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学习要求】: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革命性影响。2.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体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革命精神。5.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
2、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6.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7.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考试说明】: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知识准备】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社会性质 领导阶级(最大的区别)资产阶级 依靠力量脱离农工依靠农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前途 社会主义国家范围世界资产阶级
3、革命一部分世界 一部分时间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至 前2、无产阶级领导(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年国共的十年对峙或土地革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年7年抗日战争时期:年年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年【考情分析】视角分析考查角度(1)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原因(2)井冈山道路开辟的重要原因和意义(3)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及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4)抗日战争结束后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专题链接(1)联系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等史实,认识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
4、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现实链接从时代精神、红色旅游等角度,考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考向预测(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史实(2)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相联系,考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知识梳理】可适当参照必修全册复习指导书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义革命的准备)1、五四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 背景国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内: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随着民族资本
5、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经过时间第一阶段(1919546月初):中心在 ,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6月初以来):中心在上海,主力是 ;口号“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对象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性质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主要力量
6、学生是先锋; 是主力;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是领袖人物;意义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 的开端,为 成立奠定了基础。文化 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
7、立。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 年7月23日“一大”在 举行; 后转移 内容:大会正式 决定建立 ;(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规定的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人奋斗目标是用 ; 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 (体现了中共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对国情缺乏深刻了解;受俄国影响大;没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脱离实际,造成革命道路曲折)大会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为书记(但他没有出席中共“一大”),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意义: 中共“一大”宣告了 的诞生:它以 为指导,以实现 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是新型
8、的 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中共“二大”的召开: (1) 时间: 在 召开;(1922年;上海)(2)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 :(民主革命纲领) (3)内容:大会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革命的动力是 、 、 和 ;大会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 ; 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大会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4)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
9、面前,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前途社会主义4.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5、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6、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国共合作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一)、国民大革命1924-19271.第一次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的条件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维护共和斗争失败的教训。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1924年1月
10、;地点: ;主要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主要内容:重新解释 ;同意共产党员以 身份加入国民党;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国共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就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国共合作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身份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国民党“一大”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2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19277)(1)兴起:国共合作之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
11、在全国兴起。(2)高潮: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经过: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意义:将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扩大中共的影响,党的力量有所增强。(3)性质:国共共同领导的 的国民大革命。(4)失败标志:1927年,
12、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 ”和“七一五”政变。(5)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6)失败原因: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上是由于年幼的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7)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27-1937)1 会议(八七会议) 时间: 地点:汉口; 主要内容:确定
13、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为全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转折点)2、武装起义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时间: 领导:周恩来、贺龙等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秋收起义时间:1927.9领导: 特点:公开打出了 的旗号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3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 ,10月份,毛泽东率工农革命战争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 ,创建了
14、 ,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建设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政治土地革命内容:打 ,分 ,废除封建剥削;意义: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建立政权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_成立。它的性质是 。经济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军事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组织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围剿”。毛泽东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4红军的长征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全面失利
15、;目的实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实力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共在长征途中宣传了自己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历史意义。5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 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的 。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 走
16、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知识拓展】:区分右倾与“左”倾中共“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对右倾与“左”倾,不少同学区分不清。“左”倾,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之所以加引号,带有贬义,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719459)(详细内容见专题二第二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
17、成。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四)、解放战争的胜利背景知识:两种命运的抉择(1)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抗战胜利前后,围绕着未来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中国面临着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的两种命运。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斗争。(2)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加上内战的准备并不充分,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去商讨国内和平的问题。(3)政协会议:遵照双十协定,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
18、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从1947年春天开始,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4)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5)渡江战役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归纳解放战争的重要阶段:战略防御阶段(1946.64
19、7.6)-战略反攻阶段(47.648.8)-战略决战阶段(48.949.1)-渡江作战时期(194924)-追歼残敌阶段(49450夏)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标志: 意义:国内:第一:结束了数千年的 ,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中国的主人第二:结束了中国 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国际:改
20、变了世界格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思想:它也是 在中国的胜利,是 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 相结合的 的胜利。历史结论:近代中国革命经验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为什么?)【知识归纳】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向进冈山进军,最初并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是在进攻大城市失败后的一种无奈选择,其目的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而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这种不自觉的选择最终变成了一种自觉的选择。在确定了这一革命道路之后关键就是如何走这条道路。毛泽东在深入
21、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改革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提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两次转移: 1从城市转移到农村:1 9 2 1年7月,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从那时
22、起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当时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决定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三次起义,但夺取敌人力量占绝对优势的广州、长沙等大城市连连受挫,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而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农村进军,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斗争经验,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3、,说明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农村。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1 949年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占领了许多北方的大中城市,民主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城市的管理和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相同:(1)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是为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次是为解决民族矛盾。(2)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并促成的,也是在国民党表达了合作态度后完成的。(3)共产国际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4)都对中国革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同:1斗争目
24、标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的斗争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2参加统一战线的力量不同:第一次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二次包括除汉奸、卖国贼外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及海外华侨。更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国民党只有小块根据地和不十分巩固的的政权及少量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又没有军队,两党共同为国民革命胜利而奋斗;第二次合作时,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限制与共产党的反限制斗争,一直贯穿彻始终。4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采取了党内合作的形式;第二次则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
25、没有形成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5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但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反对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由于英美同日本矛盾日益尖锐,也支持中国全面抗战,支持国共合作。归纳近代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1)演变的特点: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2)制约因素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国际政
26、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 台湾历史上曾经三次与大陆分离。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第二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第三次: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至今尚未统一。前两次分离都是外来侵略造成,第三次是国内矛盾造成,是内政问题。【史论共享】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
27、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
28、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知识巩固】:5(2008广东文基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蒋介石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二十年之后,符合要求的是D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和三大战役的胜利是1949年
29、。【答案】D6.(2008上海历史单科共同部分30)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掌握,淮海战役的中心战场在徐州,徐州是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中心。【答案】B1.(2012年山东文综,13,4分)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
30、D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近代化含义。中国近代化有三项历史使命,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民族独立反封建;思想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体现在政治方面,要求反封建并且与辛亥革命相比,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目标,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D项正确;A项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没有建立,排除A;B项错在“最广泛”;C项符合史实,但不是对近代化的影响,故排除。2.(2012年北京文综,18,4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
31、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解析:B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从时间上来看,A项错误,国民革命军是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创立的军队,C项和军队的创立没有直接联系,排除;解放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D项错误。“八一”建军节是指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即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答案为B。4.(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1,4分)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
32、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析:C注意全面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时间看,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俄国式的革命”“恐怖的方法”及十月革命的过程可看出,这里“俄国式的革命”“恐怖的方法”应指暴力革命,而不是城市中心道路,故B、D两项错误。5.(2012年广东文综,16,4分)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
33、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从题干中“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可以判断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共产国际从未反对过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项和题干的内容没有任何联系,因为题干强调的是民主革命的内容。从周恩来的话中可以看出中国革命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还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进行锻炼,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故D项正确。【名师点评】本题容易错选B项,因为题干中的第一句话容易
34、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错误理解共产国际只注意工人阶级的力量而忽视农民阶级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做题时一定要全面把握,不能断章取义。7.(2012年重庆文综,17,4分)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如图中的()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经过的再认与再现。据材料关键信息“1927年初”,可知经过半年奋战,这时北伐军已攻占武汉,国民政府也随之由广州迁往武汉,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为上海,B项为南京,D项为江西南昌,均与题意不符。8.(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18,4分)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
35、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解析:B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成功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了解国民党军队的调动、部署等军事情报,为红军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创造了条件,故本题选B。1931年红军的力量相对较弱,即使破译敌人的通讯密码,也无法取得军事优势地位,也不能任意改变战略方针,故A、D两项不正确;当时各根据地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协调作战基本不可能,故C项不正确。10.(2011年山东文综,12
36、)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解析:B本题考查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解题关键“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内涵,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时间范围;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错误,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排除。【名师点评】本题易错选C项。错选原因是不理解“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内涵。一般而言,“民族主义”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而“民主主义”强调的是民主、平等、自由等
37、。本题中陈独秀在1918年认为义和团野蛮、保守。而1924年又认为义和团是爱国者,说明在1924年陈独秀是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因此促成此转变的原因是民族主义的高涨。12.(2011年广东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 14438,1504 1201 1532841 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 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
38、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解析:C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影响。关键信息“1926年6月”“1927年6月”,这一时间正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间,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可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1927年10月,排除B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是毛泽东1927年3月在农民运动发展基础上写的,故D项错误。北伐的主战场在两湖和江西,这一地区农会会员激增说明北伐战争推动了农民运动,农民运动也推动了北伐战争,故C项正确。13.(2010年天津文综,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
39、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史实。通过材料可看出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中”中国人抛开了旧有的“天下”和“家族”观念,“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即全民族团结抗战,由此可判断该文发表的背景是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12(2012海南单科卷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
40、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考点】抗日战争【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的现象,说明战争的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得以的南移,A项正确;BC项题干无从反映;D项说法与题干相背。【答案】A13(2012江苏单科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
41、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解析】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并不是与国民党设想的那样,从而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计划。【答案】A6.(2012年西安模拟)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2、(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
43、是什么?(4)道路创新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是如何创造性地探索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的?(5)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以哪些启示?【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五四精神的表现及影响。(2)深层信息:中国近代后期救国道路的探索。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点。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五四运动中体现爱国主义的史实,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所学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文化体系应联系到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一问较简单,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第(3)问考查了中国民主革
44、命的道路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理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第(4)问要求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回答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实践可回答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理论指“农村包围城市”的确立。第(5)问五四运动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可根据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回答。答案:(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只要史实正确即可)(2)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到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态度:全盘否定(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道德)。(3)道路:俄国式革命道
45、路。理由: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4)实践: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5)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答出其中2点即可)【名题演练】2、(2013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一联)“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
46、的爱国主义精神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考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材料,作者认为通过五四运动,“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等思想得到了弘扬,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反映材料的应是C项。【答案】C3(2013山东济南高三期中)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五四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爆发
47、。【答案】D4(2013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四)陈独秀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公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他写这篇时事评论的主要背景是 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表明强权战胜公理,这一事件引发国内的五四运动,最终迫使政府作出让步。【答案】C5(2013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一模)1919年5月26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山东
48、问题与国民觉悟一文,号召国民因山东问题而生两大彻底觉悟:“强力拥护公理”和“平民征服政府”。强调“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思。”这说明陈独秀的思想倾向是:A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的民主主义B鲜明的自由主义 C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激进的共产主义D狭隘的民族主义【试题答案】A【命题立意】考察学生说明论证历史观点能力【试题解析】考察五四运动。注意题干中的信息,“山东问题”,“强力拥护公理”和“平民征服政府”。6. (2013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1月联考)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
49、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因此项符合题意。【答案】D7(201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 B
50、C. D【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排除。五四运动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商人在内的其他各社会阶层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符合爱国主义的精神,体现团结战斗的精神。正确答案为D【答案】D8(2013河北省名校名师高三二调)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
51、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曹汝霖等卖国贼罪大恶极,学生“五四”集会游行示威,表达捍卫国家权益的爱国热情;但在此名义下的暴行触发法律的底线,是应该抵制的。应该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答案】D9(2013浙江杭州地区高三七校联考)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连那些封建以来的王公贵族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来。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主义运动C资产阶级民主
52、革命 D自由主义运动【考点】五四运动【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工商学各界,甚至旧的王公贵族都投身到抵制日货、参加抗议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答案】B13(2013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期中)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 B C D【考点】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后 并
53、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错误。故选B。【答案】B14. (2013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高三阶段性诊断)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西方、传 统/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A. “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C. “五四”仅是探索史的一部分D. “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考点】 近代化探索【解析】 题中“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可知五四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的。故C项正确
54、。【答案】 C15. (2013河北邯郸四校高三11月联考) 20世纪上半期上海某店贴过这样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副对联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最主要作用是A.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解析】“鹿獐螬”指的是五四运动抨击的三大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D18(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五四时期,梁漱溟曾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
55、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这表明梁漱溟A为曹、章行为辩护B认可学生的做法C主张爱国有理 D主张依法行事【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各阶级对五四运动的看法。依据材料看出:梁漱溟主张纵然爱国,也要依法办事【答案】D19(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考点】五四运动的意义【解析】
56、题干阐述了五四运动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干部,说明了五四运动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B项正确;A项无从反映,排除;五四运动是爱国反帝运动,C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B20(2013汕尾高三第一次摸底)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1920年5月4日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C五四运动没有带
57、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考点】五四运动【解析】从材料的标题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以及材料中“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可见胡适并不希望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选择A项【答案】A21(2013浙江省台州高三期初考)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
58、论均不能成立B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C两段材料都不为一手史料,不具有说服力D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考点】 史料运用和五四运动【解析】 孤立不立,缺乏相互映证和比对的其他史料,无法形成证据链,因此难以得出某人“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故B项较合理。【答案】B22(2013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1919年学者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A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C其目的是要维护北洋政府的
59、专制统治 D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爱国性质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之所以应对学生提起公诉在于学生火烧赵家楼违反了民国法律;“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反映的是学生爱国热情。故选D。【答案】D一、选择题1(2013江西宜春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
60、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考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答案】C2(2013四川成都高三12月考)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最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及陈独秀在上海的合影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考点】史学理论【解析】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
61、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4. (2013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1月联考)著名学者胡绳说:“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诸多因素”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AB C 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解析】四个因素都是近代民主革命转折的因素。故选。【答案】C6(2013江苏宿迁高三一模)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
62、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考点】 中共成立【解析】 从材料来看,中共一大的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公有制。因此C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答案为C。【答案】 C7(2013湖北荆州高三一模)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
63、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解析】C。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八大,明年是毛泽东同志诞生13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谓温故而知新。材料中的观点是向资产阶级要民主和人权无异于与虎谋皮,只能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才能实现。1920年11月25日,他在给向警予的信中说:自治问题发生,空气至为黯淡,湖南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谓决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
64、一切,另辟道路。他所说的另辟道路,就是给蔡和森等人的信中提出的坚持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学说。他指出:我对子升和笙两人的意见(用和平的手段,谋全体的幸福),在真理上是赞成的,但在事实上认为做不到。罗素在长沙演说,意与子升和笙同,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方法是不行的。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8(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
65、,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180号,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该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书。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考点】国共第一次合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能力。“民国十三年”为1924年, “民国十五年”为1926年,此时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由此分析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员加入,此时的政策为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ABD说法正确。1927年3月下旬,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66、,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打败北洋军阀武装,控制整个上海。北伐军第一、二师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上海。【答案】C10、(2013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五四运动的兴起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1917年11月在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给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1921年中共成立。中共的成立是近代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
67、辟地的大事。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而C项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然不及中共诞生的影响。A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D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是在1922-1923年中共领导下出现。【答案】 B11(2013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摸底)中国近代一整体军事战略部署方案说:“先定三湘(湖南),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该方案最有可能出现在A. 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考查国民革命运动,从“三湘”、“武汉”、“统一中国”可判断此为北伐。【答案】B12(2013广东华南师大高
68、三摸底)“是你拉着俺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或者咱妈妈),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反映的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 B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C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D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解析】 根据题中材料来看,描写的是北伐战争,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根据教材叙述,不难判断B符合题意。【答案】B13(2013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24年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
69、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据此可知A共产国际阻挠国共合作 B国共党外合作开展革命C中共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D松散联盟导致合作失败【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早在1923年,共产国际就建议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从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员应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事革命运动,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上,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
70、身份加入国民党员。可见,中共服从了共产国际的领导,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答案】C16. (2013河北邯郸四校高三11月联考)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解析】毛泽东在1927年春之前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在1925年冬
71、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文章,阐述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上述引文就出自他的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C、D项都发生在1927年春之后,故答案为A。【答案】A19. (2013天津市五校高三期中) 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逐渐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考点】革命统一战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革命统一战线构成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信息“陈独秀”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可得【答案】B20(201
72、3山东德州高三11月校际联考)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C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浦东【考点】 史学研究【解析】本题应改编自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9题。题干中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上下等级或大小的层次关系。A项、B项层次关系混乱,容易排除。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苏联现代化道路上的两个阶段,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只是时间先后关系,不是事件之间有上下等级关系。
73、C项的三个事件是层层递小的关系,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答案】 C23(2013浙江杭州地区高三七校联考)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回顾历史,“孙中山和我们具有不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决定“以美为师”,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织工人运动,掀起工农运动的高潮A. B. C. D.【考点】国民大革命【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了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将旧
74、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故A符合题意。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故不正确。属于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活动。【答案】A一、选择题1、(2013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27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认为:“党的责任是努力领导工人日常斗争,发展广大群众的革命高涨,组织暴动,领导他们到武装暴动,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城市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这一主张表明A.革命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B.中共的主
75、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D.中共领导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的中共中央由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仍坚持“城市中心论”,还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没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正确。“城市中心论”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并非是右倾的表现,排除B。【答案】D2(2013四川成都高三12月考)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76、。”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A北伐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长征 D建立抗日根据地【考点】毛泽东思想【解析】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以农村为中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是当时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央部分领导人仍然坚持俄国“城市中心论”。【答案】B3. (2013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1月联考)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
77、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注意从题目中的时间“1936年8月”分析。此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中共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应对日本侵华。故选。A项发生在抗战结束以后,B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C4. (201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
78、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 )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考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析】由材料中的“赣闽”、“七载”、“兵力达百余万”可作判断。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百万军队对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答案】C7(2013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额和组成的变化是民主革命特定阶段发展态势的表现。如下表所示,导致表中党员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的屠杀政策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反思南昌起义对农村革命运动的推动 解放区土地改
79、革运动的大规模开展A B C 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和联系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从图表看出,共产党党员数量中工人减少,农民党员人数增加。并注意时间“1927年4月”“1928年6月”。而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是1947年,由时间可以排除含的选项C、D,南昌起义失败,对农村革命运动的没有推动作用。排除含的选项A。【答案】B8、(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9和图10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
80、b年分别指 党员数量消长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由图1a年上下半年党员数量由高到低及b年6月党员数量的快速增加的这一变化特点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低潮走向高潮,国民革命后期(1927年)与国共十年对峙初期(1928年)的历史符合这一特点。图2党员成分构成由a年以工人为主到b年以农民为主的变化特点,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到主要依靠农民阶级,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农村革命道路的结果。故B项正确。【答案】B9(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一联)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
81、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考点】长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由材料有效信息“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大盘山;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等信息可判断是长征取得胜利。【答案】B10(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
82、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解析】B 在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仍然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故答案选B项。13(2013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
83、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A B C 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由材料“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可知正确;依据“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得出符合题意;依据“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知道正确。【答案】A14(201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布尔什维克是1927年10月创刊(1932年7月停刊)的,由瞿秋白在国统区主编的第一份秘密机关报。它宣
84、传的内容可能有抨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理论公布共产国际的重要决议与指示A B C D【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社会生活变迁【解析】1935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布尔什维克存在时间可以知道不正确;排除,故选D。【答案】D15. (2013河北邯郸四校高三11月联考)下图是现存极少的一种纸币,纸币的发行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此纸币的流通时间及地域应该是 A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俄 B斯大林时期的苏俄 C.(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 D.(中国)抗战时期的国统区【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析】从纸币的发
85、行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可知选择C项。【答案】C17(2013盐城高三摸底)“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对革命道路探索。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主张城市中心论,说明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存在分歧。【答案】D
86、18(2013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考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的关键信息“1935年”
87、。联系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解答。随着日本局部侵华,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但当时国民党没有放弃武力剿共方针,排除A项;尽管当时共产国际提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但由于中共长征,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还没有直接联系上,也没有向中共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讲到中共的行为,D项与题干没关联。故答案选B【答案】C19(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
88、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解析】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等关键信息,反映了红军的长征和胜利。【答案】B21(2013江苏徐州高三摸底)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A代表工农利益 B战斗力强 C服从指挥 D注重战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新式军队是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军队,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根本区别”,
89、且旧式军队也可能会具有“战斗力强”、“服从指挥”和“注重战术”等特点。【答案】A22(2013浙江省台州高三期初考)歌曲反映了历史。下列歌曲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解放区的天是艳阳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A B C D【考点】 综合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内容【解析】 寻找材料中隐含的历史信息:根据里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可知属于1927年毛泽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时期。根据“解放区的天”,
90、可知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抗日英雄真不少”可知属于抗日战争时期。“雷锋”是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根据以上分析,即得出的顺序。【答案】B25.(2013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中共的某次会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任。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随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全军。请判断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解析】B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任”和“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等信息可知,B选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946-1949一
91、、选择题4(2013江西红色六校高三联考)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经济建设【解析】1938年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爷爷”不可能参加“工农红军”,故不正确;符合史实;过渡时期并没有实行“人民公社
92、化”运动,故不正确。因此选B。【答案】B6(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一联)研读右上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A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考点】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理解能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战略反攻,中央突破,把革命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挺进大别山的斗争形势。【答案】B7(2013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
93、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考点】解放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A、B没有实现民族独立,C没有实现阶级的社会差别。故选D【答案】D12(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右图该期人民日报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A解放战争中共转入战略反攻B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中国即将建立【考点】解放战争【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从报纸内容“中央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北傅匪困守北平”,可知
94、淮海战役已经结束,平津战役即将结束,三大战役即将结束,因此应该是1949年1月的报纸。故选C。【答案】C13(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在中共发展历程中,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它往往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表达的是A北伐战争中革命军的豪情壮志B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高昂斗志C国共对峙时期出现“左”倾冒险主义倾向D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坚定革命斗志【考点】解放战争【解析】此题是知识识记型考题。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接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49年元旦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社
95、论。故选项是D。【答案】D17(2013湖南雅礼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之淮海战役。考查信息提取和知识运用能力。从材料中“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可排除A、C两项;从战役的目的来看,此战役旨在解放长江以北,故排除D。因此选B。【答案】B20(2013江苏连云港高三摸底)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材料题干中“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分析应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