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总复习化学 第八章化学实验基础第五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总复习化学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仪器的选用及连接顺序归纳。高考总复习化学 2实验设计的“四注意”。(1)注意药品和仪器是部分给出还是有剩余。若药品和仪器只部分给出,则应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2)注意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有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等要求时,我们要考虑到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有限定。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隐蔽性操作。如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干燥、除杂、冷凝等操作,容易被忽略,设计时需仔细分析,避免遗漏。高考总复习化学(
2、4)注意药品规格的叙述。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但考生回答时往往不太准确,如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等。高考总复习化学【例1】(1)实验:证明Na2SiO3具有防火性能。取两个相同的小木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饱和Na2SiO3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编号实验现象放入蒸馏水中木条燃烧放入饱和Na2SiO3中木条不燃烧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高考总复习化学(2)实验: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的速率。测定该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需要测定不同的数据,请根据你设计的测定方
3、法,填写需要记录的数据及其单位:_,单 位 _;_,单 位_。根据你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后可求得_(填化学式)的反应速率,单位是_。高考总复习化学 思维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在证明Na2SiO3的防火作用时要排除水的干扰;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时要抓住速率的概念,可以有多种方案。解析:实验中,实验为对照实验,证明起防火作用的是Na2SiO3而不是水;测定反应速率可以记录产生相同气体体积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答案:(1)与实验作对照,证明起防火作用的是Na2SiO3而不是水(2)反应时间 min(或s)生成氢气的体积 L(或mL)H2 Lmin1高考总复习化学 针
4、对训练1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H2O)分别为2.5、3.9和5.6。(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的理由是_。高考总复习化学(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
5、.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步骤4:高考总复习化学(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将溶液转入_中,洗涤,定容,摇匀。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
6、将 (填“0.020”、“0.05”、“0.198 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高考总复习化学 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室温下,(填“能”或“不能”)配制1.0molL1Ba(OH)2溶液。高考总复习化学 解析:(1)Ba(OH)28H2O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的BaCO3难溶于水,而Ba(OH)2溶于水,因此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2)在成分检验中,要检验滤液中含有Ba2、OH,固体中含有BaCO3。步骤2中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则有Ba2;步骤3中,应再加入
7、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BaCO3;步骤4中则可以利用测定pH的方法确定含有OH。(3)中和滴定时,根据n(OH)n(H)进行计算,当盐酸的浓度为0.050 mol/L或0.020 mol/L时,需要盐酸的体积大于50 mL,所给的滴定管不能满足要求;若盐酸浓度为1.5 mol/L时,求得的盐酸体积很小,误差较大。(4)室温(293 K)下,Ba(OH)28H2O的溶解度为3.9 g,则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a(OH)28H2O的物质的高考总复习化学 量为3.9 g315 gmol10.012 mol,而溶液的体积约为 0.1 L,故Ba(OH)2 溶液
8、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0.12 molL1,远小于 1.0 molL1,故室温下不能配制 1.0 molL1 Ba(OH)2 溶液。答案:(1)由于 Ba(OH)28H2O 与空气中 CO2 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 BaCO3,未变质的 Ba(OH)28H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高考总复习化学(2)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试剂含有BaCO3取步骤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pH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含有Ba(OH)2(3)搅拌溶解 250 mL 容量瓶 0.1
9、98 00.198 0 V10325031525.002 w100%(4)不能高考总复习化学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高考总复习化学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10、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2)反应速率是否较快。(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高考总复习化学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
11、,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高考总复习化学(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高考总复习化学【例2】下图是学生设计的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纯净、干燥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试对三个实验装置图给出评价。高考总复习化学 图A_图B_图C_思维点拨:对装置的评价主要从根据原理仪器选择是否正确、仪器连接
12、是否合理正确、是否满足题目的特殊要求(防止空气中某物质反应、冷凝、水浴加热)、是否有防污染、防倒吸等安全装置等方面去思考。高考总复习化学 答案:A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氯气;没有尾气处理装置B先干燥后除氯化氢,顺序颠倒了,收集的气体会带有水蒸气;集气瓶密闭,空气无法排出,易发生危险C正确高考总复习化学 针对训练2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甲同学用下图装置及试剂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高考总复习化学(1)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2)甲同学按实验正常操作的主要步骤如下:_;将a g试样放入仪器B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样品溶液;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
13、管的质量为b g;从仪器A中滴入浓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c g。(3)甲同学根据以上 实验求得 的样品中 Na2CO3 的 质量分数 是_(用含a、b、c的式子表示)。高考总复习化学(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实验装置设计和使用药品上都有缺陷,会导致测得的Na2CO3的质量分数偏高,而丙同学则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装置会使测得的结果偏低,丙同学认为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5)若要解决乙、丙同学指出的甲同学实验中的问题,可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进行适当的改动,请按合理顺序选择仪器并完成下表:(用大写字母代表仪器,仪器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略)高考总复习化学
14、选用的仪器添加的药品(必要的操作)解析:(1)A为分液漏斗,B为锥形瓶,C为球型干燥管。(2)气体实验都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3)根据干燥管质量差求出二氧化碳质量。(4)偏高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未干燥,水蒸气被碱石灰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盐酸挥发出氯化氢进入干燥管等。偏低的原因是:锥形瓶里残留有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5)选C提供没有二氧化碳的空气,C中装氢氧化钠溶液;选D作气体发生装置,用稀硫酸与碳酸钠高考总复习化学 反应;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可以排出锥形瓶里残留的二氧化碳;再选C干燥二氧化碳,装浓硫酸;选B吸收二氧化碳,装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接触时间长,吸收充分;选择A装碱
15、石灰,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1)分液漏斗 锥形瓶(2)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53(cb)22a100%(4)装置中残留有 CO2,未被碱石灰吸收(5)高考总复习化学 选用的仪器CDCBA添加的药品(必要的操作)NaOH溶液从e口鼓入空气稀硫酸样品溶液浓硫酸碱石灰碱石灰高考总复习化学 实验综合题的解题策略方法1解题思路、方法。(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正确性、可靠性、简捷性、精确性和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
16、。要求的方案。(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高考总复习化学(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高考总复习化学 2解题技巧。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
17、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一道综合实验题,我们总是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再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基本思路如下:高考总复习化学【例3】(2014惠州调研二)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得到固体物质的成分。高考总复习化学(1)试剂X的化学式_。A中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_。(2)试剂Y的名称为_。(3)通入一定量潮湿的Cl2反应后,经检测,D中只有Cl2O一种气体,C中只含一种氯盐外,同时含有NaHCO3等,
18、某同学对C中所得固体残渣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合理假设。假设一:存在两种成分:NaHCO3和_;假设二:存在三种成分:NaHCO3和_。高考总复习化学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试管、小烧杯。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步骤3:高考总复习化学(4)已知,Cl2O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则D中Cl2O进入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高考总复习化学 解析:(1)实验室常用
19、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原理为 MnO24H2Cl=Mn2Cl22H2O;(2)碳酸钠与 HCl 能反应,则除去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的试剂 Y 是饱和食盐水;(3)由题意可知,氯由 0 价升高为1 价,还有部分氯由 0 价降低到1 价,则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 NaCl;与潮湿氯气反应的碳酸钠可能过量,则所得固体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NaHCO3 都不能与 BaCl2 反应,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无 Na2C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Na2CO3;(4)由题意推断,Cl2O 2NaOH=2NaClO H2O。高考总复习化学 答案:(1)HClMnO24H2Cl=Mn2Cl22H
20、2O(2)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3)假设一:NaCl假设二:NaCl、Na2CO3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C中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高考总复习化学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不含碳酸钠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碳酸钠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HNO3溶液,再滴加AgNO3溶液若溶液变浑浊,结合步骤2中,则假设1成立;结合步骤2中,则假设2成立(4)Cl2O2NaOH=2NaClO H2O高考总复习化学 针对训练3(2013重庆卷)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
21、的影响(固定装置略)。高考总复习化学(1)MgCO3的分解产物为_。(2)装置C的作用是_,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高考总复习化学 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溶解,无气泡溶解,有气泡2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蓝色沉淀蓝色沉淀3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无现象4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先变红,后褪色高考总复习化学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
22、的原因为_;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_。从实验安全考虑,上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高考总复习化学 解析:(1)MgCO3=MgOCO2;产物是 MgO、CO2。(2)通过 Zn 粉,发生 ZnCO2=ZnOCO;再通过NaOH 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无水氯化钙是为了除去水蒸气;然后 CO 还原氧化铁,E 装置防倒吸,F 装置检验和吸收二氧化碳。尾气是 CO,点燃处理。(3)CO 还原氧化铁生成黑色粉末可能是 Fe、Fe3O4、FeO及其混合物。步骤 1 证明甲组没有 Fe 生成,乙组产生了 Fe;步骤 2 证明溶于酸时都生成了 Fe2;步骤 3 证明甲组生成了Fe3O4
23、,乙组没有生成;步骤 4 说明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SCN被 Cl2 氧化。高考总复习化学 答案:(1)MgO、CO2(2)除CO2 点燃(3)FeFe3O48H=2Fe3Fe24H2OFe2被氧化成Fe3,Fe3遇SCN显红色 假设SCN被Cl2氧化,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防倒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高考总复习化学 开放探究型实验开放探究型实验是指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但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惟一或者解题方法多样的试题。这样的试题通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要求学生自己选取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来解答,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24、度、归纳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高考总复习化学 1题目特点。类型特点条件开放型题目给出了部分条件及确定的结论,要求学生深入认识题中的内部联系,写出能得出结论的有关条件策略开放型条件和结论已知或部分已知,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不唯一,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设条件和要求,寻找切合实际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结论开放型给定条件而结论未给出或者不全给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有不同的答案高考总复习化学 2.解题策略。(1)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根据题目的提示提出大胆、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对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对有关结论的概括,要用规
25、范的学科语言来表达。高考总复习化学【例4】书中记载:在强碱性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2 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银镜实验2 mL银氨溶液和数滴浓氨水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高考总复习化学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和实验的差异,查阅资料:aAg(NH3)2H2OAg2NH3H2Ob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_。(2)经检验,实验 的气体中有NH3,黑色物质中有Ag2O。用 湿 润 的 红 色 石 蕊 试 纸 检 验 NH
26、3,产 生 的 现 象 是_。产生Ag2O的原因是_。高考总复习化学(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还原Ag2O。实验及现象:向AgNO3溶液中加入_,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4)重新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NH3还原Ag2O。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3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高考总复习化学(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Ag(NH3)2OH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Ag(NH3)2OH也参与了NH3还原Ag2O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高考总复习化学 有部分Ag2O溶解在氨水中
2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_。(6)用HNO3清洗试管壁上的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高考总复习化学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1)配制银氨溶液需要的试剂为AgNO3溶液和氨水,方法是将氨水滴入AgNO3溶液中至开始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即可得到银氨溶液。(2)NH3溶于水生成弱碱一水合氨,故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会看到试纸变蓝;加入NaOH可促进NH3H2O分解放出氨气,使Ag(NH3)2H2OAg 2NH3H2O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利用查阅资料b可知Ag与OH反应生成不稳定的AgOH又立即分解为黑色Ag2O。(3)
28、为验证假设,结合(2)中分析可知NaOH溶液可与银氨溶液作用产生Ag2O,若要证明Ag2O可被NaOH溶液还原,只需起始时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即可。(4)用生石灰与浓高考总复习化学 氨水制取NH3是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制取气体,因此可用烧瓶与分液漏斗组成气体发生装置,烧瓶内放置生石灰、分液漏斗中盛浓氨水。(5)Ag2O溶解在氨水中是因生成银氨溶液,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Ag2O 4NH3H2O=2Ag(NH3)2OH 3H2O;若假设成立则说明Ag2O被还原为Ag,因此可看到现象为: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6)浓硝酸溶解银镜,是浓硝酸与Ag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银,同时HNO3
29、被 还 原 为 NO2,故 反 应 方 程 式 为:Ag 2HNO3(浓)=AgNO3NO2H2O。高考总复习化学 答案:(1)AgNO3 溶液和氨水(2)试纸变蓝在 NaOH 存在下,加热促进 NH3H2O 分解,逸出 NH3,促使Ag(NH3)2 2H22NH3H2O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Ag与 OH反应立即转化为 Ag2O:2OH2Ag=Ag2OH2O(3)过量 NaOH 溶液(4)高考总复习化学(5)Ag2O4NH3H2O=2Ag(NH3)2OH3H2O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6)Ag2HNO3(浓)=AgNO3NO2H2O高考总复习化学 针对训练4(2013福建卷)固体
30、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甲:Mg(NO3)2、NO2、O2乙:MgO、NO2、O2丙:Mg3N2、O2丁:MgO、NO2、N2高考总复习化学(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高考总复习化学(2)实验过程。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 察 到 E 中 有 气 泡 连 续 放 出,表 明 _。称取Mg(NO3)2固体
31、3.7 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高考总复习化学 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 g。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是正确的。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 O2,因 为 若 有 O2,D 中 将 发 生 氧 化 还 原 反 应: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
32、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高考总复习化学 _。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高考总复习化学 解析:(1)Mg(NO3)2分解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而丁组中,只有降低的N元素,而没有升高的元素,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原理;(2)此装置比较复杂,又是检验气体,所以实验之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热试管A,如若E试管中持续出现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甲乙丙都有氧气生成,而空气中也存在氧气,所以必须把空气中的氧气除去,以防带来干扰。玻璃管(盛有固体)在加热前都要预热,预热的方法:移动酒精灯对玻璃管进行加热。高考总复习化学(3)红棕色气体是NO2,另外还应有金属氧化物MgO,所以乙的推论是正确的;D中盛放的溶液是Na2SO3溶液,Na2SO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a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SO3O2=2Na2SO4。答案:(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2)装置气密性良好 避免空气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3)乙2Na2SO3O2=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