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第2讲 内稳态与调节(2011全国理综,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答案 C第2讲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理解能力1(2011重庆理综,3)某人
2、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解析 某人注射美容制剂后而出现头昏等症状,应为注射肉毒杆菌外毒素过量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医生为其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进行治疗,目的应是“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抗原)”,故A正确。答案 A2(2011浙江理综,4)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C可使受体迅速产
3、生抗原抗体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解析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起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被动免疫中,受体可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故A正确。答案 A34(2011山东基本能力,14)生命是宝贵的,我国古代就曾采用种痘的方法预防天花。这种方法()。A属于控制传染源 B属于被动免疫C能切断传播途径 D会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解析 我国古代采用的种痘方法为人工自动免疫,天花病毒会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答案
4、D(2011北京理综,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 过量饮水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降低,进而导致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肿胀。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可有效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使症状缓解。答案 A5(2011新课标理综,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
5、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解析 因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所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该肾上腺素为动物激素,是通过血液(体液)运输到心脏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内脏神经支配)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完成调节)。答案 C6(2011浙江理综,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二、获取信息的能力7解析
6、 在神经纤维膜上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离子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造成了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C段)。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流出膜外(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的状态(CE段)。故C项正确。答案 C(2011安徽理综,3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
7、释放的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8(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分解,抑制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解析(1)饮水后,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重吸收减少;图中a所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2)剧烈运动状态下,支配肾
8、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2011重庆理综,30)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1)表中A是_,B应_。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_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_。(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说明甲状
9、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_;现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_。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防治碘缺乏病。9分泌腺体 激素名称 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补碘前 补碘后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正常 降低 正常 垂体 A 正常 B 正常 解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在这个调节过程中,控制枢纽是下丘脑,下丘脑通过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此即反馈调节。(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长期缺碘的成年人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代谢水平较低从而
10、出现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现象的出现恰恰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功能。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 升高 抑制(反馈调节)下丘脑(2)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兴奋性(2011北京理综,29)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三、实验与探究能力10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说明血清中的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说明该组T细
11、胞(活化T细胞)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图3 实验二结果图(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解析(1)B组小鼠注
12、射生理盐水,故B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由图2中注射血清的、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活细菌数量增加较快)这一信息可推知:相应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注射A组小鼠T细胞的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增加,说明相应T细胞对细菌X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即细菌X为胞内寄生菌。(3)图2显示,在感染一天后注射T细胞或血清,即感染时间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3中三曲线对比可知:活化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细菌X。(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活化巨噬细胞的物质,需以某种物质(存在于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为实验变量,以体内无活化T细胞的B组鼠的巨噬细胞为材料
13、,以对细菌X的杀伤力为观察指标设计对照实验。答案(1)对照(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3)细菌X 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2011广东理综,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主要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的调节下完成的条件反射,其反射弧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参与,形成多个突触,兴奋在多个中间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使它们先后兴奋
14、,故C正确。在此过程中,小脑主要起调节躯体平衡的作用。答案 C四、综合运用能力11(2011四川理综,30)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12(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
15、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免疫的应答。解析(1)分析题中的示意图,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应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化学信号电信号,肌膜产生电位变化,进而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B细胞,在Ach受体(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的抗体,其与肌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受阻。(3)切除胸腺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细胞,造成淋巴因子缺乏,进而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从而抑制了体液免疫的应答。答案(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2)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3)造血干细胞
16、 体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是近年高考中考查比重较大的一个专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内环境的成分和功能、常见的稳态实例(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及其调节过程、免疫调节等,特别是通过各种稳态的调节过程考查各种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机体稳态的调节也是当今的社会热点,特别是免疫调节,结合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运动中生命活动的调节、艾滋病、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可以综合考查本专题的各个知识点。试题的考查形式多样,材料丰富,图文并茂。进行本讲复习应从如下角度展开专家箴言 通过以上高考体验,可以归纳总结:复习中,一要注意采用图解法、比较法等各种方法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二要注意寻找各
17、种稳态的调节共性,归纳总结: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等稳态都是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各种稳态实例都可以找出其反射弧,要特别注意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三要注意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分析、解释和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四要注意熟悉图、表等表达形式的含义。复习和解题时,要加强对图表题含义的理解和分析,找准解题的切入点和思路,提高解题准确性。五要注重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专题的知识点多而零碎,一定要注意通过各种方法和形
18、式构建知识网络。1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归纳(如下表)更清晰考点一 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知识整合考试说明 稳态的生理意义()体内细胞 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_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_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_ 淋巴中混悬着的淋巴细胞 淋巴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组织液 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比较(如下表)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 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
19、温过高,影响 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葡萄糖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图解(2)注意问题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四大系统。更系统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内环境中含有经消化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及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同时还含有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和血浆蛋白等成分。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虽来自体液,但已不存
20、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而应属于机体的外环境。1稳态(1)实质:动态平衡。(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3)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稳态变化的原因(5)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有利于pH的相对稳定。心堂亮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 内环境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物质成分与生理过程(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
21、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或者除消化酶之外的)。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2(3)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4
22、)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强信心【例1】审题关键“内环境”“稳态”“激素、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命题来源 内环境的组成、稳态概
23、念及内涵。思路分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中某种成分(如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含量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也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答案 B1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分析比较(如下表)更清晰考点二 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整合考试说明(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人脑的高级功能()(3)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兴奋传导 反射弧 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分布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 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无_ 主要在皮肤感觉器官、
24、内脏等处 感觉 兴奋传导 反射弧 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分布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入 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_ 无感觉 主要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神经 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在_ _系统里 传出 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_ 有感觉无效应 主要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神经中枢效应器神经中枢兴奋传导 反射弧 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分布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_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
25、应的活动 有感觉无效应 主要在肌肉、腺体等处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_ 腺体完整性 2.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传导过程比较(如下表)过 程 特 点 神经纤维 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 _ 传导 神经元间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单向传递 双向突触间隙3.兴奋传导与传递的比较(如下表)比较项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传导形式 以电信号传导 电信号 电信号 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传递 传导速度 迅速 _ 传导效果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使下一
26、个神经元_ 化学信号单向较慢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兴奋传递方向:。心堂亮12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
27、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如图,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如图,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28、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3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下面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传导是由_决定的。强信心【例2】(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段出现伸缩活动,
29、该活动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_部分。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 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 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3 cm和10 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m/s。传导速度为 3102110330 m/s。解析(1)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黏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由题知感受刺激的部位是脊蛙左后肢的趾部皮肤中的感受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
30、的神经中枢只在脊髓。(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传导是单向的,这一方向性传导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3)立即刺激A端,由于兴奋在传出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而A端至效应器间没有剪断,故有电位变化能引起效应器活动。刺激B端由于中间被剪断不能将电位变化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效应器活动。反射活动是建立在反射弧结构基础上的,由于剪断破坏了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无法进行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过程,根据反射活动的概念判断其不能称为反射活动。(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树突、轴突和胞体,轴突较长,故坐骨神经属于轴突部分。答案(1)皮肤 脊髓(2)
31、突触的结构(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4)轴突 30脊椎动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为重点识记内容)(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三 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整合考试说明(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性质 激 素 体内来源 主要功能 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 激素*甲状腺 促进 、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糖原分解,使血糖_ 新陈代谢促进升高 性质 激 素 体内来源 主要功能 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生长激素*垂体 促进生长,影响代谢 胰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原,血糖分解,
32、血糖浓度 胰高血 糖素*胰岛(A细胞)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_ 促甲状腺 激素*垂体 促进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 激素*_ 促进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 垂体 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生长抑素 下丘脑 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 抗利尿 激素*下丘脑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 和血压上升 加速降低升高垂体减少性质 激 素 体内来源 主要功能 固醇类激素 肾上腺皮 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 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等的代谢,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促进肾脏的 对Na
33、的主动重吸收,促进K排出,有保Na排K的作用 性激素 雄性激素*主要是_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雌性激素*主要是卵巢 孕激素 卵巢 促使受精卵植入和乳腺成熟,为泌乳准备条件 睾丸肾小管和集合管人和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分泌部位及关系(见下图)更系统激素间的关系(1)纵向关系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下图所示)。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4、;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心堂亮(2)横向关系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下图体现人体内某些激素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虽然垂体调节其他多数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和C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肾上腺素含量将增多D如果用激素
35、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降低强信心【例3】解析 下丘脑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故A正确;图中所示过程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和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对垂体和下丘脑的反馈抑制作用,故B正确;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将增多,故C正确;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饲喂小白鼠后,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物质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多,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对缺氧的敏感性提高,故D错误。答案 D神经调节与体液(激素)调节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四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考试说明(1)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体温调节、
36、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项 目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信号形式 化学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调节方式 激素一般进入 ,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组织或器官 反射 传递途径 体液传送 _ 作用对象 特定细胞(靶细胞)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作用时效 缓慢而持久 一般_ 血液较迅速 反射弧1血糖平衡的调节(见下图)更系统(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也有神经调节。(2)下丘脑在血糖调节时直接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3)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是神经激素调节。体温调节机制(见下图)2(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只有神经调节。(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
37、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水盐调节(见下图)3(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生命活动调节模型解读4(1)若右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传出神经,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神经冲动(电信号)、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
38、结合(化学信号)。(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4)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则a为胰岛,b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下丘脑位于脑的腹面,大脑之后,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又是调节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它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把内脏活动和其他
39、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下图所示。心堂亮(1)感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2)分泌: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它们对垂体促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同时,相关腺体激素的分泌也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3)调节: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有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等,但其兴奋性也受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4)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回答下列问
40、题。(1)人患感冒会出现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的时候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烧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表现。(2)请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能量的三种用途:_。(3)在发烧期间,产热部位主要来自机体的_,能量来源的主要物质是_,此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分泌的_激素间接控制而增加。强信心【例4】(4)发烧时与散热有关的结构的状态是_ _。(5)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请写出图中A、B、C、D四处内环境的成分名称:A_;B_;C_;D_。解析(1)稳态的调节
41、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2)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维持体温、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物质的主动运输、抗体和淋巴因子的合成与分泌等。(3)在非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发烧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间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4)机体散热是依靠皮肤血管的舒张,血流量增大而散热,还可以依靠汗液的分泌增多而增加散热。(5)肌肉注射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再进入组织液到达组织细胞。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维持体温、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
42、供能量、为合成抗体提供能量(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内脏 糖类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4)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5)组织液 血浆(或淋巴)淋巴(或血浆)组织液1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的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五 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整合考试说明(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 防卫 抗感染或防御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反应 免疫缺陷病,如_ 清除 清除 、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自身免疫病 监控 消灭异常细胞 肿瘤形成 衰老过敏艾滋病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见下表)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生
43、来就有 后天形成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防线 第 道 第三道 基础 皮肤、黏膜、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免疫器官_免疫活性物质 实例 皮肤阻挡、吞噬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 体液免疫 免疫 一、二免疫细胞细胞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区 别 源头 B细胞 T细胞 作用物质 特异性抗体 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过程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联 系 对于外毒素,发挥作用;对于细胞内寄生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当寄生病原
44、体进入细胞后,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 体液免疫细胞4.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归纳(见下表)细胞类型 来 源 功 能 吞噬细胞 _ 识别、处理、呈递抗原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为 和记忆(B)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_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_和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_ 效应T 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分泌_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浆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效应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更系统“谁”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作用在特异性免疫
45、中,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或物质是: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抗体。吞噬细胞一般不吞噬正常的机体细胞,说明它有识别作用,但它的识别作用没有特异性,对所有异物都处理。效应B细胞(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的,不能识别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记忆细胞的特点及作用机理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高度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并参与二次免疫反应。如果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细胞能作出更快、更强的反应,即很快分裂增殖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从而更快地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也是成年人比婴幼儿少患传染病的原因。心堂亮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种类
46、的识别技巧免疫过程的题目往往结合图解进行考查,如何从图解中判断免疫类型呢?(1)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两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增殖分化,则为体液免疫。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2)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3)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对于胞内寄生物体
47、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3右图是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的特异性从根本上由_决定,B主要分布在人体的_中。(2)在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机体内,A与B结合后将使A失去_的能力。强信心【例5】(3)为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制疫苗,研制疫苗的理论依据是_,感染病毒后要通过_的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某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医生检查发现该人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再度感染甲型H1N1流感。理由是_。(4)B类物质可检测某人是否为吸毒
48、者等方面的应用的主要原因是_ _。(5)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消失,为何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_。(6)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众多抗原中的一种。这是天生决定的,还是后天在抗原刺激下由其他淋巴细胞再转化形成的?为探索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几个实验:先给动物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与之结合的细胞全部被强射线杀死),小鼠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再给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最后给其他抗原Y等,机体能对其他抗原正常免疫。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 _。解析 由图解中的形状可以判断出A为抗原,B为抗体。抗原的特异性根本上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病毒与抗体结合后
49、就会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疫苗的作用是使易感人群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注射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病毒等抗原进入机体以后需要经过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才可以彻底被消除。RNA病毒很容易变异,所以以前的抗体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用于检测某人是否是吸毒者。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数需要T细胞呈递抗原的刺激,因此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后体液免疫也随之减弱。由材料可知与抗原X有关的淋巴细胞已经被杀死,但是当机体受到抗原Y刺激时仍然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就说明了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答案(1)遗传物质 血清(2)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3)抗原物质可以通过体液免疫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新的变异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可能使此人再度感染(4)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5)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数需要T细胞呈递抗原的刺激(6)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