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道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卷上)1.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
2、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3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而言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
3、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管辖的疆域4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 )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 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5汉武帝时期,所设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品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见,
4、刺史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导致了尊卑失序C削弱了丞相权力 D造成了封国问题6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7公元前44年,一场大规模的“刺杀”行动拉开帷幕,有来自西塞罗的共和党阵营,也有来自凯撒阵营,最终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之后凯撒(Caesar)这个名字成了独裁型或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头衔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
5、当时罗马A自然法体系高度成熟 B资产阶级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已经废除了共和体制 D专制独裁违背多数人的意愿8 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具有毁灭性。”它是( )A国王 B内阁 C议会 D首相9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B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C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D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101
6、875年法国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规定:“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可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中国的临时约法则回避了总统解散国会的问题,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法国总统可以直接解散众议院 B参议院对总统具有制约作用C中华民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 D临时约法有效保障了议员权力11.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A.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 B.倾向改组为四大
7、阶级的革命联盟C.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 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12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已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功攻,皖直角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阀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3.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表示退出。某班同学对他退出的原因做出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A.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高风亮节 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C.中国共产党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D.退
8、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14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与各民主党派人士间的关系,毛泽东就曾说过:“凡是对我们善意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体现这一精神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15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16.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
9、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 )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17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 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历史评
10、价缺乏一定的标准 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1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19. 雷海宗在其国史纲要中写道:“帝制先取消了科举,象征传统文化大崩溃的开始;然后帝制自己也被取消,象征传统制度大崩溃的开始。”与两个大崩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C.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D
11、.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201978年底,国务院出台规定:粮食统购价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粮食征购指标在1975年基础上保持稳定并减少25亿公斤。这规定旨在( )A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废除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7分,共60分。将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写错位置不给分。)2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觞,其“四大发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
12、,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在法国革命浪潮影响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 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
13、性慎思明辨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 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 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整理(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6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及影响。(8分)22.(1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5 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 14 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
15、经济。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12 月11 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
16、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5)(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10)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
17、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摘编自陈建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杨天宏论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1) 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4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该政治体制。(10)24(17分
18、)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
19、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8分)(3) 据材料一、
20、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结合所学可知,“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次大变革”指的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故C项正确;A项,传位贤能为禅让制,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体现了商周之变,排除。B项弄反了,应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错误。D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并非法治,故排除。3CA.由题干“多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可知不利于行政命令的传达,故不选A。B.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内容,而是强调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故不选B。C
21、.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使地方失去据险而守的地理条件,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C正确。D.扩大国家管辖的疆域与题干信息无关,故不选D。4D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选D项;丞相制度在明太祖时被废除,排除A项;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地位,排除B项;C项只是表面的现象,非本质理解,排除C项。5A根据材料“所设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品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可知,刺史品秩虽低但可以代表中央监察品秩高的地方官,这有利
22、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汉武帝设置刺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及控制,没有导致尊卑失序,排除B项;设置刺史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是否削弱丞相权力无关,排除C项;刺史对王国也进行监察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排除D项。6D根据材料“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可知,“裸体竞技”的习俗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差别,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的形成,故选D项;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产生原因,有经济上、政治上、地理环境等多方因素,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古希腊“裸体竞技”是一种“习俗”,与古希腊人文精神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政治
23、传统,排除C项。7 D根据材料“凯撒(Caesar)这个名字成了独裁型或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头衔的代名词”可知,凯撒在罗马进行了独裁统治,有根据材料“有来自西塞罗的共和党阵营,也有来自凯撒阵营”可知,当时多数人反对凯撒的独裁统治,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与自然法无关,排除A项;当时罗马是奴隶制共和,排除B项;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建立,标志共和体制结束,排除C项。8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四个选项中只有内阁是一个由立法机构即“议会”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内阁可以解散议会。所以它是指内阁
24、。本题答案是B 。9C从材料中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统一的联邦,着眼于美国的整体利益,1787年宪法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故答案为C项;1787年宪法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87年宪法不能长久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0B由材料“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可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可知参议院和总统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故选B项;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排除A项;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有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1.A12
25、.D13. D14B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与各民主党派人士间的关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成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A项是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排除;C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排除;D项是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排除。15A“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
26、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16.D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容易错选A项,误认为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是为了户籍改革,其实,是为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答案:17 A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可知,研究者叙述历史时具有主观性,故选A项;历史事实不会变,史料的变化是因为记载历史的角度不同而导致的,排除
27、B项;评价历史还是有一定的标准,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排除C项;材料强调反映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与“发现真相”无关,排除D项。18.A根据材料,梁启超指出康有为的观点是,借鉴各国变法经验,通过“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为维新变法运动做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康梁已经认识到了启发民智的重要性,A选项符合题意;康梁学西方各国改革政治从发动国民开始,说明其借鉴了外国经验,B项错误;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变法, CD选项错误。19.A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帝制,故A项正确;戊戌变法废八股未废科举制,戊
28、戌变法未取消帝制,预备立宪未取消帝制,故B、C、D三项错误。20 B根据“粮食统购价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提高20%,超购部分再加价50%”等信息可知,该规定最终提高了粮食价格,减少了征购的指标,有利于鼓励农民生产更多的粮食,提高生产的积极性,故选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底才开始推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才开始实施,时间不符,排除C项;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废除的时间是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21(14分)(3) 历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宪政改革奠定了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
29、立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英国宪政的开始;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权利,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发展;1969年人民代表选举法的颁布使自由、平等的普选制度真正确立起来。(答出三点即可)(6分)(4) 原因:民众容易情绪化,缺少理性;防止利益集团对权力的垄断;防止专制、独裁;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治智慧。(答出两点即可)(4分)影响:美国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答出两点即可)(4分)22、(15分)(1)先试点后全国推广;边实践边进行理论总结;先农村后城市;
30、先经济后政治。(答出两点即可)(5分)(2)弊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企不分;分配搞平均主义(未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6分)解决:简政放权,实行政企分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分)23.(14分)(1)特点:同盟会成员占多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以中青年为主;参与人数少;缺乏广泛性。(答出两点即可)(4分)(2)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二元化政体格局。(4分)影响:该政治体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但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职权不明,造成政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6分)24(17分)(4) 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同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5分)(5) 原因: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4分)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4分)(6) (3)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答出两点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