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071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中2016届高三九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惩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A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B“街衢接诉”成为政府肃贪重要手段C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D政府利用街道的公众效应教化百姓2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2、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3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4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5有学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图发现,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

3、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这些细节传递出的信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国防意识日趋淡漠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7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宫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

4、礼法束缚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8黄帝内经提出了 “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此相吻合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存理灭欲9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10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11

5、在古罗马,指称“法”的有两个词:ius和Lex。ius指自然形成的法与习俗,lex指有关命令和禁止的正确理性。可知,罗马法蕴含了A契约精神B民主思想C法不阿贵D制约平衡12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实际反映出A人文主义思想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C社会契约思想D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念13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下列历史

6、建筑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是 141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A社会契约B民主共和C宽容博爱D理性平等15下表是1860年至1970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排序表,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 世界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70年 第一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第二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苏联 第三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第四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7、 1890年以前英国工业产值最高是由于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英国逐渐丧失了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 20世纪初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获得世界霸权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ABCD16在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D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17受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威廉一世提出:“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

8、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B德国有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和经验C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D德国统一后君主立宪政体专制色彩浓厚18下图为近代上海某报的一篇新闻稿的主副标题(有破损),该新闻稿最有可能报道的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D法国大革命191902年,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该学者强调A以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B依法治国是挽回利权的前提条件C

9、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主权恢复的标志D北洋军阀政府主张依法修订条约20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21乾隆皇帝曾给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来京,岂能一一听许?”这种状况开始打破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

10、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2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24下图为国际机构出版的某时期中国地图,上面只

11、标注三个中国地点:Peking(北京)、 ShangHai(上海)、BeiBei(北碚,属于重庆),该时期为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51935年,国民政府说明币制改革原因:“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导致此次币制改革的外部原因是A加强政治上的集权B加强经济上的统一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为抗战作金融准备26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

12、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27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处在今日的台湾社会,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实在非赶紧创设民众的言论机关,以助社会教育,并唤醒民生不可了。所以这回新刊本报,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知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岛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这说明当时台湾深受以下哪一事件影响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8哲学家霍布斯说:“战争,并不只限于战斗

13、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以下不属于上述第二个“战争”内涵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华约组织D朝鲜战争29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3021世纪初,有悲观者评论:“科举之弊,弊在愚民,民愚而无术以振作之,则天下心至于弱;学堂之弊,弊在智民,民智而无礼以防闲之,则天下尤易于乱。”这段评论说明科举制的废除A导致了空

14、前剧烈的社会动荡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C招致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反对D阻碍了近代留学事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西汉的六国贵族、东汉的豪强地主、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士族等血缘势力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隋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自宋至清,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严重的“官治”不足问题,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民间宗族承担

15、着扶济族众、化解纠纷和教化子弟的责任,把原归官吏处理的部分职责揽纳过去,大大节省了行政治理的成本,延缓了官方严刑峻法对乡村的渗透范围和程度。而宗族首领多由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地方士绅担任。庞大的士绅阶层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同时,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拉开了乡村自治的序幕,乡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但是,乡绅们更多的是

16、将自治作为扩大绅权以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的工具,传统的乡绅治理逐渐出现摆脱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的强烈的“独立”倾向。科举制的废除使乡绅丧失了对国家的依附性,失去了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乡绅对国家和乡里责任感不断降低。当清王朝作为政权意义上的被革命对象而被推翻后,现存社会一切弊端就自然指向了作为其社会基层的乡绅阶层。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所以国民党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口号。所谓“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在这种激进的革命话语下,

17、乡绅阶层已经笼统的作为一个敌对阶级而要被彻底消灭。 摘编自徐祖澜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与绅权关系的历史嬗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士绅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士绅阶层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

18、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定了基础。 (2)1840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2分)在“中国精神”的推动下,18401940年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哪些努力?(3)“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如何一步一步推动中国实现强国梦?试从政治、经济角度进行概述。33有历史学家在

19、研究历史时,注重从历史的微观剖面来观察历史,从而研究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词汇里多了一个新词:“资本主义”。这段历史是一出进步的戏剧。“进步的戏剧”是个隐喻说法,但是对下列两种

20、人来说这也是毫不夸张的现实。另一种是资本主义世界以外的各国人民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解并掌握西方的进步。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然而,就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初期,世界历史的一个纪元告终,新的一幕开始,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1587年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尽头”。 (2)结合史实分析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这个词汇在世界盛行的政治、经济原因。试指出材料二中中国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史实。 (3)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的一个纪元告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一幕”的历史发展趋势

21、。34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韩毓海五百年

22、来谁著史 材料三 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16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二战后初期“世界资本主义如何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

23、避难所”。35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子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

24、、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民国政府成立后规定教育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并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三类三段七级教育的学制(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

25、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36盐既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盐的生产和销售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贵族立法禁止煮私盐贩私盐,同时更以“值盐”为实物工资开

26、军饷,来组织雇佣职业化的军队,指望能把军队的利益,紧紧地与效命执行“食盐生产与贸易垄断法”捆绑在一起。 凤凰网盐与古罗马文明的兴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以纺织为中心的工业显著发展。漂白、印染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碱,1823年在利物浦开始建立大工厂,这就促进了原料盐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流的产盐国。 陈逸根不简单的盐 材料三 民国初年(19131920)年盐税收入示意图 注:1913年2月,北洋政府按照“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原则整顿盐税制度;净税收入是指税入总和扣除征税成本;中央收入指北京政府扣除归还外债和地方截留后的直接盐税收入。 刘经华民国初期各大盐区改革绩效分析

27、材料四 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指出罗马帝国的食盐政策及依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产盐国的背景。(2)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盐税收入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材料四中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37国家与国家之间往往通过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来协商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谋求合作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 材料一 1月11日,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在一份新拟定的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条约上签字。同一天,一项新的中英条约在重庆签订,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据时代杂志,1943年 材料二 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力图恢复到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美国在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

29、联营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统一与联合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为结束“一个世纪的压迫”中国人所做的努力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当时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原因,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4)谈一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38阅读材

30、料,回答问题。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 三个方面的内容:该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要素;该历史事物的背景和发展演化过程;该历史事物的特征或影响。 要求:结合历史概念的相关要求和特征,对“罗斯福新政”进行概念表述。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对于科学教育及科学传播的贡献更多于新教,一些新教徒教育改革者也承认知识水准受到耶稣会学校“极大促进和加强”;耶稣会在向全球传播信仰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传播,中国最早对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的接触也正是缘于利玛窦等耶稣会士。路德与加尔文都曾公开对日心说报以鄙夷,而最先对日心说提

31、出强烈抗议的也是新教徒,而天主教最终裁定哥白尼为异端也有很多程度上是迫于新教徒的压力。但是,新教“如何得救?不凭善功,惟凭信心”,“权威何在?不在教会,惟独圣经”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对科学有所促进。首先,人们认为“自然之书”是上帝的完美作品,所以探索自然便是更深入地体验自然的完美,于是科学探索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其次,剥夺了教会的权威的观念意味着新教更强调个人的理解,使学者的自主思考和自由评论更为充分了。最后,所谓的新教伦理使得世俗工作更受重视,而科学活动尤其是实用性的科学成就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对于科学的发展都会同时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影响,与其把宗教改革对科学革命的促进作用归功

32、于新教的独特主张,不如说是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 摘编自古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教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本身催化了科学及社会变革的某些进度”这一观点?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街衢拦官、投匦方式等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说明唐朝政府借此使民情上达,故A项正确;“街衢接诉”只是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得一种手段,不全面,故B项错误;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非常规方式申诉冤情,属实不受惩罚,不实要受惩罚,这无法说明唐朝司法腐败和法律苛严,故C

33、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政府对百姓申诉冤情的规定,不是教化百姓,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才得以开发,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从材料“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其世居齐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 “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故C项正确;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说明南迁士族仍保留北方文化,“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方文化,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说法不准确,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

34、,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农业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理学的形成,抑制了市民的欲望,故B项错误;宋朝坊市制的突破,夜市的出现,是带来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故C项正确;市民饮食习惯的变化,与西方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在材料中只说到了广东地区农村中种植作物的变化,没有提到是否产生雇佣关系,不能得出“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唐朝时农村中种植的“惟稻”(只有稻),而在明清时“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多种植经济作物,而种植稻米的少了),说明了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在鸦片战争

35、后,随着西方的侵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解体的标志是传统的棉纺织业的衰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棉纺织业的衰败,农民的破产,故C项错误;在明清时期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汴京浓厚的商贸气氛,而汴京在北方,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而且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从材料“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说明国防意识日趋淡漠,故B项正确;“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说明商品经济繁荣,但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图片只是反映汴京城的一些细节,无法说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江南人口

36、的持续增加与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存在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从材料“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说明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与商业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晚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商品贸易情况,不能主要说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市有内外之分,有身份等级之分,体现了市受到封建礼法(等级制度)束缚,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政府所设置的市,没有体现坊的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内外市的商品品种,“亦于内市重价购之”可以看出内市商品价格比外市高,故

37、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材料只说到了“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没有涉及到人一定战胜自然,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意思是君主的权利是上天给予的,材料没有探讨君主权力来源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黄帝内经提出了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可知在黄帝内经中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的生理病理联系起来,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也是将“人事”和“天”联系起来,故C项正确;“存理灭欲”是朱熹提出的,意思是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材料没有涉及到“天理”、“人欲”,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唐代

38、的道教经典中提出“不杀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儒道佛融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道教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理学出现在之后的宋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海外流放生活状况,故A项错误;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古代希腊人珍爱自己的城邦,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因此流放被视为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故C项正确;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根据“ius”是指自然形成

39、的“法与习俗”,即没有强行规定的、约定俗成的,“lex指有关命令和禁止的正确理性”,是强行规定的,这两者都包含了契约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思想,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是指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制约与平衡,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材料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但不够具体,故A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故B项错误;从材料“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可以看出,符合社会契约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

40、体现政府的行政责任,故D项错误。13【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16世纪,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逐步扩展到欧洲各国。A项图片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2世纪,与文艺复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图片为佛罗伦萨城,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开始文艺复兴,故B项正确;C项图片为是意大利罗马市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许愿池,修建于18世纪,与文艺复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图片为美国白宫,修建于19世纪,与文艺复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4【答案】D 【解析】社会契约强调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与材料提供信息不符,

41、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强调的是人人平等,国家没有专制,国家政治由人民参与,与材料提供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宽容博爱思想,故C项错误;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载入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而各门技艺体现的是科学理性,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理性平等,故D项正确。15【答案】C 【解析】1890年以前英国工业产值最高,是由于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先发优势,故正确;1870年以后英国工业产值逐渐丧失第一的地位,是由于英国科技创新落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发优势的丧失,故正确;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获得世界霸权是在1945年二战之后,故错误;20世纪70年代日本工业产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重新成为经济大国

42、,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6【答案】B 【解析】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仍然关心国家事务,故A项错误;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因此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故B项正确;如果苏格兰独立,女王将不再是苏格兰元首,故C项错误;女王“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可见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有着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政治生活并非无足轻重,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维护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德国有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和经验,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威廉一世受宗教传统影响,提出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专制色彩,故D项错误。18【答案】B

43、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已推翻”无关,故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实现了“国之大政变”,故B项正确;美克齐美尔党是指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美克齐美尔党是指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说明该学者强调以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也没有指出依法治国是挽回利权的前提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主权恢复的标志“,只是说明“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

44、正条约”,故C项错误;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是1912年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0【答案】B 【解析】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不能说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推动上海商贸发展,因此鸦片战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故B项正确;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鸦片战争后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1【答案】B 【解析】材料中乾隆皇帝的意思是:西洋除了有英国外还有许多国家,如果都像英国那样派公使到北京怎能一一同意呢?南京条约中没有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京,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中有准许外

45、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款,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在北京条约之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局面早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故C项错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外国公使已经可以进驻北京,故D项错误。22【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武昌起义后”可知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开始被推翻,而清政府实行的清末新政也不会“实现预期目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在武昌起义后武昌已经被革命派占领,但是守城的兵士却说:“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说明他没有意识到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革命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23【答案

46、】D 【解析】“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可见苏联领导人仍然坚持中国革命要以城市为中心,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A项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与城市中心道路是相反的,故C项错误;这种认识坚持城市中心道路,忽视敌强我弱的实际,为中共“左”倾错误埋下了隐患,故D项正确。24【答案】C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应该是广州而不是北碚,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标注的地点应该是江西瑞金,不是北碚,故B项错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失守,国民党政府迁往陪都重庆,重庆北碚是当时的中心,故C项正确;

47、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心应该是南京,不是北碚,故D项错误。25【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的“外部原因”来分析。19291933年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其他各项都不是外部原因,选择C项符合题意26【答案】A 【解析】海派文化代表上海文化,而“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因此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海派抨击京派的观点,故B项错误;从材料“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可以看出,京派的立场受到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不是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故C项错误;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作为现代商业中心的

48、上海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环境,这也决定京派、海派作家文化心态的差异性,“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差异,不是交流融合,故D项错误。27【答案】D 【解析】“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知识”,反映出该事件涉及到文学革命。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起步,与文学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文学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与文学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文学革命,故D项正确。28【答案】D 【解析】上述第二个“战争”强调“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了除武装进攻

49、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符合上述第二个“战争”内涵。杜鲁门主义反映出美苏冷战政治上的对抗,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反映出美苏冷战经济上的对抗,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华约组织反映出美苏冷战军事上的对抗,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朝鲜战争是直接的武装进攻,是局部的热战,而非冷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9【答案】D 【解析】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是在1992年十四大,符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

50、对经济特区定位的时代背景,故D项正确。30【答案】B 【解析】从材料“学堂之弊,弊在智民,民智而无礼以防闲之,则天下尤易于乱”可以看出,导致社会动荡应该是学堂,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科举制与学堂比较,学堂导致国家“乱”,学堂培养出来学生不能为朝廷所用,反而惑乱民众,排满灭清,殃及朝廷,而科举制只是导致国家“弱”,因此废除科举制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舆论普遍反对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与近代留学事业之间关系,故D项错误。31【答案】(1)特点:古代贵族政治的消亡是士绅形成的重要背景;它适应了封建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求;隋唐科举制对士绅的形成

51、有重要作用;宋代宗族力量的兴起和宗族职责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绅权;士绅集团承担较多民间的管理和教化职能,体现了儒家的权威和传统;士绅阶层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维护了封建帝制和小农社会的稳定。 (2)变化:晚清士绅地位不断提高,国民革命后逐渐走向衰败。 原因: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乡村自治运动使士绅获得了法律和制度上的合法地位;科举制的废除和清朝统治的结束冲击了士绅的统治;晚清的思想解放,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儒学权威的动摇进一步瓦解士绅统治;国民党致力于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士绅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血缘势力对中

52、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可以归纳为古代贵族政治的消亡是士绅形成的重要背景;它适应了封建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求;“隋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可以归纳为隋唐科举制对士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自宋至清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可以归纳为宋代宗族力量的兴起;“民间宗族承担着扶济族众、化解纠纷和教化子弟的责任庞大的士绅阶层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可以归纳为宗族职责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绅权,士绅集团承担较多民间的管理和教化职能,体现了儒家的权威和传统;“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

53、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可以归纳为士绅阶层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维护了封建帝制和小农社会的稳定。“科举制的废除使乡绅丧失了对国家的依附性”、“当清王朝作为政权意义上的被革命对象而被推翻后,现存社会一切弊端就自然指向了作为其社会基层的乡绅阶层。”可以归纳为科举制的废除和清朝统治的结束冲击了士绅的统治。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说明晚清士绅地位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二“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54、的农村“大革命”时期。”可以归纳为国民革命后逐渐走向衰败。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拉开了乡村自治的序幕,乡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但是,乡绅们更多的是将自治作为扩大绅权以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的工具,传统的乡绅治理逐渐出现摆脱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的强烈的独立倾向。”可以归纳为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乡村自治运动使士绅获得了法律和制度上的合法地位;“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可以归纳为国民党致力于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士绅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32【答案】(1)含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说明:政治

55、基础: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实现了社会的转型;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的小农经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文化基础:以儒道法为核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 (2)转换:反对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寻找强国之路。 努力: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 (3)实现:突破苏联模式,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

56、创新两大主题”得出中国精神的含义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第二小问说明,要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定了基础”就是指在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为中国以后奠定基础,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回答,政治方面的改革创新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在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体现为,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逐渐瓦解,通过商鞅变法在法律上确立的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方面,在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相互融合,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

57、 (2)第一小问转换,中国精神指的是“爱国精神和改革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的爱国体现为抗争和探索,即反对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寻找强国之路;第二小问努力,应该抓住“18401940年”和“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政治力量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时的努力就应该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指的是1978年以后,我们在经济上突破苏联模式,对内进行改革,包括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8、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对外进行开放;从1992年开始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在政治方面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33【答案】(1)时期:明朝 说明: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凸显专制集权的高度膨胀及政治腐败; 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上,程朱理学的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原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和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经济上,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通过对

59、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史实:经济上,洋务运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兴办民族工业或者实业救国); 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事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东剧变)趋势:冷战结束,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全球化的速度和规模大大加快;斯大林模式失败,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时期,依据1587年判断为明朝;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教材内容,回答明朝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上的没落。 (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教材内容,分析19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上

60、优势地位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和扩展推动了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先后实现经济工业化,同时法国大革命影响的扩大,西方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带来“资本主义”这个词汇在世界范围的盛行。第二小问史实,即回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史实包括,洋务运动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史实包括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3)第一小问标志性事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时代的结束。第二小问趋势,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两个方向来作答。34【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 分析:经济: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引

61、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资本以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政治:资产阶级兴起、壮大;政府支持殖民活动。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2)表现: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 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分析: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动侵略战争,瓦解了东方旧的统治秩序;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3)论证: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布雷

62、顿森林体系)。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是指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优势”,“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即在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在经济上是指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资本以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兴起、壮大,政府支持殖民

63、活动;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需求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2)第一小问表现,“漫长的16世纪”指的是中国的明清时期,中国落后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废除丞相设置内阁,设置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在经济上表现为,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非常缓慢,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在思想上,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第二小问分析,根据材料二“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上讲,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把

64、中国变为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料的产地,这冲击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使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传播了先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政治方面看,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了东方旧的统治秩序;从思想方面看,随着西方的侵略,西方民主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冲击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世界资本主义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指的是世界经济突破国家的界限和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影响所反映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

65、森林体系),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35【答案】(1)不同: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与科举考试相结合;中国近代教育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教学内容注重西学与实用技能; (2)原因:政治上,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救亡图存;思想上,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 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发展,需要拥有实用技能的人才 (3)特点:教会起了推动作用;立法保障;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重视。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

66、推动。【解析】(1)比较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点:从学习内容看,材料一中汉代教育讲授儒家经典,材料二中近代教育侧重于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从目的看,材料一中汉代教育是要培养科举人才,材料二中近代教育培养的是实用人才。 (2)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政治上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的结果。 (3)第一小问特点,归纳材料三中关键信息:“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等可见教会对西方近代教育起了推动作用;“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教育得到立法保障;“17世纪以后出现

67、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得到社会重视。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结合16001800年西方阶段发展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对教育重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人文精神的发展,民众争取受教育的权力。36【答案】(1)政策:禁止私营,政府垄断;依据:法律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漂白、印染业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使盐业发展拥有宽松的政治氛围;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行;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拥有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盐技术的改进;(2)特点:盐税收入增长迅猛;中央收入少于

68、净税收入。原因:民国政府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盐税制度的改革;列强侵略,政府大借外债;北洋军阀割据混战;(4)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看法:盐业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盐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加强对盐业的监管。【解析】(1)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一中“禁止煮私盐贩私盐”“食盐生产与贸易垄断法”概括即得。第二小问依据,据材料一中“立法禁止”,可知其依据是罗马的法律。第三小问背景,从材料二可知,这是“漂白、印染业的发展”推动的结果,依据教材内容,从政治上代议制是确立完善、经济上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行、科技的进步、海外市场的需要等方面分析。 (2)第一

69、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图示概括盐税收入和中央收入的走势。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三盐税制度的整顿,以及教材中民国政府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分析盐税收入增长迅猛的原因,依据材料三中“外债和地方截留”,从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中央政府大借外债,以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等方面分析中央收入少于净税收入的原因。 (3)第一小问变化,材料四中“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盐业的集中管理,2014年“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体现出市场对盐业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第二小问看法,盐业改革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70、。37【答案】(1)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原因: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意义: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团结合作(2)原因:吸取大萧条和二战的教训,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推动自由贸易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希望确立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3)事件:欧洲一体化(欧洲的联合)影响:冲击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趋势:

71、经济全球化(4)认识:国际会议与订立条约是国家间解决分歧谋求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条约的订立与修改反映了国际地位的变化;条约的稳定有赖于缔约国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合作不断加强;大国往往在国际会议中处于主导地位。【解析】(1)第一小问史实,列举1840年至1949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1943年的时间,可知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在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第三小问意义,从维护国家主权、鼓舞抗战热情、加强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等方面合作。 (2)第一小问原因,从历史上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以及材料二中战后“以重塑战后世界

72、经济”的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一分为二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既推动了战后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第一小问事件,依据材料三可知是欧洲一体化(欧洲的联合)。第二小问影响,欧洲一体化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第三小问趋势,西欧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围绕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对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的影响展开,言之有理即可。38【答案】要求说明罗斯福新政基本要素(时间,国家,人物),背景,措施,影响。【解析】根据历史概念的三个方面内容,从罗斯福新政基本要素(时间,国家,人物)

73、,背景,措施,影响来说明。39【答案】(1)关系:新教徒反对以“日心说”为代表的科学革命,阻碍了近代科学革命;但新教教义推动人们探索自然、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和实用,又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新教在宗教改革时期对科学革命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双重影响。(2)理解: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挣脱了教会权威思想束缚,推动人们探索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对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路德与加尔文都曾公开对日心说报以鄙夷,而天主教最终裁定哥白尼为异端也有很多程度上是迫于新教徒的压力。”归纳为新教徒反对以“日心说”为代表的科学革命,阻碍了近代科学革命;“首先,人们认为所以探索自然便是更深入地

74、体验自然的完美,于是科学探索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可以归纳为新教教义推动人们探索自然;“其次,剥夺了教会的权威的观念意味着新教更强调个人的理解,使学者的自主思考和自由评论更为充分了”可以归纳为新教教义推动人们独立思考;“最后,所谓的新教伦理使得世俗工作更受重视,而科学活动尤其是实用性的科学成就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可以归纳为新教教义推动人们重视实践和实用。根据材料“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对于科学的发展都会同时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影响”可归纳为新教在宗教改革时期对科学革命具有促进和束缚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首先,人们认为而科学活动尤其是实用性的科学成就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可知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挣脱了教会权威思想束缚,推动人们探索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对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