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928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水体污染物B. 我国降酸雨的频率和酸度自南向北逐渐加重C. 植物最深根际处和深海热裂口属于副生物圈带D. 清澈的珊瑚海是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流淤泥中的微生物病原体都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河泥中的

2、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能笼统地说属于污染物,A错误;B、我国降酸雨的频率和酸度自北向南逐渐加重,B错误;C、生物圈最高可达离地面处或更高,是副生物圈带;最低可达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处,C错误;D、清澈的珊瑚海是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之一,D正确。故选D。【点睛】2. 关于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有关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碘一碘化钾检测淀粉时,其有效成分是碘化钾B. 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时,可在100水浴中加热C. 徒手切片时,从后向前拖动双面刀片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D. 检测蛋白质时,先后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答案】B【

3、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碘一碘化钾溶液中的碘离子能使淀粉呈蓝色,用碘-碘化钾检测淀粉时,其有效成分是碘,A错误;B、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80-100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红黄色,B正确;C、徒手切片时,从前向后拖动双面刀片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

4、C错误;D、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34滴,D错误。故选B。3.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后期的细胞两极之间的距离变大B. 在前期较晚的时候发生核膜解体C. 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D. 一般情况下,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长【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1)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

5、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后期细胞两极的距离变大,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前期较晚的时候出现了纺锤体,然后核膜才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B正确;C、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但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2个染色单体,C错误;D、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分裂期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的形态,一般情况下,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所以一个细胞周期中染

6、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长,D正确。故选C。4. 关于细胞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过程中不进行基因表达B. 衰老的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C. 效应细胞毒性T使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 细胞衰老过程中核膜不断向内凹陷使细胞核体积变小【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

7、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内是存在基因表达,A错误;B、衰老的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与衰老相关的酶活性会升高,B错误;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故效应细胞毒性T使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D、细胞衰老过程中核膜内折,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故选C。【点睛】5. 细胞呼吸包括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下列不属于两者共同点的是( )A. 都需要多种酶参与B. 都能将有机物

8、彻底分解C. 都有还原氢的产生和消耗D. 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产生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产生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反应形成水,产生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厌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还原氢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生成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需要多种酶参与,A不符合题意;B、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而

9、厌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B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可知,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有还原氢的产生和消耗,C不符合题意;D、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不符合题意。故选B。6. 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这种变异属于(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易位D. 染色体片段重复【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

10、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果蝇X染色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导致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说明增加了某个相同的片段,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即D正确。故选D。【点睛】7. 下图为部分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四种细胞器的膜结构有相同的基本骨架B. 溶酶体中水解核酸的酶在d中合成C. a内不能合成蔗糖。b内不能分解葡萄糖D. 有些细胞的c中能合成磷脂分子,也能分解乙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为部分细胞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c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详解】A、四种细胞器的膜结构有相同的基

11、本骨架,即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溶酶体中水解核酸的酶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而d为高尔基体,B错误;C、a为叶绿体,其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叶绿体内不能合成蔗糖,b为线粒体,其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C正确;D、c为内质网,有些细胞的内质网中能合成磷脂分子,也能分解乙醇,如肝脏细胞,D正确。故选B。8. 下列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图乙为某种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O进出细胞时与图乙中的糖蛋白无关B. 图甲中K+进入细胞载体蛋白要发生形变C. 图乙

12、所示过程与甲图中Na+进入细胞方式一致D. 神经细胞释放递质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Na+离子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胰岛素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根据乙图分析,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分布在细胞膜外;图乙所示物质运输方向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特点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且耗ATP,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CO2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与图乙中的糖蛋白无关,A正确;B、图甲中K+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发生形变,B正确;C、图乙所示过程是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13、,而甲图中Na+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C错误;D、神经细胞释放递质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相同,都是胞吐,体现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点睛】9. 某同学进行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取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观察对象B. 染色可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溶液C. 染色后用50%乙醇溶液洗去多余染料D. 用15%盐酸和95%酒精制成解离液进行解离使植物细胞彼此容易分开【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

14、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

15、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在分裂,故取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观察对象,A正确;B、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染色可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溶液,B正确;C、染色后即可制片,不需要用50%乙醇溶液洗去多余染料,C错误;D、用15%盐酸和95%酒精制成解离液进行解离使植物细胞彼此容易分开,D正确。故选C。【点睛】10.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的性别都由性染色体决定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 初级精母细胞和

16、次级精母细胞都含Y染色体D.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其遗传方式与性别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

17、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大多数生物的性别都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B错误;C、初级精母细胞含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D、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其遗传方式与性别有关,称为伴性遗传,D正确。故选D。【点睛】11. 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R型肺炎双球菌可以转化为S型菌,而S型菌由于有荚膜,无法作为受体菌被转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A. 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过程B. S型菌可以通过基因

18、突变成为R型菌C. 加入一定量的CaCl2可以增加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D. 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应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以便最终形成菌落【答案】D【解析】【分析】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详解】A、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过程,A正确;B、S型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成为R型菌,B正

19、确;C、加入一定量的CaCl2可以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便于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因此能增加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C正确;D、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可以在生物体内进行,最后通过观察小鼠是否死亡来确认,D错误。故选D。【点睛】12. 蚂蚁森林发起的“公益林”绿色联合活动选取的树种主要是梭梭树,该树种根系发总叶片细小,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干旱的环境使梭梭树发生了可遗传变异B. 人工选择梭梭树是其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C. 干旱将导致梭梭树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梭梭树的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可互配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

20、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A错误;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导致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B错误;C、干旱环境对不同耐受性的梭梭树进行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梭梭树种群内个体在自然状态下可互配繁殖,D错误。故选C。13. 为研究酶的有关特性,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21、的影响B.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用淀粉作为底物C. 用加酶组和加无机催化剂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验证酶的高效性D. 用蔗糖和淀粉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检测试剂用碘碘化钾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详解】A、由于过氧化氢自身的分解易受温度影响,因此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B、由于淀粉在酸

22、性环境中更容易水解,因此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不宜用淀粉作为底物,B错误;C、用加酶组和加无机催化剂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可验证酶的高效性,C正确;D、由于碘-碘化钾溶液不能鉴定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不能判断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用蔗糖和淀粉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检测试剂不能用碘-碘化钾溶液,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错误。故选C。14. 下图所示为某一生物细胞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研究发现,该生物当a或b基因纯合时都会致死,自然界只存在AaBb的基因型个体,该生物称为永久杂种。下列哪项是该生物成为永久杂种的必要条件( )A. 该生物之间必须要进行随机交配B. 须保证两对等位基因不发生交叉互换C. 这两对等位

23、基因须遵循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D. 不考虑自然选择,也不存在遗传漂变【答案】B【解析】【分析】平衡致死系统也称为永久杂种,要保持一个平衡致死系统,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各带有一个位置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这两个非等位基因的隐性致死基因始终处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不同染色体上。【详解】A、该生物之间可进行自交或杂交,也可以随机交配,A错误;B、由于该生物当a或b基因纯合时都会致死,且自然界只存在AaBb的基因型个体,所以必须保证两对等位基因不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C、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遗传漂变

24、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所以需要考虑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D错误。故选B。【点睛】15. 下列有关不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事实相符的是( )A. HIV的RNA可通过逆转录合成单链DNAB. 烟草的R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C. 洋葱根尖细胞的DNA通过转录将遗传密码传递给子代D. T2噬菌体可以在培养液中直接复制遗传信息并传递给子代【答案】A【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

25、解】A、HIV为逆转录病毒,其RNA可通过逆转录合成单链DNA,A正确;B、烟草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体内不能发生RNA的复制,烟草的D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B错误;C、洋葱根尖细胞的DNA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到mRNA上,C错误;D、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液中直接生存,D错误。故选A。【点睛】16.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操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操作模拟的是分离定律B. 操作模拟的现象发生在后期IC. 操作模拟的过程发生基因重组D. 雌信封与雄信封卡片数不同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26、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操作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即分离定律,A正确;B、操作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操作模拟的是受精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由于雌雄配子数目不等,因此雌信封与

27、雄信封卡片数可以不同,这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7. 中国科学家利用竹子和水稻人工授粉杂交得到新品种,称之为“中华竹稻”,如图所示为中华竹稻的育种过程,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F1幼苗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进着丝粒分裂C. 中华竹稻自交,子代既有竹子又有水稻D. F1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染色体组型【答案】A【解析】【分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

28、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详解】A、F1幼苗是人工杂交得到的异源二倍体,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 正确;B、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错误;C、中华竹稻是四倍体,其自交子代中不会出现二倍体竹子和二倍体水稻,C错误;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因此显微镜下观察F1幼苗根尖中期细胞可用于染色体组型的分析,D错误。故选A。【点睛】18. 下列

29、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 )A. 高压蒸汽灭菌会有大量水分蒸发,因此培养基应在灭菌后调pHB. 植物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MS培养基成分中没有有机物C. 脱脂棉球容易吸水染菌,因此不能用于制醋装置的直角玻璃管内D. 固定化酶既能与底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因此可以重复使用【答案】D【解析】【分析】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

30、漏出。2.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详解】A、灭菌后培养基pH值变化是很正常的,通常会降低,故在配制培养基时pH时需要稍微高一点,同时灭菌完成后调pH,会使已是无菌状态的培养基染菌,故培养基应在灭菌前调pH,A错误;B、MS培养基成分需要添加有机物提供碳源和氮源,而且完整的植株才能进行光合作

31、用,B错误;C、表层不含有脂肪,有很好的亲水性,虽然容易吸水染菌,但是将其浸泡于75%酒精可作消毒棉球脱脂棉球,因此浸泡于75%酒精的脱脂棉球能用于制醋装置的直角玻璃管内,C错误;D、固定化酶既能与底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因此可以重复使用,D正确。故选D。【点睛】19. 有研究表明生长素能促进H+运出细胞,使细胞周围pH降低,从而削弱细胞壁之间的连接,使细胞伸长。下列关于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推测错误的是( )A. 生长素作用于细胞时需要与受体结合B. H+运出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C. H+可能通过某种方式使细胞壁变得松弛D. 细胞外H+浓度增加造成植物细胞大量失水【答案】D【解析】【分析】生

32、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详解】A、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细胞时需要与受体结合,A正确;B、H+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B正确;C、H+能通过削弱细胞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细胞壁变得松弛,C正确;D、细胞外H+浓度增加不会造成植物细胞大量失水,D错误。故选D。【点睛】20. 如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器官x可以是睾丸或卵巢B. 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激素丙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器官

33、C. 腺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功能D. 下丘脑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因此也属于内分泌腺【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表示促激素,器官X表示甲状腺或性腺,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或性激素。【详解】A、若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则器官X为性腺,即睾丸或卵巢,A正确;B、若器官X代表甲状腺,激素丙表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促进生长发育,即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器官,B正确;C、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刺激蛋白质合成、增加糖元生成和促进脂肪分解,C正确;D、下丘脑是神经中枢,其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所以下丘脑是兼有内分泌的作用

34、,其不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故选D。21. 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B淋巴细胞是唯一能合成抗体的淋巴细胞B. 同一个体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C. 人体所有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的分子标志D. 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等。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详解】A、成熟的B淋巴细胞也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即抗体,A错误;B、同一个体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

35、基因组成相同,都来自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C正确;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而不是直接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故选C。22. 如图是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 N表示种群数量,dN/dt表示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数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食物是影响甲、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B. 甲、乙种群之间竞争关系导致乙种群被淘汰C. 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始终处于稳定型D. 乙种群数量增长方式

36、为逻辑斯蒂增长【答案】D【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2、dN/dt表示种群增长速率,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加,可表示“J”型曲线;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说明为“S”型曲线。【详解】A、气候是影响甲、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A错误;B、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甲、乙种群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错误;C、甲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加,说明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始终处于增长型,C错误;D、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其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蒂增长,D正确。故选D。23. 据报道,持续了数月的澳洲山火烧毁了大片原始森林,造

37、成约10只野生动物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灾过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B. 火灾改变了森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森林群落大多数动物只限于在1个层次上活动D. 原始森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火灾后的森林因为保留土壤条件,或者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是次生演替,A错误;B、火灾破坏了森林群落,但是由

38、于当地的环境条件,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错误;C、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C错误;D、顶级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很低或为0,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但顶级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比演替中的群落高,D正确。故选D。【点睛】24. 新冠病毒(2019-nCo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能进行RNA复制,外表有一层脂类膜,其能识别并侵染肺部细胞进而大量增殖,但目前仍无相应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抗体,说明已被病毒感染B. 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劳氏肉瘤病毒不同C. 新冠病毒复制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酶、原料、模板、核糖体和能量D. 新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

39、途径是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专性寄生物,不能独立生存。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血液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抗体,说明病毒已经激发了特异性免疫过程,据此可推测已被病毒感染,A正确;B、新冠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而劳氏肉瘤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因此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同,B正确;C、新冠病毒复制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酶、原料、核糖体和能量等,而模板由新

40、冠病毒自身提供,C错误;D、新冠状病毒可直接传播,还可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我们要设法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故选C。【点睛】25. 生态学家对某湖泊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辐射能中大部分能量被生产者转化为有机物中的能量B. 该湖泊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C.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经过程被分解者分解D.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答案】B【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

41、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3、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详解】A、辐射能中大部分能量未被固定,只有很少部分的能量被生产者转化为有机物中的能量,A错误;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42、,不循环的,该湖泊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B正确;C、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中经过程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C错误;D、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5+3+23+70=11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3+23+70+15)100%13.5%,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6. 某研究人员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环境,在番茄第1化序第1花开花当天,以25对照,研究了35昼间亚高温处理对番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

43、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昼间亚高温处理可明显抑制番茄的净光合作用强度B. 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来表示C. 昼间亚高温处理对番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是气孔因素造成的D. 25条件下处理,番茄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由第一个曲线图可知,昼间亚高温处理可明显抑制番茄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且35条件下处理,番茄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分析第二个和第三个曲线图可知,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没有明显下降,说明亚高温高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并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详解】A、根据第一个曲线图可知,昼

44、间亚高温处理可明显抑制番茄的净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B、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来表示,B正确;C、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下降,但胞间CO2浓度没有明显下降,说明亚高温高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并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C正确;D、25条件下处理,番茄净光合速率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35条件下处理,番茄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D错误。故选D。【点睛】27. 电导(g)可表示离子通透性的高低,电导数值大表示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高,反之则表示对该离子的通透性低。下图为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Na+和K+电导的变化特征曲线,分别用gNa和gK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5、 )A. a点时为静息电位,此时膜上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B. ab过程为去极化,b点时为最大动作电位C. 复极化过程中,K+向膜外的运输速率先变大后变小D. 整个过程中,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均会增高,但在程度和时间上有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a点时为静息电位,此时膜上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A正确;B、ab过程为去极化,c点时为最

46、大动作电位,B错误;C、由图示可看出,复极化过程中,K+向膜外的运输速率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D、图中显示,整个过程中,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均会增高,但在程度和时间上有差异,D正确。故选B。【点睛】28. 某家族患有两种罕见遗传病,系谱图如下,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一种为范可尼综合征(A、a),病人常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缺陷导导致酸中毒。另-种因缺少法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该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范可尼综合征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范可尼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3号个体产生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配子

47、的概率为1/4C. 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的概率是 1/4D. 若10号个体与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并患有范可尼综合征的孩子的概率为1/202【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3号和4号都不患范可尼综合征,但6号为患范可尼综合征女性,说明范可尼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用A/a表示);又两种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所以棕色牙齿为伴X遗传。又10号患棕色牙齿,而其父亲5号正常,说明棕色牙齿为伴X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详解】A、由分析可知,范可尼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48、B、3号的基因型是AaXBY,其产生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1/4,B正确;C、由5、6可推知10号为AaXBXb,由8、9可推知14号为AaXbY,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XBXb)的几率是1/4,C正确;D、该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范可尼综合征患者,即aa=1/10000,得出a=0.01,A=0.99,所以正常男性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0.990.0110.010.01=2/101,则10号个体(AaXBXb)与一正常男子2/101AaXbY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并患有范可尼综合征的孩子(aaXB_)的几率为1/42/1011/2=1/404,D错误;故选D。【点

49、睛】二、非选择题29. 某稳定的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其碳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箭头代表碳流动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从地表到高空分别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表现为群落的_ 结构。(2)图中的C属于第_营养级,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_。(3)草原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成员,其适当数量对草原起到稳定作用,调查草原鼠种群数量时若被标记后易被鹰捕食,则该种群的估测数值会_。(4)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是_(用图中字母回答),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与_(用图中字母回答)的呼吸量的总和基本相等。【答案】 (1). 垂直 (2). 二 (3). 群落 (4). 大 (5). BCDF (6).

50、BCDEF【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表示次级消费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三级消费者,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详解】(1)草原从地表到高空分别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这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2)由分析可知,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表示次级消费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占第二营养级,D表示三级消费者,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3)草原鼠类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若调查草原鼠种群数量时若被标记后易被鹰捕食,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略微偏小,则会导致该种群的估测数值会偏大。(4)B为次级消费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

51、,E为生产者,F为分解者。题意显示“某天然湖泊处于顶极群落状态”,故此可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处于动态平衡,所以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与BCDEF(图中所有生物)的呼吸量基本相等。【点睛】能正确辨析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顶级群落的特征也是本题的考查点。30. 探究不同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图1是三种不同类型植物的CO2同化方式示意图,图2表示这三种植物在晴明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已知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远高于水稻。据图1分析,图2中B曲线中对应的植物是_,最适合生活在高温干

52、旱地区的植物是_。(2)图2中,在0点到4点期间,A组植物的光合速率_(填“”“=”,或“”)呼吸速率。在12点到14点期间,B组植物CO2吸收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 。C植物16点与14点相比三碳酸合成速率_(填“较高”、“相等”,或“较低”)。(3)将玉米的绿色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发现提取液色素浓度较低,可能的不当操作是_,若欲研究玉米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应以_为自变量,_为因变量进行设计实验。(4)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运用此方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_。【答案】 (1). 水稻 (2). 景天科植物 (3). (4). 气孔开放 (5). 较低 (6). 乙

53、醇加入量过多(叶片少或没加SiO2) (7). 光的波长 (8). 吸光率 (9). O2中氧的来源(或碳的固定途径)【解析】【分析】图1中:水稻直接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用于暗反应;玉米的叶肉细胞可以把二氧化碳固定成C4,并将二氧化碳提供给维管束鞘细胞进行暗反应;景天科植物晚上固定二氧化碳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液泡提供二氧化碳给叶绿体用于暗反应。图2中:A植物晚上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B植物和C植物均在白天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且B植物中午存在午休现象。【详解】(1)图2中A植物晚上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为景天科植物;中午时C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B,根据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

54、和力远高于水稻可知,C可能为玉米,B可能为水稻。生活在高温干旱地区的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白天气孔关闭,基本不吸收CO2,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主要在晚上吸收,根据图1可知,最适合生活在高温干旱地区的植物是景天科植物。(2)A植物白天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而是利用晚上储存在液泡中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图2中,在0点到4点期间,由于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产生还原氢和ATP,所以此时A组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12点到14点期间,B组植物此时气孔开放,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C植物16点与14点相比,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下降,导致三碳酸合成速率下降。(3)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

55、机溶剂,将玉米的绿色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发现提取液色素浓度较低,可能是乙醇加入量过多(叶片少或没加SiO2),若欲研究玉米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应以光的波长为自变量,吸光率为因变量进行设计实验。(4)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14C标记CO2,探究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鲁宾和卡门通过用18O标记CO2和H2O,探究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来源。所以用同位素研究方法可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O2中氧的来源(或碳的固定途径)。【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1和图2中不同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方式,进而分析图2中曲线图可能对应的植物种类。注意:图2中A曲线代表的植物由于白天几乎不从环境中吸

56、收二氧化碳,故白天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不代表呼吸速率=光合速率。31. 某XY型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其花色有红、白两种,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A控制形成红花,a控制形成白花,基因B可抑制基因A的作用。该植物叶型有宽叶、窄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在自然界中雄株窄叶比例远高于雌株窄叶。现取雌雄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亲本F1白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父本:红花窄叶雄株3/163/161/161/16母本:白花宽叶雌株3/163/161/161/16(1)该植株的上述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_(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宽叶相对

57、于窄叶为_性状,控制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已知a基因比A基因多了50对碱基,这种变异属于_。这种变异_(能/否)通过染色体组型比对进行判断。(3)若只考虑花色,取F1中的白花相互杂交得到F2,则F2中红花所占比例是_(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后代红花中纯合子占了_。(4)若只研究叶型,探究F1中宽叶雄株所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请从F中选择合适个体进行实验,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_。【答案】 (1). 是 (2). 显性 (3). X (4). 基因突变 (5). 否 (6). 5/48 (7). 1/15 (8). 【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_

58、_B_和aabb;由于雄株窄叶比例远高于雌株,说明控制宽叶、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表格杂交实验,父本红花窄叶与母本白花宽叶杂交,F1中白花:红花=3:1,说明白花是显性性状;F1中宽叶:窄叶=1:1由于红花Aabb与白花aaBb杂交,后代白花:红花=3:1,根据在自然界中雄株窄叶比例远高于雌株窄叶。可知D、d位于X染色体上,XdY与XDXd杂交,后代宽叶:窄叶=1:1,据此判断亲本基因型AabbXdY和 aaBbXDXd,并且宽叶对窄叶显性。【详解】(1)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A、a与B、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D、d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该植株的上述三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宽叶为显性状,并

59、且控制叶型有宽叶、窄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已知a基因比A基因多了50对碱基,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由于是基因结构改变,故无法通过染色体组型比对进行判断。(3)只考虑花色,亲本红花Aabb白花aaBb杂交,F1中白花基因型及比例AaBb:aaBb:aabb=1:1:1,则产生配子及比例AB:Ab:aB:ab=1:1:3:7,所以F1中的白花相互杂交得到F2,则F2中红花A_bb所占比例是1/121/12+1/127/12+1/127/12=5/48,后代红花中纯合子只有AAbb1种,占(1/121/12)5/481/15。(4)若探究F1中宽叶雄株则需要进行测交实验,故应从F1中选择窄叶雌

60、株进行实验,可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 台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是中国主要的水果之乡,尤以黄岩蜜桔闻名遐迩,同时也以此产生了许多深加工行业,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制备蜜桔果子:选成熟的果子,清水冲洗后切片去籽,为增加出汁率在压榨过程中添加_酶时催化;有些微生物,如_等都可用于生产该酶,提取该酶的过程中应在_(A高温 B酶最适温度 C低温)环境中,为降低成本提高该酶的利用率可采用_技术。(2)蜜桔酒是一种低醇饮品,既保有蜜

61、桔的香气又有清爽的口感,酿制蜜桔酒开始时要先通气,其目的是_。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蜜桔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_法,但此种方法最终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3)果醋含有丰富有机酸,可以促进人体糖代谢,消除疲劳、减缓衰老,制备蜜桔果醋时将醋化醋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此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甘露醇的主要目的是_,该培养过程需在_上震荡培养。(4)在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影响口感的因素有_(写出两点);在果酒发酵过程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因是_。【答案】 (1). 果胶 (2). 苹果青霉、黑曲霉(写出来一个即可) (3). C (4). 固定化 (5). 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6).

62、 涂布法/稀释涂布法 (7). 提供碳源 (8). 摇床 (9). 菌种、温度(或pH、水质、水果种类等) (10). 发酵过程产生乙醇不利于杂菌的生长【解析】【分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起着将植物细胞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去掉果胶就会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水解果胶,与制取果汁有关。制作果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制作果醋是利用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或乙醇转化为醋酸,醋杆菌为需氧型细菌。【详解】(1)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起着将细胞粘合在一

63、起的作用,会影响出汁率并且使果汁浑浊,可在压榨过程中加入果胶酶,能增加出汁率并使果汁变澄清。有些微生物,如苹果青霉、黑曲霉等都可用于生产果胶酶,提取该酶的过程中应在低温条件下,以免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为降低成本提高该酶的利用率,可采用固定化技术将果胶酶固定,使其可重复利用。(2)酿制蜜桔酒利用的是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酿制开始时要先通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蜜桔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稀释涂布法,但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相连时,会被统计成一个菌落,最终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3)将醋化醋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此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甘露

64、醇主要目的是提供碳源,该培养过程需在摇床上震荡培养,可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增加培养基中的溶氧量。(4)在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影响口感的因素有菌种、温度、pH、水质、水果种类等,在果酒发酵过程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因为发酵过程产生乙醇不利于杂菌的生长。【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计数、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掌握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明确相关技术的原理、步骤及条件是解题关键。33. 冬虫夏本是名贵中草药,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濒临灭绝,人工饲养方兴未艾。科学研究者发现,肉毒杆菌Hg4-03 菌株

65、是冬虫夏草优势宿主贡嘎蝠蛾幼虫(以下简称幼虫)肠道有益菌,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给幼虫饲喂肉毒杆菌 Hg4-03菌株可以增加幼虫体重和提高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成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材料与用具:健康状况相似的幼虫若干只,肉毒杆菌Hg4-03,新鲜珠芽蓼根(幼虫食物)。恒温培养箱等。(要求与说明:幼虫体重和酶活性28天测一次,酶的活性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1)完成实验思路选择健康状况相似的幼虫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_。甲组饲喂_,乙组饲喂_,放入相同条件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28天后测量每只幼虫体重和纤维素酶活性,并

66、记录。_统计分析实数据。(2)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_。(要求能够记录前3次实验数据)。(3)分析与讨论研究者发现若新鲜珠芽夢根不进行消毒达不到实验的效果,可能原因是_。你认为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生态学价值是什么? _。【答案】 (1). 测量每只幼虫体重和肠道纤维素酶活性并记录 (2). 一定量的消毒新鲜珠芽寥根 (3). 饲喂等量的消毒新鲜珠芽蓼根和肉杆菌Hg4-03菌株 (4). 重复实验过程 (5). 饲喂肉毒杆菌Hg4-03菌株对幼虫体重和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记录表:第一次(实验前)第二次(实验后第1次)第三次(实验后第2次)组别甲乙甲乙甲乙体重酶活性 (6). 新鲜珠芽寥根上的其

67、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 (7). 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可以缓解过度采挖对野生冬虫夏草的压力,有利于保护草甸生态系统。【解析】【分析】题文分析:科学研究者发现,肉毒杆菌Hg4-03菌株是冬虫夏草优势宿主贡嘎蝠蛾幼虫肠道有益菌,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给幼虫饲喂肉毒杆菌Hg4-03菌株可以增加幼虫体重和提高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可根据对照原则,设计验证实验,来验证研究结果。【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新鲜珠芽蓼根为幼虫食物,给幼虫饲喂肉毒杆菌Hg4-03菌株可以增加幼虫体重和提高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所以实验自变量为是否饲喂肉毒杆菌Hg4-03菌株,因变量为幼虫体重和纤维素酶活性,故实验思路

68、:选择健康状况相似的幼虫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测量每只幼虫体重和肠道纤维素酶活性并记录。甲组饲喂一定量的消毒新鲜珠芽蓼根,乙组饲喂等量的消毒新鲜珠芽夢根和肉毒杆菌Hg4-03菌株,放入相同条件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进行对照实验。28天后测量每只幼虫体重和纤维素酶活性,并记录。重复实验过程。统计分析实验数据。(2)可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前3次实验结果:饲喂肉毒杆菌Hg4-03菌株对幼虫体重和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记录表:第一次(实验前)第二次(实验后第1次)第三次(实验后第2次)组别甲乙甲乙甲乙体重酶活性(3)分析与讨论:研究者发现,由于新鲜珠芽蓼根上的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若新鲜珠芽蓼根不进行消毒,则达不到实验的效果。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生态学价值有: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可以缓解过度采挖对野生冬虫夏草的压力,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点睛】本题以冬虫夏草为材料,考查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包括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难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