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722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析》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WANG.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吉安一中 2015 届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

2、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

3、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4、。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3 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

5、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 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1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A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

6、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答案】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

7、就已出现”的证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答案】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

8、中的信息.“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从“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C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选大西洋月刊“50 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D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

9、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答案】D 考点: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想象。“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

10、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

11、。”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节选自旧唐书刘德威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 判:授予 B妻以平寿县主 妻:妻子 C诚在主上 诚:确实 D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寻:不久【答案】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妻:以女嫁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

12、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答案】D 考点:文言文断句和标点。给文言文段句式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对

13、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这些关键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

14、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并未实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5分)译文:【答案】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关键词 拔:迅速,猝然。归:逃回朝廷。陈:陈述。嘉纳:嘉奖并接纳。文言文 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同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借代、比喻

15、、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特别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2)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5 分)译文:【答案】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关键词 所以:因此。竞:竞相。深文:严格的法律条文。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同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

16、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借代、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特别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译文 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领李青珪。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

17、廷。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改任彭城县公。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外调

18、担任绵州刺史,以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德威上奏说:“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法律条文中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太宗认为这很正确。几年后,

19、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驾。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永徽三年死去,71 岁。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小题。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本诗写于 1278 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

20、都,途经金陵。此时南宋已亡,金陵被攻破四年了。8.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5 分)答:【答案】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破败荒凉的景象。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城池尚在,百姓离散;沿路荒凉,归雁失巢。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要抓住诗文的主要的景物,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9.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突

21、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答:【答案】用典。“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化作杜鹃带血归”,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吧!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

22、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三)

23、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1)屈原在离骚中抒发自己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2)“,”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识记文学常识。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贰、寥廓 等。以上六句默写内容中有诗歌、词等不同形 式,给背诵造成一 定难度,学生容易记忆不准确。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乙

24、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怪 人 乌拉圭比亚纳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

25、火焰冲天。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烙!”一个人叫道。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

26、,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衬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哼!我又不是火车!”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

27、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

28、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29、朱景冬译,有删改)【注】比亚纳(18681925):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加乌乔: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由于即将被拖出去烙印,那群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建造的畜栏里的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B加乌乔们打心眼儿里喜爱烙牛,是因为这项粗野危险的活计既紧张又刺激,事后他们还能畅饮美酒。C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丑陋容貌和暴戾性格,使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他被看成一个冷酷无情、心灵干枯和心似铁石的人。D作者一面同情被烙的小牛,一面也以欣赏的笔触描写了加乌乔们在烙牛中所表

30、现出来的强悍、狂放品格。E大公牛狂怒地向人群进攻,马乌罗为拯救男童而殉难。作者通过这段传奇,热情讴歌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答案】D B 考点:掌握小说主题,了解作品的价值意义。D 项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完全正确。B 项“事后他们还能畅饮美酒”不一定是加乌乔们喜爱烙牛的原因。E 项前一句表述事实正确,后一句总结主旨过于拔高,该小说旨在说明被别人看作“怪人”的人也有心地善良的一面,讴歌了人性美的伟大与崇高。而 A 项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即将被拖出去烙印”,不是后面牛犊行为的原因,第 2 段中说是由于“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C 项与原文不符,完全曲解了原文,把原文中“大家都猜

31、想”的内容,当作是事实,即误以虚写代实际。故 A、C 完全错误。)、(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6 分)答:【答案】形象上,他高大粗壮,有点驼背,发乱面丑,脑袋、鼻子硕大,目光凶狠,嗓音嘶哑;性情上,他暴躁,冷淡,粗鲁,不太合群;品行上,危急关头,别人四处奔逃,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考点:欣赏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个性特征及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

32、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6 分)答:【答案】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考点:此题的考赏析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点是赏析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过渡句(段):多出

33、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4)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 分)答:【答案】观点一: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地呈现

34、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观点二: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观点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此类题的方法:首先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

35、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准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写出你自己的评价分析。评价要紧扣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情感;要结合你举的例子;要有自己的看法。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其日益加深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他出身贫寒,如果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避荣

36、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触犯军阀,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使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蔡东藩最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是历朝通俗演义。他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国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

37、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辛亥革命爆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撰者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对“洪宪帝制”作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历数民国以来的动乱不宁,明确表达正直的史德:“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司马迁“善善恶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法是后世正史的典范。蔡东藩所著虽是通俗演义,对家

38、国天下的忧患意识亦使他直追司马遗风,颇有良史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虽以“演义”为名,并不相沿所谓“演义体”。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说:“若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著“新演义”,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于通俗历史别开新途。蔡氏著书博览群书,广搜史料,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

39、之,而当誉之通俗史类,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 部 600 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否则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三国演义等“演

40、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被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感到惭愧。【答案】E B 考点:【解析】A 项“增加了历朝通俗演义的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 项“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 项“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

41、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些品质。(6 分)答:【答案】淡泊名利。虽贫寒却不为博取富贵而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不畏权贵。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秉笔直书。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铸就了秉笔直书的史家风骨。考点:【解析】答此类题的方法如下:从人物在事件中表现(尤其是细节描写)来把握其形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把握传主形象。从作品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把握传主的形象。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分析传主的精神品质。(3)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作出

42、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条陈述。(6 分)答:【答案】开辟了通俗历史文笔力求通俗,叙事追求真实的新道路;不脱离历史正轨,间入稗史遗闻,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为后来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的历史小说者提供了法式。考点:【解析】此题的考点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社会价值指的是文本所反应的社会道德价值、人文精神、战胜困难的决心等。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中的实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 部 600 余万字,你认为 影响他写作的主要

43、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答:【答案】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考点:【解析】此题的考点是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此题是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具体

44、地说有以下几点: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总结自己的观点;5、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本题要能够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文章的主旨,二是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答题思路一定要清晰。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从事海外代购 4 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 ,但又无可奈何。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

45、,这点伤病 。”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 ,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A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答案】B 考点:【解析】三个成语都含有“轻蔑”之意。“嗤之以鼻”语义重,有时可以表示“讥笑”之意;“不屑一顾”不能;“不屑一顾”含有“因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没有。“不足挂齿”,不值得提起,可用于自谦。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

46、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B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C歼15 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D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实干兴邦”的热潮,扎扎实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让祖国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答案】C 考点:【解析】A 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应把“突出”改为“以”或把“为原则”改为“的原则”;B 项,两面对一面;D 项,赘余,删去“于”。

47、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A B C D【答案】D 考点:【解析】先介绍“月”的含义,承接说“月亮崇拜”,自然引出祭月仪式与习俗,之后说帝王祭月,承接原文末句“民间祭月”。16.下面是关于“网络购物”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

48、处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15 字。(5 分)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电子商务也随之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网络购物价格低廉、方便快捷,正好符合年轻人观念新潮、追求高效的特征。网购的特点之一是效用递增规律。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当你吃第一颗糖时感觉最甜,吃第二颗糖感觉甜度稍逊,以后逐颗下降,这是传统经济学的效用递减规律。而在网络经济中则不然:当你尝第一口新餐时感觉有点香,尝第二口时觉得更加香甜,这就是网络消费的效用递增特点。答:【答案】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 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喜爱(欢迎)以后越吃越香 考点:【解析】根据语境填句子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

49、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17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6 分)高三语文复习计划第一阶段:专项复习第二阶段:综合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综合试题各专项二次强化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答:【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

50、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考点:【解析】此题的答题方法如下:读懂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表述对象一般为图表名称的关键词。重视数据变化,尤其重视数据相差巨大的比较项。注意图标的细节即图表下的“注”。明确修辞要求和字数要求。表达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时,选词要准确。如“增长了、增加到”用倍数,“减少了、减少到”用分数。50%左后可以说是近一半。55-70%可以说是大部分。70%以上可以说是绝大多数。80%以上可以说“所有、约几成”等词语。六、

51、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2014 年 9 月 16 日,92 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为首都多所高校近 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做了题为“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报告。报告用时 35 分钟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此事经媒体转载,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这样一位高龄的长者坚持站着演讲,就算你真的不感兴趣,至少保持应有的尊重。”有人说:“读书先要学会做人,如果连最起码的人都做不好,研究生博士又能怎样。”但也有人反问:“到底是吴老先生讲话不吸引人,还是学生真的累坏了?如果学生不感兴趣,睡觉岂不很正常?”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范文略 考点:【解析】本次材料的作文立意,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学会尊重。知识不可亵渎。谈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谈读书与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