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基础巩固1商鞅变法引起了秦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响,对其变法措施恨之入骨,坚决抵制其变法措施的应是() A.自耕农B.工商业者C.国君D.贵族解析商鞅变法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商鞅变法进行各种形式的抵制,商鞅之死就是他们反对变法造成的结果。答案D2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2、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巨大阻力。答案C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富强之国。答案C4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功能。“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告诉我们()A.改革者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B.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改
3、革的出发点C.历史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D.策略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解析商鞅被处死后,秦国仍然实行商鞅的变法措施。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确立这一历史潮流。答案C5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6“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
4、)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秦人素来剽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解析秦国本是弱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答案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
5、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参考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
6、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参考答案(1)“诱”因: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受诱”因:“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
7、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归纳司马迁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评价标准的认识。参考答案(1)把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2)由于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而且推行严刑峻法,加强思想控制,因此司马迁的评价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看到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全面的观点。能
8、力提升1战国时期,变法浪潮席卷各国。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吴起、李悝变法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A.以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指导思想B.全面彻底地扫荡了旧制度并确立了新的封建制C.通过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D.适合时代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方面的创新解析与同时代的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通过变法彻底废除了旧制度,并创建了新制度,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答案B2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顺应了历史潮流B.两者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
9、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解析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个人命运,而是应看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A、B、C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虽然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时代背景不同,故具体影响也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确立时期。所以,D项符合题意。答案D3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反映了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反映了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解析
10、由材料可知,韩非子认为只有让人们不犯小错误,才能保证没有大的罪行。因此,商鞅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答案B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3)根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参考答案(1)形势: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处境: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外交地位卑微)。(2)内容:军功爵制。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军功地主势力上升。(3)关系: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军养成了好勇斗狠的特性。后果: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答具体内容亦可)-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