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789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据南京市气象台消息,2019年7月24日,南京结束了为期33天的“梅雨”季节,之后进入 持续高温晴热的“伏旱”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梅雨”季节结束后一个月内,南京市A. 昼长渐长B. 正午太阳高度渐小C. 日出渐早D. 自转线速度渐小2.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影响南京 “伏旱”天气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A. B. C. D. 3. “伏旱”期间,南京市 多晴朗天气多阴雨天气盛行偏南风盛行偏北风A. B. C. D. 【答案】1. B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2019年7月24日“梅雨

2、”季节结束,之后一个月内,即7月24日至8月24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包括南京市在内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昼长变短,A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点远离南京,正午太阳高度渐小,B正确。此时期间,南京市白昼时间变短,则日出渐晚,C错误。南京的自转线速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错误。【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伏旱”天气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属北半球反气旋天气。根据气流方向判断,图A表示南半球反气旋,图B表示北半球反气旋,图C表示北半球气旋,图D表示南半球气旋。因此图中能正确反映影响南京 “伏旱”天气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图B,B符合题意,排除A、C、D。【3题详解】“伏旱”天气是“副高”高压脊控制

3、形成的,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南京市多晴朗天气,因此正确、错误;“伏旱”期间,南京市位于“副高”高压脊南侧,盛行偏南风,因此正确、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点睛】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国锋面雨带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R河发源于祁连山,最终注入沙漠地区的

4、L湖。该河上游地区年均降水量超过350mm,夏季径流量日变化大;下游年均降水量不足40mm。下图示意R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R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A. B. C. D. 5. 21世纪以来,R河流域汛期明显提前。其主要原因是A. 厄尔尼诺影响B. 全球气候变暖C. 上游植被减少D. 山地降水增加【答案】4. A 5. B【解析】【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河上游地区年均降水量超过350mm,该河上游发源于祁连山,因此山地降水是R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河上游发源于祁连山,夏季径流量日变化大,祁连山冰川分布较多,因此冰雪融水是

5、R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符合题意;图中显示,R河沿途湖泊少,最终注入L湖,因此湖泊水不是R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不符合题意;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夏日变化大的特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5题详解】从上题分析可知,R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冰雪融水量主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21世纪以来,R河流域汛期明显提前,说明当地气温上升,因此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B符合题意。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它本身不能导致升温,排除A。没有信息表明,该河上游植被减少,21世纪以来,我国注重保护山地植被,该河上游植被减少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山地降水增加并

6、不能导致流域汛期明显提前,排除D。【点睛】当全世界平均温度升高1,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 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蓝窗的形成过程中

7、A. 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 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 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 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7. 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 沙滩B. 海蚀崖C. 风蚀柱D. 石钟乳【答案】6. C 7. B【解析】【6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符合题意。“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排除A。“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排除B。“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

8、,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排除D。【7题详解】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沙滩是海水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A。海蚀崖是海水侵蚀的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符合题意。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C。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D。下图为我国某河段及城市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甲、乙、丙、丁四地中,以流水侵蚀为主的是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A. B. C. D. 9. 图中城市位于A 背斜B. 向斜C. 地堑D. 地垒【答案】8. A 9. C【解析】【8题详解】在弯曲的

9、河道中,由于流水的惯性作用,往往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为主,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甲、丙位于凹岸,乙、丁位于凸岸,因此以流水侵蚀为主的是甲地和丙地,即、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9题详解】读城市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图中城市所在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断裂下陷,应属于地堑构造,因此城市位于地堑,C正确。城市地下的岩层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因此不会位于背斜和向斜,排除A、B。地垒构造是指中间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断裂上升,与城市所在构造特征不同,排除D。下图北半球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M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10、图中 N 最可能是A. 热带雨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亚寒带针叶林D. 苔原11. 甲、乙、丙、丁四山所处纬度最高的是A. 甲山B. 乙山C. 丙山D. 丁山【答案】10. B 11. B【解析】1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图中M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图中 N位于M带以下,热量条件较好,按照垂直带谱变化规律推测,N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符合题意。因M带为温带植被,其下直接出现热带植被的可能性较小,排除A。图中 N位于M带以下,热量条件较好,M为温带森林,其下出现亚寒带森林和苔原的可能性小,排除C、D。【11题详解】判断山地所在纬度高低,主要通过比较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特征。结合垂直自然带

11、谱分布的一般规律据图推断,甲、乙、丙、丁四山的基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些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进行对比可知,四山的纬度从高到低排除顺序是乙、丙、丁、甲,因此所处纬度最高的是乙山,B符合题意,排除A、C、D。【点睛】根据垂直地带谱和水平地带性的关系,一般将世界垂直带谱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在海洋性系统中,垂直带谱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带系统,大致按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寒荒漠积雪冰川这一序列变化,自低纬至高纬,带谱结构趋于简单。在大陆性系统中,在中纬度出现特殊的干旱、半干旱垂直带谱,即草原荒漠垂直带谱。12.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

12、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气压状况看,地为_;从气流状况来讲,地为_。 (2)地的风向是_;两地相比,风力较强的是_地。 (3)下表所反映天气系统过境时日期是_。此日该地出现_、_等天气现象,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是_。该气象灾害易出现在甲、乙两地中的_地。 (4)图示季节,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答案】 (1). 高压 (2). 气旋 (3). 西北风 (4). (5). 1月3日 (6). 大风 (7). 降温 (8). 寒潮 (9). 甲 (10). 亚洲高压(或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旋和

13、反气旋天气系统、风向和风力、冷锋天气系统、大气活动中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从气压状况看,地气压值中间高、四周低,应为高气压;地气压值中间低、四周高,应为低气压,从气流状况来讲,地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应为气旋。(2)图中显示,地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图中、两地相比,地等压线比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因此风力较强。(3)表格信息表明,日均气温不断下降,气压上升,天气由晴转雪再转晴,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表中信息表明,1月3日出现中雪天气,风力明显增大,因此所反映天气系统

14、过境时日期是1月3日。表中信息表明,1月3日该地出现大风、降温、降雪等天气现象。表明信息表明,当地在短时间内气温降低10以上,并出现大风天气,因此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是寒潮。根据图中位置和天气系统符号判断,甲为冷锋,乙为暖锋,因此该气象灾害易出现在甲地。(4)图中显示,北半球出现了非常强大的高气压,应是大陆上形成的冷高压,因此图示季节为冬季,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因中心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又称为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境内多山,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4,河流短小急促,多呈东西流向。下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区域渔业资源丰富。(1)日本河流参

15、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2)图示M、N两地纬度相同、海拔相近,但降水(雪)量季节差异大。与M地相比,N地降水(雪)量大的季节是 ,理由是 。 (3)图中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 ,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图中甲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4)东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水资源却严重不足。请你为其提供几点合理建议。【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2)冬季N地冬季受来自海洋的冬季风影响,降水(雪)量大;M地受地形阻挡,降水(雪)量相对较小。(3)暖流增温增湿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4)提高水价、海水淡化、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日本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

16、道小题,涉及水循环类型、降水分布及成因、洋流性质及影响、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途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详解】(1)日本气候湿润,境内河流的河水最终注入海洋,属外流河,因此日本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海陆间水循环,也参与了陆地水循环,但由于国土狭小,陆地水循环水量不大。(2)图示M、N两地纬度相同、海拔相近,但降水(雪)量季节差异大。这与当地的盛行风密切相关。夏季时,当地盛行东南季风,M地为迎风海岸,水汽多,降水较多;冬季,当地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节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进入日本群岛,N地为迎风海岸,水汽丰富,加上日本群岛中的山脉抬升,降水(雪)量大;而M地为冬季风背风海岸

17、,降水相对较少。(3)图中显示,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因此按性质划分属于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图中显示,甲区域为北海道附近海域,该海域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底层营养元素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因此渔业资源丰富。(4)东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水资源却严重不足。缓解当地水资源不足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从“开源”角度来看,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当地降水量丰富的条件,充分收集雨水利用;兴修水库蓄积水源等。从“节流”角度来看,可以通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来增大水资源利用率;可能通过提高水

18、价来让人们提高节水意识等。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其中自然带目前正遭受大面积砍伐。 (1)图中自然带名称是 ,其对应气候类型是 。 (2)图中、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3)图中自然带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4)分析自然植被被大量砍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3)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4)植被破坏,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

19、碳的能力减弱,不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植被减少,造成土壤流失加剧,造成河流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亚洲东部和东南部自然带分布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自然带分布、自然带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中自然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图中自然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图中自然带位于赤道附近,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3)图中自然带更替,是随纬度变化而更替,因此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或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不同纬度的热量条件有明显差异,导致了这种分异规律,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4)自然植被被大量砍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应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生物、气候、土壤、水文等)进行分析。植被破坏,直接影响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还通过影响生物栖息地间接影响生态;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有可能加剧全球变暖趋势,还会当地局部气候变化;植被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土壤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含沙量加大,下游淤积,导致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可能性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