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模块素养评价A(第一至七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020银川高一检测)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解析】选B。材料首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
2、,故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故B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提及抵御外族的问题,排除A;材料不单单在强调政权如何统治的问题,也强调了宗族内部应如何相处的问题,排除C;D只看到了诸侯应履行的义务,过于片面,排除。【补偿训练】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解析】选A。据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可知商朝祭祀对象的广泛
3、性体现了商朝人的美德,故A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体现的不是宗法制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专制王权,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早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错误;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社会等级并不森严,故D错误。2.(2020鄂东南高一检测)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可见,西周分封是()A.“天下一家”文化认同的必然B.对上古及夏、商制度的承袭C.生产和交通技术等落后的结果D.大一统在制度文化上的体现【解
4、析】选C。柳宗元并不认为分封制是最好的制度,只是现实形势的必然结果,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生产、交通和军事技术及相关制度的进步,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增强,分封制最终被郡县制取代,故选C;“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更多的是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制度的承袭关系,排除B;“大一统”不只是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而西周并没有真正出现这样的局面,排除D。【补偿训练】(2019成都高一检测)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5、D.禅让制【解析】选A。“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的核心意思,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属于分封制的内容,故选A。3.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解析】选C。据材料“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可以得出,其强调的是君主代理上天治理百姓,体现了对王权的神化,以达到强化王权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故A错误
6、;材料反映的是周礼的相关内容,是在周建立后才有的,故B错误;材料所述的“周礼”借助天以神化王权,不是要密切王权和神权的关系,故D错误。4.有论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这一结论的是()A.奠定了辽阔的疆域版图B.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选C。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故C与题意相符。【深化点拨】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
7、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5.(2020浙江1月学考)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解析】选A。“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是加强皇权、分割相权的反映,故A正确;材料和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无关,故B错误;“内朝”“外朝”是在西汉,故C错误;
8、古代的政治决策不可能走向透明开放,故D错误。6.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解析】选B。材料表明在北宋通过科举做官的平民阶层越来越多,与宋代科举制的改革扩大增加科举名额等有关,说明了选官制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B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
9、员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优秀的结论,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员人数的激增,阐述的是官员来源的构成,C不正确;科举制没有对世家子弟进行限制,D不正确。 7.(2020雅礼中学高一检测)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随着内阁地位的上升,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票拟”。宣德时期,经过内书堂训练,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太监也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这一现象表明()A.君主权力日渐衰落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变化C.宦官掌握决策权力D.内阁完全丧失议政功能【解析】选B。根据材料明朝在宣德时期,“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表明中枢决策
10、过程发生变化,故选B。明清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故排除A;君主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排除C;材料中“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补偿训练】某文献记载:“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此处省略的主语应是 ()A.明太祖B.明成祖 C.康熙帝D.雍正帝【解析】选B。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参预机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故本题选B。8.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运行示意图,下列关于该机构论述正确的是()A.属于中央一级决策机构B
11、.它是内阁的上一级机构C.其长官需定期觐见皇帝D.造成了皇权的过度膨胀【解析】选D。根据图示“明发上谕”“廷寄上谕”等信息可知空白处为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故选D。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排除A。军机处和内阁是互不统属的机构,排除B。军机处官员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排除C。【补偿训练】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解析】选D。A
12、是错误的,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材料内容表明嘉庆帝对军机大臣的职责有所顾忌,他认为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所以B不正确。C与材料内容不符。本题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这与D的表述相符。9.(2020黄冈高一检测)公元前5前4世纪,在经历激烈的战争冲突后,雅典城邦通常会选出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公民,在为阵亡将士举行的公共葬礼上,以理想主义的方式面对包括外邦人在内的听众发表演说。雅典葬礼演说()A.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广泛参与B.巩固了雅典公民的城邦认同C.保证了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D.反映了直接民主的严重弊端【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葬礼演说听众众多,而且通过理想主义
13、渲染,可以激发雅典公民对城邦制度的骄傲和对自由正义的不懈追求,故B正确;葬礼演说无法保证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故C错误;葬礼演说属于城邦公共活动,不属于政治活动,故A、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错误。10.(2020广州高一检测)罗马法规定傍河的公路被洪水冲毁或因其他原因崩坍时,则傍河修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在修筑水渠时得征购所通过的土地,并就地以合理价格征用修渠所需要的材料。这表明罗马法()A.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B.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C.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不承认公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所列案例可知罗马法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时优先保障公共利益, 如“
14、傍河修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故B正确;材料中关于修建水渠的法律规定显然体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故A、D排除;材料中公路、水渠的修建并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排除。【补偿训练】(2019滁州高一检测)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解析】选D。材料“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反映了罗马法注重法定的形式,体现了形式主义的特征,故选D。材料未涉及审判的程序是否严密,A
15、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习惯法的原则,B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奴隶主贵族利益,C错误。【深化点拨】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11.1861年,伦敦一家报纸经过统计后指出: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经由政府之手通过的。这表明()A.英国内阁的权力比较大B.英国内阁拥有立
16、法权C.英王的立法权开始被剥夺D.内阁和议会权力平等【解析】选A。材料中“1861年”“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经由政府之手通过的”等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中逐渐出现内阁权力膨胀几乎垄断全部立法提案权的现象,故A正确;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故B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中英王立法权已被剥夺,故C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内阁要对议会负责,故D错误。【补偿训练】不少史学家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具备了“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体现这一现象的举措是()A.确立君主专制B.实行双王政治和君主立宪C.开创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D.确立议会制度【解析】选C。材料中说英国政治具备“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
17、特征,根据所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都是英国首创,且从君主立宪制到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基本都采用改革的平和方式,体现了“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故C正确。【拓展延伸】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的权力受议会的制约,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2)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3)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在此后逐渐下移到公民,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12.(2020荆州高一检测)钱
18、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成为帝国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美国人当时不愿派总督去统治菲律宾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国国内矛盾尖锐,无暇他顾B.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C.违背美国立国的民主精神D.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解析】选C。若美国派总督去管理菲律宾,这违背美国立国的民主精神,故选择C; “美国国内矛盾尖锐,无暇他顾”,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对美国而言只是一个浅层次的原因,排除B;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主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避免卷入欧洲事务,排除D。13.1
19、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可议决德国的一切政策、法令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解析】选D。“帝国议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举产生”强调了帝国议会产生的方式具有民主性,D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B说法错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无法体现。14.(2020资阳高一检测)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
20、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B.对外政策灵活变通C.国家主权意识较淡薄D.受西学东渐影响大【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体现了清政府在关税问题上对国家主权的出卖,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国家主权,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权意识淡薄引起的,故D正确。15.自疫情暴发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谈道:“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选项能证明“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的是() A.百团大战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义
21、和团运动【解析】选B。本题抓住题干关键词:“武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再结合相关知识可知,武汉包括汉阳、汉口及武昌三镇,故B与题意相符。【拓展延伸】用不同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现代化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3)社会史观: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4)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5)全球史观:辛亥革命是世
22、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尤其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6.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外争国权“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D.五四运动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解析】选C。题干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但又不盲目排外的群众运动。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但盲目排外,A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外争国权”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B与题意不符,C与题意相符;五四运动是群众自发的爱国运动,并非组织严密,排除D。17.(2020泰州高一检
23、测)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这表明()A.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引发二月革命【解析】选D。解题关键是“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题干材料表明沙皇制度的残酷压迫和帝国主义战争,促使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激起人民极大的反抗力,是二月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18.毛泽东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说:“共产党人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
24、者。”据此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开辟敌后抗日战场B.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解析】选B。根据时间信息“1935年12月”“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B与题意相符;A与D是在两党合作之后出现的,C发生在1936年12月,故A、C、D与题意不符。19.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
25、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解析】选A。费正清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使中国由一个战争的牺牲者转变为世界大国,故A正确。其他说法皆不符合史实。20.1946年4月28日,上海市举行参议员选举。凡二十岁以上男女公民,均可凭国民身份证或领取国民身份证(申请书)收据,或持有由保长或甲长开具的证明文件,往各区投票处依照程序投票。这一现象()A.表明民众人身被控制严格B.说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C.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D.反映了民主政府的建成【解析】选C。材料所述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的普选情况,这种选举方式是当时政治民主化探索的体现,故C正确;根据材料“
26、往各区投票处依照程序投票”可知,体现了政治民主选举的问题,而不是民众人身被控制,故A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上海地区举行参议员选举的问题,不是维权的问题,故B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4月28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民主的探索,不能体现民主政府的建成,故D无法由材料信息得出。 21.(2019合肥高一检测)如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制定社会主义宪法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解析】选A。中国人民政
27、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故选A。B错误,这个时期政治协商制度还没有建立;C错误,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宪法;D错误,与事实不符。22.(2020冀州高一检测)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政治权利状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宪法版本政治权利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授予未规定未规定授予言论授予授予授予授予选举权授予授予(协商)授予(协商)授予鸣放与辩论权未授予授予授予未授予申诉、诉论授予授予授予授予少数民族自治权授予授予授予授予A.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 B.中国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C.
28、公民权益得到法律保证 D.国家法制建设步伐加快【解析】选A。根据图表材料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举权”“鸣放与辩论权”等内容在不同的年代的宪法中存在差别,甚至这些权利存在“未授予”情况,说明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民主化发展的程度,而是强调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故排除B;在某些年的宪法中,中国人民的若干权利没有得到宪法的授予,无法体现公民权益得到法律保证,故排除C;材料强调中国政治文明曲折性,没有体现国家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故排除D。23.“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
29、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军事力量的失衡B.意识形态的对立C.经济水平的差距D.同盟力量的差距【解析】选C。苏联是一个军事政治大国,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经济没有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这造成了两国之间的“不对称性”。结合分析,只有C符合题意。24.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的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却准备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一番言论反映了()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C.不结盟运动正在逐渐兴起D.多极化世
30、界格局开始形成【解析】选C。本题解决的突破口是材料中关键信息,“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及“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1961年 ,它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故C与题意相符。【补偿训练】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A.可化解两大阵营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 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
31、的瓦解【解析】选C。题干中的“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信息,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故选C。A、D表述具有片面性,故排除;B不符合史实和题干材料意思,故排除。25.(2020济南高一检测)下图漫画中,“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张开大嘴将要吞噬“伊拉克”和“叙利亚”,山姆大叔(美国的象征)感叹说:“好吧,好吧,我想念萨达姆了”该漫画意在 ()A.谴责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威胁世界和平B.揭露了美国试图称霸世界的野心C.讽刺美国插手地区事务充当世界警察D.呼吁各国联合制裁国际恐怖主义【解析】选C。根据材料
32、并结合所学知识,ISIS与伊拉克属于地区战争,而美国却在地区事务中过多的干预,漫画是在讽刺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故C符合题意;ISIS与伊拉克属于地区争端,而不是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并没有威胁世界和平,故排除A;材料中只能得知美国插手地区事务,没有体现美国试图称霸世界和呼吁各国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故排除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
33、、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8分)(2)根据材
34、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元朝的中书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回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杯酒释兵权;设“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看法:阻止了地方割据,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靖康之难,北宋被金灭亡。(2)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
35、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3)职能:跪受(奏)笔录,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中央各部门或地方大臣去执行。 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斗争。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中强调:“
36、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别分析这两种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
37、述经过这两次大的反复,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是如何实现转折的。(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还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争论;第二问结合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史实来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所述“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来回答。答案:(1)不同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左”倾领导人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犯“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在
38、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来该道路被放弃。(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博古等人犯“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由内战向民族抗战的转折奠定了基础。28.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幻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39、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 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
40、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 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自身又成为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响应这一号召,开始行动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4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2分)(4)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第二、三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政治力量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回答。第(4)题回答两极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即可。答案:(1)根本原因: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举措:成立“北约”。(2)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3)一超多强。(4)变化趋势:由美苏“冷战”对峙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或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