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117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计40分。每小题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1.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了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与贾环。弟弟贾环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嫉妒但表面又对他十分惧怕,按古代宗法制的法则,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贾宝玉长的俊美,性格乖巧,深得贾毋喜爱B.贾环性格阴暗狡邪C.贾宝玉年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王氏所生,贾环是侧室之子3.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

2、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苟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5.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 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朝人们以金玉为印6.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

3、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C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7.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出现地方割据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便于中央直接管理8.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

4、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9. 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10. 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A宋代官

5、僚体系的成熟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11.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

6、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3. 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下图中空格应填写的制度为()A.分封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 科举制度D.三省六部制度14.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15. 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7、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1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以“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西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7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趋势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D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l8. 右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8、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1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 “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 南京条约20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9、辛丑条约 21近代某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A. 领事裁判权有利于中国维持治安B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C当时中国统治阶级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2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乒映2

10、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C.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3.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一个知识分子在路上遇到义和团,因身边带有給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义和团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家八口全部被义和团战士杀害。”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 B.极端排外情结 C.反对一切文化 D.维护传统社会24.有义砰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统定将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于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

11、朝政府的正确认识25.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刻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标志着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26.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35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27.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

12、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3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A.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太原会战不是正面战场的作战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28. 1938年英国报纸报道:“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己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这一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

13、.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9. 1937年7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D.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30. 多年的研宄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

14、 “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31.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史实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枣宣会战中日军通受重创a. b. c. d. 32. 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己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

15、心领导了防御战 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以下3340题文科生做)33.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亊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A.独立自治的王国体制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34.陏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

16、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 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35. 淸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固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地方督抚的意见。这表明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C.淸政府己无力控制地方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36. 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貼。 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

17、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以惩贪为名増加官吏俸禄 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淸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37.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文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夸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38.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淸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

18、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语自己会在大淸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淸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39. 1935年林语堂咎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借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40.“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

19、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 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第II卷(非选择题)(理科题)41.(18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民主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材料二

20、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1)由材料一你想到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4分)(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6分)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

21、代内涵?(2分)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以下42、43题为文科题)42.(10分)元代实行的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 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潜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七材料二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 (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

22、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摘编自宋镰元史等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亊、司法诸亊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2分),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行省长宫行使权力的特点。(4分)(

23、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2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4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材料二 “小弟杨秀淸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亊: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适佐将施行。”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材料四“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

24、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太平天国1861年指示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8分)(2)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2分)选择题: 1-10:DDDCA BACDB 11-20:BCCCA DCCAA 21-30:CDBAB DACBB 31-40:ACBDB CADCB非选择题:41.(1)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对四个即给4分)(

25、2)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6分)原因: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2分)(3)内涵:捍卫和平与正义。(2分) 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4分)42 (1)演变: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2分) 特点:行省具有地方财政、军事、行政、司法等事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4分) (2)内涵: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2分) (3)认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要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2分)43.(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佃户照额交租,业户照章纳粮,抗租与抗粮同办。(4分)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军事现实需要。(4分)(2)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