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525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8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 探究讲座 2 单元提升强化练 3 目录CONTENTS1 单元 总结升华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时空坐标通史构架】【要点归纳纵向贯通】一、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的产生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新中国成立后被消灭封建性质;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被清除凭借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6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经济力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

3、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

4、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外关联横向链接】链接一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的。2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同时又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链接二 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西

5、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次序先是从轻工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一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6、,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和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选择题锁定热点考向热点考向一 时考时新的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5 年 4 考命题视窗(1)紧密结合国内外时局的变化,理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运用全球史观深刻理解当时世界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2)分清近代不同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变化的原因、表现,运用现代化史观形成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1(2016高考全国卷)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

7、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热点考向一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 A 项错误;19 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 D项错误。C2(2015高考全国卷)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

8、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热点考向一 曼 彻 斯 特 上 等 棉 布 之 所 以 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触,英国的上等棉布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D3(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热点考向一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这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故A 项错误;1

9、853 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 B项错误;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 C 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 D 项正确。D4(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热点考向一 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

10、。B、C、D 三项题干无从反映。A热点考向二 创设新情境考查洋务运动5 年 2 考命题视窗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洋务派最早提出了“中体西用”这一近代化思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并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是中国外交、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开端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5(2016高考全国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

11、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热点考向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 A 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 B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 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 D 项错误。C6(2015高考全国卷)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

12、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热点考向二 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 A 项正确;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 C 项错误;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 D项错误。A热点考向三 以“能力立意”为目标考查新潮冲击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年 2 考命题视窗

13、 近年随着现代化史观的兴起,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成为高考的重点之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的特点。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还体现出中西交融的特色。在复习时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无不打上政治、经济、思想发展变化的烙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起步,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7(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热点考

14、向三 结合史实可知,“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 A 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 B 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 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 D 项错误。B8(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

15、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热点考向三 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故 A 项错误;上海是开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 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故 C 项正确;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 D 项错误。C热点考向四 以“多源情境”为形式,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5 年 2 考命题视窗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通过图片、文字材料、

16、各科数据的分析,以“多源情境”的形式进行考查,高考命题常考常新。9(2016高考全国卷)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热点考向四 结合所学可知 19271936 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图案上也没有体现火柴工业举步维艰的信息,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提倡国货运动就已经采用了这种营销方式,因此不是新的营销方式,故 B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932 年”可知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再结合图案“抗敌”“挽

17、回利权”等文字可知是反对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因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 D 项正确。D10(2016高考全国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热点考向四 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国民

18、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 D 项正确。D非选择题感悟规范答题高考第 40 题解题技巧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近几年高考试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命制试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越

19、来越高,因此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高考中“水平正(超)常发挥”的关键,应特别注意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1)答题没有思考的过程,看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儿”,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方法:注意

20、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方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高考示例(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下面是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

21、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 1567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 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 32 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 1 500 万人左右,其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 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 25 510 家,投资总额约 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 1 000 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

22、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 分)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由 15001850 年时间段“至 1850 年,黑奴约为 1 500 万,为白人移民的 45 倍”、18501945 年时间段“18461924 年欧洲移出 4 800 万,18341941 年亚洲移出 1 2003 700 万”、19452000 年时间段“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 万,1974 年为 947.5 万,19851990 年年增长率为 2.59%”可分析得出,数

23、量不断增加;由 15001850 年、18501945年时间段的移民主要移入地是美洲到 19452000 年时间段主要移入地是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可分析得出,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 15001850 年时间段的移民“黑奴约为 1 500 万,为白人移民的 45 倍”到 18501945 年时间段的黑人移民从主要移出地名单中消失可分析得出,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大致从 1567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18011850 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 32 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

24、0 万人左右”,对比材料一相同时期的移民数据可分析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依据材料二“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 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得出,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第二小问,依据第一小问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结合相应时期的国际国内背景,可分别得出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二“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 1 500 万人左右,其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

25、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 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 25 510 家,投资总额约 63 271 万元”,结合中国近代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分别从实现民族独立(抗日战争)和中国近代化(工业化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两大主题进行归纳概括即可。规范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

26、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针对训练11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 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 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青睐,中 1894 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 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晚清民国人物另

27、类档案材料二 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年,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广东社会科学材料三 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凤凰网(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

28、想产生的主要因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读书出仕报效国家”可归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可以归纳出封建专制统治腐朽;依据“1895 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可以归纳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并结合所学从工业文明的冲击以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的角度归纳答案。(2)依据材料二中“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可以归纳出具有民族性;依据材料中“将棉和铁并重”可以归纳出农工商并重;依据材料中“冀唤起国民之注意”可以归纳出救亡图存。(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

29、依据材料三中“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概述观点正确性,结合所学从“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说明积极的作用,“终因实业救国未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说明是失败的;第二种观点从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片面的角度说明,依据所学从“实业救国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信息来评述观点的片面性。答案:(1)因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工业文明的冲击;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特点:具有民族性;农工商并重;与洋人争利权;救亡图存。(3)答案一: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正确的。它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终因“实业救国”未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所以说他是“失败的”。答案二: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片面的。它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但“实业救国”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归咎于张謇有失公允。本课内容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