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一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A. HCl、MgCl2B. Na2O、CO2C. CaCl2、CH4D. NH3、H2O【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晶体的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分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共价键。【详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Mg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故A错误;BNa2O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C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B错误;CCa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2、,CH4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C错误;DNH3、H2O两种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类型相同,故D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的类型,学生应注意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来解答。2.下列各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NH3H2OB. 碱性:NaOHMg(OH)2C. 氧化性:F2O2D. 酸性: HClO4H2SO4【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则稳定性:H2ONH3,故A错误;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
3、,则碱性:NaOHMg(OH)2,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FO,则氧化性:F2O2,故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2SO4HClO4,故D正确。故选A。【点睛】同一周期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对于反应2H2O22H2O+O2,下列措施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A. 减小压强B. 加热C. 加水稀释D. 降低温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为没有气体参加
4、的反应,则减小压强不改变反应速率,A项不选;B加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B项选;C加水稀释,降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C项不选;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项不选;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浓度、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反应为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则增大压强不能加快该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增大浓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4.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Mg和稀盐酸反应B. 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C. 煅烧石灰石D. CH4燃烧【答案】C【解
5、析】【详解】A. Mg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放热反应,A不选;B. 稀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不选;C. 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C选;D. CH4燃烧属于放热反应,D不选;答案选C。5.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甲烷发生反应的是( )A. 氧气(光照)B. 氯气(光照)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常温)D. 浓硫酸(常温)【答案】B【解析】【详解】A、甲烷与氧气在光照的条件下不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反应,故A错误;B、光照条件下,甲烷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C、酸性高锰酸钾属于强氧化剂,甲烷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D、浓硫酸属于
6、强酸,甲烷和浓硫酸不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6.丙烷(C3H8)的二氯取代物有(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答案】C【解析】【详解】丙烷(C3H8)的二氯取代物有CH3CHClCH2Cl、CH2ClCH2CH2Cl、CHCl2CH2CH3、CH3CCl2CH3,共计4种,答案选C。【点睛】注意二取代或多取代产物数目的判断:定一移一或定二移一法,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7.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7、A. (C)=4 mol(Ls)-1B. (B)=6 mol(Ls)-1C. (A)=3 mol(Ls)-1D. (D)=2mol(Ls)-1【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同一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把所有速率都换算成(A)。则A、(C)=4 mol/(Ls)时,(A)=2mol/(Ls);B、(B)=6mol/(Ls)时,(A)=2mol/(Ls);C、(A)=3mol/(Ls);D、(D)=2mol/(Ls)时,(A)=1mol/(Ls)故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C。答案选C。【点睛】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
8、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需要注意的是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8.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极是负极B. 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C. 电流由b通过灯泡流向aD. 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H+的流向,a极为负极,a极通入可燃性气体氢气,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A正确;B. 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根据装置图可知电解质中含有氢离子,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B错误;C. a极负极,b极是正极,则电流由b
9、通过灯泡流向a,C正确;D. 氢氧燃料电池的生成物是水,属于环保电池,D正确;答案选B。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Cl与Cl-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电子数B.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C.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 D.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答案】B【解析】【详解】A. Cl与Cl-两种微粒,含有的电子数不同,分别是17和18,A错误;B.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B正确;C.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的质量数是35+4580,可表示为,C错误;D.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B。10.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10、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XYZA. X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B.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C. Y、R形成的化合物YR2能使KMnO4溶液褪色D. X、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关系是YZX【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Y、Z处于第三周期,R处于第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X为P元素,根据位置知,Y为S,Z为Cl,R为O,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氧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所以R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稳定,A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遇强氧化性的高锰
11、酸钾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溶液褪色,C正确;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X、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关系是ZYX,D错误;答案选C。11.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不能说明该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 混合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C. 反应中CO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
12、度、含量等不再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其它量不变,可由此进行判断,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A能;B、该反应有固体参加,混合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B能;c根据反应可知,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C不能;D生成nmol CO的同时生成nmol H2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能;选C。考点:考查化学处于平衡状态的标志,12.已知FeCl3和MnO2都可作H2O2分解制O2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B. C. D.
13、【答案】D【解析】不能形成对比试验,无法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 温度和催化剂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无法探究温度对该双氧水的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B错误;第一个装置中缺少催化剂二氧化锰,无法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催化剂是一样的,都是氯化铁,温度不同,这样可以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正确选项D。点睛: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要将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为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验,得出结论。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4H10有2种同分异构体B.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 分子组成上相差多个CH2的化合物一定
14、互为同系物D.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详解】A. C4H10有2种同分异构体,即正丁烷和异丁烷,A正确;B.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硫酸和磷酸,B错误;C.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分子组成上相差多个CH2的化合物不一定互为同系物,如乙烯与环丙烷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但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C错误;D. 和是同一种物质,均是异戊烷,D错误;答案选A。14.反应2SO2(g)+O2(g)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3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
15、应速率为0.03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 0.1sB. 2.5sC. 5sD. 10s【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SO3),再利用t=计算。【详解】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1s-1,则v(SO3)=2v(O2)=20.03molL-1s-1 =0.06molL-1s-1,故反应时间=5s,故选C。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H4与C3H8互为同系物B. 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 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D. 所有烷烃中均有碳碳单键【答案】D【解析】【详解】A. CH4与C3H8均是烷烃,二者互为同系
16、物,A正确;B. 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B正确;C. 乙烷是烷烃,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D. 烷烃中不一定均有碳碳单键,例如甲烷分子中不存在,D错误;答案选D。16.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并置于光亮处(如图),下列对于试管内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试管内黄绿色逐渐变浅,试管壁上有油珠产生B. 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与也能反应C. 该反应仅得到一种有机产物D. 和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液体充满试管【答案】A【解析】【详解】A.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
17、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HCl,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都为难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反应过程中试管内黄绿色逐渐变浅,试管壁上有油珠产生,A正确;B. 甲烷和氯气反应需要光照条件,因此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不反应,B错误;C. 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该反应可得到4种有机产物,C错误;D. 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难溶于水,一氯甲烷呈气态,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都为液体,HCl极易溶于水,因此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但液体不会充满试管,D错误;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17.和 红磷和白磷 和 和 和 和(1)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2)互为同位素的是_
18、(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4)属于同系物的是_(5)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答案】 (1). (2). (3). (4). (5). 【解析】【分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性质和结构都完全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据此解答。【详解】(1)红磷和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2)16O和18O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3)CH3CH
19、2CH2CH3和CH3CH(CH3)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4)和CH3CH2CH2CH3均是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5)和的结构和性质完全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点睛】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组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注意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18.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的
20、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写出AB2的电子式:_;(2)用电子式表示C2B的形成过程:_。(3)写出C单质点燃时与B单质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淡黄色固态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请设计简单实验,比较元素B、D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_。【答案】 (1). (2). (3). 2Na+O2Na2O2 (4). 2Na2O2+2H2O4NaOH+O2 (5). 向盛有Na2S溶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O2,若出现淡黄色沉淀,则氧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解析】【分析】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
21、数的两倍,则A有2个电子层,L层电子数为4,A为碳元素;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则C为钠元素;C的单质在点燃时与足量的B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则A、B处于同一周期,则B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碳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为硫元素。(1)AB2为CO2,CO2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2)C2B为Na2O,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Na2O的形成过程为;(3)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O2Na2O2;(4)淡黄色固态化合物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5)比较元素O、S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根据置换反应设计实验,实验方法为:向盛有Na2S溶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O2,若出现淡黄色沉淀,则氧的非金属性大于硫。19.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O、Ag2O+2e-+H2O2Ag+2OH-,总反应式为Ag2O+ZnZnO+2Ag根据上述反应式,回答下列问题:(1)Zn是_极,发生_反应,Ag2O发生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2)电子流向_,当电路中通过1
23、mole-时,负极消耗物质的质量是_g。(已知:Zn的原子量为65)(3)在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 (1). 负 (2). 氧化 (3). 还原 (4). Zn极流向Ag2O极 (5). 32.5 (6). 不变【解析】【分析】(1)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在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每消耗1molZn,转移2mol电子,由此计算。(3)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可知,放电过程中,KOH不参与反应,由此分析。【详解】(1)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24、作负极,Ag2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Zn极流向Ag2O极,由电极反应式可知,每消耗1molZn,转移2mol电子,所以通过1mol电子时消耗0.5molZn,即0.5mol65g/mol=32.5g锌;(3)由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可知,在放电过程中,KOH起到了增强导电性的作用,故电池使用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20.将2mol X和2mol Y充入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aQ(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8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则(1)a的值为_(2)平衡时X的浓度为_(3)平
25、衡时Y的转化率_(4)02min内Y的反应速率为_(5)化学反应平衡时气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答案】 (1). 2 (2). 0.8mol/L (3). 60% (4). 0.3mol/(Lmin) (5). 40%【解析】【分析】(1)根据n=cV计算生成的Q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a的值;(2)根据生成的n(Z),利用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计算;(3)根据生成的n(Z),利用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4)根据=ct计
26、算(Y);(5)根据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和总物质的量计算X的物质的量分数。【详解】(1)平衡时生成0.8molZ,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1,则生成的n(Q)=0.4molL-12L=0.8mol,所以2:a=0.8mol:0.8mol,解得a=2;(2)平衡时生成0.8molZ,则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0.8mol1/2=0.4mol,故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为2mol-0.4mol=1.6mol,平衡时X的浓度为1.6mol2L=0.8mol/L;(3)平衡时生成0.8molZ,则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0.8mol3/2=1.2mol,故Y的转化率为1.2mol2mol100%=60%
27、;(4)消耗Y的浓度是1.2mol2L0.6mol/L,则反应速率(Y)=0.6mol/L2min=0.3mol/(Lmin);(5)化学反应平衡时X、Y、Z、Q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6mol、0.8mol、0.8mol、0.8mol,因此气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6mol4mol100%40%。21.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均为气态)间进行反应,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回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3)反应至t min时,Z所占体积(标准状况下)_。(4)在t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
28、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填字母)。A 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 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生成1molZ的同时生成2molXE X、Y、Z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 F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发生改变【答案】 (1). 2X(g)3Y(g)+Z(g) (2). 0.12mol/(Lmin) (3). 8.96L (4). 平衡 (5). DF【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依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根据ct计算反应速率,依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详解】(1)X的物质的量减少,是反应物,Y和Z的物质的量增加,Y、Z是生成物,
29、从起始到平衡时消耗X是2.4mol1.6mol0.8mol,Y和Z分别增加了1.2mol、0.4mol,所以X、Y、Z的变化量之比是2:3:1,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g)3Y(g)+Z(g)。(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生成Y的浓度是1.2mol2L0.6mol/L,则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6mol/L5min0.12mol/(Lmin)。(3)反应至t min时,Z所占体积(标准状况下)是0.4mol22.4L/mol8.96L。(4)在t min时三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
30、衡状态,A错误;B.根据方程式可知同一方向的X、Y的反应速率比始终为2:3,没有指明反应速率的方向,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生成1molZ的同时生成2molX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D正确;E.X、Y、Z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E错误;F.正反应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增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发生改变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F正确;答案选DF。【点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