3、。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田塍望如线”意思是“田埂笔直如线”,由此可知“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4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
4、,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言律诗。而插田歌为乐府诗,写的是田野风光和农民插秧的劳动场景。体裁的不同决定了二者语言风格不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且运用典故,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则将乐府诗长于叙事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清新流畅的风格相结合,语言通俗浅显。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
5、烟濛濛。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A项是对诗歌首联、颔联内容的鉴赏分析,而“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等都是诗人借以排遣苦闷的方式,与诗意相符。B项,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不得志的意思,“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C项,是对诗歌尾联表现手法的鉴赏,与韩愈运用简朴的文字,借助小雨、草色描
6、绘早春的独特景色的方式相同。D项是对诗歌整体思路的鉴赏分析,与诗意相符。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是诗人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人认为,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柳丝迢迢,迎风招展。联系诗人现在的不得志,可知诗人不甘于沉沦,相信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全诗带有自励自勉之意。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
7、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当。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错。诗的第五句中,“端溪石池”指端砚,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在烛光映射中挥毫。这是诗人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诗人以贴切生动的
8、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8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重点字词的鉴赏能力。先明确“酒”两次出现的时间,再分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这是以作书前喻战前,是蓄势,笔力千钧,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气吞万里的声势
9、向敌人冲锋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第二个“酒”出现在创作完成之后,这是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胜利归来、设宴庆功的场面。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如鸟兽溃散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
10、服气。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解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D项,理解有误,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
11、和辛酸。10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