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题(二)一、填空1. 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作 , 。(2)吾日三省吾身 作 , 。(3)温故而知新 作 , 。(4)传不习乎 作 , 。(5)饭疏食饮水 作 ,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 , 。2. 解释加点字词。(1)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3. 根据提示判断下面语句的内容,将字母写在后面的横线内。提示:A学习方法 B修身做人 C学习态度(1)温故而知新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3)吾日三省吾身 (4)人不知而不愠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 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共有 篇,由 编写,主要记录 ,以 和 为主。它与 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六艺”指 、 、 、 、 、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与论语十二章文中“ ”意思相近。6.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温故而知新 (4)博学而笃志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时习
4、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综合性学习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下联: (3)班上的张长
5、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四、文言文拓展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选自太平御览)【注释】:檠:矫正弓弩的器具。括:扎,束。镞:箭头。(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好长剑 学岂有益哉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第一句注意“受”“重”“孰”这几个重点词语。翻译第二句注意“羽”“益”这两个重点词语)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3)孔子认为学习的好处的是什么?孔子运用什么方法劝服了子路?(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一问可联系“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等语句作答。第二问可从其列举其他事物来说明学习的作用这一点来切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