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6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地球上某点的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高纬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A60N,160E B60N,20W C60S,20W D30S,160E读某地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2C点属于 ( )A170EB170WC南寒带 D中纬度3CD之间 ( ) A实际距离:555千米 B方位:C在D的东方C最短航线:沿纬线行进D气温:一定相等读下面的四幅图,完成以下问题。4图中四地中同时位于
2、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ABCD5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比例尺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完成下列各题。6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 )A199m B249m C299m D349m7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北流向东南 C西南流向东北 D东南流向西北下图为中国某一著名地理事物的局部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9该地理事物可能是( )A河流 B梯田 C沙丘D山脉10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ABCD11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
3、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读甲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B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C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 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下图是“地球日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由图判断此日在(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13若此刻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80,则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A(0,0)B(0,90E)C(0,90W)D(23.5S,0)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日零时2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卫星发射时,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11月1日13时26分B10月31日11时26分C10月31日13时26分D11月1日11时26分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地B地C地D地17关于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西半球B位于低纬度C位于热带D位于南温带18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从A到C的最近走法是()
5、沿AC所在经线向南走沿ABC所在直线向南走一直向正南方向走 先向西南,再向东南ABCD甲乙丙丁四个世界著名海峡位置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9甲、乙、丙、丁四个海峡中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是( )A甲B乙C丙D丁20关于四个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东半球B乙在西半球C丙是大洲分界线D丁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如图示意某地降水与气温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该图反映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22下列哪个城市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B上海C开普敦D悉尼23按图中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
6、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合掌造是日本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左上图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B台风频发C多洪涝灾害D冬季暴雪25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Aa地Bb地Cc地Dd地读世界人口聚居地分布图(颜色越深越密集),完成下面小题。26关于人口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气候干旱而分布稀疏的是B因气候湿热而分布稀疏的
7、是C因海拔和纬度因素而分布密集的是D因农业基础好而分布密集的是cde27有关人口分布稀疏甚至成为无人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处气候严寒,热量不足B处资源贫乏,缺少生产资料C处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开垦土地D处为孤岛,不便于对外联系下图示意中亚通向中国的输气管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从中亚进口( )A棉纤维、原油B机械设备、丝织品C货运车辆、钢材D电器、电子产品29图中输气管道沿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 牧场畜牧业ABCD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题。30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景观以草原
8、、荒漠为主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31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关于日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个群岛国家B山地多,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关东平原是其最大的平原C属季风气候,大陆性明显D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十分发达33图中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岛屿或半岛是( )AB CD34图中岛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是因为( )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 D可以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读下图完
9、成下列问题。35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水稻B棉花C黄麻 D小麦36印度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二、综合题(本卷共4题,共46分)37(10分)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3分)(2)说明图中公路选线的合理性。(3分)(3)与A地相比,B地植被生长更茂盛,说明理由。(4分)38.(10分)读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的主要不同。(6分)(2)图中C城市为该国南部著名工业中心,说明
10、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和区位条件。(4分)3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咸海的位置及其变迁(如下图)材料 2 近年来,咸海一带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一年到头,狂风不止,空中盐粒飞舞。(1)试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4分)(2)请分析材料2中所述的盐粒来源。(4分)(3)乙国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试分析该农产品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40.(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中欧班列”应运而生。2017年4月29日,中欧班列首次采用冷链运输白俄罗斯的液态奶等食品。白俄罗斯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550
11、700mm。该国是世界五大奶制品出口国之一,奶牛场高度集中,超过90%的产量都来自于国有牧场。从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货运班列,首趟运行21天,比海运缩短约10天。下图示“义新欧”班列路线。(1)阿斯塔纳是“中欧班列”运行线路经过的重要城市之一。说出两种该城市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4分)(2)分析白俄罗斯成为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3)西班牙的果蔬在欧盟市场竞争力强。分析该国果蔬种植有利的气候条件。(4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AABDCCBAABC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BDDCCC
12、CACBD252627282930313233343536CBAADCCCDDAB37. (10分)(1)峡谷处建坝工程量小,节省建筑投资;口袋型洼地,库容量大,利于蓄水;腹地广阔,集水区域较广。 (3分)(2)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连接多个城镇,客、货运输量大。 (3分)(3) B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更好;B地等高线较稀,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土壤更肥沃。 (4分)38(10分)(l)朝鲜半岛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中部和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度较高,69月为雨季,降水量大;105月为旱季
13、,降水较少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印度半岛的季风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6分)(2)电子工业。科技教育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良。 (4分)39(13分)(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上气候变暧,蒸发量加大;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大风频繁;阿姆河、锡尔河沿河农业引水灌溉,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使入湖淡水锐减。 (4分)(2)湖中的盐分在岸上积累;土壤中的盐分。 (4分) (3)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不足。 (5分) 有利条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强温差大;河流沿岸,可引水灌溉,水源充足;位于图兰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沙性透气性好,利于棉花根系生长。40 (13分)(1)风能、太阳能 (4分)(2)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原奶品质好,产量高;机械化水平高;有冷链物流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5分)(3)纬度低,热量充足,作物的气候生长期长;成熟期早,上市早;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