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734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孝感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文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传云:“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这体现出西周 A嫡庶有别 B封邦建国 C家国同构 D重礼轻法2.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

2、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3.“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4.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

3、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以下解读准确的是A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D欲稳固统治必先废除分封制5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减小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加强君主专制6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

4、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文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7.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A注重权力监督 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淡化机构分工8.黄宗羲在评价内阁制度是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B.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C.黄宗羲肯定内阁制度 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

5、制皇权9在古雅典,抽签被当作挑选方式。不仅仅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员是这么产生的,约700位一般行政官中的600位也是这么产生的。这说明直接制民主的核心是A平等 B选举 C自由 D法治10公元前4世纪古代雅典的将军是职业士兵,大多数将军远离政治或缺乏政治影响力,且经常受雇于外国军队并任首领,这既削弱了他们的公众意识,也未培养出明显更优秀的将才。这说明古代雅典衰落的原因是A缺乏优秀军事人才 B将军缺少公众意识 C过分注重军事功能D政治和军事的割裂11罗马平民的来源主要是“零散迁居罗马的外邦人以及较后被罗马征服的拉丁部落居民”,而古代雅典的平民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本地的氏族成员,此现象造成雅典政治状况不同

6、于罗马的一个重要表现是A小国寡民和人民主权 B平民和贵族斗争激烈C关注民主但忽略法治 D贵族长老议事会当政12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 “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材料说明罗马法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主张13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去世后,爱德华八世继位,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结婚,致使国内议论纷纷,从议会到老百姓一片谴责声。在受到下院和首相的非难后,他被迫宣布退位,由弟弟艾伯特继承王位。

7、这段材料反映出英国国王A是国家的象征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没有政治地位和实际权力C任期长短由议会和首相决定 D任何事情都不能自主1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15美国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

8、”他强调了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16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17俾斯麦毕生“孜孜不倦地与民主为敌,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但列宁却说他“按自己的方式,容克的方式,完成了

9、历史上进步的事业”。“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和列宁的“进步”分别指A.建立起专制性强的君主立宪制和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B.确立起新兴阶级的统治和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C.建立起专制性强的君主立宪制和摆脱了外国的侵略控制D.确立起新兴阶级的统治和推动了德国的强大18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19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解除了种种传统束缚(如废除封

10、建性的把持垄断、采取简明的低税制等)后,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曾经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后期A.注重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B.彻底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C.改变了运动初期的政治要求 D.发展工商业的设想取得一定成效20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

11、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本国家利益C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D.都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21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使,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22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

12、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一定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23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杨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后来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革命得到舆论支持 B清末民权意识在逐渐觉醒C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 D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24宣统皇帝即位后,醇亲王摄政,缅甸天南新报就此事刊出“摄政王兴,摄政王亡,清国兴亡两摄政”的联文征对,同盟会美洲少年周报刊出“驱胡者豪,驱胡者

13、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的对句。这表明A满清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革命派驱胡目的是恢复汉族政权C暴力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D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25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公布了江夏临时审判所条例,它规定:“本所为图司法独立,特提前办理,以为各属之先导”,“本所民事、刑事两庭均用合议制组织”。此条例表明A此时中国已经是民主共和国 B湖北军政府为反动势力所控制C三权分立的思想被引入到地方政治制度中来 D湖北军政府只是司法改革26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

14、认为A.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B.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C.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27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8南昌起义发生后不久,汪精卫急令张发奎等部向南昌进攻。此时,叶剑英为确保起义军顺利撤出南昌城,他建议张发奎不要派兵夹击起义部队,而应跟随起义军部队进入广东,以“援师讨逆”的旗号夺占广东地盘。张发奎觉得有利可图

15、,便采纳了这个建议。正是叶剑英的这个建议,为南昌起义部队迅速撤离南昌,赢得了宝贵时间。这反映出A南昌起义利用了国民党内部矛盾 B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军队陆续起义C国民革命运动形成新的发展状态 D南昌起义成为党创建军队的开始291932年4月2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发表谈话,宣称:“如左派之共产党与夫右派之国家主义派,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则当许其结集政治团体,许其作政治竞争。”这反映了国民党 A释放出缓解国共关系的信号 B放弃了对红军的“围剿”政策C为应对国内舆论而故作姿态 D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30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

16、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31.1939年12月,英国的民间团体“中国运动委员会”开办了一个专门出售中国珠宝、丝织品、扇子、瓷器以及儿童玩具的市场。这一活动也得到泰晤士报很大的帮助。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手工业制品享誉英国 B欧战爆发英国急需中国物资C英国各界掀起援华抗日热潮 D中国抗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3

17、21944年11月7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A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B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C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府的基础 D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33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A实现民主政治 B消灭中共军队 C军事威胁中共 D拖延民主进程34下图反

18、映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意图是A实行战略防御 B实行战略反攻 C实行战略决战 D歼灭敌军残余35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A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B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第卷 (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6题18分,37题12分,共30分。3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

19、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

20、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万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4分)(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3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

21、、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于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

22、1945年8月15日)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两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BAABADADA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CBBABDDACBD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CBAA DDDBBD36(1)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4分)古代雅典:是奴隶制民主的组成部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交叉制约。(2分)(2)思想:实行宪政或法治(法制);分权制衡。(4分)

23、(3)演变: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的地方分权。(2分)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6分)37答案示例:其一: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或解放东亚),并非要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2分)说明:日本自30年代以来,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策动华北自治;打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等均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严重侵犯,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诏书”所言绝非历史事实。(4分)其二: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2分)说明:1945年,面对德意等法西斯的惨败,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的强大压力之下,美苏对日作战和中国军民的反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丧失了继续顽抗的可能,接受了“无条件投降”。这并非是“终战”。(4分)(注:若考生从“诏书”语气的角度分析,如回答“诏书”没有体现对于战争的悔意等内容,应同等给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