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311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成为研究秦朝历史珍贵的实物资料。秦简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行省制度郡县制度内阁制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是秦简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C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元朝才有的政治制度,内阁制是明清实行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项错误。2.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

2、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 汉高祖B. 唐高祖C. 宋高宗D. 明太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自高皇帝罢相始”,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故D正确;ABC不符合“罢相”,排除。3.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A. 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 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C. 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D.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分析】略【详解】根据“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可知义和团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是导致中国民族危

3、机的根源,由此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故选D,排除ABC。4.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 妇女B. 外邦人C. 奴隶D. 全体公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同中国的皇帝一样,拥有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力的是全体公民,D项正确;古代希腊妇女没有政治权力,A项错误;古代在希腊的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力,B项错误;古希腊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力,C项错误。5. 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

4、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A. 导演的创作手记B. 历史学家的访谈C. 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D. 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研究原则问题。史料分为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最可靠的是一手的史料,它主要指实物史料。备选项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D项,故答案选择D项。ABC三项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志,所以不是最可靠的史料。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进程6. 某中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是

5、( )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得出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故B项正确;ACD项与这一口号无关,排除。7.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此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中制定的?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遵义会议D. 瓦窑堡会议【答案】B【解析】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材料中“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

6、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符合这一纲领,故B正确;A是领导工人运动;C是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D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 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该“战争”指的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指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故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错误。9. 1839年(道光十九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

7、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通过鸦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个“岛屿”是A. 台湾B. 澎湖列岛C. 香港岛D. 澳门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英国通过战争得到了中国的一个岛屿,而且时间是在1839年后不久。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的目的达到,故选C。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在甲午战争后被割让给日本,澳门岛在1887年正式割让给葡萄牙,排除ABD。10.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A. 黄海海战B. 平型关战役C. 台儿庄战役D.

8、 百团大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B项正确;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时,A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是正面战场的胜利,不是抗战时期的首次大捷,C项错误;1940年的百团大战不是抗战的首次大捷,D项错误。11.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C.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1949年4月

9、”“大江边”“金陵”可知与渡江战役有关,故C正确;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1月,故A错误;淮海战役是1948年到1949年初,故B错误;D发生在渡江战役之后,故D错误。12. 白崇禧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他所指的应是A. 淞沪会战B. 武汉会战C. 徐州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A。BC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重要会战,不符合“打

10、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的限定,排除;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而材料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故“我军”当指国民党军队,排除D。13.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A. 百团大战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战役D. 远征军入缅作战【答案】A【解析】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针对日军反扫荡进行的大规模出击日军的战役,故A正确;B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C是1937年林彪指挥;D是1940年杜聿明指挥。14.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署了A. 中国土地法大纲B. 双十协定C.

11、国内和平协定D. 共同纲领【答案】B【解析】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关于民主道路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B正确;A是1947年签署;C是重庆谈判后政治协商会议签订;D是1949年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施政纲领。15. 某导演创作了一部电视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

12、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均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符合题意,A项正确;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1984年制定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属于新时期的内政外交,不是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成果,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16. 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B.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C.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D. 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

13、律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轮番而治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故B项说法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

14、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正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排除C;1997年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出新的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排除D。1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D.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

15、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B项正确;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A项错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条件,不是标志,C项错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之时,马克思主义已产生十多年了,D项错误。19.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答

16、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从制度方面避免(或防止)类似“文革”事件的发生,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B项正确;“文革”以前即从1954年开始,我国已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错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避免“文革”之类事件发生无关,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针对的是国家的统一,与防止“文革”等社会动乱事件不符,D项错误。2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提到“主体地区是十亿人口,台湾是近两千万,香港是五十万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材料反映的政策最初是针对哪一问

17、题提出的? ( )A. 香港、澳门的问题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 台湾的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率先在港澳地区实践,D选项符合题意。2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A.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B.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C. 1955年万隆会议D.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答案】B【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次年,他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们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故答案选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排除A;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中美上海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排除D。点睛: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22.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

19、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A. 中国加入联合国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 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反西方集团即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斗争的重大胜利,B项正确;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加入联合国的,A项错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不符,C项错误;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与“反西方集团”的胜利无关,D项错误。23.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

20、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加万隆会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 C. D. 【答案】A【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9年,以中美建交为标志;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答案为A。24.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C.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D. 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答案】C【解析】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C正确;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冷战在经济方面表现;D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标志。25. “冷战”开始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焦点的国家

21、是A 德国B. 朝鲜C. 越南D. 波兰【答案】A【解析】德国1949年的分裂标志着美苏冷战的产物,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故A正确;B和C属于热战;D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0分,共50分)26.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经历的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候之制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材料

22、二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某政治文献(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图1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3)图2中的国会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哪一机构类似?图一和图二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4)材料三出自哪部政治文献?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主要意义?(5)为了在

23、中国建立民主制度,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毕生奋斗。请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两大成就。【答案】(1)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2)部门:工部(3)机构:公民大会。比较:本质上不相同;理由: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特点,而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4)文献:权利法案。意义: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5)成就: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详解】

24、(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立子立嫡”“封建子弟之制”可知,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根据材料一中“由是(立子立嫡之制)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候之制”可知,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2)部门: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负责实施治理黄河等工程的是工部。(3)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公民大会类似。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即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在本质上并不相同;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美国三权分立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文献:根据所学知

25、识可知,材料三中“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某政治文献”是权利法案。意义:根据材料三中“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5)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角度,列举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的成就主要有,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

26、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材料四 下列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组图片 请回答:(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的

27、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结合材料三、四,在近代“抗击入侵者”的众多英雄人物中,选择一位你最钦佩的人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目的: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或打开中国市场)。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 (2)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示例:英雄张自忠;理由:在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率领国民党第33集团军同日军浴血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写下了光辉篇章。【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的真正目的是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

28、地(或打开中国市场)。条件:根据材料一中“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可知,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2)条约:根据材料二中“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南京条约;根据“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马关条约;根据“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辛丑条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英雄和理由:根据材料三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材

29、料四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图像、文字等,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等选择一个英雄人物,如张自忠;确定下历史人物后,用其在反侵略斗争中的主要事迹,说明敬仰这一英雄的具体理由;注意举例时必须选择“抗击入侵者”的角度,说明理由必须符合史实,简明扼要;比如先介绍张自忠的事迹,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率领国民党第33集团军同日军浴血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再明确其英雄精神,即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写下了光辉篇章。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

30、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

31、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具体分析其确定的依据。【答案】(1)措施: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2)观点:给封建主义致命的一击;使人民在思想得到解

32、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民主共和之路十分艰难。(3)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据: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民阶级人口众多;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完善,议会斗争道路行不通。【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等方面概括天朝田

33、亩制度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措施。再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本题据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击封建主义、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方面概括材料的观点。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等方面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3)本题根据材料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农武装割据的角度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再从半殖民

34、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分析其确定的依据。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变

35、化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表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答出两点即可)(2)因素:国家利益的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历史传统等。【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可知,“中国形象”是抽鸦片的国家。“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表现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第(2)问,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依据所学知识可从国家利益的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历史传统等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