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078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根据作者的描述,

2、大自然“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到现在,人类已经处于“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秋季”才会来临。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繁、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

3、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

4、团转”?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区排放温室气候,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以保护有限的资源。1. 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

5、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B. 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C. 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D. 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做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B. 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

6、阶段人类思考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C. 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D. 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B.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

7、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C. 克罗宁博格采取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D. 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答案】1. B 2. A 3. B【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错误。根据文意,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两级冰川融化并非既成事实,在当下只是一种趋势,一种可能,但B选项却将未然说成已然。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8、意的能力。A.“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的并不是克罗宁博格,而是文本作者自己根据克罗宁博格的观点所做的阐释。而且并非从地质史上火山爆发和气候的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而是以大自然变化的时间尺度为中心展开论述。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并进行推断的能力。B.错在“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的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文本最后一段开头几句的文意,可知克罗宁博格也很关心人类眼下的事情,主张人类应该而且可以运用已有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去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后果,他在看待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事件角度。故选B。【点睛】注意:推断题是科技文整体

9、阅读中的重点、难点,能力层级属C级,不但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而且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因此,必须帮助学生熟悉命题者的思维规律,避开设题雷区,提升推断技能。就一般推断选项的干扰陷阱而言,主要是推断失据、故意曲解、超前肯定、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充分必要条件误用、不合事理、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发挥失度、张冠李戴、是非颠倒等。解答推断题的关键仍然是立足文本,先在原文找好对应信息的语句,然后将相关选项与之仔细对比,区别备选项的似是而非与似非而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

10、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

11、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季羨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

12、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材料二: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

13、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材料三:全国

14、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4. 下

15、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B.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C. 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D.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

16、 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B. 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课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C. 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D. 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答案】4. D 5. A【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

17、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有误,材料二并没有谈到传统文化保护,而是说传统表演艺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备受欢迎。B项,材料三中说“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可见田青委员反对的是为迎合观众“将所有的戏剧改成流行音乐”。C项,“网络直播优于传统表演形式”的说法文中无据,并且过于绝对。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

18、干的要求,如“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项,“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说法错误。季羡林的故事是以梵文绝学的凄凉景象,引出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需要亲近普通民众的观点。C项,“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有误,原文是“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才有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文中说的是“可能”,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D项,“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有误,从文中来看,迎合听众不一定就是指“网络直播”这种形式。故选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

19、字,完成下面小题。高贵的捐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

20、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

21、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我终于明白了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

22、。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她幸福,是因为她的女儿将她当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她骄傲,是因为她的教育有了成果,她女儿学会了捐赠。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我猜想,她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才能让她女儿明白,她是一个人,不是物品,是不能捐赠给别人的。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

23、高贵的花。6. 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我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人物,但是是事件的见证人,以我的口吻叙述此事让故事真实可信,同时小说借“我”的相关评论深化了主旨。B. 文章“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句中,小女孩噘嘴的原因是母亲拿了小女孩不想拿出的东西来捐赠。C.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方式生动地表现了小女孩当时悲伤的心情,突出了小女孩心灵的高贵。D. 小说彰显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小女孩捐赠自己的妈妈的情节看似离奇,但结合小女孩的年龄特征和当时妈妈一再鼓励她等“典型环境”就显得真实可信了。7. 小说中小女孩

24、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 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的含义。(1)高贵的捐赠:_(2)高贵的母亲:_(3)高贵的花:_【答案】6. B 7. 富有爱心:捐给翔子崭新的被褥、折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还劝自己的女儿捐赠出最好的东西;教育孩子讲究方法:当女儿不愿意捐出最宝贝的东西时耐心引导,让女儿学会了捐赠;深爱自己的孩子:当明白女儿的心理后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8. (1). 高贵的捐赠的“高贵”:不仅捐出了妈妈,还有充满童真的无私的爱心; (2). 高贵的母亲的“高贵”:言传身教让善心传承; (3). 高贵的花的“高贵”:认识到“爱是将自己最

25、好最宝贵的东西送给别人”并承接母亲的善心,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这种善心发扬光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小女孩噘嘴的原因是母亲拿了小女孩不想拿出的东西来捐赠”错误,由原文中“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一句可知,选项对小女孩噘嘴的原因表述错误。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小说中小女孩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然后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容,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概

26、括特点,还可以借助他人或环境来侧面衬托,突出人物形象。首先要找到文章中有关母亲的描写,如小女孩的母亲捐赠了崭新的被褥,还耐心劝导女儿捐出自己最宝贝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她富有爱心;当女儿不愿意捐出最宝贝的东西时,“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这说明她教育女儿时讲究方法;当女儿将她当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时,“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这说明她为女儿学会了捐

27、赠而感动、幸福,她深爱自己的孩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高贵的捐赠”从小说标题来看,“高贵”修饰“捐赠”,由此可知,小说中“高贵”主要展现在“捐赠”这一事情上;由原文语境“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可知,“高贵的捐赠”评价的是小女孩,主要指的是小女孩的捐赠,母亲说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时,女孩捐出自己的母亲,因为她认为对自己来说,“母亲”就是自己最宝贵的,所以赠送母亲的时候,女孩非常难过,借此突出女孩心灵的高贵。“高贵的母亲”,由原文语境“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可知,评价的是母亲,阅读“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

28、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可知,女孩心灵和行为的高贵是母亲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侧面表现了母亲的高贵。“高贵的花”,原文语境是“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由此可知,“花”具有比喻义,本体指的是女孩心里种上的爱的种子,根据女孩和母亲在“捐赠”中的表现,成人捐出的是钱财和物品,女孩捐出的是自己的全世界,这颗爱的种子是母亲言传身教的结果,由女儿将其发扬光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

29、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

30、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9. 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B. 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趣味C. 终期于尽 期:至,及D.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10.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 不能喻之于怀D. 当其欣于所遇11.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1、)A. 文章前两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B. 文章第三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C. 文章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D. 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由“痛”而转为“悲”,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以至于最后难能自持。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9. B

32、10. B 11. D 12.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趣,通“趋”,趋向。句意:虽然各有各的爱好。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句意: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会集。B.定语后置句,“大”修饰“宇宙”,“盛”修饰“品类”。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句意:不能在心中明白。D.状语后置

33、句,正常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句意: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最后难能自持”错,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而非难以自持。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或,本来;有的人;怀抱,胸怀抱负;悟,通“晤”,面对面;因,随着;放浪,放纵,无拘束。(2)固,本来;一,意动,把看作一样;齐,意动,把看作相等;妄作,妄造,没有根据。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

34、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

35、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

36、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13. 下列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上下联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B. 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词,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C. 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是作“缺少”讲。D.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

37、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14. 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答案】13. C 14. 颈联写的是窗外摇曳的竹子的影子落在书桌上,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净的内心的写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心求学的态度的赞美。【解析】【分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C项,“前者指生活贫穷”分析错误,首句的诗意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所以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不得志”。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简析诗歌

38、颈联情景交融的妙处,考生赏析时,侧重于对诗歌的颈联情景交融特色的分析,作答时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题干要求简析诗歌颈联情景交融的妙处。先初步解读诗歌颈联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即: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竹影”与“泉声”,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而“书案”与“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正是主人公心境的体现,诗人借此赞美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仍能静心、好学、尚礼。【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

39、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

40、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写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2)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忳郁悒余侘傺兮 (4).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宴、晏晏、忳、郁

41、悒、侘傺、幽壑、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全中国与新冠肺炎鏖战的紧急关头,黄冈卫健委唐主任因对疫情一问三不知而被就地免职,人们对此_。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人命关天,大意不得。但遗憾的是,不论是黄冈唐主任的一问三不知,还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粗心回应,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粗疏和轻慢。人们的愤怒,不可避免地带有情绪化,但这种情绪背后是对人命关天的敬畏。面对人命关天,所有关于失误、疏忽的_乃至歉意,都是苍白的,无力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基层警察_,四处奔波,非常辛苦,让人心疼,令人敬佩。在抗疫工作中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难以避

42、免的失误或漏洞,但群众是通情达理的,话讲清楚了是能够接受的。由于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大战役,面对这些失误、漏洞和空白,我们绝不可以推诿甩锅因为这是众目睽睽之下衡量你称职与否的一杆秤。群众不能接受_,不能接受揽功诿过,特别是在这样人命关天的事情面前。当前人们对疫病的认知已趋向统一,当来自全国的医护人员纷纷到位,当各类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来,物资调配就成了重中之重。能不能做好抗疫工作,(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拍手称快 辩解 夜以继日 文过饰非B. 拍手称快 争辩 夜以继日 涂脂抹粉C. 交口称赞 辩解 焚膏继晷 文过饰非D. 交口称赞 争辩 焚膏继晷 涂脂

43、抹粉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遗憾的是,不论是黄冈唐主任的一问三不知,还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粗心回应,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粗疏和轻慢。B. 遗憾的是,不论是黄冈唐主任的一问三不知,还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粗心回应,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轻慢和粗疏。C. 遗憾的是,不论是黄冈唐主任的一问三不知,还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粗心回应,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轻慢和粗疏。D. 遗憾的是,不论是黄冈唐主任的一问三不知,还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粗心回应,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粗疏和轻慢。18. 下列在文中括号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抗疫成

44、败,事关民心所向。B. 事关抗疫成败,事关民心所向,事关社会稳定。C. 事关抗疫成败,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民心所向。D. 事关民心所向,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抗疫成败。【答案】16. A 17. B 18. C【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

45、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第一组,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根据语境“黄冈卫健委唐主任因对疫情一问三不知而被就地免职,人们对此”,填入“拍手称快”。 第二组,辩解: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的误解之处加以申辩解释。争辩:辩论,争论。根据语境“所有关于失误、疏忽的”,填入“辩解”。第三组,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根据语境“广大

46、党员干部、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基层警察”,填入“夜以继日”。第四组,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和错误。涂脂抹粉:原指女性化妆,现多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根据语境“群众不能接受”,填入“文过饰非”。故选A。【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遗憾的是,不论是黄冈唐主任的一问三不知,还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粗心

47、回应,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粗疏和轻慢”,句子存在的问题一是主客颠倒,“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粗疏和轻慢”,应该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搭配不当,“黄冈唐主任”应该是“轻慢”,“湖北省红十字会”应该是“粗疏”,改为“遗憾的是,不论是黄冈唐主任的一问三不知,还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粗心回应,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人命关天的轻慢和粗疏”。故选B。【18题详解】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根据语境“能不能做好抗疫工作”,填入内容从小到大,从具体到宏观,按照“抗疫”“社会稳定”

48、“民心所向”的排列组织句子,即“事关抗疫成败,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民心所向”。故选C。【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19. 下面是承德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尊敬的程校长:您好!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

49、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祝您工作顺利!承德中学星云文学社2018年5月6日【答案】(1)“敝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敝校”)(2)“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3)“拜读”改为“阅读”(4)“蓬荜生辉 ”改为“倍感荣幸”(5)“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1)“敝校”,“敝”,谦辞,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一般不用于集体的事物。改为“学校”,或删掉“敝校”。(2)“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此处称“我社同学”的作品,改为“作品”。(3)“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受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

50、己对别人的尊敬。此处请对方读作品,改为“阅读”。(4)“蓬荜生辉”,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此处称“我社”,改为“倍感荣幸”。(5)“敬谢不敏”,是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20.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 团结 梦想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答案】表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

51、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课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某种精神。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精神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四、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

52、,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但要规范,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答案】例文:为生命着色生命原是无色的,而我们却在无意中为它着上了我们喜爱的颜色。着上了青色就是选择了希望、坚强;着上了红色就是选择了健康热情,着上了白色就是选择了神圣、纯洁;着上了紫色就是选择了高贵、典雅深秋,监狱。秋风萧瑟,秋天的夜晚甚是寒冷,无情的寒风狂裹着西伯那早已骨守如柴的身躯。西伯裹紧那早已破陋不堪的薄被子。

53、寒冷的秋风更使他想起了远在西周的妻子和儿子,他们应该还好吧?纣王不会连他们也不放过吧?他俯着头慢慢思索着。事实已经把他推到了悬崖之上。只是因为自己的高傲,崇侯虎的谗言,纣王就把他关了十几年。是苟且的活着,还是离开这无情的世界,残暴的君王?“不,我不能死。”他想起了温柔的妻子和那顽皮的孩子,他在人生的岔路口为自己的人生着成了青色。他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希望。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几十年的牢狱生活换来的是整个周王朝。深秋,易水河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面队秦王强暴,荆轲义无返顾的站了出来。易水河畔,“白衣冠”送别,在悲壮、凄怆的泪水中,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头也不回就走了。在这国家存亡的

54、时刻,他选择了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换取国家的长存。他为自己的人生着上了红色,他选择了悲壮,选择了永恒。江滨。襄王的无情让屈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面容憔悴的他来到了江畔,人君的不辨忠奸,不识贤愚让他绝望了。面对自己无法报效祖国,无法与奸臣共处一朝的事实,屈原选择了离开那污浊的人世。“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投进了无情的江水,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世人皆知的离骚。在生的最后,屈原为自己的人生着上了那种神圣的、纯洁的、不朽的白色。山水间。面对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事实,李白离开了皇宫,离开了翰林,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逍遥的生活。他选择了紫色的人生,选择了高贵和典雅。生命原是无色的,

55、需要我们着色,选择了什么样的颜色,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材料提供了闻一多关于“色彩”的理解,题目是“为生命着色”。理解材料和题目可知,“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声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对生命有个性化的感悟 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

56、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的色彩,他为其奋斗的思想历程结局;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生命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可以借鉴教材里素材,屈原为生命抹上汨罗江一样的色彩,司马迁为生命抹上黄土地一样的色彩,陶渊明为生命抹上秋菊一样的色彩【立意】1. 从“色彩”的释义出发,来写人的诸多优良品质,比如珍爱生命、博爱善良、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奋斗不止、刚强不屈、淡泊名利等真善美的一面,来抨击强权政治、自私自利、趋炎附势、欺师灭祖等假丑

57、恶的一面。2.保持生命本来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与世俗同流。【素材】精彩片段:1. 白,如苏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 灰,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

58、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 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 2. 就让我先为它涂上一层嫩绿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要着的便是那春雨中时隐时现的那抹嫩绿。沐

59、浴着细雨和微风,一株株弱小的生命在四处坚硬的土层里寻到了生命的契机,酝酿一冬的绿色之梦经过黑暗阴冷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春的呼唤。小草在春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就像幼年的我,在爱的呵护下渐渐长大,我的生命着上了一层嫩绿。再让我为生命描上一抹明黄,就像朝阳下的光芒,它代表着我的青春,是那么欢快明亮。就像刚抽枝的杨柳,像才露角的小荷,像枝头跳跃的黄鹂用清越的歌声去证明生命的力量。要把阳光的金线编成一串串绝美的旋律,将我年轻的宣言播撒。青春不怕失败,青春不怕痛楚,青春不怕挫折,即使风雨覆盖,我依然如骄阳穿越任何阴霾,将高远的天空染色,将心中的希望照亮,将生活涂上一抹明黄。最后再给生命刷上一道金红,就像一枚金红

60、斑斓的落叶,在阳光下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它从树枝上决绝地飞旋而下,宛如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它处在生命的结尾,却也在辉煌的时刻和自我完美的巅峰。即使这一刻如此短暂,它仍以最高贵优美的姿态,奔赴大地的怀抱。它闪着金红的光芒,飞过秋千去,飞过篱笆外,化成春泥,在大地的血液里重生。我想我的一生也应像落叶壮丽地逝去,轰轰烈烈地凝成血与光的色彩,为我的生命刷上一道金红。3. 永葆青春,激情洋溢,勇敢、顽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者的生命是绿色的,这是变革者和生命斗士的人生。 扶危济困,利他助人,仁慈博爱者的生命是橘色的,这是善良、仁爱、慈悲为怀的人生。 心底无私,胸怀天下,奋不顾身,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的生命是金色的,这是志士仁人贤达智者的人生。 一身浩气,两袖清风,物我皆忘,公而忘私者的生命是洁白的,这是大智者和圣徒的人生。 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勇冠天下,匡世济民者的生命是光与火色的,这是英雄的人生。 忠诚、笃厚、坦率、耿介,朴实无华、勤奋、刻苦,光明磊落者的人生只蓝色的,它是朴素、敦厚的人生。 冷峻、坚强、百折不挠、遇挫越勇者生命是铁青色的,它是强者的人生。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者的生命是紫色的,它是理想主义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