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晨读课题: 晨读 20172018高三年级设计: 语文晨读总第(1)期班级 组 姓名 一.诗歌浅赏雁门胡人歌 崔颢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一、词句注释雁门:雁门郡。汉朝时期代州为雁门郡。胡人: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代郡:雁门郡。燕:古代燕国,在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解放:解开束缚的绳子,放飞之。胡鹰:胡人饲养的鹰。塞鸟:边塞的鸟。将:驾御。代马:指古代漠北产的骏马。猎秋田:狩猎于秋天的田野。野火:山野中焚烧杂草的火。雨:一作“雾”。辽西:州郡名。大致
2、在今河北东北、辽宁西部一带。辽:一作“关”。斗战:战斗、战争。二、诗歌浅译:代郡的东面和古燕地相毗连,雁门胡人的家靠近边疆塞关。他们会放猎鹰追逐塞上鸟儿,在秋日里骑着猎马驰骋荒原。寒天里多在山头然烧起野火,山火被雨水熄灭蒸腾起浓烟。听说辽西近来没有发生战事,闲来无事常到酒家酣饮醉眠。三、赏析:雁门胡人歌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生动形象描写了和平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的安乐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凝重的反战主题。全诗格律严整,诗境雄浑壮阔,笔力跌宕生姿,体现了清峻的风格。首联“高山代郡东接燕,
3、雁门胡人家近边”,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胡人的分布。颔联生动地描写了雁门胡人日常的狩猎生活:“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这两句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是在动物前冠以一个又边塞特征的修饰词,突出其地域特点,很有边地特色。胡人的放鹰捕鸟、骑马游猎的生活描写,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气息,新意十足,似展现出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秋猎画面。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这两句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
4、另外,山头野火和烟雾颇似战争中的烽火,这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来说,很容易联想到战争,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联“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写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 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B. 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C. 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D. 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
5、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E. 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答案: D E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2分)。第二问: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2分);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2分) - #二.成语积累1.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
6、煤炭资源。画地为牢:只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望文生义。2.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屡试不爽:多次试验一点不差。望文生义。3.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 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毕其功于一役:把原来要分阶段完成的任务一下子完成,不合句意。4.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比喻珍异的物品、文章或人才,对象不对。5.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养虎遗患:比喻宽容坏人,会给自己留下后患。对象不对。三.音形积累追 (s) 隽( )永 忙不 (di)返 (p)归真信笺( ) 洗 (sh) 一溜( )烟 (k)守不渝收 (lin) 蕴 (ji) 一刹( )那 衍塞( )责整饬( ) 框( )架 (zho)事者 心无旁 (w)答案:追溯(s) 隽(jun)永 忙不迭(di) 返璞(p)归真信笺(jin,) 洗漱(sh) 一溜(li)烟恪(k)守不渝收敛(lin) 蕴藉(ji) 一刹(ch)那 敷衍塞(s)责整饬(ch) 框(kung)架 肇(zho)事者 心无旁骛(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