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级第二次模拟试题(卷)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B.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的种类和含量上都相同C. 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 植物缺乏N和Mg,将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颜色变黄【答案】D【解析】细胞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虽然少,但与大量元素一样重要,A错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的种类大体相同,而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形成存在,C错误;N和Mg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植物缺乏N和Mg,将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颜色变黄,D正确
2、故选:D2.下列有关蛋白质叙述正确的是()A.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B. 蛋白质分子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 细胞内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 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且具有催化作用,可以推断此物质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少量的食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食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详解】A. 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不会变性,A错误;B. 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利用了膜的流动性,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正确;C. 蛋白质的结构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有关,所以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C错误;D. RNA也含有C、H、O、N等元素,也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3.如图为某种肽的结构简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4个肽键
4、B. 该肽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C. 形成该肽时,各种氨基酸相对分子总质量减少了72D. 形成该肽时,脱去的水中的氧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多肽有四个肽键,是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称为五肽。分析五个氨基酸的R基团可以发现,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氨基酸是同一种氨基酸,因此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有4种。【详解】A. 该肽由四种氨基酸组成,含有四个肽键,A错误;B. 该肽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1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C. 形成该肽时产生4个H2O,相对分子总质量减少了72,C正确;D. 脱去的水中的O来自羧基,H来自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D错
5、误。【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4.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甲、乙、丙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B. 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C. 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丙是生命活动的
6、主要承担者D. 甲、乙的多样性由d中的n充分体现,丙的多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答案】B【解析】根据图形分析可知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d表示核苷酸,人体内的d核苷酸有8种,故A项错误;c表示氨基酸,其结构通式可用e表示,其中R是可变的侧链基团,B项正确;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丙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项错误;甲、乙的多样性除了由d的n含氮碱基体现,主要与d的排列顺序有关。丙蛋白质的多样性除了与e中的R有关,还与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识图:由甲乙丙,进而推测出甲是DNA,
7、乙是RNA,丙是蛋白质;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c表示氨基酸。d表示核苷酸,n为含氮碱基,f表示五碳糖,m表示磷酸。e表示氨基酸。5.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和提取液。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30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60水浴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 ()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
8、,20培养箱中培养4天的萌发种子不如30培养箱中培养4天的萌发种子的生命活动旺盛,故提取液中的淀粉酶浓度比提取液中的淀粉酶的浓度低,试管甲中产生的麦芽糖较少,砖红色较浅;乙中产生的麦芽糖最多,呈砖红色;丙内无淀粉酶,淀粉未被分解,没有产生麦芽糖,加入斐林试剂呈蓝色。【详解】甲中产生的麦芽糖较少,应呈较浅砖红色;乙中产生的麦芽糖最多,呈砖红色,丙内无淀粉酶,淀粉未被分解,没有产生麦芽糖,呈蓝色,故ABC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属于中等难度题。6.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糖原和蔗糖水解产物都
9、是葡萄糖B. 乳糖和麦芽糖是动物体内常见的二糖C. 脂肪分子中氧含量的比例远少于糖类D. 脂质包脂肪、类脂和胆固醇【答案】C【解析】【分析】乳糖是动物体内常见的二糖,蔗糖、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脂肪中氧元素含量低,碳和氢元素比例较高,而糖类则相反,同质量的脂肪比淀粉在氧化分解时耗氧多。【详解】A. 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B. 麦芽糖是植物体内常见的二糖,B错误;C. 脂肪中氧元素含量低,碳和氢元素比例较高,而糖类则相反,C正确;D.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7
10、.下列生物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生物膜,但只有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C. 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D. 核膜能保持核内遗传信息的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核膜、核孔等可以实现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A. 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11、分子,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正确;B.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原核生物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没有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具有生物膜系统,B正确;C. 植物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C正确;D. 遗传信息的复制需要原料、酶、能量等,这些都来自于细胞质,所以细胞膜和细胞质之间可以发生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因此核膜并不能保持核内遗传信息的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组成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8.
12、 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B. 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C.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D. 氨基酸脱水缩合【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体现了通过化学物质完成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C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13、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 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
14、,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荧光在细胞表面可以移动,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B正确,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意在考查对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理解。10.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B.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
15、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A正确;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11.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详解】A. 磷脂的头
16、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头部分布在膜内外两侧,而图中下层磷脂分子头部分布在内侧,A错误; B. 磷脂双分子层排布错误,磷脂分子的头部应分布在内外两侧,B错误; C.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且磷脂的亲水性头部在外侧,疏水性尾部在内侧,蛋白质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蛋白,C正确; D.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蛋白的位置分布。12.下列关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和醋酸菌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壁结构,但组成成分不同B. 都可以合成蛋白质,但翻译场所不同C. 都
17、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但分裂方式不同D. 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进行场所不同【答案】B【解析】根尖分生区细胞是真核细胞,醋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成分不同,A正确;两者都可以合成蛋白质,翻译场所都在细胞质中,B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醋酸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通过简单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C正确;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醋酸菌无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两者有氧呼吸场所不同,D正确。13.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只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
18、菌B.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细胞中C. 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 硝化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 溶酶体除了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A错误;B
19、.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细胞中,B正确;C. 洋葱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C错误;D. 硝化细菌不含线粒体,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14.图中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B.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 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D. 若b表示磷脂,则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答案】D【解析】具有双层膜结构
20、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膜,A错误;核酸分为DNA和RNA,含有DNA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B错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水,高尔基体在形成细胞壁时产生水,C错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没有生物膜构成,都不含磷脂,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细胞器归纳整理分布细胞器归纳整理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央大液泡动植物都有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主要分布于植物中的细胞器液泡主要分布于动物中的细胞器中心体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核糖体(真、原核细胞)
21、结构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成分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含R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功能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高尔基体(植物)、线粒体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载体蛋白的合成)、线粒体(提供能量)能产生水的细胞器叶绿体(光合作用)、线粒体(有氧呼吸)、核糖体(脱水缩合)、高尔
22、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15.下表是某动物体内肝细胞和唾液腺细胞不同膜的相对含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核膜其他粗面滑面外膜内膜甲2351677320.2少量乙5601104170.7少量A. 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B. 细胞乙可能为唾液腺分泌细胞C. 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D. 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甲内的线粒体膜多,所以呼吸更强,乙内的粗面内质网多,所以分泌蛋白合成更旺盛,据此可以推断出甲是肝细胞,乙是唾液腺细胞,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详解】A.
23、 甲内的线粒体膜多,所以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A正确;B. 乙内的粗面内质网多,可能为唾液腺细胞,B正确;C. 乙内的粗面内质网多,所以分泌蛋白合成更旺盛,C正确;D. 不同细胞膜中成分含量不同不是由于基因不同,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C. 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24、,有利于根吸收水分D. 有氧呼吸酶全部分布于线粒体中,有利于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要求考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的实质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决定功能,进而利用这一观点分析判断各选项。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增加光合色素和酶的分布,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A正确;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C正确;有氧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错误。17.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
25、分B. 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 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小分子物质不能D. 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A正确;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则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故B正确;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故C错误;核仁与某些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D正确。18.下列是有关生物学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B.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高倍
26、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许多基粒C.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将该滴管洗净后再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影响实验结果D. 证明某分泌物是否含蛋白酶时,可将该分泌物与一定量的蛋白液混合,加适量双缩脲试剂,观察混合液是否变紫【答案】C【解析】【分析】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但看不到基粒;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
27、研磨液,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要先洗净试管;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所以将蛋白质溶液与蛋白酶混合,能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但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所以一段时间后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也呈紫色。【详解】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需用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而不是分开使用,A错误;B.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只能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基粒,B错误;C.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将该滴管洗净后再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D. 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因此该
28、分泌物与一定量的蛋白液混合,加适量双缩脲试剂后,不管有没有分泌蛋白,混合液都会变紫,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9.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 控制c性状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B. 控制c性状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C. c性状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D. 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一切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将b细胞进行人工处理后再将细胞核除去,得到去核细胞与a
29、的细胞核重新组合,重新组合的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得到细胞c,细胞c的性状与细胞a一致,可以看出c的性状表现取决于a的细胞核,而不是取决于b的细胞质,即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 细胞c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来自细胞b,但细胞核来自细胞a,其性状与细胞a相同,说明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A正确;B. 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B错误;C. 根据图示信息,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决定的,C错误;D. 本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细胞质含有的少量遗传物质也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
30、键是对题图的识别和判断,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灵活运用。20. 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右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A. 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B.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C.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D.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答案】C【解析】题图显示: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Ca2+、Mg2+浓度增大,而番茄培养液中Ca2+、Mg2+浓度却减少,说明水稻吸收水的相
31、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相对速率大,而番茄却与之相反,进而说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A、B项正确;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C项错误;与番茄相比,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SiO44-浓度降低,Ca2+升高,说明水稻对SiO4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D项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先决条件是:采用列表比较或图文结合的形式熟记并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和常见实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纵坐标的含
32、义: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前之比,该比值越小说明细胞吸水越少,吸收的相应的离子越多,正确理解后,水稻和番茄苗对水、相应离子吸收量的多少就显而易见了;二是没有掌握水进出细胞的方式。21. 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原生质体一定不发生( )A. 质壁分离 B. 渗透失水 C. 颜色加深 D. 吸水力增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裂,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颜色加深、失水能力逐渐变小而吸水能力逐渐增大解:A、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
33、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则没有了细胞壁,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了,A正确;B、将去掉细胞壁的原生质层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浓度低,则原生质层通过渗透作用失水,B错误;C、将去掉细胞壁的原生质层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浓度低,则原生质层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原生质层收缩,颜色加深,C错误;D、将去掉细胞壁的原生质层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浓度低,则原生质层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则原生质层的失水能力逐渐变小而吸水能力逐渐增大,D错误故选:A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22.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
34、说法中正确的是A. 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最易断裂B. 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D. 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最易断裂,提供能量,A错误;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B正确;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反应相联系,C错误;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发生在一切细胞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ATP合成与水解的相关知识,意
35、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 一个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改变C. 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D. 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的活性降低【答案】A【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比如说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年轻时候有线粒体,线粒体内部就有相应的酶,但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线粒体相应的酶就没有了,B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速度,C错误;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24.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
36、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B.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C. 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该图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因此改变温度会使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变慢,A错误;BC、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反应物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可能受到酶浓度的限制,因此当B点及以后提高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变化,BC错误;D、从曲线图可知,A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
37、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此时的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正确故选:D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5.为了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在其他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了20、40、60三组实验来测定反应时间与产物量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反应时间B. 在三个实验组中,t3时刻60实验组的底物量最少C. 分析三条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40D. 在t2时刻,60实验组中该酶不具有活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A项错误;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t3时,60实验组的酶在60条件下
38、已经失活,所以产物量最少,而不是由于底物量最少而导致产物量最少,B项错误,D项正确;曲线图显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20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而且最先达到最大值,说明酶的活性最高,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C项错误。26.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B. 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产生NADPHD. 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答案】D【解析】【分析】高等动物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为C6H1
39、2O6 2C3H4O3+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为2C3H4O3+6H2O 20H+6CO2+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反应式为24H+6O212H2O+大量能量;高等动物乳酸发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反应式为C6H12O6 2C3H6O3+能量。【详解】A.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物CO2中的O来源于葡萄糖和H2O,A错误;B. 高等动物细胞无氧呼吸时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不能确定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H,光合作用的产生的H是NADPH,C错误;D. 有氧呼
40、吸第三阶段是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用18O标记(CH2O),在H2O中不能检测到18O,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场所,主要考查学生学生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与运用能力。27.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号、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B. 设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 图乙曲线b表示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D. 图乙曲线a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
41、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酒精不存在于号试管中,检验酒精应对培养液取样检测,检验酒精的方法是向培养液中加入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A错误;B、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试管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B错误;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因素,导致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号试管内玻璃管口的气泡释放速率先增加后下降,C正确;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因素,导致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故选:C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8.如图表示人体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种途径。酶1、酶
42、2和酶3依次存在于()A. 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高等动物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为C6H12O6 2C3H4O3+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为2C3H4O3+6H2O 20H+6CO2+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反应式为24H+6O212H2O+大量能量;高等动物乳酸发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反应式为C6H12O6 2C3H6O3+能量。【详解】图示中酶1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
43、的场所,形成丙酮酸和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酶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形成CO2和H,场所是线粒体;酶3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是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酶1、酶2、酶3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模式图,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9.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B. 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44、倍C. 氧浓度为c时,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答案】D【解析】氧气的吸收量代表需氧呼吸强度,而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包括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因为需氧呼吸中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故某氧气浓度时对应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差值就代表厌氧呼吸的强度。故氧浓度为d时,厌氧呼吸最弱;氧浓度为c时,呼吸作用最弱,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氧浓度为b时,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2,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5/2;氧浓度为a时,氧气吸收量最少,所以此时需氧呼吸强度最弱。30.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底物为葡萄糖),下面的现象中能够
45、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 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B. 装置一中的液滴右移C. 装置二中的液滴左移D. 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装置一中小烧杯中盛装 NaOH 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若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气压变化,液滴左移;若进行无氧呼吸,内部气体体积不变,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小烧杯中盛装清水,若进行有氧呼吸,气压不变,液滴不移动;若进行无氧呼吸,则气体增多,液滴右移。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46、二、非选择题31.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1)图2中曲线甲代表_,影响曲线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因素主要有_、_。(2)K、O2和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中,通过d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性。(3)若图1代表某细胞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此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称为_,这依赖于细胞膜的_特点。【答案】 (1). 自由扩散 (2). 载体的数量 (3). 能量(或ATP)的供应 (4). 葡萄糖 (5). 选择透过 (6). 胞吐作用 (7). 流动性【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解:图1中,A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
47、糖蛋白(分布于膜的外侧)。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判断,b为自由扩散,a、e为主动运输,c、d为协助扩散。图2中,甲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自由扩散;而乙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的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而是维持稳定,可见该物质的运输和能量、载体有关,应属于主动运输。(1)甲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自由扩散。而乙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差无关,并且可以由低浓度想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该物质,此时,限制
48、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和能量供应。(2)图中d方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若图1代表某细胞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该物质的分泌过程被称为胞吐,其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32.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具体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 mL。 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 mL, 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 mL。使各试管中的pH
49、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将15号试管均放入37 温水中恒温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 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项目12345pH5.006.206.807.408.00颜色橙黄色注:“”表示蓝色程度。(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_。实验过程中选择37 恒温的理由是_。(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4)该同学的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 (1).
50、颜色变化 (2). 保证温度恒定,排除温度对实验过程的干扰;37 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催化温度 (3). 淀粉已经完全分解 (4). 适当稀释唾液 (5). 将步骤移到之前 (6). 唾液淀粉酶催化的最适pH是6.80,高于或低于此值,酶的活性都会降低【解析】【分析】实验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温度为无关变量,因变量是酶活性即颜色变化;从实验表格中的结果可以看出,pH值在6.80时最先变为橙黄色,说明淀粉已经被完全水解,而其他pH条件下均有不同不同程度的蓝色,即淀粉未完全水解,因此6.80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值;但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先设置不同的pH
51、,再加入反应物,否则未达到设定的pH就已经发生反应。【详解】(1)根据表中信息,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温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且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2)由于淀粉遇碘液变蓝,而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淀粉已被完全分解。(3)反应速率较快时,可对唾液加水稀释,从而减慢反应速率。(4)该同学的操作应将步骤移到之前。(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结论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逐渐降低。【点睛】本题以唾液淀粉酶活性为背景考查实验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
52、设计和分析的基本原则,围绕对照实验的内容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对以控制变量为基础的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33.甲图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_,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2)甲图中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阶段。(填字母)(3)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_。(填序号)(4)A阶段与E物质产生阶段的反应属于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 _。(5)下图为该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则图中曲线说明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_。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则B进行
53、_(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答案】 (1). 丙酮酸 (2). 酒精和二氧化碳 (3). A、C、D (4). D (5). 、 (6). 无氧呼吸 (7).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8). 无氧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9).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呼吸作用,ACD表示有氧呼吸、AB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X是丙酮酸,E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CO2;乙图是线粒体的结构图,分别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酒精和CO2
54、。(2)甲图中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D阶段。(3)甲图中C、D阶段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基质即图乙中的和线粒体内膜即图乙中的。(4)A阶段与E物质产生阶段的反应属于无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 +能量。(5)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无氧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B点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意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关于下列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 作的相关问题:
55、(1)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_。 所使用的发酵液能使酵母菌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因为这种发酵液具有_的特点。(2)下面为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代表_,其主要目的是_,同时还能_。在配制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_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_;酒精含量过低,_,可能导致豆腐块腐败变质。(3)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的过程。【答案】 (1). 放出发酵产生的CO2,同时尽量不让氧气进入瓶中 (2). 缺氧、呈酸性 (3)
56、. 加盐腌制 (4).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5).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6). 12% (7). 延长 (8).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9). 无氧呼吸【解析】【分析】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利用的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温度条件是3035,利用的原理是: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C6H12O6+2O22CH3COOH+2CO2+H2O;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相关反应式为:C2
57、H5OH+O2CH3COOH+H2O+能量;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详解】(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使培养瓶内气体增多,所以每隔12 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此后再拧紧,目的是放出发酵产生的CO2,同时尽量不让O2进入瓶中。所使用的发酵液缺氧、呈酸性,酵母菌能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2)图中A代表加盐腌制,其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含量过高腐乳成熟
58、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3)泡菜制作原理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点睛】本题考查了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学生要能够识记使用的菌种,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腐乳制作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点,如豆腐的含水量、盐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等。35.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_法。步骤与步骤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2)同学甲进行过程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在接
59、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4)步骤需要震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_,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5)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 (2). 石油是唯一碳源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涂布不均匀 (5).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6). 5.7107 (7). 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8
60、). 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解析】本题考查分解石油的细菌的筛选,要求考生明确微生物的接种、筛选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操作流程图,筛选出所需要的石油分解菌,并能对计数结果进行计算。(1)根据题意,要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图中步骤是扩大培养来自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步骤是利用添加石油扩大培养分解石油的细菌,步骤与步骤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2)过程是对分解石油的细菌进行分离,分析B图可知,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布较为均匀,说明同学甲进行过程的操作中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中培养基表面左侧
61、的菌落数目明显比右侧多,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在接种前需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x100x1000=5.7107。(4)步骤需要震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5)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
62、油能力最好的细菌,其中石油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含的细菌就是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36.干扰素基因缺失的个体免疫力严重下降。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的患者进行基因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1) 胚胎干细胞可由囊胚的_细胞分离培养获得,在饲养层细胞上能够维持_的状态。(2) 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需在_酶的作用下进行。PCR技术主要利用了_的原理。(3) 将经过修饰的腺病毒与干扰素基因重组形成的_转移到ES细胞中,筛选出成功转移的细胞进行扩增培养。对改造后的ES细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污染,可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_。(4) 有人得到如图所示的含有目的基因的表
63、达载体,但其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分析目的基因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5)由于干扰素很难在体外保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 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应有的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答案】 (1). 内细胞团 (2). 不分化 (3). 耐高温DNA聚合(或Taq或热稳定DNA聚合) (4). DNA双链复制 (5). 基因表达载体 (6). 抗生素 (7). 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目的基因不能被转录 (8). 氨基酸序列【解析】试题分析:分析(4)题图,图示为重组质粒,含有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复制原点和抗生素抗性基
64、因,由于目的基因插入的部位不在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所以无法表达。(1)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抱团)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利用其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将其培养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在饲养层细胞上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2)PCR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催化。(3)经过修饰的腺病毒相当于运载体,与干扰素(目的基因)重组,形成基因表达载体。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杂菌污染。(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由于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目的基因不能被转录。(5)蛋白质工程属于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应有
65、的氨基酸序列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重组质粒的结构,分析含有的结构名称,确定目的基因插入的部位错误。37.轮状病毒是单链RNA病毒,人感染后会造成小肠上皮细胞损伤,引起腹泻。下图是制备抗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若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A细胞是取自人体内感染轮状病毒的_细胞,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剂是_。(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培养基筛选出_(填特点)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_。(3)理论上,注射了该抗体的婴幼儿不能长期对轮状病毒免疫,试分析原因:_。(4)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融合,
66、相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具有_等突出的优点。(5)请说明单克降抗体的主要作用:_。【答案】 (1). B淋巴 (2). 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 (3). 3 (4).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5). 杂交瘤细胞 (6). 该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存留 (7). 目的性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8). 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人体内的浆细胞;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d表示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C表示融合细胞;D表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E表示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F表示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1)根
67、据以上分析已知,A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人体内的浆细胞;d表示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2)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若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3种类型的C细胞,即B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因此需用培养基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培养。(3)由于轮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且记忆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有限,因此人类不能长期对轮状病毒免疫。(4)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融合,具有目的性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等优点。(5)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作用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运载药物(如生物导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明确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细胞名称或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