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03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模拟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

2、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

3、,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

4、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黄宗羲认为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黄宗羲说:“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黄宗羲主张,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

5、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2018年8月4日11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宗羲关注教育的主要表现是重视学校建设,他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超越功名利禄,传承弘扬文化。B. 黄宗羲痛斥科举取士“祸国殃民”是因为科举强化迷信盲从、禁锢士人,扼杀思想解放与创新活力。C. “养士”是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和准备“使天下达于大治”精英与栋梁。D. 黄宗羲认为,如果“

6、学校之教不明”,地方学官失职,教育很难发挥淳化风俗、推进文明进步的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大量引用黄宗羲著作中的原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效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阐释了“学贵创新”的重要性和“以水济水”的危害。C. 文章观点鲜明,并采用“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D. 就逻辑关系而言,文章的分论点之间不是简单并列,分论点二、三之间是递进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宗羲的“学校”观自成体系,观念超前,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依然具有思想价值。B.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宗羲所

7、批判的功利主义、缺少创新等教育弊端,在当今依然存在。C. 黄宗羲关于“厉禁”和“教育”的观点,与孔子“道之以德”的“德政”思想本质不同。D. 黄宗羲“教育富民”的主张蕴含着开启民智能富民、文化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最基本、最核心”的表述于文无据;“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理解片面,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

8、故本题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论证思维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假设论证”理解有误,“以水济水”是比喻论证。故本题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整合文本信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本

9、质不同”理解有误。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者的本质都强调“教化”为本,“严禁”为末。故本题选C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

10、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凝固的史记徐剑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身来,对许广平道:“研墨,我要写信。”许广平且喜且忧,说:“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此信岂可代笔,”大先生摇了摇头,“这是写

11、给静农兄的。”何等要事,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至书案前,连忙研墨,铺好信笺,惟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南阳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其实,对于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

12、,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龙门石窟博物

13、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南阳有一个中国最早的汉画馆,建于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二千多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洛阳开往南阳的长途班车。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走进南阳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

14、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年间,从同事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艺术汉风扑面而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的白虎,上阙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佛于瞬间御风而起,直上云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我可以想见鲁迅第一次翻阅南阳汉画拓片时的惊讶神情,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

15、仙的不朽与记忆。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西门豹除巫治邺、二桃杀三士、梁女传、鸿门宴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人物,端详之际,依旧有温度,呼之欲出。然而,南阳汉画馆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人间烟火气的石雕像,捕鱼、狩猎、田猎、弋射,舞百乐戏、斗鸡、讲学、丧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长袖舞、倒立、乐舞、踏鼓舞等,简直就是一部大汉王朝的民俗百科全书,在领略汉代简约粗犷艺术之美时,其服式民俗风情皆巨献于前。许多年后,吴冠中仍念念不忘南阳之行:“汉画馆的欢

16、乐让我忘记了龙门的怅惘。”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冼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大声喊道:“谁配做我的敌人?!”(选自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

17、传神地再现了鲁迅逝世前对南阳汉画殷切关注的情景,极富感染力。B. 第九段引用诗经秦风中的句子,非常契合吴冠中当时谋求艺术创新而不得的苦闷失意、彷徨无助的心情。C. 吴冠中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完全得益于南阳汉画的艺术启迪和他自身的悟性与努力,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D. 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和文言词汇,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别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5.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三处简要赏析。6. 本文以“凝固的史记”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答案】4. C 5. 龙门石窟与南阳汉画(或“吴冠中对龙门石窟和南阳汉画馆的不同态度”)对比,表现了龙门大佛的毫无生

18、气与南阳汉画的凌厉博大。“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终不开悟与吴冠中勇于创新、蜕变化蝶对比,表达了我对“我的同事”的鄙夷不屑和对吴冠中由衷敬佩。吴冠中对南阳汉画馆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吴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实事求是、眼光独到。 6. 南阳汉画用永不风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与记忆,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展现了汉画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记般不朽。鲁迅对重返民族精神源头的不懈追求,对汉画那种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的凌厉之风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士般的)精神,如史记般不朽。吴冠中在南阳汉画的艺术滋养下成长为一代大师,其人其画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

19、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属于综合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完全得益于”“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表述过于绝对,于文无据。故本题选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阅读文章,找到有对比的有效的答题区间,例如:文中“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

20、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这里用“我”对“我的同事”和对吴冠中不同态度的对比,“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终不开悟与吴冠中勇于创新、蜕变化蝶对比,流露了作者对前者的鄙夷不屑和对后者由衷的敬佩。吴冠中对龙门石窟和南阳汉画馆的不同态度对比,表现了龙门大佛的毫无生气与南阳汉画的凌厉博大。表现在龙门石窟,“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

21、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而南阳汉画,“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还有,吴冠中对南阳汉画馆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吴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实事求是、眼光独到。表现在“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 首先

22、要在文中找到对比的内容,然后结合文意指出运用该对比手法的好处,最后分点回答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散文标题丰富意蕴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阅读全文,

23、精读下面的句子,探究标题的意蕴。“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由此可知,标题“凝固的史记”本意是指南阳汉画

24、用永不风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与记忆,内容丰富,人物生动,展现了汉画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记般不朽。“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由此可探究标题的深层意蕴是:鲁迅对重返民族精神源头的不懈追求,对汉画那种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的凌厉之风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

25、士般的)精神,如史记般不朽。“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冼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吴冠中在南阳汉画的艺术滋养下成长为一代大师,其人其画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这也是标题的意蕴之一。本题分三点从汉化的本身特点,汉化对吴冠中的影响和鲁迅对幻化的追求方面回答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

26、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指出“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从此前的概念构想和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与落地阶段。在合作领域方面,当前粤港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显加强。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经全部完

27、工,“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也已经全国人大批准,广深港高铁预计将在今年全线通车。未来粤港澳三地可合作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机场,还可加强互联互通和创新产业合作,例如三地可通过合作打造一条“广深港科技走廊”,实现协同发展。(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进入落地阶段)材料二:2016年,香港怎么了?一书引起了香港有识之士的反思。该书作者认为,虽然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的成绩单颇为亮丽,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楼价高企、产业单一、贫富悬殊面对全球发达城市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和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国家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

28、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的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近年来积极对接内地各省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和国家创新科技产业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的新定位。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科平台。(摘编自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把握新机迎挑战)材料三:香港地区GDP及增速图表:香港回归20年GDP情况(数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

29、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高效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数字见证香港经济澎湃活力)材料四:回归20年来,面对危机和困境,面对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香港以新的姿态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社会、

30、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区依照基本法实现高度自治。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基本法维护了香港中外经济交融、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摘编自回归20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粤港澳大湾区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实现了从构想

31、到实施的转变。B. 香港怎么了?一书的作者对香港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是理性和客观的。C. 材料三表明,20年间,香港地区GDP2003年最低、2016年最高,增速最小的年份是1998年。D. 香港回归20年,取得了令世人惊艳的成绩。世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突出。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不久的将来,粤港澳三地加强创新产业合作、打造“广深港科技走廊”,这可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契机。B. 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等举措,对优化香港产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 众多国际评比机构对香港财政、金融、法治等方面的

32、指标给予高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D.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将香港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主要依据是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相关数据。9. 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A 8. D 9. 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帮助。特区政府的顺势而为与积极变革。香港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努力奋斗。基本法的保障,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实现了”理解错误,原文是“将从此前的概念构

33、想和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与落地阶段”。故本题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以及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强加因果。材料三有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相关数据的图表,也说了“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但是材料中并没有说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故本题选D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

34、材料二说“面对全球发达城市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和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国家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的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材料四中说“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香港以新的姿态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特区依照基本法实现高度自治。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

35、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本题从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帮助,特区政府的顺势而为与积极变革,香港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努力奋斗,基本法的保障,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四个方面分点简要概括香港回归20年后经济繁荣稳定的原因。【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

36、,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规范作答”答题时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

37、。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

38、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卒,年八十一。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

39、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取材于宋史儒林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B.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C.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D.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40、正确的一项是A. 标点,批注、断句。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主要有“句”“读”两种。“句”标形如“”,相当于今之句号;“读”标形如“、”,相当于今之逗号。B. 执贽,持礼物作为相见之礼,多指谒见师长。论语述而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执贽”才能成为孔子弟子的生动例证。C. 山长,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呼,讲学以外,总领院务。由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人担任。晚清科举制度废除,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D. 发挥,对经书字句的注解以及对注的注解,内容关乎经籍中的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典章制度、历史事实等,又称“注”、“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41、项是A. 杨与立是大儒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非常推崇、佩服他;来向何基求学的人也很多。这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何基的卓越才华。B. 何基的治学之道如志向坚定、格局宏大、亲身实践、反复吟诵、力避肢解、玩味精微、典籍参照等,对今人亦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C. 王柏对何基执弟子礼,但他聪明智慧,学识渊博,纠正经书,发表议论,见解非凡,质疑问难,新见迭出,才华远在何基之上。D. 何基为人谦逊克制,淳厚笃实,淡泊名利。他潜心学问,心无旁骛,三番五次拒绝各种讲学、推荐与任命,逝世后谥曰“文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2)虽一本于熹,然就其

42、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黄干告诉他们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刻苦下功夫才能行,何基敬畏受命。(2)虽然他(的思想)都源自朱熹,但是对朱熹的议论进行阐明时,精深和新颖的见解层出不穷。【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43、。比如本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几个关键点:“诱掖”意为“引导扶植”,中间不可断开;“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均为成语,中间不可断开;“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结构对称。原文标点:“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故本题选A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错误。+“发挥”:阐发、分析,主要阐述个人对经典的理解。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

44、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故本题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新见迭出”是说何基,“才华远在何基之上”于文无据。所以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

45、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真实心地”:“真心实意”;“悚惕”:“敬畏”。第二句关键点:“虽”:“虽然”;“本”:“源自”;“然”:“但是”;“发明”:“进行阐明”。【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46、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亲伯熭为临川县丞时,黄干正好主持县事,伯熭让两个儿子拜见并师从读书。黄干告诉他们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刻苦下功夫才能行,何基敬畏受命。于是黄干随时随地地引导扶持,何基深得学术精髓。对于微言典义,他精研深思,平心静气,以待通解,未曾参以己意,标新立异,依从他人而稍加改变。凡是他读过的书无不加以批注

47、、断句,意义显明,有时不需论说而自现。朱熹的门人杨与立一见而佩服。向他从学的人很多,他曾经说:“为学立志贵在坚定,格局贵在宏大,践履服行,死而后已。读诗的方法,必须尽扫胸中杂念,而后吟哦讽咏,意态从容,使人感悟兴发,这才算得有功。”他说:“用洪范参验大学中庸,有的地方不约而同。”他说:“读易,应当尽去固执闭塞支离破碎的见解,使自己的心恢复洁净,玩味精微的义理,潜入其中深入研究,得其根源,能渐观爻象。”因为他坚守师训,所以才能精通义理达到简约。王柏执弟子礼后,何基谦抑自守不以师道自处。王柏高明绝伦,纠正诸经,弘论英辩,质疑问难,有时一事要往返十次,何基终究不加改变而是等待他决定。何基曾经说:“研

48、治经书应当谨慎持守精心玩味,不必多发疑论。有句要对后学说的话,那就是谨慎再谨慎。”何基淳厚笃实,绝似汉儒。虽然他(的思想)都源自朱熹,但是对朱熹的议论进行阐明时,精深和新颖的见解层出不穷。著有文集三十卷,与王柏的问难辩论有十八卷。太守赵汝腾任婺州太守时,曾聘请他讲学,他辞而不去;又首先向朝廷推荐,再率领知名部下共同推荐,通判郑土懿、太守蔡抗杨栋相继请他出仕,都辞却。景定五年,诏令举贤,特荐何基与建州人徐几,一同受命添差婺州学教授,何基兼任丽泽书院山长,坚辞未成时,理宗去世。咸淳初年,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次辞却,改为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究没有受任。后来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国子祭酒杨文仲请

49、示朝廷,赐谥文定。著作有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近思录发挥。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题崔公池亭旧游温庭筠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 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B. 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C. “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D. 诗题曰

50、“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15. 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 A 15. 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首联和颈联,诗人描绘出荷花盛开、波光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的秋日荷塘之景,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尾联触景生情,抒发“青山依旧”而故人杳然的无穷感慨。本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颈联“红艳影多风袅袅”与首联“菡萏秋”照应;“碧空云断”与“皎镜方塘”照应;前三联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照应诗题之“亭”。【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

51、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能力。A项,“回忆昔日游崔公池所见之景”理解错误,起句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故本题选A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情与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回答本题时,要立足全诗内容分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内容上,首联,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

52、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颈联,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尾联触景生情,抒发“青山依旧”而故人杳然的无穷感慨。结构上,“红艳影多风袅袅”与“菡萏秋”照应;“碧空云断”与“皎镜方塘”照应;前三联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照应诗题之“亭”。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本诗从情景交融和结构上照应两个方面结合每一联的内容分析概括答案即可。【点睛】首先要明确情与景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一)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诗 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借景

53、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二)内在关系: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三)怎样写景:从多种感觉写;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总分结合写;借助修辞方法写;借助联想想象写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

54、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如本联,抓住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营造了空明阔大的意境,是作者胸襟怀抱的写照,也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1)氓善用比兴手法,比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2)荀子劝学中“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3)文天祥过零丁洋“_,_”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

55、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难以挽回。【答案】 (1). 其叶沃若 (2). 其黄而陨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山河破碎风飘絮 (6). 身世浮沉雨打萍【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沃若”“陨”“尝”“须臾”“飘絮”“浮沉”“萍”,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

56、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

57、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 ,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 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 ”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

58、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大相径庭 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B. 大相径庭 鞭辟入里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C. 泾渭分明 抽丝剥茧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D. 泾渭分明 鞭辟入里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从中国的孔孟、老

59、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B.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C.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虽然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D.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即使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19. 根据语境,不适合填入括号内的一项是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D.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答案】17.

60、A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语境说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及文化这两者之间相差很远,所以应选用“大相径庭”。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语境说的是“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并不层层追问,所以应选用“抽丝剥茧”。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

61、无顾忌。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样。语境说的是“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而是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这里强调的是“直截了当”。由“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可知选用“知行合一”。故本题选A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划线句子的语病有:语序不当,根据语境,“中国”应放在句首;主语不当,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其学说”;关联词错误,应该用“虽然

62、”,不用“即使”。“虽然”表示既成事实,“即使”表假设。故本题选B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D项,是指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其他三项都强调“知行合一”的“实用理性”精神。故本题选D项。

63、【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下面是江城中学“金秋读书会”活动筹委会发给某著名作家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并作修改。我校第五届“金秋读书会”将于20

64、18年11月25日-30日举行,您是贵校杰出校友,我们荣幸地向您发出邀请,恭请您拔冗为广大莘莘学子作一次文学讲座。您现在是炙手可热的著名作家,日理万机,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莅临【答案】“贵校”修改为“母校”“荣幸”修改为“诚挚”或“诚恳”“广大莘莘学子”修改为“广大学子”或“莘莘学子”“炙手可热”修改为“蜚声中外”“日理万机”修改为“事务繁忙”【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贵校”: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校:学校。“贵校”是用于对方学校,是对对方学校的尊称。此处把“贵校”修改为“母校”。“荣幸”指光荣而幸运,是谦辞,一般用于表示自谦的语境,此处是邀请他人,

65、应该用敬辞。此处把“荣幸”修改为“诚挚”或“诚恳”。“莘莘学子”表示众多学生,与“广大”意思重复。把“广大莘莘学子”修改为“广大学子”或“莘莘学子”。“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用对象错误,把“炙手可热”修改为“蜚声中外”。“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使用对象错误,把“日理万机”修改为“事务繁忙”。【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

66、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引用“文人之笔、劝善惩恶”鼓励文艺工作者用文艺温暖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

67、文化修养,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答案】示例一:边城里描写了一群淳朴善良、热情助人的湘西人。翠翠天真、清纯,傩送真诚、热心,外公倔强、朴实,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美好的光辉。作者通过这些形象,讴歌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示例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蔑视封建礼教,对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情深而痴,对身为奴仆的晴雯无私关爱,对底层百姓充满同情和

68、怜悯。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歌颂了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可贵。示例三:呐喊中的小说阿Q正传,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总能在精神上获胜。鲁迅写作这篇小说,意在揭示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首先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或一篇小说,选择该小说中自己最熟悉的人物,结合这个人物的事情,从这个人物的身上看作品“惩恶”或“扬善”的意图。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任选一部或一篇”“惩恶或扬善的意图”。选择好作品后,

69、回答本题分三步走:首先要叙述小说中人物“惩恶”或者“扬善”的表现,然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指出“惩恶”或“扬善”的意图。注意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如:选择边城这部小说,可以抓住小说中淳朴善良、热情助人的湘西人来谈湘西人身上的美好人性“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如翠翠天真清纯,傩送真诚热心,外公倔强朴实。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11月,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占地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突然火了,原因是它快要被消灭了。从1959年开始,当地人民在政府领导下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涌现出了中国第一位治沙英

70、雄石光银、19岁就开启一场长达33年的人沙战斗的殷玉珍、一家三代36年接力治沙的张立强等无数治沙英雄。如今毛乌素沙漠的绿化面积达80%,“沙漠”二字即将成为历史!网友感叹“沙漠变绿洲,创造了人间奇迹”。惠及世界人民的海水稻培育,展现中国智慧的C919,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的量子通信,令世界惊叹的“精准扶贫”我们生活在创造奇迹的时代。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作为当代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请联系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7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卓越和伟大的民族,但这并不是她的终点,不是她最终的梦想,也不是我们最终的梦想,我们更要长久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经艰难险阻,曾经她是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那片场所,曾经的她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是野心家争权夺势的赛场。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在同一平台上学习,安然的座在教室里读书,是因为无数爱国主义这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撒热血。屈原投身汨罗江,岳飞精忠报国,闻一多拍案而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有梦想的人,他们还为了这伟大而崇高的梦想矢志不渝的人,他们更是我们值得敬

72、佩的有志有为之人,让我们也一起像他们一样,为了我们深爱的祖国,为民族的复兴做个有志青年吧!大山的儿子林俊德埋名五十年,他是一位毕生为共和国铸造核盾牌的功勋科学家。在他生命接近死亡的时候,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导输管,胃管,减压管。他仍在冲锋,鼠标在缓缓移动着,手在不停颤抖着,一旁的生命监护仪在不断警告,生命的数据在令人揪心的跳着,视线已渐渐的模糊,他却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项重大国防研究项目相关资料。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强忍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小时。若与国相依,衣带渐宽终不怕,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中国有志知识分子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忠诚之心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敬仰,值得钦佩,值得我效仿。热爱

73、祖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要为祖国的富强,繁荣而奋斗。梁启超曾在散文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胜于地球则国胜于地球。”作为现代青年的我们应抓紧时间学习,持之以恒,杨帆起航立志做个有志青年。孔子日:“博学而笃志,切文而静思,仁在其中。”我们应谨记他的花,放飞梦想,放飞自己的青春,用勤劳的汗水铺就未来的成功之路,也许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但绝不能输在终点上,后天的努力可以你弥补先天的不足,把握现在的每一分钟,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杨,我们才能拥有靓丽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

74、鲜活的梦想,坚持梦有多远,我们就会走多远,这就是我们现在应该立下的志向。在这个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就应该拥有崇高的梦想,远大的抱负。现在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和新型农村建筑,这就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各个行业之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为中华民族更长久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我们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的梦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用热情拥抱未来,用青春谱写人生,用行动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作为当代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请联系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命题者意在考查学生关注现实、拥抱

75、时代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论证说理”,“有针对性”、“有对象感”的写作能力。审题立意:从材料中可以体会到,无论是毛乌素沙漠改造的成功,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成就,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坚韧、执着、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密不可分。毫无疑问,当代青年要“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是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财富的。同时,要体现思辨性,既要充分肯定国家富强、时代进步的丰功伟绩,也不回避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要放眼全球、对外开放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

76、点:要联系材料内涵写作,不要完全抛开材料,写成一般的材料作文;作文中有“我”,要有“我”的真实体验与思考,要体现“我”与“创造新时代奇迹”之间的关系;对时代特点、人民呼声、国家现状等要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使写作更有针对性、现实感。体裁要求: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

77、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