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87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24.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 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A.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 B.恢复国民经济措施成效显著C.对工商业的改造即将展开 D.国营经济领导地位开始确立25.下表是“一五”时期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除单独标出外,单位均为万吨)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发展工业兼顾民生C.经济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D.国民经济均衡发展26. 1953年,需由国家

2、供应的商品粮比1952年增加了31%;而从土改后的粮食生产状况看,当年的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工业化增加了原料需求C.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D.粮食收购渠道需多样化27.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 )A.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B.体现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28. 1958年,存在大量盐碱地的鲁西北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泛种植小

3、麦,但产量很低;到了80年代,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而流传一首民谣:一亩小麦吃不饱,半亩棉花做贡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改变了统购统销政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山东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 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29.1979年3月,陈云同志在一份提纲中指出:“ 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为解决上述问题,20 世纪80年代我国( )A.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B.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重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30.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

4、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A.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C.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31. “一五”计划期间,全国人民节约粮食、紧缩开支,积累资金900多亿元。1956年,尽管我因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荒,但第季度全国重点工矿企业的总产值仍完成了国家计划的104%,这说明当时的节约运动(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C.服务于经济建设重点的开展 D.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现32.自1956 年以后,“雇工

5、” 几近在中国绝迹。改革开放后关于“雇工”问题,1979 年中央规定“不准雇工”,1981年变为雇工不能超过8个”;到了1987年则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该变化(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B.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C.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 D.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33.从1962年到1966年,我国同西方国家谈判成交签约的大小成套设备项目二十余项,合同金额约3亿美元,其中到1966年底前建成五至六项,较之前有显著增加。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中国外交发生了根本转变 B.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已被打破C.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变化 D.西方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6、34. 1977年8月,中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决议,改变之前“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高校招生方针,采取新的“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针。此举( )A.促进了高等院校课程体制改革 B.适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C.结束了科教领域“左”倾错误 D.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35.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贵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 )A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 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C.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 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41.

7、(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耕读传家”、“耕读结合” 这一现象存在于几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它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可分。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形劳天下” 的刻苦精神;宋代陆尤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明代著名理学家吴与弼长期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者甚众,其学生一日未早起,他便大声斥贲说“秀才,若为懶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作教育的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改编自胡青 耕读-中 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材料二 1949年

8、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1)根据材

9、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耕读结合”长期存在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教育(15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 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 . (4) 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83年3月

10、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摘自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2 分)。45、(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民

11、法典编撰进程的因素(9 分)仁寿一中南校区2018级“一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ABCBDDCCBCBC41题(25分)(1)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封建政府重农政策的影响;“耕读”中的勤劳刻苦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耕读结合符合理学修身养德的价值观;耕读结合有利于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10分,每点2分)(2)评述:背景:中国经济落后,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上存在轻视劳动的思想(4分)内容:将劳动教育列为国民公德之一,并逐步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做为教育方针(4分)影响:有利于扭转歧视体力劳动者的观念;有利于树立劳动光荣和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

12、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每点2分,答出4点给7分)42题(12分)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2分)。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2分),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分)。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2分)45题(15分)(1)特点:着手时间早,因政治运动而中断;改革开放后制定进程不断加快;民法典内容不断完善(6分,每点2分)。(2)因素:不利:“左”倾错误的发展;政治运动的冲击(3分,任答一点)有利: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际接轨的日益加深;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每点2分,任答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