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7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9497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7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7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7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7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导学生学会“棱”个会认字,“孤、遥、塞、棱”个会写字。理解“长云、引弓、平明”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通过古诗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课时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体现古代将领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古诗。.简介作者。(板书课题:从军行塞下曲)二、学习从军行.出示课文挂图,引导

2、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你喜欢这幅画吗?()图上的画是什么景象?(将士们在军营里的情景)()你能找出课本中的词语来说吗?(孤城、金甲、百战).全班齐读课题,质疑。.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唐朝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疆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三、学习古诗从军行.释题。(跟着作战的军队一起行进。).学生自读古诗给古诗划分节奏。.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难理解的词、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串讲诗意。.出示问题,引导读、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

3、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你知道“暗”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们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家,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评。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四、总结诗人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表达了

4、诗人誓死破敌,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从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军行的意思。一、复习导入.昨天学习了从军行,谁来展示背诵情况。(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指名说说第一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板书课题:塞下曲)二、检查预习,初读古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教师范读划分古诗节拍,激发热情。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解题。(是边界上的歌曲).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草惊风引弓白羽没)草惊风:草忽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准备射箭。没:插。.串讲诗句的意思。.思考:塞下曲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四、总结.这首古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你要对这位将军说什么?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塞下曲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