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9549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开启_沪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本课生词词语,理解并积累“开启”、“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男青年尝试开启易拉罐的内容。3通过质疑,理解文章重点内容,体会妇女的善解人意,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1)查字典理解“奢侈”:_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记忆犹新:_3)选一个自己认为需要理解的词语:():_3、思考: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的预习能力。预习第2题,针对三年级重点学习目标,结合这篇课文的学习,安排了“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内容;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是预习的

2、常规作业,提示学生可以围绕人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既是为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又是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教学时间】1至1.5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开启”的意思。1、看老师写课题(板书:40、开启),“开”和“启”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生:打开)。2、已经预习过了,文中“开启”的是(生:易拉罐)指导书写“罐”。(板书:罐)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易拉罐”就是很容易就能打开的罐子。你们会开吗?课文中不会开启易拉罐的是(生:男青年),除了他,课文中还有一位主要人物是(生:中年妇女)(板书:男青年中年妇女)2、他们和易拉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借助板书,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3、小结:抓住

3、课题和主要人物,我们就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说明】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中就必须进行检测,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本堂课的教学起点。三年级学生在预习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策略,本篇文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抓住课题和主要人物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习14节,利用文中信息初步了解男青年。过渡:连易拉罐都不会开,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青年?1、读读14小节,文中是怎么介绍男青年的?交流师随机板书:奢侈(5元),没买过,犹豫再三,没坐过火车,农村娃,满脸稚气,要上大学了2、从这些信息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青年了吗?整理归纳:穷(前三

4、种信息)、见识少(中间两种信息)、年轻(后两种)3、能不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这位男青年:男青年_,(连)_。(可以根据需要用上“连”)4、小结:就是这样一个男青年,在口渴难耐时,犹豫再三才下定决心才买了一罐饮料,却不知如何开启。【说明】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三年级的学生要习得这一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点拨。课文的14小节花了大量的笔墨介绍了这位男青年的身世,看似和“健力宝”无关,实则是为下文“不会开健力宝”作了铺垫,因此,在帮助学生收集男青年相关信息的同时,要求学生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男青年,就为学生理解“男青年为什么不愿意开口问

5、”和“妇女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男青年”打下了基础。四、学习57小节,了解妇女帮助男青年的过程,感受妇女的善良。(一)学习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易拉罐的语段,体会男青年的心情。1、引读,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师:课文的第五小节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饮料。一起读。后面三句写了什么?读一读。师:后面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2、学习具体描写“不知如何开启”部分。1)串读,分清步骤,板书表示动作的词。(板书:看、撬、盯)2)从“颠来倒去”“迟疑”这两个词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出示:男青年十分_,心想:_。(后悔、着急、无奈)3)朗读体会师:这几句话写出了这个家境贫穷的男青年在口

6、渴难耐的时候,第一次买了易拉罐饮料,却又打不开,能不能读好这种复杂的心情。4)复述第五节。3、联系上文,体会人物男青年“自尊心强”的特点。1)那他为什么不问问别人?2)小结:十七、八岁这个年纪的人,其实还是个大孩子,(指板书:满脸稚气)可他们已经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这个男青年当然不愿意让人家知道自己穷得连一罐易拉罐都没喝过,见识少得连一罐易拉罐都不会开?这多丢人呀!(板书:自尊心强)【说明】三年级阶段要重视段落教学。这段文章是典型的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围绕“不知如何开启”展开。具体部分的教学分三步:第一步引读梳理步骤。教学中抓住动词,说清楚过程。第二步关注两

7、个修饰词语“颠来倒去”和“迟疑”,体会人物心情。最后“复述”环节,一是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段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表达是为了突出人物复杂的心情,是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是为了更好地凸显文章的主旨。(二)学习中年妇女帮助男青年开启易拉罐的语段,体会妇女的善解人意。过渡:如果当时你坐在男青年的对面,看到他这么焦急,这么无奈,你会怎么做?坐在对面的妇女是怎么做的?1、(出示对话的语段)读一读:这几句话在写什么呢?(板书:提醒示范)2、她怎么提醒男青年?(先用对话提醒,再让儿子站起来拿提醒。)1)对话提醒。2)质疑、释疑。师:读读最后一句话,仔细看看插图,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塑料袋就挂在窗边,中

8、年妇女就坐在窗边,她为什么自己不拿健力宝,而要让儿子站起来拿?从“儿子站在座位上拿”看出儿子还很小,火车在开动时会晃动,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拿健力宝?(师随机引导:中年妇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醒男青年。)3、再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示范的?师生配合读文。4、中年妇女为什么用这种办法?选一组关联词连起来说一说。(既又;不但而且;不仅还)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妇女?(板书:善解人意)四、学习最后一节,体会“开启”的含义。1、理解“记忆犹新”。师:在男青年着急、无奈而又尴尬的情况下,这位中年妇女的真诚相助,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青年,使这位男青年在许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情,还是觉得像刚刚发生一样,记忆犹新。(板

9、书:记忆犹新)2、读最后一节,理解“开启”的含义。【板书设计】40、开启男青年易拉罐中年妇女穷、见识少提醒满脸稚气示范(自尊心强) (善解人意)记忆犹新【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词句活动室第一题(形近字组词)。2、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写具体。这真是一位_的男青年,(连)_。这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妇女,_。3、复述“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易拉罐”的语段。【说明】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需要通过课后作业进行检测的,因此,课后作业也需要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以体现教学流程的一致性。本课的课后练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题,利用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辨析生字,积累词语;第二题,根据三年级学段目标,利用文本资源,在课内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课后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借助文本进行书面表达的机会,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三题是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三年级的复述要求而设计的,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能够更好地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