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怎么问设问方式(1)这首诗(或“某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请加以赏析。(2)诗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请简要分析。审题定向 题干中一般有“手法”“技巧”“方式”之类的文字怎么答 答题步骤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续上表怎么答 思维建模这首诗用了表达技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具有艺术效果,从而表达了感情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王昌龄李 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
2、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_解题思路:题干中已明确要求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这首诗主要写离情别绪,诗歌在第二句先用“送君多暮情”点出伤别之情;再展开写暮景,通过层层铺垫,渲染其情;最后以“叹息”再次点明离别之情。作者在本诗中运用先点后染再点的手法,着意抒发“暮情”。全诗幽淡惆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
3、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暮行河堤上韩 愈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托物起兴,直陈其事:诗人暮行河堤之上,四顾无人,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B.第三句描绘出一幅萧瑟凄迷的画面:枯黄的衰草蔓延到天边,与天上黄云连成一片。C.第四句由物及人,触景生情:面对眼前的黄昏景色,诗人不禁感叹系之,黯
4、然生愁。D.这首诗语言朴实,风格简淡,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愁绪满怀、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A项,“一、二句托物起兴”错误。“托物起兴”,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本诗一、二句“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并不是从别的事物起笔,而是描写日暮黄昏,诗人独自徘徊在河堤上;四面环顾而空无一人,这里运用的是“赋”的手法。答案:A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2.诗歌是怎样表现“我”之“愁”的?请结合下文简要分析。答:_解析:诗歌颔联第二句说“感叹愁我神”,引出“愁”;接着颈联“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具体展现“愁”,“归”“卧”“展转”等是人物的动作,这是描写深夜到来诗人归卧孤舟,但辗转难眠一直到清晨都不能安睡的情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的愁思之深;最后尾联“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嗟嗟”表示感叹,前一句说自己满腹才华不知什么时候能施展出来,后一句感叹世事的艰难和自身的坎坷,直接表达愁思,这是使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动作描写。通过描写“我”夜归孤舟、躺下后辗转反侧一直到早晨,暗示“我”愁思之深,以至彻夜难眠。直抒胸臆。末二句,诗人感叹自己满腹谋略何时才能实现,只能感慨世事艰难、身世坎坷,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抑郁。