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六)(第六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浙江高一检测)毛泽东为某次会议致开幕词,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该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强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背景一致,故C正确;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召开时,新中国已经建立,正值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故A不符合题意;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任务是国家领导人就职、任命政务院总理,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施政方针,故B错误;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任务是实现政治协商会议的转型,故D不符合题意。【深化点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新民主主义原则;1954年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3、,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2020石嘴山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A.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B.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C.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D.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性、民主性特点,D正确;A只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错误;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是1997年提出的,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民族团
4、结,C错误。3.(2020济南高一检测)近代以来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解析】选B。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故B正确;A、C、D皆为B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故B可以概括A、C、D,更符合题意,答案选B。【补偿训练】1954年,当选第一
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A.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体现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精神C.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D.形成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解析】选D。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D。4.(2020南京高一检测)“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四大特征是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
6、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制度【解析】选B。根据“统一战线”,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结束,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B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统一战线”,排除A;C、D不符合“统一战线”,排除。【补偿训练】“好花终需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村民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党派无关,故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少数民族地区自治的制度,与党派无关,故B错误;村民选举制度是基层的民主制度,与党派无关,故C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克服了西方党派间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保证了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故D正确。5.“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A.民族区
8、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解析】选A。“路径依赖”的关键点不在于是正方向或负方向的影响,而在于制度形成后持续影响其后的决策和选择。结合选项内容可知,我国在建立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后相继又建立了四个民族自治区,体现了路径依赖的特点,B、C、D则无法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故选A。【补偿训练】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B.郑成功收复台湾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9、战线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正确。6.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是肯定人权,故A正确;材料跟人文主义精神无关,故B错误;材料保证公民的权利,没有呈现人民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故C错误;主权在民,是人民拥有对主权的使用权,材料呈现的是
10、对个人权益的尊重,故D错误。【补偿训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解析】选A。“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宪法的性质,“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了宪法的地位,故A正确。7.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
11、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A.“文化大革命”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B.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选C。A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B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完善;D是随着1982年新宪法的修订,刑法民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的制定之后加强的,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秋菊把村长告上法庭,说明了村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故选C。8.(2020盐城高一检测)广西河池市屏南乡合寨村在1980年草创了我国第一个农村村民委员会。在村委会成立之初,村内农民团结一致,积极开展本村工作,相互监督、相
12、互管理、相互支持,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使村民专心搞农业生产。这反映了()A.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尝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巩固【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农村村民委员会”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故A正确;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的是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的是民族自治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错误,政治协商制度处理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补偿训练】据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市原人大代表熊某纠集多名同族兄弟称霸乡里,威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干扰基层组织选举
13、。材料中“村霸”现象的存在()A.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B.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C.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D.摧毁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选B。“村霸”作为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起到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作用,故A错误;基层民主主要表现为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村霸”干扰基层组织选举,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故B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村霸”现象与此无关,故C错误;“村霸”现象违背基层民主,并不能起到摧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故D错误。9.(2019北京文综T1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
14、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香港、澳门的领土主权及其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立足国家民族立场剖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题意和所学可知香港、澳门两地是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或者骗取方式强占的中国领土,因此领土主权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得到联合国的认可体现了我
15、国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B正确。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就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A与题中时间“1972年”不符,排除;“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的,C错误,排除;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D错误,排除。 10.(2020南昌高一检测)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 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C.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
16、、互不分离 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促进,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香港与祖国便难以分离了,故C正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是在对香港经济发展给予宏观指导和建议,香港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上有自主权,故“主导作用”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超级联系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它利于“一国两制”,但并未影响“一国两制”的内涵,故排除B;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确定的,拓展香港国际活动空间违背“一国两制”根本原则,故排除D。【补偿训练】
17、“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解析】选C。注意诗歌中的最后一句话“振兴中华同尽责”,这体现了海外华人愿意一起与大陆同胞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故答案为C。11.1990年10月7日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统一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
18、责任。”这表明当时台湾()A.认同“九二共识”B.承认“一国两制”C.坚持“一个中国”D.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解析】选C。“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达成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台湾当局时至今日也没有承认“一国两制”,故B错误;根据材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可知,这一时期台湾当局也是坚持和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故C正确;台湾当局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这是发生在2008年而非20世纪90年代的史实,故D错误。12.(2019南昌高一检测)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C.政
19、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解析】选C。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与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不符,故A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均在改革开放前,故B错误;材料分别呈现的是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可知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故C正确;特别行政区不能说明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
20、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
21、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5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11分)【解析】第(1)题,据“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说明前提;结合所学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第(2)题,据材料二“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政策治国”归纳原因;
22、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依法治国。答案:(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要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4年10月,邓小平宣称,“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
23、的。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稳定和繁荣,也不能和平解决问题”。“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资本主义存在,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或者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的意义还在于为中国伤脑筋的台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按照目前的建议,如果台湾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它不仅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保留军队。”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材料二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
24、领土完整。依据前款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2005年3月14日胡锦涛主席签署的反分裂国家法(1)依据材料一,结合你的认识,指出对台湾和香港问题提出和平解决方式的主要原因。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是否相同?对这两个地区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分)(2)我国制定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何在?(6分)(3)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经贸联系日益密切,请从社会、文化、经济角度简要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香港澳门问题的实际、保持香港台湾稳定、发展社会主义
25、生产力等角度回答。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者实现和平统一的不同在于双方自治权力的大小不同。第(2)题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家和平统一、民族利益、遏制台独等角度作答。第(3)题应结合两岸历史文化、经济文化交流,双方经济互补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主要原因: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避免非和平方式引起的动荡和争端,保证两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尊重两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易于化解矛盾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相同。香港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涉及国际关系;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它是中国的内政,主要是和平统一问题,两者在根本性质上不同。主要区别:在台湾和平统一的条件中有允许保留军队这一条。(2)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3)两岸民族文化相同,血缘联系密切,相互交流方便。海峡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台湾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大陆转移,促进台湾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祖国大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广阔;拥有台湾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源、能源等;同时祖国大陆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改革,社会稳定;采取了积极吸引投资的贸易政策。两岸地域相连、交通便利。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