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测试卷四(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图文信息说明的是()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C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牛耕技术普及全国,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女织,故B项排除;唐朝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说明耕作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2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小驾炭车
2、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A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B沿街开铺的街市C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答案】A【解析】宋朝以前,城市中设立“市”作为专门的商品交易场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因此白居易笔下的“市”是指长安城中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A项符合题意,沿街开铺的街市出现于宋朝以后,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位于城郊和乡下,地方自治的市镇兴起于明清时期,与材料中反映的唐朝、长安城的信息不符合,故排除B、C、D三项。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清朝乾隆皇帝曾作诗:“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这反映出该
3、瓷器()A质量精美 B历史悠久C分工细密 D规模宏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可见瓷器质量精美,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16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B欧洲区域性市场的发展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 D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现象直接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并非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无关,故A、C两项均错误;此时荷兰主要发展海外贸易,并非与欧洲国家间
4、的贸易,故B项错误;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出现以进行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和为海外贸易活动服务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开展而出现的,故D项正确。5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商业资本家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贩卖黑奴和不平等贸易。这些贸易公司属于()A特权贸易公司 B远洋运输公司C股票交易所 D跨国贸易垄断公司【答案】A【解析】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商业资本家组织的许多贸易公司都属于特权贸易公司,故A项正确;远洋运输公司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股票交易所是金融机构,不是贸易公司,故C项错误;跨国贸易垄断公司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5、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B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C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答案】A【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进一步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的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理论推动技术进步,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电力的发明,故C项错误。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不符合材料中逻辑,故D项错误。7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暹罗(今泰国)经商时,“见该处丝厂用法国式之器械制丝,产品
6、精良,羡慕之余,思欲仿效”。1873年,他回国创办了()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C大生纱厂 D保兴面粉厂【答案】B【解析】发昌机器厂是1866年由方举赞主导创办的,故A项错误;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故B项正确;大生纱厂是由张謇创办的,故C项错误;保兴面粉厂是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故D项错误。81917年12月,北洋政府税务处宣布:“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照案由海关征收每百斤出口正税银1两外,其应纳50里内常关税项应予一体豁免。”这一规定旨在()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 B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C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D推进民族工业近代化【答案】B【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北洋政府减轻手工
7、棉布的出口税负,这可以保护和提高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等方面信息,故A项排除;材料核心信息与C项说法不符,排除;“民族工业”是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而材料信息是手工业棉布,故D项排除。9下图所示是温州商人吴百亨于1925年创办的品牌,它与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形成竞争。这可以作为()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典型案例B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作斗争的见证C“节制资本”实施的一个重要缩影D乳业成为民初最大新式产业的证据【答案】B【解析】该品牌创立于1925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这一品牌是针对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这体现出
8、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的竞争,故B项正确;“节制资本”是借助国家力量遏制私人资本的膨胀和垄断,实现资本国有,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最大的新式产业是纺织业,故D项错误。1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大炼钢铁耽误农活,并非自然灾害蔓延,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1958年“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和高指标,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
9、建国以来严重的经济困难,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苏联背信弃义的信息,排除C项;“大跃进”运动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能满足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排除D项。1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 邓小平这段“南方谈话”的思想主旨是要学习资本主义一些先进的东西,而这一谈话是在1992年提出的,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答案为B项;A、C
10、两项在1992年“南方谈话”之前就已出现,均排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D项排除。12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福州 B宁波C厦门 D上海【答案】C【解析】184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故C项符合题意。13民国时期农历与公历并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节俗风俗的变化,如定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定公历10月10日武昌起义日为国庆节等。这体现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点是()A固守传统 B融合性C全盘西化 D不平衡性【答案
11、】B【解析】根据材料“农历与公历并行”可知,既有根据农历的传统节日,又有新式的国庆节,所以不能体现“固守传统”,故A项错误;根据既有依据农历的教师节又有依据公历的国庆节,可知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根据推行农历和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可知体现出仍保留传统,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并行”,对于中西文化并没有偏重,故D项错误。141884年点石斋出版的石印本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图所示)作为新上海的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D中西方文明
12、的碰撞与交流【答案】D【解析】该评论认为,中国传统上也有使用人力或马力牵引的车,但自与西方相通后,“以电运轮”的火轮车传入中国,快速便捷,尤为奇特,这反映了当时新文明与旧传统的碰撞交流,因此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未涉及经济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火车对当时中国民众出行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上海的经济中心的地位,故C项错误。15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可见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节省时间的考虑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 BC D【答案】D【解析】电车
13、作为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近代工业发展的推动,正确;题干材料讲乘坐电车的原因之一是不忍“以人代马”,另一个原因是光阴宝贵,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的内容。16下面是美国失业率走势图。其中导致失业率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B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美国经济“滞胀”的后果【答案】A【解析】 由图片可以看出,失业率最高峰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即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主要是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措施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故A项正确;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二战发生在19391945年,故排除C项;美国经济的“滞胀
14、”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故排除D项。171935年5月27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一”的这天,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主要是因为该法()A不符合立法程序 B违背了分权制衡原则C与自由精神冲突 D保障了工人阶级利益【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干预,违背了自由经济原则,因此被最高法院判为违宪,故C项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出台符合立法程序,符合分权制衡原则,故A、B两项均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了工人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181957年一项调查发现,用于卫生、养老金、家庭补贴和援助方面的公共支出(不包括住房和教育)就占联邦德国国家
15、收入的20.8%。这主要是因为联邦德国()A用收入调节实现社会公平B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C保护社会经济竞争的秩序D推行“中央统制经济”的模式【答案】A【解析】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实行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市场经济”,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货币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联邦德国经济竞争的信息,故C项错误;二战后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故D项错误。19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A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
16、步骤和方向C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答案】D【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强调商品和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恢复经济的措施,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是苏俄时期不是苏联时期,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C项错误。20苏联从1947年至1950年,在不少地区曾试行“包产到组”,并在乌克兰广泛推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成功B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利益C政
17、府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D试图纠正农业集体化的弊端【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在尝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成功与否从材料信息中不能推知,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论及工业化与农业利益的关系,故B项排除;包产到组主要是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体现出政府在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故C项排除;随着农业集体化的不断推行,其弊端愈加凸显,促使不少地区试行“包产到组”,故D项正确。2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
18、然失败的命运【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李鸿章参与的洋务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不是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故排除A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所以他并不是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故排除B项;根据“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可知,赫鲁晓夫和李鸿章共同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故选C项;赫鲁晓夫和李鸿章的失败在于他们没有彻底改革旧制度,而不是必然要失败,故排除D项。22在关贸总协定第一轮谈判中,各成员国达成123项协议,并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协议,制定了关税减让表,影响世界贸易额近百亿美元。由此可知,关贸总协定()A有利于世界贸易规范化 B消除了世界
19、贸易的摩擦C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成本 D实现了世界贸易正常化【答案】A【解析】关贸总协定通过签署大量协议,不断丰富、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规范,这有利于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因此A项正确;世界贸易摩擦并未因关贸总协定的制定而消除,故B项错误;双边关税减让协议的制定降低了世界贸易的关税成本,故C项错误;关税减让与世界贸易正常化无关,故D项错误。23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欧共体、东盟等少数区域集团组织。今天,各种区域组织纷纷涌现,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集团有30多个,参加的国家有140多个。区域集团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
20、境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答案】A【解析】区域集团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从侧面反映出,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形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故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区域集团的兴起,并没有说明区域集团的成员都是新兴国家,不能得出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故B项错误;区域集团的大量涌现并不代表世界经济一体化面临困境,这正是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产生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只是反映了区域集团的大量涌现,没有涉及成员分布,不能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故D项错误。24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各成员的出口贸易经营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的方式
21、在他国销售产品。”材料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A非歧视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C公平竞争原则 D透明度原则【答案】C【解析】 材料信息“各成员的出口贸易经营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在他国销售产品”,说明世贸组织倡导公平竞争原则下的贸易,故C项正确;非歧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关税减让原则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透明度原则也不符合材料中世贸组织倡导的原则,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九世纪6090年代,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情况表(以关平银两计值)年份进口总价
22、棉织品毛织品棉毛纺织品占百分比1867年6 930万1 300万740万29%1873年7 410万1 800万590万32%1883年7 360万1 680万390万28%1893年15 130万2 730万460万21%材料二: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先是上海设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织布。此后至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从1897年至1912年15年间,全国各地就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60家,从地域来看,北至奉天、长春,南到广州、闽侯,东至上海,西到重庆,可谓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从此,
23、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中国人购用“洋布”也更为方便和普遍。“洋布”作为对机织棉布的通称,与中国乡村仍普遍存在的自织土布并行存在。李长莉晚清洋布衣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英美输入纺织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织布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答案】(1)变化:棉纺织品输入量大幅增长;毛纺织品大幅下降;棉毛纺
24、织品总体输入量小幅下降。原因:英美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棉制品的对外倾销;中国传统的毛纺织业发展相对缓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抵制了西方纺织品的输入。(2)发展状况:起初以官办企业为主导;甲午战争后开始在民间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性办厂浪潮。影响: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工业化;改变了“洋布”的内涵,推动了中国人服饰衣料的改变,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解放运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情况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棉纺织品输入量大幅增长、毛纺织品大幅下降、棉毛纺织品总体输入量小幅下降等来回答;第二小问,联系
25、所学,从英美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毛纺织业发展相对缓慢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抵制了西方纺织品的输入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此后至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等信息可以看出,起初以官办企业为主导,甲午战争后形成了全国性办厂浪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并联系所学,从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对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影响、对中国人服饰衣料的改变以及促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解放运动
26、等方面来回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了多条大道。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尤其是中唐之前,内河航运和海上交通更为繁忙,当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及全国各主要河道和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沿海一带。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造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后明朝实行
27、了海禁,清朝延续,航海事业衰落。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截止到1893年,中国籍轮船133艘;到1911年时,中外内河轮船共有68艘,中方船只占总数的91%,形成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中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战时中国船舶直接间接损失总计三千艘,四十九万五千三百二十吨。抗战胜利后,
28、各航业公司努力恢复水运交通。据1947年6月交通部统计,当时轮船共一千五百零一艘,计十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三吨。内河航运终未恢复到战前水平。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近代史前编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10分)【答案】(1)基本特征:以陆路为主,陆路、河道、海路并举但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工具较发达;交通技术一度领先世界;航海事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明中期以后走向衰落。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9、等。(2)同: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都备受关注。异:古代中国在道路交通和运输工具方面以传统方式为主,近代中国充分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概括出答案。第(2)问,根据
30、“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并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备受关注;“不同点”在于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都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而近代交通在交通工具上大力发展了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主要是随着中国近代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也极力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等,都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
31、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材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材料三:19331939年,美
32、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8分)【答案】(1)不同主张: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
33、任。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2)措施:举办救济;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评价: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解析】第(1)问,可从社会救济的责任承担者和救济对象等方面分析,“责任承担者”根据“(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得出,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
34、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救济对象”根据“(胡佛)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概括得出,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并结合所学,概括得出举办救济,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减轻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失业压力、促进维护社会稳定、摆脱危机等方面分析积极影响,从造成财政赤字分析其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