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三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学校:襄垣一中 命题人:连 琦 审题人:苗竹平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之别 李 亦 园所谓人治的文化,并非说我们完全没有法律,事实上我们的法律并不少。只是说我们国民的内在守法精神不够、对法律不够尊重,执法的人自己也
2、不太公平地施行法律,经常因人而有不同的标准。这种欠缺内在守法精神的现象,实在就是我们在本书一开始就强调的与我们的内在文化法则有关系。我们是一个注重人与人关系伦理而较忽视形式规则的民族,这是很值得检讨的地方。要说明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差别,最好是采用比较说明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先从西方法治社会的根源说起。西方法治社会的源起实与他们的宗教观念有密切关联。基督教的圣经在创世纪一开始就讲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里如何受引诱而犯罪,因此作为他们子孙的所有人类也就成为生来就有罪的人。这种“原罪”的故事,一方面固可当作是神话去看,但另一方面神话也可解读其“迷思”的原在意涵。以现代文化学的观点来看,“原罪”的神话其实
3、只是要表达古代西方人对“人”本质是“不能完美”的理念,也就是说古代犹太人的宇宙观中认定“人”是有缺陷的,所以是不能完美的,然而这种认定是主观的、不易证明的,因此想出一套神话来肯定它,也就产生“原罪”的故事。可是,人是不够完美的,什么是完美的呢?那就是上帝。上帝是完美的,所以他就不是“人”,因此上帝是“神”,人神之别就在此。也许用非信仰的观点去说明,上帝是人类追求完美的理想所寄。西方人因为假定人是原罪的,也就是生来就有罪,因此是不能完美的,由于这一与生俱有的特性,所以他们向来相信人的存在是必须要约束、规范的。人的道德伦理必须靠“神”的誓约来规定,这也就是圣经中“十诫”的由来。不但人与神之间要靠“
4、圣誓”,人生活在社会中更要靠“法律”,人与人之间要靠“合同”,人与公司之间要靠“契约”,而国与国之间更要靠“条约”来维持合理的关系,这也就是西方人从古代一直到现在都是那么重视各种法律与合同的基本原因所在。他们在内心里认定这些规矩是非常必要的,假如没有这些誓约与律法,人的不完善面就要作祟了,所以他们不但定法律,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心里尊重法律,因此人人遵守法律,即使犯了罪也服从法律的判决,很少有讨价还价或因人而异法的情况,这就是所谓“法治的文化”。但我们的宇宙观中从来就没有把“人”看作是生来就有罪的观念,实际上我们的文化观念一向把人看作是可以完美的,也就是一种“原善”的观念。人既然是可以完善、完美的
5、,所以就不需要假定有一个“非人”的完美之神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事实上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所信仰的“神”都是人“升华”而成的,这就明白地表示,“人”,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修持自己或为社会贡献自己,就可超越人的境界而臻于相当完美的神之境界。因此我们中国人并不假定一个完美至善的上帝的存在以作为理想目标,我们只描述圣人的形象与事迹,以为一般人的典范。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因此而不强调什么誓约、律法等外在形式的东西来约束人的行为,我们强调可以用内心修持的方法而使人的行为循规蹈矩;我们注重内在修持,我们教人民学习圣人的典范,所以我们的文化一向以“内圣外王”来描绘和期望为政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属于“人治社会
6、”的根源。我们不是不要法律,而是因为认定人是可以自我完美的,所以认为要靠外在法律、契约的力量来约束人,实在看低了人的本质了。1.下列对于“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人治的文化”认为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强调的是用内心修持的方法而使人的行为符合规范。 B. 中国文化是“人治文化”的代表,中国社会虽然也有不少“法治”社会的法律法规,但却欠缺内在的守法精神。 C. “法治文化”中,维护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公司、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间合理关系的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条约。 D.西方文化是“法治文化”的代表。他们不但定法律,而且从心里尊重法律,认为即
7、使没有誓约与法律,人也会自我约束。2.下列解释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中国法律多如牛毛,并不比西方少,但国民的守法精神不够,对法律不尊重。而制定相关法律的标准也经常因人而异。 B.因为圣经在创世纪讲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里如何受引诱而犯罪,所以基督教认为他们的子孙也就成为生来有罪的人。 C.西方人一向相信人是有原罪的,人的道德伦理必须靠“神”的誓约来规定,因而他们认为以各种外在的形式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 D.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都是人靠自己的努力,修持自己或为社会贡献自己,从而超越人的境界二成为“神”的。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8、分) A.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人与人关系伦理而较忽视形式规则的民族,这是我们的内在文化法则,也是我们“人治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B. 圣经认为“人”的本质是“不能完美”的,所以人与人之间要靠“合同”, 人与公司之间要靠“契约”,而国与国之间更要靠“条约”。 C.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原善”的观念。这种观念不认为人生来有罪,而认为人可以在后天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完美。 D.中国文化教人民学习圣人的行为,是因为相信,一般人靠自己的努力,修持自己或为社会贡献自己,就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叔明,字晋卿,阆州新政人。本鲜
9、于氏,世为右族。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叔明擢明经,为杨国忠剑南判官。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可汗为加礼。复命,迁司门郎中。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迁京兆尹,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崔旰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梓州。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扶、文、远三州。叔明分五将邀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梁崇义阻命,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
10、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贞元三年,卒,谥曰襄。始,叔明与仲通俱京兆尹,及兼秩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又与子昇俱兼大夫,蜀人推为盛门。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 “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子昇,以少卿从德宗梁州。叔明严敕以死报,故昇有功,擢禁军将军。贞元初,迁太子詹事。坐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
11、广第舍田产。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改太子太傅致仕 致仕 :上任B. 德宗善之!” 善:赞同 C. 叔明素恶道 恶:憎恶 D. 坐郜国公主 坐:因为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A. 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B.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C.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
12、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D.佛/空寂无为者也/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叔明是阆州新政人,世代为豪族,他的哥哥叫李仲通,天宝末年担任京兆尹、剑南节度使。他们兄弟两人都在学业方面较用心。B. 李叔明生活的时期佛、道盛行,很多人为逃避劳役、兵役和赋税,纷纷信佛信道,致使国家财用军事储备大大减少,后被德宗加以限制。 C.东川地区有兵盗侵袭,村落凋破。李叔明在此治理了二十年,安抚、接纳有方,该地区才安定。D.李叔明出使回纥时。回纥
13、人对汉中王礼节简慢,他对其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批评,最终使回纥可汗认识到了错误。后被升为司门郎中。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5分) (2)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园即事 王维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8. 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9. 这首诗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隐士的生活?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14、(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逍遥游中用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两句是_,_。(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知道自己“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只好隐忍_,_。(3)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面对惨案和人生的态度应该是_,_。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透明的红萝卜 莫 言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
15、。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那条大
16、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
17、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
18、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
19、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谁让你来搞破坏?”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你叫什么名字?”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你爹叫什么名字?”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他娘的,是个小哑巴。”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
20、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苦孩子小黑孩的形象,人物鲜明,情节简单,语言质朴,读后令人感慨唏嘘。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如小黑孩用脚指头撕蒺藜,用脚掌捻蒺藜,表现了他想在菊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本事。C、菊子发自内心地关心黑孩:向他问长问短,安排他坐在自己身边,用手绢为他包扎受伤的食指可见她很善良,富有同情心。D、河滩上敲石头的女人们只是把黑孩当作一个“话题”来议论,并没有表现
21、出应有的怜悯,即使在黑孩手指被砸之后也无动于衷。E、小说运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通过对小黑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而无奈的命运的关注,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2)根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黑孩的形象特点。(6分)(3)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瑞典文学院在授予莫言2012年诺贝尔奖时评价道:莫言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男孩,“他的作品牢牢地植根于这片土地“。请结合选文内容,任选两个角度对这句话的内涵进行探究。(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不应该忘记张之洞我们不应该忘记张之洞这个人,尽管张之洞的洋务事业几乎是不
22、了了之,远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今天看来,他的所作所为,正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最终走向复兴的先驱。张之洞大有作为的时期是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的前10年。这个30年,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是中华民族必须作出新的选择的30年。张之洞恰逢在这个30年中任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这使他有机会、有能力成为了这个时期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张之洞是接受慈禧太后托孤的唯一汉大臣,在晚清的政坛上举足轻重。1901年,流亡西安的慈禧,面对闯进国门的八国联军,真正意识到必须变革才能救国,因而颁发上谕,宣布变法。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的封疆大吏张之洞为之欢欣鼓舞,随之联合两江总督刘坤
23、一,连上三道奏折,备陈学习西法、变革旧法、兴学育才的主张。这些主张为慈禧一一采纳,成为晚清治国的基本思路。事实上,早在1889年,任两广总督时的张之洞就开始打算在广州建炼铁炼钢的工厂,并委托驻英国公使刘瑞芬购买机器设备。由于调任湖广总督,这个拟办的工厂就跟着到了湖北,厂址设在汉阳。本来据张之洞的设想,这个汉阳铁厂的生产能力全部发挥出来,每年可出精钢、熟铁3万吨。不过事实上从来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产量。当时的情况是,张之洞对于冶炼工业毫无经验,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专家,他在建铁厂之前甚至还不知道哪里有煤矿,哪里有铁矿,就贸然要在广东建厂。幸而他调任湖广总督,厂址设在汉阳,在不远的大冶找到了铁矿。但
24、汉阳铁厂开工时,炼焦煤尚无着落,仍在四处寻找。尽管这个厂从一开始就步履危艰,但毫无疑问,当时办这样一个厂,是张之洞试图以实业救国的壮举。这个厂是当时东方最大的钢铁厂。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办厂的本身。加之他在武汉陆续办起的枪炮厂、织布局、纺纱局、制麻局、缫丝局,正是未来工业大城市武汉的基础。作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张之洞在办洋务上的决心和实践,毫不逊色于当时洋务派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他不仅仅将自己的主张付诸行动,而且通过光绪帝批准发行200万册的劝学篇,将自己的设想和实践传之全国,使之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新观念。这对于已经满目疮痍、积重难返的中国,对于那个一直坚持闭关锁国的朝廷,以致
25、对于我们后来的发展进程,其作用都是无法估量的。张之洞叱咤风云的这个30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事之秋,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等等。作为举足轻重的重臣,张之洞几乎参与了所有的事件。除了上面所述之外,他是中法战争的主帅,这场战争是清廷对外战争中唯一胜利的战争。他是京汉大铁路的最先提议者,并亲自督办南段的修建。同时他还是变法运动的有力支持者,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的坚强后盾。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张之洞,事实上是个悲剧人物。他力办洋务,试图以此拯救国家,但收效甚微,而且招来种种的非议和指责。当时以致后来的很多年,也没有人认识到他的创举的实质意义。甚至到了民国
26、时期,他在许多文章中的形象都一直不佳。他被说成是一个热衷仕宦、好大喜功的政客,一个自命不凡、才高气傲的名士,甚至因为力主东南互保,镇压自立军起义,被说成是腐败清廷的帮凶。以至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洋务运动的被否定,他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被人们遗忘了。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我们不应该忘记张之洞。他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有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魄力和胆识,能够积极主张变革图强,能在弊端丛生的腐败清廷中有所作为,而且能够廉洁自律,这是何等难得。(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本文通过撷取张之洞人生的片段,描写他忠心耿耿、献身朝廷、图强救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
27、出士大夫的伟大人格。B.在作者看来,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为官数十年,颇有作为,清正廉洁,值得后世铭记和推崇。C.在张之洞本人的具体策划和亲自指导下,湖北武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实业救国运动,从而使武汉成为了一个工业大城市。D.劝学篇阐述了张之洞对洋务救国的设想和实践主张,并通过官方发行全国,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新观念。E.张之洞处于特殊历史时代,他既想变法图新,又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因此在思想理论上徘徊纠结,难以抉择。(2)张之洞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起洋务运动的?(6分)(3)张之洞具体操办了哪些洋务事业? (6分)(4)根据原文可知世人对张之洞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结合全文以及你的
28、认识,谈谈你对人生之中的“誉”和“毁”的理解。(8分)第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_。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B她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C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_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A. 弹冠相庆顶礼膜拜 金科玉律 B. 弹冠相庆 三步一叩 金科玉律 C额手称庆 顶礼膜拜 清规戒律 D. 额手称庆 三步一叩 清规戒律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
29、病的一句是( )(3分)A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B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D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
3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_。_。_。_。_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B.C.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电影一代宗
31、师上映,但导演王家卫肯定想不到,自己的电影上映后,。不少人狠批,且言辞极端:巨烂片、垃圾片、稀奇古怪用各种负面评价宣泄感情,甚至还有不少人在网上号召大家千万不要去看。,影片完美、一如既往、很王家卫、文艺范十足谩骂派斥力挺派为“装文艺”,而力挺派则将谩骂派定位为“土老帽”。,大喷脏词,甚至有老友为此绝交。1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题为“鲁迅作品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2分)(2)对于“鲁迅作品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3分)六、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2、。(60分)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然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三校联考高 二 语 文 答案1 A 2 C 3 B 4 A 5 D 6. B解析“后被德宗加以限制”不符合原文7. (1) 德宗皇帝到兴
33、元,他拿出自家钱财资助军用,把全部的衣物钱财献给后宫使用,被加封太子太傅,(2)(李叔明)后来回到京都,因患足疾,皇帝赐给他锦辇,令太监抬着他觐见,升任他为尚书右仆射。8. 颔联描绘了一幅田园春色图: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垄之间,从远处看,清水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簇火红怒放的桃花。诗句意境清丽淡远,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向往。9. 首联描摹了隐士的衣着;颔联写了隐士的幽美生活环境;颈联写了隐士对弈的高雅情趣;尾联写了黄昏之后隐士隐身在草野。全诗采用渲染的手法描写了作者理想中的隐居生活。10.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退
34、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11. (1) C得3分, A得1分, E得1分;答B、D不得分。【解析】B项,“表现了他想在菊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本事”错误。D项,“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怜悯,即使在黑孩手指被砸之后也无动于衷”错误。E项,“小说运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不够全面,文中也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写黑孩听到河上传来一种奇异的声音等。(2)【答案】身世悲苦,沉默寡言,坚忍顽强,有灵性,想象力丰富,内心世界美好而细腻。(3)【答案】交代黑孩悲苦的身世经历,揭示黑孩沉默寡言的原因;照应前文内容,使文章结构严谨;通过小石匠之口,说明黑孩内心的聪慧。(4
35、)【答案】示例;从题材看,莫言的作品多取材于农村生活,描写农村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农民的生存状况。本文也是如此。小说叙述了黑孩与女人们在河滩边砸石头修水坝的故事。苦孩子黑孩、热情善良的农村姑娘菊子,以及话多嘴快、淳朴而又有些冷漠的农村女人等人物,沙地、蒺藜、河水、鱼群、黄土等农村常见的事物,都带有鲜明的农村生活特色。从语言风格看,莫言的作品语言朴实自然,鲜活生动,甚至有几分粗野,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本文中:“小石匠说绝对不是,这孩子可灵性哩,他四五岁时说起话来就像竹筒里晃豌豆,咯崩咯崩脆。”这句话形容黑孩小时候说话干脆爽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口语化特点。(也可从主题思想、
36、人物形象等角度作答,只要结合选文内容,能够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12. (1)【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表现了一位杰出大夫的伟大人格”不妥,作者只是在还原张之洞的时代背景基础上观其行为,还原事实,未做出清晰的评判。C“使武汉成为了一个工业大城市”错,是奠定“未来工业大城市武汉的基础”。E“在思想理论上徘徊纠结,难以抉择”错,张之洞变法图新的目的明确,就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2)封建制度行将灭亡,中华民族必须抉择的关键时刻,清政府闭关锁国,中国面临内困外侵、满目疮痍的危险时刻。(3)建汉阳铁厂,办枪炮厂、织布局、纺纱局等;首提兴建京汉大铁路;支持康
37、、梁变法运动。(4)【答案】示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或多或少都有着“誉满其身、谤满其身”的经历,功过是非由他人,但是,自己必须要坚守自我,如张之洞在滔天巨“毁”面前仍然坚持兴办洋务,走振兴国强之路。在现实生活中,亦需以“誉”“毁”为镜,“誉”前不骄不躁,认清自我;“毁”前不离不弃,认清方向。13. D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多为贬义三步一叩是一种礼节,意为走三步就要叩一次头表示晚辈对祖先的祭奠方法,以示尊重;表示对某种信仰的敬畏此处宜用“三步一叩”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
38、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14. C 解析:A句式杂糅,“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 B. 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D. “增强地位”“提高影响力”搭配不当;15. A16. 竟能引发如此两极化的评价 也有人大赞双方各执己见(每空2分,与上下文衔接恰当,意思对即可)17. (1)反映
39、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2分)(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18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可有以下立意:(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
40、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要多考虑他人感受。(3)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综合角度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
41、应社会规范。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附:李叔明,字晋卿,是四川阆中新政人。本来姓鲜于,是世代的大家族。他的哥哥李仲通,字向,天宝末年当京兆尹、剑南节度使。兄弟二人都有学问,乐善好施。李叔明是科举考试明经科选拔出来的,当杨国忠的剑南判官。乾元年间,当了司勋员外郎,作为汉中王李瑀的副使出使回纥,回纥慢待李瑀,李叔明责备他们说:大国之间交好,让贤王出使。你们的可汗,是唐朝的女婿,居功自傲,合适吗?回纥可汗因此增加了礼节。回朝复命,升任司门郎中。 东都
42、洛阳收复后,担任洛阳令,优待安抚难民,被称为能吏。升任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升任京兆尹,长安有歌谣说:前任京兆尹名声赫赫,众人瞻望顺从,后任京兆尹和善,众人瞻望如故。很久以后,因病辞官,升任太子右庶子。崔旰扰乱成都,李叔明出任昂州刺史。崔旰入朝,李叔明即升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治所迁移到梓州。大历末年,有人说李叔明本来姓严,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外姓人家,冒充鲜于姓,请求恢复严姓。皇帝下诏许可。李叔明当初不知道,认为是丑化自己,上表给皇帝请求宗姓,列出属藉。代宗皇帝允许了。 建中初年,吐番袭击火井,抢掠龙州,攻陷了扶、文、远三个州。李叔明分派五名将领分路攻击,赶走了他们,因功加封检校户部尚书。
43、梁崇义违抗命令,皇帝下令李叔明带兵出三峡,激战荆门,打败梁崇义的军队,襄州平定,升任检校尚书左仆射。德宗皇帝到兴元,他拿出家产帮助军队,把家里的布匹和钱全部献给皇宫,被皇帝加封太子太傅,封蓟国公。当初,东川经历战乱和士兵抢掠,乡村和城镇一片荒凉,李叔明治理了二十年,安抚百姓发展生产,百姓于是安定下来。后来回京都,因为有脚病,皇帝赐给他锦辇,下令太监抬着他上朝拜见,升任他做尚书右仆射。后来他年老请求退休,改任太子太傅退休。贞元三年,逝世,谥号襄。当初,李叔明与李仲通都当过京兆尹,又兼任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又与儿子李升都兼大夫,四川人推崇他们一家是名门。 李叔明向来厌恶道教和佛教的弊端,他上奏说:佛教是空寂无为,道教是清心寡欲。如今众人内心迷信这些表现在外面,让农民工人男男女女放弃工作回避劳役,所以农桑不兴,军费日益减少,国家和军队的财产受到损耗。李叔明的儿子李升,以少卿身份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李叔明严令他以死报国,所以李升有功,被提拔为禁军将军。贞元初年,改任太子詹事。因为郜国公主事件受牵连,被贬官任罗州别驾。 李叔明向来生活豪华侈奢,在四川聚集财产,扩建房舍扩大田产。他死后数年,子孙骄纵,财产败光。世上流言说家产多的人要以李叔明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