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020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十五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是电影刘三姐的山歌歌词。回答1、2题。1.刘三姐山歌中蕴含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人定胜天 B.神灵主宰C.人地协调 D.环境决定2.“岭上松”若被砍伐,易引发()A.矿产枯竭 B.水土流失C.耕地减少 D.臭氧空洞【解析】1选C,2选B。第1题,“砍柴莫砍岭上松”说明要保护森林植被,这其中蕴含了人地协调的思想。第2题,“

2、岭上松”若被砍伐,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易引发水土流失。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资源B.乙表示人口C.丙表示环境D.丁表示经济系统4.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D.【解析】3选D,4选C。第3题,由废弃物排放指向甲,可知甲表示环境,丙表示人口;乙来源于甲,所以乙表示资源,丁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并列,可知丁表示经济系统。第4题,P过程产生的问题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时产生的问题

3、,可能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造成资源短缺,也可能是在获取资源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近50年来,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周边湿地植物群落出现了由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盐生、耐沙生的种类演替。据此回答5、6题。5.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反映出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问题 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生态破坏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6.上述环境问题将导致所在区域()A.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水土流失频发 B.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C.物种的耐旱性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D.生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解析】5选C,6选B。第5题,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表明

4、该地区生物种属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第6题,植被覆盖率减小,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该区域降水稀少,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物种与植被覆盖率减小,生态系统会更加脆弱,生态平衡会变得更加不稳定。【补偿训练】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 km的现象叫霾。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

5、市(2)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三个地区的霾日数差异最大。第(2)题,河北冬季霾日数季节差异较大,冬季霾日数明显比夏季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完成7、8题。省级行政区域类环境问题类环境问题类环境问题类环境问题广东四川新疆M7.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

6、是()A.类、类、类、类B.类、类、类、类C.类、类、类、类D.类、类、类、类8.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解析】7选B,8选C。第7题,由表可知,类问题在新疆几乎没有危害,在广东危害最大,应为酸雨;类问题在新疆危害最大,为土地荒漠化;类问题在新疆的危害较类大,故为寒潮,为水土流失。第8题,M地区水土流失、寒潮的危害大,应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知识拓展】常见生态破坏类型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有: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不合理的灌溉等,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生物的生存环

7、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下图为山东某企业集团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生态产业链条,多条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工业模式。据此完成9、10题。9.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容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10.该企业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解析】9选D,10选C。第9题,该工业为重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水,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第10题,该企业循环经济对废弃物重新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体

8、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3)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图中可获取信息。第(2)题,雾霾天气可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第(3)题,大气中固体尘埃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可从

9、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分析。答案:(1)工业生产粉尘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中煤炭的使用比重高;冬季北方地区燃煤取暖;机动车辆增多等。(两点即可)(2)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合理即可)(3)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三点即可)(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读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1.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可持续发展处于良好、较好状态,主要原因是() A.资源环境状况较好 B.资源与环境水平相对落后 C.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 D.人口自然增长

10、率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环境质量比较差,交通不便,可持续发展能力弱B.四川能源缺乏,能源保障程度很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C.青海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D.山西矿产资源短缺,污染较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解析】1选C,2选C。第1题,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第2题,青海省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交通不发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西藏交通不便,但环境质量好;四川水能资源丰富,能源保障程度高;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二、非选择题(共20分)3.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20分)材料一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

11、50年来升高了2.5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 000对左右。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哪些?(2)简述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原因。(3)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形成的危害。【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 ”,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体现了冰川融化;“致使企鹅数量剧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第(2)题,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人们燃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12、,砍伐森林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导致二氧化碳量浓度增大,形成温室效应,再加上大气和水的运动使大气增温,形成全球性问题。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地下水过量开采的问题。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加剧水资源短缺,从而会导致工农业减产,经济发展减缓;地下水位降低,致使地面沉降,建筑倒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答案:(1)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2)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植被破坏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量浓度增大,形成温室效应。大气和水的运动使大气增温,形成全球性问题。(3)过量采用地下水。水资源短缺,导致工农业减产,经济发展减缓;地下水位降低,致使地面沉降,建筑倒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旱灾加剧,生物数量减少,生态破坏严重。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