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2年11月7日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
2、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响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不仅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而“沟通”不仅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这个渠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的问题。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
4、然),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或许更为迫切,因为“韵”之离散的背后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消失,这是自由诗面临的最本质的文体问题,而可诵读性与可记忆性的削弱只是这个大趋势的两个表征。(摘编自李章斌“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材料二: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土。
5、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相对个体化、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然崩散,与此几乎同时崩散的是语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反抗公共规则(包括韵律规则)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整齐对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新诗深感不适
6、,甚至不屑一顾了。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句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还是诗的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艾青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近些年,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
7、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摘编自王霁良对当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广为流传的诗句多使用便于记忆的韵律,但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却排斥这种写法,这导致当代诗可铭记性不强。B.无韵诗在国外诗歌中较为多见,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当代诗歌杂志中,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读者对此不适应。C.诗歌韵律的重心不是如何写好诗,而是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在创作者间建立比较和传承的通道。D.诗歌无韵化并非意味着完全
8、放弃形式,朱光潜认为,所谓弃韵就顿,体现的是在形式上对旋律美的追求。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名句,表明了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B.当代诗读者市场的缩小,是因为创作者不取悦大众读者,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有意对抗公共规则。C.可诵读性和可记忆性的削弱,不是中国当代诗歌最需关注的,因为这只是诗歌“交流”公共渠道消失的表象。D.根据艾青的观点诗歌的形式应具有自由性,“第三代诗”反传统、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值得推广。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每年岁末,诗社举办
9、的年度诗会,参与者稀少,诗歌写作交流日益呈现“圈子化”倾向。B.结合了声音和视觉艺术的现代数字媒介,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媒介,近年来诗歌刊物锐减。C.学校课本内当代诗歌很少,专门研究当代文学的教授们,对90年代以来的诗歌了解不多。D.“兼职诗人”现象较为普遍,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4.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代中国诗歌缺少韵律的成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亲的鞋子高军“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不好看相”是当地方言,就是脸面上不好看、说不过去的
10、意思,儿子指着这间凋敝残破的护林房,耐心劝说着,“咱家在村里盖的楼房也是数一数二的,里面很宽敞,咱们可以互不相碍,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住着很方便很自由的。”儿子指着的这间护林房可有些年头儿了,当年父亲从村里被选为林场的护林员,林场专门在大山深处盖起这间小房子,他经常住在那里,栽树绿化,防盗防火,间伐修枝,几十年就下来了。现在父亲早已退休,林场也在另一个地方建起了更好的护林房,训练有素的几个年轻护林员也早已上岗,他完全可以搬下来安享晚年。但是他对这里太有感情了,竟然想一直在临废弃的这间破旧护林房里继续住下去。年龄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弱,儿子一直想接他到自己家里住以方便照顾,但是他就是不同意。他经
11、常会在山里转转,拍拍这棵树干,拉拉那个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脸上就都是满足自得的神情了。儿子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情,但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深山里,也确实不能让人放心。这次,儿子做了充分准备,就是打算彻底说服他的,于是继续劝说着“再说了,咱家一辈子从没占过公家的便宜,人家这个房子是林场的公有财产,你已经退休不是护林员了,还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啊。”儿子考虑了几天,觉得这样说会有力度的。“场长说了,这个房子林场已经不用,作废了”“作废了也是公家财产啊。”他沉默了,儿子知道父亲已经心动,就继续坚持着。过了大半天,父亲才又开口:“好吧,我拾掇一下,到时候再搬吧。”并没有多少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好收
12、拾的,但儿子还是尊重了父亲的要求:“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儿子离开后,老人在房内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最后才开始拾掇起来,林场里的工具都早已交回去,收拾半天竟然大多都是他穿破的鞋子。他拿出一条麻袋,开始一双双慢慢往里装着。他拿起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两只鞋的脚大拇指部位都是窟窿,鞋底脚掌和脚后跟部位也都透了气,一个个麻线针脚还能模糊地看出来,他停下来认真凝视着,眼圈慢慢红了。这是妻子用心为自己做的,连搓麻线、纳鞋底做鞋帮,一直到绱起鞋来,费了老婆几天几夜的工夫呢。做这双鞋的时候他们才刚结婚,现在妻子竟然已经去世五年了。当时他对这双鞋很珍惜,走在山路上有时候就脱下来提
13、在手里,光着脚板走路。妻子知道后,心疼地说:“你是有家口的人,你尽管使劲穿就是,我都跟着你了还能少你的鞋穿?”妻子说到做到,经常为他做出新鞋子来。可是他每天都要巡山几次,磨损得太快太厉害,一双鞋子用不多长时间就穿透了气。为让妻子少受点累,他后来摸索出一个办法,就是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轻轻用鞋底蘸一下水,让底面略微湿一下,这样鞋子就会更加耐磨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湿了鞋面,那样的话就会毁得更快。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老婆子啊,俺还想穿你做的鞋呢。”扒拉着,扒拉着,一双用车轮胎皮做鞋底、皮襻交叉钉在上面的自制皮凉鞋露了出来,这种鞋过去都叫鞋垫子,发生孟良崮战役后见了世面的当地人又叫皮坦克,再后来又有
14、了个时尚名称沂蒙凉鞋,过去集市上很多摊位都在卖,价格很便宜,但很耐穿,深受欢迎。“孬处就是磨脚,得先磨破皮肉,然后再磨出来硬皮茧子才成。”他又无奈地摇摇头,陷入了沉思。这双鞋可让他吃苦头了,有一次碰上来偷树的,他一心想抓住人家,结果先是被山坡上的碎沙土滑倒了几次。山上陡坡处随地长着很多擦脚草更让他出尽了洋相,这种草叶片修长,密密麻麻的,地上就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碧绿毛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那次他被滑下去近百米,眼看被追上的偷盗者向一边跑去,结果他停住的地方距离那人更远了,最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人影消失在密林深处。那次他的裤子后腚都擦破了,后来还是妻子给缝了两个对称的补丁才又能穿出去,屁股
15、上擦破的地方过了好多天也才结痂痊愈。第二天儿子来到的时候,看到的除了很简单的几件生活用具外,最需要搬的就是两个大麻袋,儿子一看都是不能再用的破旧鞋子,开始有些烦,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转过头去偷偷抹了一把泪,蹲下给父亲往远处的车上背了过去。下午,儿媳妇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爹,我敬您一杯,在咱们家里你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尤其那些鞋子都记载着一段您的经历,咱们好好保存。你愿意到山上去转转,也随时去就是”他感到眼里热热的,赶紧努力忍住,“爹,咱爷俩干了。”儿子看到,父亲转过头去看了那两个麻袋一眼,眼里也有了泪花。6.下列对小
16、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父亲虽然早已退休,但对大山感情深厚,经常在山里转转,拍拍树干,拉拉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就感到十分快乐满足。B.儿子对父亲非常尊重,带着极大耐心劝说父亲回家,“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言行小心翼翼,折射出儿子对父亲的孝顺。C.小说的最后,儿子给父亲敬酒,说要好好保存那些鞋子,并同意父亲随时可以到山上转转。这表明儿子最终理解了父亲对大山的感情。D.父亲摸索出一个用水轻轻蘸鞋底的办法,让鞋底更耐磨,可以穿的时间长一些,这显示了父亲的聪慧细致,也看出他对妻子劳动成果的珍惜。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17、分)A.父亲拿出一条麻袋,把穿破的鞋子一双双慢慢往里装。“慢慢往里装”这个细节中蕴含着丰富情感,也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这些鞋子往事的回忆。B.“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这里采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把儿子对父亲执拗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给自己丢脸的怨愤传达出来。C.两大麻袋中的每一双鞋子,都记录下主人公护守山林的感人故事,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详细描述,以点带面,能带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D.这篇小说借助儿子的视角来写父亲,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情节叙述和转换也很自然,同时用儿子的言行来衬托父亲的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8.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主人公穿破的千层底布鞋、自制皮凉鞋,有什么作
18、用?请简要分析。(4分)9.“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这一句传达出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遂止宿。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
19、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旅人绝迹。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初二日,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翌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复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
20、盖为高寒所勒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注释阊门:地名。慊:满足。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B.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
21、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C.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癸丑为干支之一,文中此处指癸丑月。B.寺,指教授佛法之地,和尚居住、研修之所,与下文中的“庵”有所不同。C.上人,指道德高尚或居于上位的人,佛教则用以称德智善行的人。D.五更,也称“五鼓”,古人记录夜晚时段的名称,用击鼓或打更来报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松门岭如分界点,先前都是顺着山
22、麓行走,从这里往上则要沿山脊攀行,山势险峻而路滑。B.“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有似“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之景,日光反射,景色卓异。C.初一这天,先雨后晴,行程较长,作者细致描述了国清寺、筋竹岭、弥陀庵等处秀丽的风景。D.作者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经过三道弯曲、回旋流转的飞瀑奇景,驻足其间,流连忘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4分)(2)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4分)14.李白说“天台四万八千丈”,但在徐霞客的笔下,天台山却另有特点。请你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2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释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后主:指三国时蜀国后主刘禅,宠信宦官,最终亡国。还:仍然。梁父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15.下列选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寄景抒情,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B.首联提挈
24、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C.颔联从登楼所见景色写起,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图。D.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16.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
25、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诗句是“_,_”。(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诗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苦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_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_都攻陷了。而关于春天的名字,也必然有这样一段让我们可以_的
26、经历: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只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_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空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空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空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不全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核了又核,算了又算,终于还是不敢宣示统计数字。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千家万户 绿水青山 刻骨铭心 欢声笑语
27、B.家家户户 山村水郭 感同身受 欢声笑语C.千家万户 山村水郭 感同身受 悦耳动听D.家家户户 绿水青山 刻骨铭心 悦耳动听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而所有的鸟不全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读统计数字。B.而所有的鸟不全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核了又核,算了又算,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C.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核了又核,算了又算,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D.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28、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不论在什么时代,怎么读书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时下一些读书类IP走红,聚集起数以亿计的粉丝, ,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此,各界的看法不一。从积极的一面看,读书类短视频以读书为内容、以短视频为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去打开一本本好书。此外,与特殊年代的图书紧缺不同, ,读书类短视频至少要能推荐出好的书籍,以免去很多人的选择困难。肯定读书类短视频的积极意义,也应清醒认识到,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被动接受为特点的读书类短视频, 。因此,读书类短视频应该努力把人引
29、流向读书本身,而非过度宣扬自身可以“让读书变得轻松有趣”。2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优秀的“读书类短视频”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请根据材料概括,不超过25字。(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提起青春,人们会想到初升的太阳;说起青春,人们会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蕾;谈起青春,人们会听到初春时的雨声。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我有那无比绚烂的青春,于是我有了生机盎然的世界。十五六岁的青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打开了人生
30、奋斗的篇章。有的人的青春可能是一路繁花相送,有的人的青春可能是一路披荆斩棘,但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校团委举办以“奋斗吧,青春”为主题的演讲赛,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C 解析:C选项中“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更
31、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可知,韵律影响的是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可以共享的,而并非韵律直接向读者传达。2.答案:C 解析:A项“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可知,这句诗歌成为杰作更重要的是因其在生命层次上的意义。B“因为创作者不取悦大众读者,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有意对抗公共规则”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
32、子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和材料二原文“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可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并非是因为创作者不取悦大众读者,而是因为诗歌和诗人本身的边缘化。D.“可是我们主张反传统、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值得推广”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末尾原文“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可知,作者对“反传统、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是持辩证态度的,并非完全肯定。3.答案:D 解析:D.选项中“诗人往往
33、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并不能说明当代诗歌边缘化。根据材料一原文信息“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可知,古典诗歌中的诗歌创作者一一知识者与官僚群体与当代诗歌是存在一定重合的。而且,当代诗歌中商人群体的出现,也是当代诗歌创作群体对于古典诗歌创作群体的突破与拓展。4.答案:举例论证,作者举诗刊星星等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诗歌的例子,来说明无韵诗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诗主流。对比论证,作者在材料二第二段对比当代诗歌和传统诗歌的分歧,来展示两类诗歌群体对诗歌的不同态度。引用论证,作者在最后一段引用朱光潜和艾青这些大家的言论,分别说明“诗的本
34、质是显示而非说教”和诗歌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的观点。(学生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答案:当代诗歌的文化群体发生改变,诗歌由公共性交流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借鉴外国诗歌“注重诗歌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的结果。当代诗人的个体化写作意识以及他们对于诗歌韵律规则这一公共规则的反抗。(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Il(本题共4小题,16分)6.答案:C 解析:C项,“最终理解了”错误,其实从一开始耐心地劝父亲回去,儿子就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情,只是对父亲孤独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里不放心。7.答案:B 解析:B项,
35、“把儿子对父亲执拗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给自己丢脸的怨愤传达出来”错误,儿子对父亲住在残破的护林房不放心,所以极力劝说父亲搬回去住,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疼爱。8.答案:穿破的鞋子见证了主人公做护林员时的艰辛劳碌,突出了他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形象。鞋子浓缩了他和妻子之间的互相疼爱,让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将现实和往昔串联起来,凸显主人公对妻子的无限怀念和对护林职业的热爱,突出主题。(意思答对即可,学生答出2点,即可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答案:儿子为终于接回父亲,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而倍感激动、幸福,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疼爱。儿子深深明白父亲对护林职业的热爱、对一双双鞋子的
36、情感,从心底理解、敬佩父亲。先端起父亲的酒杯,再端起自己的来,这一细节饱含深情,体现儿子对父亲的孝敬,传统文化产生的温情在儿子身上洋溢开来,令人感动和深思,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答案:B 解析:“云峰”为“僧”的复指成分,不应断开,排除AC;“山险”和“路长”同为主谓结构,“山”和“险”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D。11.答案:A 解析:A.“文中此处指癸丑月”理解错误。原文“癸丑之三月晦”是说“癸丑年三月三十日”,由此可知,这里的“癸丑”指的是年而不是月。12.答案:C 解析:C.“细致描述了国清寺”
37、理解错误。文中关于国清寺只提到两处,分别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和“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由此可知,文章并没有描写国清寺的风景。13.答案:(1)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4分,关键点:“霁”“往复”“发”各1分,大意1分)(2)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一道门,溪水受到石门的约束,势头非常汹涌。(4分,关键点:“如”“为”“束”各1分,大意1分)14.答案:山路曲折难行;山上天气阴晴多变;木石秀丽,草荒山幽,景色多样而新异;宗教文化气息浓厚,寺庵较多。(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参考译
38、文:癸丑年三月三十日,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媚,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隍山,于是停宿于旅舍。四月初一日,早上一直下雨。前行十五里,路旁有岔道,勒马向西朝天台山进发,天色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路,抵达松门岭下。山高路滑,只好舍弃骑马,步行前进。从奉化来的道路,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或临水、登高,都在大山脊上面。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又前行十五里路,在筋竹庵里休息、用饭。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同桌吃饭。他说:从这条路
39、到石梁,山险岭峻路途漫长,不方便携带行李。不如轻装前往,而让担夫将重的行李先担去国清寺等待。我同意他的建议,让担夫挑着行李随云峰先去清国寺,我则与莲舟上人一起从石梁道上动身前行。走过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很多又老又矮的松树,变形的树干弯弯曲曲,树根松叶青绿秀丽,好像城里人家盆景中栽种的奇异清秀的松树桩。又走三十多里,才抵达弥陀庵。在高峻的山岭里爬上爬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没有其他旅行的人。山路荒僻而幽长,弥陀庵坐落在群山间的低地上,恰巧处在山路的中途,可以在庵中吃饭或住宿。初二日,雨才停止。于是越过路上的积水,攀登山岭,溪流、山岩越来越显得清澈、幽静。走完二十
40、里路,傍晚时抵达天封寺。睡卧床上,还惦念着明晨登攀峰顶的事,若有缘份则雨停天朗,因为连日来都是晚上雨后转晴,并没有一天是天亮时晴朗。等到五更时从梦中醒来,听仆人说,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喜欢得无法再入睡。第二天,清晨起床,果然见阳光如火光一般闪耀,于是决策向山顶前进。向上攀爬数里山路,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已快要接近华顶峰了,到达太白堂,而沿途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于是只好重新往上走,然后顺山路登上天台山绝顶华顶峰。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峰高因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回顾峰下四周的山峦上,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觉得非常玲珑明晰。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
41、不开花,大概是因为高处寒冷所造成的。沿旧路下山到华顶庵,经过池边的小桥,翻越三座山岭。溪水潇徊,山峦重重,树木丛生繁密,岩石光采焕发,转过一个地方就有另一处奇景,使观赏愿望得到很大的满足。翻过一座山岭,顺着溪涧走八九里,就见流水形成瀑布从石门飞泻而下,回旋流转,经过三道溪湾。最上面的层次是断桥,有两块巨石倾斜而相结联,溪水迸流两石之间,浪花飞溅,汇合后流转入潭。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一道门,溪水受到石门的约束,势头非常汹涌。最下面的层次,潭的出口很宽阔,而溪水倾泻处有门槛阻隔,只能从低洼的地方斜涌而下。三台瀑布每台都高达数丈,各级的景观都很神奇。但溪流顺台级而下流,弯转的地方被溪湾所遮
42、掩,不能一览无余。夜色四处降下时,才返回。在仙筏桥上停下脚步,(在朦胧的夜色中)观赏如彩虹的天然石桥,瀑布水花飞溅有如喷雪一样的奇妙景观,几乎使人不想去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答案:B 解析:B项“以哀景写哀情”错,应是“以乐景写哀情”;“正衬”错,应是反衬。16.答案: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诗人为自身客居他乡、漂泊孤苦而伤心(2分);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2分);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2分);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2分)。(任答
43、3点,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答案:(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呕哑嘲哳难为听;如听仙乐耳暂明(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答案:C 解析:千家万户:形容住户众多。家家户户: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语境强调多,应选“千家万户”。绿水青山:形容富有生气而秀丽的山水。山村水郭:指水边的村庄,靠近山的城镇。语境是说桃花在村镇各处盛开,应选“山村水郭”。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得让人永远也不能忘记(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的话。
44、语境强调这种经历让人有同感,应选“感同身受”。欢声笑语:欢乐的说笑声。悦耳动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语境指口哨声音的美妙,应选“悦耳动听”。19.答案:D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所有的鸟不全是好的数学家”不合逻辑,“不全是”改为“全不是”;“核了又核,算了又算”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为“算了又算,核了又核”;“宣示统计数字”动宾不搭配,应改为“宣布统计数字”。20.答案:使用了排比、拟人修辞(2分),增强了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突出鸟儿迫不及待要腾飞去探索天空的心情,侧面烘托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观察细致。(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21.答案:读书类短视频盛行如今图书浩
45、如烟海并不能代替阅读本身(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22.答案:推荐好书,激发兴趣,把人们引向读书本身。(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四、写作(60分)23.作文评价整体要求内容:立意准确,思想深刻,中心突出。观点鲜明,论证富有思辨性,围绕材料、结合实际阐述观点,进行论证,说理透彻,事例翔实。表达:文体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准确简练,富有文采。论证严密,论证方法丰富。书写:卷面整洁,书写正规,美观大方。本次作文评分切入分45分。作文审题参考: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为我们展现青春对于人类和青年的重要意义,还谈论了不同的人所拥有
46、的不同青春色彩。这很容易让我们走进审题误区,以为文章是要我们谈论对于“青春”的感想。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但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才是对我们做出的写作提示。试题在末尾的写作要求班级计划举办以“奋斗吧,青春”为主题的演讲赛,也告诉我们,此次作文应当结合“奋斗”与“青春”两者来作文,不能脱离“奋斗”空谈“青春”,也不能脱离“青春”大谈“奋斗”。审清了题目要求,这道作文题也就变得简单了。行文构思上,我们可以谈论“奋斗”可以怎样为“青春”增添光彩,也可以阐述“青春”应当需要怎样的“奋斗”精神,应当怎样去“奋斗”。此外,注意这道作文题要求我们写作的是演讲稿,我们需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参考立意:1.无奋斗,不青春。2.青春要靠奋斗一步步向前。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4.奋斗,放飞青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