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00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二、教材分析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编者分三个阶段编写了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按照三个阶段编写,体现了阶段特征,便于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发展线索。本节教材讲述的是第一个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写了四个问题: 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

2、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材首先写了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再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的准确表达,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教材内容比较详细地再现了一些历史过程,补充了一些趣味性强、较简短但又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史料,使学生对新中

3、国外交风云能获得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活动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识记: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中苏建交。周恩来于1953 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是什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讲

4、述法、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

5、员共同探究问题,由“课题组长”指挥,准备课堂上交流。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题目: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第二,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六、教学思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

6、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建国初制定外交方针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七、教学方式及课时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师生换位讲解、教师总结升华。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

7、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教学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教师展示文字、图片、影视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制定原因,掌握“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和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1、背景: 国际: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 国内:新中国成立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内 容含 义意 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8、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学习探究】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史料链接: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

9、,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2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读史感悟新中国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的?从中可得出哪些历史认识?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展示相关影视剪辑(可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录)、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进而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理

10、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意义: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2、目的:发展同邻国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3、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 5、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史料链接: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

11、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第3集读史感悟: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列出其内容。“这些原则”首先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物中有何意义?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展示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 阅读教材思考: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万隆等国际会议的概况及中国在会议上做出的努力和发挥的作用。(特别是要理解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意义)(1)背景:美国企图以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会议召开:1954年4月中、苏、美、英、法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3)目的

12、: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5)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会议召开:1955年亚非29国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3)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5)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

13、,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史料链接:阅读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读史感悟周恩来总理

14、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一方针的?这个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课堂小结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时间外交成就意义建国第一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问题探究 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外交成就?3、思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

15、九、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根本特点是 A、殖民地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削弱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对抗 D、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

16、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6、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惠” D、联合反对殖民主义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8、建国以后的外交政策和理论中,由周恩来首先对外

17、阐述的是 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三个世界理论A、 B、 C、 D、教案设计: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 国际: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 国内:新中国成立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意义: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2、目的:发展同邻国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3、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 5、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8、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会议召开:1955年亚非29国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3)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5)意义: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会议召开:1955年亚非29国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3)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5)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万隆精神”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